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及SOA架构

原创 汽车电子与软件 2022-08-11 18:34



8月2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基础软件工作组发布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SOA软件架构白皮书》。


本文节选自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主要介绍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及SOA架构。




01


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



车载计算基础平台侧重于系统可靠、运行实时、分布弹性、高算力等特点,实现感知、规划、控制、网联、云控等功能,最终完成安全、实时、可扩展的多等级自动驾驶核心功能。如图 10 所示,车载计算平台的总体架构主要包含车控操作系统和异构分布硬件架构两部分。其中,运行于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硬件及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硬件之上,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功能实现和安全可靠运行的软件集合,架构上包括系统软件和功能软件。

图 10 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架构框图


(一)系统软件层


系统软件是针对汽车场景定制的复杂大规模嵌入式系统运行环境,如图 11 所示。系统软件一般包含操作系统内核、虚拟化管理Hypervisor)、POSIX、系统中间件及服务等。

图 11 系统软件架构


1、操作系统内核

车控操作系统内核支持异构芯片,需考虑功能安全、实时性能要求。当前异构分布硬件架构各单元所加载的内核系统功能安全等级有所不同,AI 单元内核系统 QM~ASILB,计算单元内核系统QM~ASILD,控制单元内核系统 ASILD,因而出现不同安全等级的多内核设计或单内核支持不同安全等级应用的设计。保证差异化功能安全要求的同时满足性能要求,是车控操作系统系统软件设计的关键。另外,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的复杂性也要求内核对功能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库支持和高度可编程性。


2 虚拟化管理(Hypervisor)

Hypervisor技术是实现跨平台应用、提高硬件利用率的重要途径。Hypervisor 是一种硬件虚拟化技术,管理并虚拟化硬件资源(如CPU、内存和外围设备等)并提供给运行在 Hypervisor 之上的多个内核系统。车控操作系统通过 Hypervisor 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和隔离。


3 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POSIX)

POSIX 是被主流操作系统广泛采用和遵守的标准。基于 POSIX的应用可以方便在不同操作系统间移植。POSIX 也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动驾驶所需要的高性能计算和高带宽通编程。Adaptive AUTOSAR同样采用基于 POSIX 标准的内核系统,可使用 PSE51 子集的标准POSIX API,旨在满足未来高级自动驾驶的需求。车控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基于实时嵌入式软件单元架构,可借鉴 Adaptive AUTOSAR平台思路,在不同内核系统采用 POSIX API 与应用软件、功能软件交互。


4 系统中间件及服务

系统中间件位于系统软件中,主要是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讯,并为上层应用提供基础的系统服务。其中最主要的中间件是指分布式通信服务,它主要是以发布/订阅方式为 SOA 应用之间提供数据和信息交换服务。车控操作系统可建立跨多内核、多 CPU、多板的通用、高速、高效的通讯和数据共享机制。采用发布/订阅架构的分布式中间间,强调以数据为中心,提供丰富的 QoS 策略,能保障数据进行实时、高效、灵活地分发,可满足各种分布式实时通信应用需求。其中有代表性的分布式通信中间件技术规范为 DDSSOME/IP等。


5 安全域操作系统及功能服务

安全域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层上运行在 MCU 上的实时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安全域操作系统主要包含硬件抽象层、基础软件、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和运行时环境等模块。安全域操作系统最基本的要求是高实时性。系统具备硬实时特性,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源分配、任务并发、同步等指定动作,可参考 CP 软件架构。


(二)功能软件层


功能软件是车控操作系统根据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理念,通过提取智能驾驶核心共性需求,形成智能驾驶各共性服务功能模块,高效实现驾驶自动化功能开发的软件模块。如图 12 所示,功能软件由应用软件接口、智能驾驶通用模型、功能软件通用框架,以及数据抽象组成。

图 12 功能软件架构


1 应用软件接口

车辆应用建立在功能软件基础上,功能软件通过统一应用软件接口为应用软件提供调用和服务。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可以不依赖具体传感器和车型不同的市场参与方(包括政府主管机构、主机厂、供应商、高速路或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管理者和个人)都可以开发应用。应用可以被打包、部署、启动、调度和升级。应用程序的功能可通过用户、路端以及云端来定义,并通过应用场景触发。借助功能软件层的支撑,应用程序的开发将向轻量化方向发展,越来越聚焦在业务逻辑本身所决定的规则制定上。

应用程序构建在更为抽象的环境模型、车辆模型、任务模型和资源模型之上,相比功能软件有更好的可移植性,能够跨车型、跨计算平台部署。和功能软件相比,应用程序更侧重于业务而不是功能,更偏向用户侧而不是系统侧,更关注目标而非方法。应用程序可以构建在功能软件所提供的服务上,也可以直接构建在环境和车辆模型上。

应用程序接口不仅涉及到应用程序的运行,还应涉及应用的开发和管理类接口。系统软件供应商应该为应用软件开发提供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工具,可以体现给用户不同形式的 SDK,例如环境模型、功能配置、各种算法 SDK 以及包括应用开发所必要的工具链、软件包、开发接口、开发文档、示范应用和配置等。


2 智能驾驶通用模型

智能驾驶通用模型是对智能驾驶中智能认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等过程的模型化抽象。智能驾驶通用模型由环境模型、规划模型、以及控制模型组成。

环境模型作为智能认知框架,为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提供模型化的广义环境信息描述。环境模型调度各类感知、融合和定位算法,对传感器探测信息,车-路、车-车协同信息,以及高精地图先验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提供探测、特性、对象、态势、场景等各级语义的道路交通环境和自车状态信息。

规划模型根据环境模型、自车定位、个性化设置和自车状态反馈等信息,为自车提供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驶轨迹,主要分为行为预测、行为决策和运动规划三大部分。行为预测是根据感知和地图数据对其他交通参与者未来的行驶轨迹进行预测,为行为决策提供更全面、可靠的参考信息;行为决策为自车提供行为策略,同时为运动规划提供相应的规划约束条件,保证规划结果不仅满足交通法规等硬性要求,同时更加符合人的驾驶策略;运动规划根据以上信息,为自车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安全、舒适、正确的轨迹。

控制模型主要由常规工况和降级工况组成,其中常规工况主要针对 ODD 以内的动态驾驶任务,降级工况主要针对发生系统性失效或者超出 ODD 以外的动态驾驶任务,均需要进行输入处理、状态决策、控制计算及执行输出等。针对上游及底盘信息的输入,以及控制输出均需要适配层去匹配不同的功能算法框架平台及车辆平台;针对横纵向及紧急控制等算法模块需要进行故障诊断、配置及标定接口模块统一管理。


3 功能软件通用框架

功能软件通用框架是承载智能驾驶通用模型的基础,分为数据流框架和基础服务两部分。

数据流框架向下封装不同的智能驾驶系统软件和中间件服务,向智能驾驶通用模型中的算法提供与底层系统软件解耦的算法框架。数据流框架的主要作用是对智能驾驶通用模型中的算法进行抽象、部署、驱动,解决跨域、跨平台部署和计算的问题。

基础服务是功能软件层共用的基本服务,其主要服务于智能驾驶通用模型或功能应用,但其本身不局限于智能驾驶。基础服务平台包含可靠冗余组件、信息安全服务、网联云控服务,其中可靠冗余组件将系统中其它所有软件和硬件模块都抽象为被管理实体,通过与所有被管理实体的交互,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监测和故障处理;信息安全基础服务中的数据安全服务为车端数据定义了数据类型和安全等级,为车端功能和应用所需不同类型数据在不同车辆运行场景下制定安全策略和数据处理规则。数据流框架上的算法部署和数据流编排模块,按规则定义控制算法部署和数据交换。网联云控服务可提供操作系统的安全冗余信息、超视距信息和通用模型的信息,通过 LTE-V2X、4G/5G 的通讯方式,实现与车车通讯、车云通讯、车人通讯和车与路侧基础设施通讯。


4 数据抽象

数据抽象通过对传感器、执行器、自车状态、地图以及来自云端的接口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上层的智能驾驶通用模型提供各种不同的数据源,进而建立异构硬件数据抽象,达到功能和应用开发与底层硬件的解耦。



02


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 SOA 核心架构


SOA 的设计思想是将应用程序分解为特定的功能组件或服务,并且独立于硬件、操作系统,通过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程序接口(API进行访问。这些服务设计应该可以被共享而不是受限于特定的硬件和车型。

与云相关的某些组件或服务在设计时应考虑可以运行在本地计算机(计算平台)或分布式联网计算机群(边缘云或中心云服务器)上,在应用和服务组件的设计中可远程访问并独立更新。

而计算平台底层系统和基础软件设计需要为上层服务和应用提供友好而且稳定的 SOA 基础架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解耦:操作系统解耦硬件平台,底层软件独立于车型、操作系统以及编程语言。内核/POSIX/中间件独立于业务逻辑,数据源解耦传感器硬件设计。

  2. 分层:整个系统应该进行分层架构设计,对系统不同层次和各个基础服务组件间界定清晰的界面,尽量采工业界认同的接口和标准,兼容车辆传统的控制器和操作系统和协议。

  3. 模块化:将基础服务软件功能分解成不同类型的一个或多个独立功能,功能间相互独立,方便构建上层应用,如数据收集、数据回传、OTA、信息安全、网联云控。智驾功能的基础服务也可以进行分解,如状态机、模式管理器、算法模块、环境模型。

  4. 抽象:对不同的感知硬件实现共性数据抽象,既隔离上次算法模块又可以实现快捷硬件匹配。

  5. 标准化:接口和数据标准化。


(一)、软硬件解耦


软硬件解耦是在软件系统和应用设计上独立于硬件设计,通过构建一个通用的软件架构对硬设备接口进行抽象化处理,来兼容不同的硬件设备。

提供传感器抽象机制,支持主流类型主流型号的传感器,对新型传感器具有扩展能力。提供丰富的硬件适配服务软件,硬件适配包括快速适配硬件平台和快速适配车辆平台两个部分,其中快速适配硬件平台又包括内核、中间件、AI、安全域几个方面,快速适配车辆平台包括传感器抽象、执行器抽象、HMI 数据接口。主要包括:

1)平台解耦和适配;

2)AI 模块移植和部署;

3)传感器抽象;

4)执行器抽象;

5)地图数据;

6)中间件适配;

7)HMI 数据;

8)核心车辆信号;

9)V2X 数据。


(二)、智驾功能的基础服务分解


在 SOA 架构设计中,对复杂应用和服务提取共性功能,分解成不同基础服务功能,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从用现有模块和服务,提高开发效率。功能分解应该遵循:

1)基础服务内高内聚,服务之间低耦合;

2)低耦合服务间尽可能使用标准化的服务化界面;

3)如果某个功能模块复杂度还是很高,通过共性提取,需要继续拆分。

通过对复杂的自动驾驶功能、算法分解,形成基础模块,状态/模式管理器、算法、环境模型,提供通用的 L0~L4 级自驾功能应用开发的组件化解决方案,支持基于组件的快速开发和验证。

主机厂基于自身策略,在设计和开发功能软件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和算法组件,实现拼插式功能组合,灵活构建智能驾驶系统级解决方案。


(三)、网联云控服务


网联云控服务既提供标准的、抽象的信息服务,如红绿灯信息、交通提醒信息、安全预警信息、路侧感知信息、周边车辆行驶信息,也提供可插扩算法的能力,可以新增、转换、适配不同的云控算法和应用。网联云控模块是车内外信息通信的桥梁,车辆平台可把自车状态、行驶意图广播到周围环境中或上传到云平台,同时也可从周围环境或边缘云获得感知信息(如障碍物信息),决策规划建议,甚至运行轨迹信息。

在设计相关服务设计中,可以遵循 SOA 设计思想,使服务不依赖于平台。运行在平台上的感知算法可以融合来自云端的 V2X 道路信息,实现车路协同。车辆通过订阅云端感知和规划数据,充分利用云端的算力和多维度场景信息,实现运控应用场景。比如拥有感知设备的停车场全自动泊车。

网联云控模块可以通过对基于 SOA 架构设计思想的应用设计,无缝对接现有 V2X 场景,支持云控应用和云车协同应用。通过 5G低延时、高速率的通讯技术支持数字孪生,实现车内计算、应用向云边浮动和扩展


(四)、信息安全服务

基于信息安全技术(详见第 7 章第五节),可以建立多种遵循SOA 架构设计的信息安全服务,如网络入侵检测,信息安全监控和预警,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监测。

在设计信息安全服务时,应该考虑用 SOA 的方法。比如信息安全监控可能运行在平台上,也可能运行在云端。基于 SOA 设计信息安全服务不依赖平台和操作系统,可以和云端的安全应用共享或无缝对接,也可以快速引入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务。


(五)、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针对汽车场景定制的复杂大规模嵌入式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软件一般包含操作系统内核、虚拟化管理(Hypervisor)、POSIX、系统中间件及服务等。通过系统软件平台集成虚拟化管理、系统内核、中间件等组件,可为上层功能软件提供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 SOA 服务运行环境,以及与硬件无关的应用开发接口。

下面从系统分层设计的角度描述:

1)系统内核:隔离了平台硬件,是硬件平台移植和适配的关键。计算平台设计要尽可能兼顾主流的操作系统内核,减少平台移植和适配的代价,满足 OEM 车辆设计根据需要更换平台的需求。

2)虚拟化管理:在 EE 架构从分布式转变成集中式计算平台,采用可保障各类应用系统具备一定隔离性的 Hypervisor 技术,将成为实现高性能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的关键。比如,针对车辆计算和实时控制域采用不同操作系统。

3)中间件:是隔离系统软件和应用服务的关键部分。特别是通讯中间件,是计算平台 SOA 的关键。通讯中间件的设计要兼顾自动驾 驶 大 量 数 据 传 递 的 需 求 (例如 DDS ) , 也 要 兼 顾 传 统 的AUTOSAROSEK 的要求。通讯接口应该包含实时 API,非实时异C-SRestful 等。


(六)、OEM 自动驾驶应用软件 SOA 开发 SDK

自动驾驶开发 SDK 通过一系列的软件组件和工具使 OEM 能够自由选择不同的硬件与软件、算法,自行组装出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特别是可以让 OEM 能够专注于构建他们的特定应用程序,足从 L2 L3+自动驾驶对开发机器学习算法的要求,隔离硬件集成,消息传递、可靠的实时执行等问题。

对不同应用分类提供共性的算法集和模型(包括环境模型、规划模型、控制模型),通过应用软件接口(SDK/API)支撑应用开发者实现高效低成本应用开发。

通过标准化的算法框架兼容多家第三方算法,通过不断丰富的算法生态为 OEM 厂商提供多种选择。

具备完整的仿真测试流程和丰富的场景库,能够支持基于 SIL、MILHIL 的仿真测试闭环。用户可以使用这些 SDK,参考目标车辆平台和硬件配置,支持的传感器和其他硬件类型以及所提供的数据抽象、接口服务和开发工具,实现完整的、定制化的自动驾驶应用功能开发(例如 ACCLKSHWA 等)。


《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SOA软件架构白皮书》完整版下载地址:
现SOA白皮书已上传至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网站,
或者本公众号后台回复AES22


关于CAICV基础软件工作组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AICV)成立于2017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工信部支持下联合汽车、通信、交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发起设立,由工信部作为指导单位。


基础软件工作组(CAIFS)作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下设组织,通过研究汽车基础软件技术路线、基础架构和开发模式等,制定汽车基础软件相关标准,保障汽车基础软件的质量,缩短汽车基础软件的开发周期,降低汽车基础软件的开发成本,致力于打造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应用生态链,提升我国基础软件标准和相关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共有成员单位61家,下设基础研究组、标准法规组、测试评价组和产业生态组,形成了研究-标准-测试-示范应用的完整体系。


基础软件工作组联系人

池静媛

13932532132

chijingyuan@china-aicc.cn

微信:


汽车电子与软件 主要介绍汽车电子软件设计相关内容,每天分享一篇技术文章!
评论
  • 在电力系统中,固态继电器和驱动隔离器像两位“电力守护神”,默默地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它们通过高效、可靠的性能,保障了电力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固态继电器是电力控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利用半导体器件来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与传统的机械继电器相比,固态继电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没有机械噪音等优点,成为了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等领域中的核心组件。与此同时,驱动隔离器则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电气隔离技术,驱动隔离器有效地将控制信号与高电压电路隔离,确保控制电路免受
    腾恩科技-彭工 2025-06-20 17:36 89浏览
  • 本文将介绍基于米尔电子MYD-LT536开发板(米尔基于全志T536开发板)的多协议物联网关方案的开发测试。摘自优秀创作者-ALSET米尔基于全志T536开发板为了充分的应用该开发板,结合T536处理器的特点,这里进一步的进行软件开发,充分利用开发板的硬件资源,完成业务产品的需求。这里以物联网多协议网关应用为研究为目的,首先建立基础的从各个硬件设读取硬件端口的数据,并且通过SOCKET由网络收发的过程。在一般开发物联网网关时可以采用MQTT,MODBUS等协议库,作为标准的通讯,来解决硬件型号采
    米尔电子嵌入式 2025-06-20 15:14 65浏览
  •   再次拆开来,干脆放上电池看看,呵呵,转呀!  嘀嗒嘀嗒声好听,小齿轮转啊转尊,挺有活力啊!  莫非是活动关节受阻?  仔细,用放大镜观察,真是的!轴承与转杆接触位有污垢。  拆解下来,用酒精仔细清洗干净,看看纸上是刷子擦下来的污迹。  顺便把PCB、其他可能的零部件,也用酒精擦一擦  清洗清洁后的的各个零部件。  再看看电极接触点,有磨损,露出了底下的铜金属。  想想,用焊锡填补吧!  金属表面不太接受,总算有了一点焊锡,试试看吧!  再组装回去,装上电池,不转动!  再拆开来,到底是那个零
    自做自受 2025-06-21 12:19 2486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2025年刚刚过半,中、韩面板企业正展开新一轮的专利大战。据韩媒报道,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于当地时间6月13日,向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天马微电子侵犯其7项专利。据悉,LGD在诉状中提及专利涵盖OLED面板、车载LCD(液晶)面板、移动LCD面板等,诉求则是要求天马通过正当手段获得专利许可。(详情见:抱紧苹果的大腿,LGD单季度扭亏为盈)《华尔街科技眼》就该事件联系了LGD和天马微电子的相关工作人员,均未获得回应。这不是中、韩面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6-20 17:44 142浏览
  • 摘要核工业安全监测对压力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及抗极端环境能力提出了严苛要求。石英谐振压力传感器凭借其基于石英晶体压电效应的独特工作原理,在高精度测量、抗辐照、宽温域适应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系统解析石英谐振压力传感器在核工业中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监测、管道泄漏检测及放射性物质运输监控,并结合晨穹石英谐振压力传感器的技术特性与实际案例,论证其在核安全领域的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晨穹 RPS01 系列石英绝压压力芯体通过全金属密封封装、双通道温度补偿及 AI 自校准算法
    传感器晨穹 2025-06-23 10:43 198浏览
  • /*************  功能说明    **************本例程基于AI8051U为主控芯片的实验箱进行编写测试.使用Keil C251编译器,Memory Model推荐设置XSmall模式,默认定义变量在edata,单时钟存取访问速度快。edata建议保留1K给堆栈使用,空间不够时可将大数组、不常用变量加xdata关键字定义到xdata空间。下载时, 选择时钟 24MHZ (用户可自行修改频率).*******************
    丙丁先生 2025-06-21 07:36 2893浏览
  • 电磁铁损坏通常由电气、机械、环境和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电气系统异常是zui常见的原因,包括电压超标和绝缘失效。电压偏离额定值15%以上容易造成线圈过热烧毁,而潮湿环境则会导致绝缘电阻骤降,引发击穿故障。机械结构问题也不容忽视,铁芯卡滞、异物堵塞以及超负荷运行都会加速部件磨损,影响电磁铁寿命。环境因素对电磁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湿度和散热条件上。高温环境会加速绝缘材料老化,潮湿则可能导致非防水型号的性能下降。此外,散热设计缺陷或连续通电时间过长都会使线圈温度异常升高。操作和维护不当同样会引发故
    锦正茂科技 2025-06-23 11:11 249浏览
  • 一、 平流层超压气球:极端环境下的监测挑战  平流层超压气球长期悬浮于18-40公里高空,持续承受-70℃至+85℃的剧烈温变、不足地面10%的低压环境(30km高度约10hPa)及强宇宙辐射。传统MEMS压阻传感器在此环境下易出现零点漂移、灵敏度衰减,导致高度控制失准或科学数据失真。  典型案例:2021年印尼弗洛雷斯海7.3级地震监测中,平流层气球需在3000公里外检测次声波引发的微帕级压力波动——相当于海平面气压的百万分之一。此场景对传感器的分辨率与抗干扰能力
    传感器晨穹 2025-06-23 13:58 309浏览
  •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卷,各大品牌纷纷绞尽脑汁,试图凭借各类卖点抢占市场份额。华为首款全系标配HarmonyOS 5.1的高端直屏旗舰Pura80系列亮相后,热度一路飙升,迅速开启市场狂飙模式。该机于6月5日开启预约,截至6月11日,华为商城上华为Pura 80 Pro和华为Pura 80 Pro+预约数已达28.4万。近日,华为Pura 80系列终于开卖了!开售后,Pura 80系列手机迅速在全国多地掀起抢购热潮,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华为旗舰店外出现排长队抢购新机的场面。难道就因为余承东说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6-22 11:28 189浏览
  • 一、引言自5G正式商用以来,全球通信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5G以其超高带宽、超低时延、海量连接的能力,使得智能制造、自动驾驶、AR/VR、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得以快速落地。但随着5G的广泛应用,其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网络覆盖有限、边缘性能不足、上行能力偏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些瓶颈并为6G的演进奠定基础,3GPP于Rel-18阶段提出了“5G Advanced(5G-A)”标准。5G-A不仅是5G的增强版本,更是迈向6G的关键过渡技术,其将深度融合通信、感知、智能、控制、安全等
    用户1750544933504 2025-06-22 21:15 3249浏览
  • 要有效预防电磁铁损坏,需要从电气防护、环境控制、操作规范和定期维护四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在电气防护方面,要严格控制工作电压,确保其与额定值的偏差不超过±15%,对于高压电磁铁还需加装短路保护装置。同时要做好绝缘保护,shou次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在潮湿环境中要增加检测频率。环境控制同样重要,要根据工作环境的温湿度条件选择合适的电磁铁型号,ji端环境下要采取特殊防护措施。运输过程中要做好缓冲包装,避免机械损伤。操作时要注意控制通电时间,监测线圈温度,避免超负荷运行。多台电磁铁同时使用时,要保证
    锦正茂科技 2025-06-23 11:35 226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