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进入中韩大战,而我们有望取得压倒性优势。
可以发现,这条赛道前十家企业大多来自中国和韩国,共有6家中企、3家韩企入围。其中,宁德时代去年市场占有率为32.6%,已是连续第五年登上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的宝座。而比亚迪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为8.8%。其余四家中企占据了榜单的第七位至第十位,市占率共计7.2%。
换言之,在这一条关乎未来的新能源赛道,动力电池呈现着中韩大战的格局,而我们有望取得压倒性优势。
但也并不是没有隐忧。今年1月,LG新能源正式在韩交所上市,共募集680亿元人民币,缔造了韩国史上规模最大IPO,一举成为韩国第三大上市公司。
脱胎于历史悠久的LG集团,LG新能源被视为宁德时代最强劲的对手。尽管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宁德时代完全压制,但在2020年打入了特斯拉供应链,拿下了来自上海超级工厂的巨额订单,势头变得愈加凶猛。LG新能源CEO权英寿甚至放言,将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
众所周知,身处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然需求——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部件,堪称后者的“心脏”;此外储能行业的崛起,也使得动力电池市场的直线上升。这也是为何日韩企业会紧盯着动力电池不放。谁能掌握新能源,谁就可以削弱石油霸权,甚至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新能源,缔造另一个时代。
简而言之,这条赛道事关未来国运,不容有失。为此,我们看到了各种不计成本的投入,宁德时代身后涌现了一个个电池独角兽。
蜂巢能源来了。今年1月,海亮股份以3.22亿元增资蜂巢能源,占比0.7%,以此计算蜂巢能源的估值达到了惊人的460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蜂巢能源已经连续获得了5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规模更是高达102.8亿元。
VC/PE排队求份额。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曾透露更多融资细节:“事有超过100多家机构主动找到我们,要求投资蜂巢能源。”
百亿融资在这个赛道并不少见。2021年9月,中创新航也完成了120亿元股权融资;此外,固态锂陶瓷电池企业辉能科技,继去年完成3.2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后,今年1月又获奔驰近亿欧元投资;紧接着欣旺达电池也在今年2月获得24.3亿元融资,共计19家投资方参与。而在日前,卫蓝新能源发生工商变更,小米和华为哈勃参与投资,估值已经被喊到了150亿元。
可以说,几乎有头有脸的VC/PE都在投动力电池。过去一年间,包括红杉中国、深创投、IDG资本、高瓴创投、君联资本、春华资本、凯辉基金、光速中国、软银中国等在内的数十家VC/PE机构,以及宁德时代、长城汽车、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广投资本等产业基金都将触角伸向了动力电池赛道。
显然,动力电池已成为当下最火爆的赛道,没有之一。
正所谓“无泡沫,不繁荣”,近现代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巨大的金融泡沫,纵观工业革命期间是运河热,蒸汽和铁路时代有铁路热,都是在泡沫过后,才迎来了真正的大繁荣。
正如一位本土创投大佬所言,“真正的繁荣往往都在泡沫破灭之后到来,一定程度上,泡沫是我们前进的方式。”沿着这个逻辑,我们便可以理解了眼下电池的疯狂景象。
没办法,这是一场不能再输的战役。华东一位本土机构创始人曾感叹,“新能源是比半导体更为重要的军备竞赛,因为半导体是决定我们过得好不好的问题,而能源则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过得下去。”站在历史转折点,大家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