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电气要求和接口指南
1介绍
1.1目的。
1.2适用性。
1.3约定。
2参考
2.1外部标准/规范。
2.2通用标准/规范。
2.3额外的参考。
3需求
3.1系统/子系统/组件/零件定义。
3.1.1外观。
3.1.2内容。
3.1.3环境。
3.1.4接口。
图1:输入和输出电压和电流方向,定义。
图2:电压供电模型。
3.1.4.3.1系统电压要求。
3.1.4.3.2正常的工作电压范围。
3.1.4.3.3电池输入。
图3:发动机的正常电池电压。
图4:关键输入低到高转换的电源中断。
3.1.4.4地。
3.1.4.5电源输出。
3.1.4.6电气接口一般要求。
图5:通用输入电气接口。
图6:钳位二极管的选项。
3.1.4.7数字信号的接口。
其中:Vs=系统电压
表1:数字输入电压等级。
3.1.4.8模拟输入。
图7:电阻阶梯,多开关输入接口。
图8:电阻阶梯,双电阻输入接口。
3.1.4.9PWM信号接口。
图9:PWM类型接口。
3.1.4.10调频(FM)。
3.1.4.10.1调频物理接口。
图10:频率类型接口,电压接口
3.1.4.10.2调频格式。
表2:移频键控的要求
表3:连续频率要求。
3.1.4.11输出驱动。
图11:Pi-Filter
图 12: 低边驱动
图13:典型值MOSFET雪崩能量。
图14:继电器驱动。
3.1.4.11.3高边驱动。
图15:高边驱动。
3.1.4.11.4H桥驱动。
图16:H桥驱动。
3.1.4.11.5驱动诊断。
表4:推荐的输出驱动诊断。
3.1.5使用定义。
3.2产品特点。
3.2.1性能需求。
3.2.2物理特性。
3.2.2.1尺寸和容量。
3.2.2.2质量特性。
3.2.3可靠性。
3.2.3.1可靠性评估点。
3.2.3.2可靠性要求。
3.3设计和构造。
3.3.1.2过程指南。
3.3.1.3.2.1类型1存储器。
3.3.1.3.2.2类型2存储器。
3.3.1.3.2.33型存储器。
3.3.1.3.2.44型存储器。
3.3.1.3.2.55型存储器。
3.3.2.1组件和子系统的层面。
3.3.2.3输入/输出滤波。
3.3.2.4内部电路设计指南。
图17:基极/栅极电阻
3.3.2.6EMC外壳设计。
3.3.2.7PCB硬件设计要求和指南。
3.3.2.7.2EMC PCB设计。
4确认
5装运规定
6备注
6.1术语表。
图18:原理图符号
7附录
8编码系统
9发布和修订
附录A
附录B:电气接口
B1电源输入
图B1:电源输入,电池(Vbatt_x)
图B2:电源输入,点火(Vrun/crank_x/Vacc_x)
B2.地
图B3:地
表B3:地、电源地、电气特性(Power_Gnd_x)
表B4:地、信号返回、电气特性(Signal_Rtn_x)
图B4:地,Power_Gnd_Stall_x(低边和高边驱动)
表B5:地、堵转电源地、电气特性(Power_Gnd_Stall_x)
B3功率输出
B3.1缓冲5V输出,Vref_5V_x。
图B5:输出功率,缓冲5V输出(Vref_5V_x)
表B6:功率输出,缓冲5V输出,电气特性(Vref_5V_x)
图B6:输出功率,缓冲12v输出(Vref_12V_x)
B4离散数字输入
图B7:离散数字输入,低有效。
B4.1.1 IDL_x。
表B9:离散数字输入或开关,低有效,电气特性(IDL_x)
B4.1.2 IPL_Vs_x。
图B8:离散数字输入,低有效,末调制Vs, PWM (IPL_Vs_x)
B4.1.3 IPL_Vcc_x。
图B9:离散数字输入,低有效,调制5V, PWM (IPL_Vcc_x)
B4.1.4 IFL_Vs_x。
图B10:离散数字输入,低有效,末调制Vs,频率(IFL_Vs_x)
B4.1.5IFL_Vcc_x。
图B11:离散数字输入,低有效,调制5V,频率(IFL_Vcc_x)
图B12:离散的数字输入,高有效。
B4.2.1 IDH_x。
表B14:离散数字输入,高有效,通用电气特性。
表B15:离散数字输入,高有效,开关,电气特性(IDH_x)
B4.2.2 IPH_Vs_x。
图B13:离散数字输入,高有效,末调制Vs, PWM (IPH_Vs_x)
B4.2.3 IPH_Vcc_x。
图B14:离散数字输入,高有效,调制5V, PWM (IPH_Vcc_x)
B4.2.4 IFH_Vs_x。
图15:离散数字输入,高有效,末调制Vs,频率(IFH_Vs_x)
B4.2.5IFH_Vcc_x。
图B16:离散数字输入,高有效,调制5V,频率(IFH_Vcc_x)
B4.3频率类型电流接口。
B4.3.1电流接口的预防措施。
图B17:调频,电流接口。
表B21:频率式电流接口,接收端,电气特性。
B5模拟输入
B5.1模拟输入,电阻梯。
B5.1.1.1描述。
图B18:模拟输入,电阻阶梯,低边,末调制的Vs。
B5.1.1.2特性。
表B22:电阻阶梯,低边,末调制Vs,诊断总结。
表B23:电阻阶梯,低边,末调制Vs,电路值。
表B25:电阻阶梯,低边,末调制Vs校准(电压比)[信号电压]/[内部变压电源]
B5.1.2电阻阶梯,低边,无调制Vs,双接收端。
B5.1.2.1描述。
图B19:模拟输入,电阻阶梯,低边,无调制Vs,双接收端。
B5.1.2.2特性。
表B26:电阻阶梯,低边,无调制Vs,双接收端,电路值。
表B28:电阻梯,低边,末调制的Vs,双接收端,校准(电压比)[信号电压]/[内部变压电源]
B5.1.3电阻阶梯,低边,调制5V。
B5.1.3.1描述。
图B20:模拟输入,电阻阶梯,低边,调制5V。
B5.1.3.2特性。
表B29:电阻阶梯,低边,调制5V,诊断总结。
表B30:电阻阶梯,低边,调制5V,电路值。
表B31:电阻阶梯,低边,调制5V,校准(电压)[A/D输入值]
B5.1.4电阻阶梯,低边,调制5V,双接收端。
B5.1.4.1描述。
图B21:模拟输入,电阻阶梯,低边,调制5V,双接收端。
B5.1.4.2特性。
表B32:电阻阶梯,低边,调制5V,双接收端,电路值。
B5.1.5电阻阶梯,高边,末调制Vs。
B5.1.5.1描述。
图B22:模拟输入,电阻阶梯,高边,末调制的Vs。
B5.1.5.2特性。
表B34:电阻阶梯,高边,末调制Vs,诊断总结。
表B37:电阻阶梯,高边,末调制Vs,校准(电压比)[信号电压]/[内变压电源]
表B38:模拟输入,比率,例子。
图B23:模拟输入,比值(Ui >Vref)
图B24:模拟输入,比值(Ui
B6离散输出驱动
B6.1离散输出,低边驱动。
表B41给出了所有低边驱动输出的电气特性。
表B41:离散输出,低边,一般电气特性。
表B42:离散输出,低边,一般其他参数要求。
B6.1.1 ODL_Vs_x。
图B25:离散输出,低边,末调制Vs(ODL_Vs_x)
B6.1.2 ODLS_Vs_x。
图B26:离散输出,低边,末调制Vs,功率驱动,快速开关(ODLS_x)
B6.1.3 ODL_Vcc_x。
图B27:离散输出,低边,调制5V(ODL_Vcc_x)
B6.1.4 OPL_Vs_x/OFL_Vs_x。
图B28:离散输出,低边,末调制Vs, PWM/频率(OPL_Vs_x/OFL_Vs_x)
表B47:离散输出,低边,末调制Vs, PWM/频率,其他参数要求。
B6.1.5OPLS_Vs_x。
图B29:离散输出,低边,末调制Vs, PWM,功率驱动(OPLS_Vs_x)
B6.1.6 OPL_Vcc_x/OFL_Vcc_x。
图B30:离散输出,低边,调制5V, PWM/频率(OPL_Vcc_x/OFL_Vcc_x)
表B50:离散输出,低边,调制5V, PWM/频率,其他参数要求。
B6.2高边驱动离散输出。
表B51:离散输出,高边,一般电气特性。
表B52:离散输出,高边,一般,其他参数要求。
B6.2.1 ODH_Vs_x。
图B31:离散输出,高边,末调制Vs(ODH_Vs_x)
B6.2.2 ODHS_Vs_x。
图B32:离散输出,高边,末调制Vs,快速开关(ODHS_Vs_x)
B6.2.3 ODH_Vcc_x。
图B33:离散输出,高边,调制5V(ODH_Vcc_x)
B6.2.4 OPH_Vs_x/OFH_Vs_x。
图B34:离散输出,高边,末调制Vs, PWM/频率(OPH_Vs_x/OFH_Vs_x)
表B57:离散输出,高边,末调制Vs, PWM/频率,其他参数要求。
B6.2.5OPHS_Vs_x。
图B35:离散输出,高边,末调制Vs, PWM,功率驱动(OPHS_Vs_x)
图B36:离散输出,高边,调制5V, PWM/频率(OPH_Vcc_x/OFH_Vcc_x)
表B60:离散输出,高边,调制5V, PWM/频率,其他参数要求。
B6.3H桥驱动。
图B37:离散输出,H桥。
表B61:离散输出,H桥,电气特性。
表B62:离散输出,H桥,其他参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