广告

华为海思双14nm芯片叠加技术专利图解,性能1+1>2

2021-06-28 08:01:15 阅读:
面对芯片封锁,华为又开创有了新思路,性能往上提,功耗可能大,这种双14nm技术的叠加达到7nm芯片的性能水平,由此可见,双芯叠加可实现在性能方面1+1>2的结果。
广告

面对芯片封锁,华为又开创有了新思路,性能往上提,功耗可能大,这种双14nm技术的叠加达到7nm芯片的性能水平,由此可见,双芯叠加可实现在性能方面1+1>2的结果。海思的双芯叠加专利,简单地说是两颗芯片叠加,不是物理层面简单叠加,而是修改了设计逻辑和封装工艺,双层芯片的技术可以做到低端制程,高端性能。

近日,华为又有了一个新动作,据知名数码博主@菊厂影业Fans 透露,华为海思利用科技优化能力,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可以将14nm芯片进行双芯叠加,形成一种特定的芯片设计方法,将叠加性能提升至比肩7nm芯片的程度,并且功耗发热也很不错。

 

 

据悉国产14nm芯片预计2022年年末的时候会实现量产,国产的28nm芯片也将会在2021年内实现量产,如今我国芯片领域发生的好事可以说是一件接着一件。

在2021年5月份的时候,华为将“双芯叠加”的专利进行了公开,并表示14nm技术可以到达7nm的性能,此消息一出顿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议,得到全球的关注。

简单来讲14nm与7nm之间,它们的主要差别就是在芯片面积相同的情况下,7nm可以拥有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在性能方面自然也会有所提升。

华为通过特殊的设计,将两颗14nm芯片叠加在一起,在性能方面直接升级为之前的两倍,也就堪比7nm技术。

华为的该项技术一出现就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大家认为只是将两个14nm芯片叠放在一起,不可能完全达到7nm水准,就好比将两杯50℃的水倒在一起,并不能达到100℃,不能实现1+1≥2的效果。

但华为的该项技术其实是可以实现的,将芯片的任务进行分工化,两颗14nm芯片分别完成一部分工作,之后再将最后得到的成果进行叠加,就可以完成7nm芯片可以实现的任务,当然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功耗方面会提高很多。

结语

华为在芯片断供问题出现之后,从未选择过放弃,反而是追求全领域的自主式发展,如今在半导体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美国相关限制政策的出现,没有使我国企业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反而是事与愿违,我国近几年在芯片领域可以说是实现了突破式发展,华为的一系列成绩就是典型事例,相信华为会带领我国其他企业,今后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责编:editorAlice

 

  • 如果把芯片的大小扩大回14纳米,把线程数扩大的话行不行
  • 人家都4nm了这边叠起来才7,生产设备再更不上,还只能用火龙
  • 你也看你能不能做到,就算是叠加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 这条路是可行的,IBM出过一个异构CPU。华为这个降低一点频率,减少发热,堆他16个专用异构CPU,配合鸿蒙这个微内核系统,可能真会飞起来。
  • 鸿蒙是微内核,与这类异构的CPU配合,真可能发挥出不一样的力量。
  • 就是一个芯片模块化了1单元做什么2单元做什么,是设计精细话了
  • 重点是功耗
  • 众所周知,会打乒乓球就会设计芯片,而且还不是傻子。
  • 理論想像當然可以,功耗怎麼解決

    大陸可望在2021年底量產28奈米,可望在2022年底量產14奈米,但目前兩項技術還無法突破良率偏低的問題,量產時程會再往後延。

    網路流傳華為的新專利晶片疊加
    不論功耗下
    28+28=》14,功耗四倍
    28+28+28+28=》7,功耗16倍
    28+28+28+28+28+28+28+28=》3,功耗256倍
    這樣就完成3奈米了
    但可能開機6分鐘就沒電了

    華為新專利,華為尚未證實
    https://www.eet-china.com/kj/63750.html

    事實上,已經出現媒體微博道歉(2021/06/29)
    https://unwire.hk/2021/06/29/huawei-weibo/life-tech/

    大陸上火星行使列車了嗎?

    龍芯是臺積電製造,所以歸功於臺積電製造技術領先,不然,龍芯還是個笑話。

    如果臺積電落後英特爾,為何英特爾要追趕臺積電?

    德國求助臺灣,並指定臺積電製造汽車晶片,為何不找英特爾,三星,中芯?
    https://youtu.be/TwXh9BMc4yA

    如果三星技術領先臺積電,為何三星執行長要承認技術落後臺積電?

    大陸紫光請臺積電代工6奈米晶片。

    中國科技論壇自己承認晶圓技術落後世界
    https://youtu.be/ynMkYMmRMU8

    英特爾追趕臺積電
    https://youtu.be/DcVhJ3PTyrg

    超微在臺積電幫助下,攻佔英特爾的市場
    https://youtu.be/UP1IgX-yuBA

    三星試圖縮小跟臺積電的差距
    https://youtu.be/Z8uMIxfDPHA

    臺灣的晶圓技術真的是獨霸世界,面對12吋晶圓只能製造一片晶片而言,技術要夠強,良率自然是最優先考慮,不然,英特爾,三星都有七奈米技術,客戶唯獨臺積電,自然是技術非常優異。

    https://youtu.be/JnvO-H-5poo
  • 不懂技术的人才会质疑双芯片叠加,就像当初英特尔首次推出双核CPU一样,14纳米和7纳米的区别就是在于它的零件晶体管更小,所以在单位面积上可以封装更多的晶体管,从而达到提高运算速度和增加运算线程,两个14纳米的叠加,它的面积就比7纳米的多了一倍,那晶体管数理论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它的厚度和功耗发热量会比其7纳米的更高而已。所以你要有本事把7块14纳米的CPU叠加整合在一个芯片上,理论上是可以挑战两纳米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做到控制好那个厚度和功耗散热量!别拿什么50度加50度的水加起来等于100度,这种傻逼理论来说事!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中国成为最大腕戴设备市场,引领全球增长 腕戴设备市场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1.1亿台,同比下降3.8%;而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3,286万台,同比增长……
  • 截止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收入将超过 260 亿美元 • 2023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激增 24%,超过 33 亿,到 2030 年将突破 62 亿。 • 尽管中国在 2023 年以 23 亿的连接数规模占据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总数的 70%,但其在全球连接收入中的份额仅为 36%。 • 到 2030 年,联网汽车、智能表计和智能零售这三大应用预计将合计占蜂窝物联网应用总市场份额的 60% 以上。 • 到 2030 年,5G 连接将在全球范围内超过 NB-IoT 连接,占物联网连接总收入的近 50%。
  • 为什么翻新机的价格在上涨? • 目前,iPhone在翻新市场中是最热门的商品,并将长期主导着翻新机的平均销售价格。 • 全球翻新机市场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其平均销售价格(ASP)现已超过新手机。 • 新兴市场是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消费者对高端旗舰产品有着迫切需求。 • 由于市场固化和供应链的一些问题限制推高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等大市场的价格。 • 2024年,这些翻新机平均销售价格将首次超过新手机。
  • 2024三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增长持续,卷势不减 从全球厂商竞争来看,三季度凭借多个新品发布,石头科技市场份额提升至16.4%,连续两季度排名全球第一……
  • AMOLED行业核心模具,精密金属掩膜版国产技术攻克核心瓶颈 AMOLED行业的关键模具FMM及Invar在市场中属于极其细分而品质又要求极高的赛道,传统企业打法在这两个产品上都难以适用。唯有对上下游有深度了解,并能够将产业链技术链条打通,才能够将近似于黑箱中的FMM及其原材料Invar长期受限的困局打破。
  • IDC:2024前三季度中国安全硬件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9% IDC定义下的网络安全硬件市场分别由统一威胁管理 (UTM)、基于UTM平台的防火墙 (UTM Firewall) 、安全内容管理(SCM)、入侵检测与防御 (IDP)、虚拟专用网(VPN)和传统防火墙 (Traditional Firewall) 构成。
  • 预计1Q25 NAND Flash价格将出现超10%下滑 2025年第一季NAND Flash供货商将面临库存持续上升,订单需求下降等挑战,平均合约价恐季减10%至15%。
  • 山东大学团队在高精度存算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通过设计闪存存算一体架构,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为解决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加速资源整合将是本田与日产合并后的首要任务 日本两大全球汽车集团本田与日产于2024年12月23日宣布启动合并谈判,目标在2025年6月达成协议,三菱汽车也有望加入。若三家车厂顺利合并,当务之急将是整合各自的资源以节省开支,利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加快电动车相关计划......
  • 2024过去了,细数中国工业经济这一年 这一年的成绩单足够亮眼,但来之不易。
广告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