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之所以坚固,是因为它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云计算之所以坚固,是因为它运行在一个个靠谱的服务器之上。 服务器这东西听上去很专业,其实说白了一点都不神秘,就是大号的电脑主机。 假设把云计算比作人的思维,那么服务器就是产生思维的这个大脑实体,对,就是你吃火锅涮的脑花。 这就是猪界服务器。 你可以简单地认为,电脑和服务器的发明者都是一个公司:IBM。 IBM 最早的大型机服务器 System360。
又是美帝的公司,真让人泄气。 “那不用问,中国云计算死去活来搞了那么半天,肯定跑在 IBM 的服务器上吧?” 你错了。 中哥都说了历史是个老司机。在服务器领域,历史又趁你不注意,一个急转弯,开上了秋名山。 本来,IBM 可是一手好牌,俩王带四个二。 当时日本东海银行就买了一台 IBM System 360,员工们终于可以扔掉了算盘,早下班陪家人了。
IBM 服务器畅销到什么程度呢?2008年前后,阿里巴巴买 IBM 的服务器(小型机),那就跟玩儿似的。为了维持业务,恨不得淘宝网的利润的一大块都要用来买这货,可想而知 IBM 做梦都能笑出来。 结果呢? 刚才说了,王坚到阿里巴巴,要做大数据分析系统。而大数据系统是很耗费计算力的。打个比方吧:如果说一般的数据系统好比一辆轿车,百公里也就烧十个油,那么大数据系统就是民航飞机,跟喝汽油一样。需要的计算力大了几个数量级。 这玩意儿要是再跑在 IBM 的小型机上,那阿里的生意不要做了,光买 IBM 服务器就能买到破产,一年到头估计还得欠 IBM 好几个亿。 于是,阿里巴巴决定,新做的阿里云系统坚决不能跑在 IBM 的 Power 架构服务器上,而是要跑在便宜的 x86 服务器上。 x86 服务器,说白了就是使用 intel 芯片的服务器,你日常用的个人电脑就是 x86 架构的。 Power 架构是 IBM 提出来的,所以他自然就会守着这个架构不放,觉得个人电脑的 x86 架构难堪大用。当时虽然在 IBM 内部也有 x86 架构的服务器团队,但是基本上就是“后娘养的”,连个窝头都吃不上。 结果,死贵死贵的 IBM 终于成了各大厂商围殴的对象。阿里巴巴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去 IOE”,其中的“I”就是 IBM。要不是恨到了一定程度,不会专门起个名骂它的。。。 其实,阿里巴巴弄得这么热闹,完全是自找的。因为腾讯和百度就压根没考虑过 IBM,他们从一开始就在用 x86 架构的服务器。(这是因为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对数据准确性和计算力要求更强。) x86服务器哪家强?在那个时代,国际上最强的 x86 服务器厂商应该是戴尔和惠普。这很合理,因为他们过去就是生产个人电脑的。 好不容易把 IBM 搞掉了,替换它的还是美国公司。。。 故事讲到这里,终于有一家中国公司强势插入我们的主线故事,那就是浪潮。 相比阿里巴巴,了解浪潮的人就少多了。浪潮脱胎于山东电子设备厂。想当年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里面,就有他们生产的晶体管。 在90年代,浪潮的带头人孙丕恕就主持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 x86 的服务器,他也被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 中国第一台 x86 服务器,浪潮 SMP2000。里面有十颗 intel “486”CPU。
由于研发出了最早的 x86 服务器,国家863计划把后续研究 x86 服务器的重担都交给了浪潮。这么一指派,就阴差阳错地让浪潮站在了历史的风口上。 这一波云计算的兴起,浪潮可算是抓住机会,奔走在各大云计算厂商之间。论价格,我比国外服务器便宜,论定制化,我什么姿势都能给。 眼看浪潮如今(2020年初)已经冲到了服务器世界第三的位置,不仅行销全国,还卖到了亚非欧美拉,中国人倍有面子。当然,紧随其后的还有“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华为和收购了 IBM x86 服务器业务的联想。 x86 服务器 注意,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x86 服务器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生态,intel 只生产最核心的那块 CPU,至于服务器的其他部件,它给出标准,谁生产都行。 这有点像手机,反正就是芯片、电池、主板、外壳,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就可以组装。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品牌机肯定便宜不过山寨机。 于是,在服务器领域,也出现了一票“山寨机”。这些山寨机一般是由戴尔、惠普在台湾的代工厂所生产的,由于不挂戴尔、惠普的标,所以也叫“白牌服务器”。 白牌服务器很便宜,炒鸡便宜。 白牌服务器 于是,我们走到了计算力的第三个里程碑。 计算力的第三座里程碑:服务器的“社畜化”。 在现代工业体系的加持下,服务器越来越像社畜。 你出门买一袋盐,会很在意你买的是什么牌子么?大多数人不会。工头让你去买砖,你会去特意买什么品牌的砖吗?也不会。老板招一个程序员,会关心他身高体重家庭背景吗?不会。为啥呢?因为在现代化工业体系下,盐和盐基本都一样,砖和砖基本都一样。社畜和社畜差不离。 同理,服务器和服务器也很类似。 而且,云计算厂商之所以敢放心地购买白牌服务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上层的软件系统已经被打磨得很完善,坏一台服务器,软件立刻就把工作负载无缝转移到别的服务器上。就好像你突然进了 ICU,老板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把你的任务分给其他社畜,你死不死,无,所,谓。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么:计算力的底层是服务器,服务器的成本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计算力的成本。降低服务器成本的秘诀你可能猜到了,只有三个字:富士康。 当然,富士康只是代名词,在服务器代工领域的大佬是英业达、纬创之类。它们都是台湾公司,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到这,中哥又要重复一遍我们的中心思想了: “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国用芯片的代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换回了世界顶级的计算力基础设施——云计算。云计算又反过来把服务器产业链抓在自己手里。” 你可能会说,服务器代工厂都在中国台湾,这不保险吧。。。 确实不保险。其实,中国大陆已经崛起了很多代工厂,例如比亚迪就刚刚接手了华为手机的代工,闻泰科技一直为小米手机代工。前段时间,郭台铭也很有诚意地把富士康的一部分挪到了大陆来上市,名为工业富联。 故事讲到这,你会发现,我们拥有云计算技术,也可以把控服务器代工产业,整个计算力链条里,只有一件事儿似乎还超出我们的控制,那就是服务器里的芯片。 终于到了芯片。
(三)“芯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中国人一直想在芯片上摆脱“卡脖子”的,例如龙芯、飞腾、兆芯。我们最初确实想用这些芯片替代 intel,进入中国的个人电脑市场。但是这条路已经被证明失败了。因为 intel 和 windows 形成了联合生态,想用 windows,就得用 intel。当年把 intel “引狼入室”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们很难再把 intel 替换掉。(别说中国人,美国人也换不掉。只不过 intel“恰好”是个美国公司。) 特德·霍夫是 intel 第12号员工,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 CPU。上图是他和第一款 CPU intel 4004 的示意图。 但是,随着计算力作为基础设施存在,芯片的自主可控希望又回来了。 因为人们需要的是计算力,而计算力底层是服务器,服务器底层才是芯片——只要能提供计算力,底下爱是什么芯片就是什么芯片。 例如华为,就在做一款 x86 架构的“备胎”,基于 ARM 架构的处理器:鲲鹏处理器。 ARM 和 intel 有什么区别呢? intel 会把生产好的芯片卖给全世界,ARM 却卖“图纸”——芯片 IP 授权。其他公司买了这个授权,可以自己找人去生产。 简单说:如果把 intel 比作卖大米的,那么 ARM 就是卖种子的。如果没了大米,我们下个月就饿死。如果没了种子,我们明年才饿死。。。 所以,你大概明白:从 intel 换到 ARM,说白了是从一个依赖换成了另一个依赖,只不过依赖变小了。 不过,ARM 是一家英国公司。而且 ARM 被软银收购了,也算是一家日本公司,这和美国有关系吗?有关系。研究 ARM 芯片的主力工程师都是美国人,美国人威胁说:芯片里有超过 25% 的美国技术,美国不同意,ARM 随便卖就违法! 2019年,ARM 就因为美国的威逼利诱,宣布暂停和华为的合作。不过英国人也很刚,后来完成了法律方面的确认,说我们的技术跟美国人没关系,100%属于英国,想卖谁卖谁,继续和华为做生意。 看到这,你可能都烦了,怎么说来说去,芯片总也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赖啊? 别急,接下来就到了我们的第四个里程碑。 计算力的第四座里程碑:芯片开源。 要我说,华为依附于 ARM 做了这么多年芯片,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锻炼一支可以“魔改”芯片的队伍,有朝一日找到新机会,这支队伍可以直接杀出去从头设计一套芯片。 其实,在芯片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个“没有国籍”的架构,这就是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RISC-V 开源架构。 开源,意味着全世界的大神都在给这个架构做贡献,代码也是完全免费公开的。于是,再也没有人可以用任何理由来控制它。 RISC-V 的处理器原型,2013年。 说到这,又得说回咱们的梦想家,中国云计算第一把交椅的所有者,阿里巴巴。 2018年,阿里巴巴收购了芯片公司“中天微”,重组为“平头哥”。这名字一看就是马云给起的,所谓“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冲这名字,也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的节奏。。。 平头哥推出的第一款芯片IP——玄铁910,就是基于 RISC-V 架构的。 当然,目前 RISC-V 架构主要用于“小玩意儿”上,例如物联网设备,难以作为服务器芯片。但是想当年 ARM 芯片也被认为是用在小玩意儿上的,如今不也被华为用来做服务器芯片么? 有大佬认为,随着 RISC-V 的成熟进化,计算力会迅速提高,大概五年之后,它就可以应用在服务器上,作为排在 intel 一号备胎 ARM 后面的二号备胎。 这并不意味着云计算厂商真的要用 RISC-V 替换掉 intel 的芯片,只是如果中华民族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intel 不卖给中国芯片,ARM 也不卖,那我们没有白面至少还有棒子面。但想饿死中国的计算力,那是不太可能了。 而且,在芯片领域正在发生一个影响极其深远的变化。 受限于科学天花板,芯片技术的步伐已经放缓了,intel 都被称为牙膏厂好久了。这个时候,要想提升计算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从“通用计算”变成“异构计算”。 “通用计算”和“异构计算”有啥区别?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通用计算就像是大学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绝大多数职业都能干。 异构计算就像是博士后,在一个非常窄的行业里他是专家,但是如果逼他做其它行业的事情,很可能效率奇低。 例如,人工智能芯片就是典型的“异构计算”。在这个领域 NVIDIA 是领头羊,但并不是不可撼动的巨头。全世界有技术力量的公司都在开发属于自己的AI芯片,这其中也包括阿里巴巴、华为、百度等等。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造芯片,各方面所受到的限制都在快速减少,中国芯片的春天才刚刚来临。 不过刚才我们说的,其实都是芯片设计。然而,即使中国掌握了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技术,我们还面临一个更巨大的问题:没办法把芯片造出来。 因为,造芯片需要一种究极神器——光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