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裸机过渡到RTOS的一些建议

嵌入式大杂烩 2022-12-12 22:06


实时操作系统已经成为许多嵌入式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从裸机调度过渡到RTOS可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这里有七个小技巧可以帮助嵌入式开发人员更轻松地完成过渡。

1

首先规划你的架构

如果你从未使用过UML或者对软件架构不感兴趣,现在是时候学习一下了。
使用RTOS时,开发人员仔细考虑每项任务、同步和通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细节不能仅仅存储在工程师的头脑中,而是需要以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在需要时可以查看和更新。开发一个基于RTOS的应用程序会很快变得复杂,考虑清楚应用程序的行为是很重要的。

2

仔细跟踪内存的使用情况

与开发裸机应用程序不同,RTOS任务和同步结构会很快耗尽资源受限设备中的内存。开发人员需要非常小心地监控内存,并跟踪内存的去向。

创建几个任务、几个信号量和互斥体,却发现malloc因为所有堆空间都已被使用而失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3

预先创建所有的任务

RTOS为嵌入式开发人员提供了广泛的功能,例如创建任务和销毁任务的能力。关心内存使用的开发人员可能倾向于只在需要时创建任务,然后在任务完成后销毁它们。虽然这在概念上很棒,但在资源受限的系统中,通常没有复杂的堆管理器可以处理堆碎片。结果可能是一个碎片堆,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突然没有内存可以分配。
建议在系统初始化期间创建所有使用堆的对象。结果似乎是静态分配的对象,如果存在内存问题,该问题将在系统启动时显现出来。

4

尽量不要关闭堆栈保护

裸机开发者通常痴迷于编写尽可能高效的代码。意识到存在使用时钟周期的堆栈监视器成为优化和移除的诱人目标。尽量不要这样做!

堆栈监视器用于检测堆栈溢出和其他与堆栈相关的问题。虽然它确实使用了几个时钟周期,但好处远远超过了性能成本。 

5

优化任务堆栈

不要依赖默认的堆栈大小。在许多RTOS中,任务的默认堆栈大小大约是0x200。这通常是堆栈深度,而不是使用的字节数!仅仅是一个闪烁的LED的任务就可能使用了整整千字节的堆空间!
嵌入式开发人员确保执行最坏情况堆栈分析,并适当地确定每个任务堆栈的大小。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节省内存!

6

启动RTOS感知调试

现代微控制器有一些非常酷的调试功能,如实时跟踪和RTOS感知调试。在微控制器和RTOS中启用这些功能。它们将允许开发人员跟踪哪些任务运行了多长时间,以什么顺序运行,并且可以帮助识别许多与RTOS相关的常见问题。

7

仔细选择任务优先级

预先开发一个软件非常有用的一个原因是,它提供了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大画面。有了这个大图,决定系统中每个任务的优先级就变得更容易了。必须仔细选择优先级,以确保任务不会耗尽CPU时间,并确保系统中不会出现优先级反转等问题。

8

最后

使用RTOS对嵌入式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并且有助于加快开发周期。许多中间件、库和框架依赖于RTOS,掌握RTOS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原文转于: 网络,直接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
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与学术研究,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感谢

最后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么多了,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一定记得点个~

注意

由于微信公众号近期改变了推送规则,为了防止找不到,可以星标置顶,这样每次推送的文章才会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猜你喜欢:

实用 | 10分钟教你搭建一个嵌入式web服务器

嵌入式设备AP配网实例分享

嵌入式Linux单板连接飞燕物联网平台

分享一种灵活性很高的协议格式(附代码例子)

嵌入式大杂烩周记 | 第 16 期

嵌入式大杂烩周记 | 第 15 期

访问非法内存为什么不会出错?

嵌入式大杂烩周记 | 第 14 期

分享几个实用的代码片段(第二弹)

分享一种你可能不知道的bug定位方法

分享一种修改配置文件的方法

《嵌入式大杂烩周记第 13 期:lz4》

《嵌入式并行多线程处理器,了解一下!》

《分享一种修改配置文件的方法》

《分享几个实用的代码片段(附代码例子)》

《废旧板子再利用:搭建无线调试环境!》

《嵌入式段错误的3种调试方法汇总!》

《简说TCP通信非阻塞接收(附代码例子)》

《TCP通信常用接口的使用封装》

《嵌入式软件中,总线错误的坑?替大家先踩一步》

《分享嵌入式软件调试方法及几个有用的工具!》

《分享两点提高编程能力的建议!》


在公众号聊天界面回复1024,可获取嵌入式资源;回复 ,可查看文章汇总

嵌入式大杂烩 专注于嵌入式技术,包括但不限于C/C++、嵌入式、物联网、Linux等编程学习笔记,同时,内包含大量的学习资源。欢迎关注,一同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评论 (0)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