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政企市场进击的一年,中国移动可能是最大赢家?

原创 悲了伤的白犀牛 2023-01-13 21:20
/记得星标/
比大部分人早一步看见未来
当前,业界正处于“消费互联网时代”转向“产业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在产业数字化中站稳脚跟、以图后计,三大运营商都纷纷加大投入,一方面积极推进5G虚拟专网以满足垂直行业对专业化网络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云计算、系统集成、大数据等业务领域,也纷纷抢班夺权,拿下很多超级大单!
2022年毫无疑问是三大运营商在政企市场大干快上的一年,那这一年下来,战绩如何呢?
官方数据还要等到3月份年报季才能揭晓,但从一些公开数据上,我们大概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近日,数说123平台根据招投标数据整理发布了三大运营商2022年政企市场的表现,非官方数据,统计可能存在偏差,但也能反映一些问题。
从整体上看,2022年三大运营商政企信息化收入超3166亿,同比增长了30.59%。这样的增长速度肯定是远远超出其整体营收的增速的,政企业务毫无疑问是2022年运营商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2年受疫情的影响,政企市场规模增长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运营商政企业务仍能保持如何高的增速,确实印证了一句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到万物皆同行。而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去在政企信息化行业叱咤风云的巨头们的黯然和落寞。
而从个体上看,中国移动政企收入1223.75亿元,同比增速为40%,收入规模位列第一,增长速度位列三家之首,成为最大赢家。中国电信政企收入1198.84亿元,同比增速为21.21%,收入规模位列第二,但从增速上看则垫底;中国联通政企收入744.09亿,增速为35.7%,收入规模垫底,增速居中。
而从收入构成来看,在政企信息化的财报收入中云业务收入最高,三家高达1405.42亿,占到总体政企信息化收入的48.43%。其中,天翼云收入为571.36亿元,同比增长了100%;移动云收入475.8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0%,联通云收入完成358.26亿,同比增长了142%。三家云的收入均同比增长超过100%,可见云业务是运营商的典型现金牛业务。
(再次说明:以上数据引用自数说123,非官方数据,不确保正确性,仅作趋势参考。)
如果以上数据为真,那这应该是中国移动第一次在政企市场上实现对中国电信的超越,这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那为什么中国移动屡屡作为后进者却迅速赢下市场呢?我认为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坚持住了!
三年前,中国移动准确地判断,信息通信业面临“四个转变”的新形势,同时明确要抓住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三年间,中国移动不断通过内外部改革,打造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和文化,体系化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中国移动从来不缺战略,关键还是在落地实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移动以董事长杨杰为首的管理层,这几年间一直持续在做的就是不断地对战略进行提炼,然后措施分解,然后逐级宣贯,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图与总部各部门、各层级公司的重点工作紧密衔接,达成共识,当前,在中国移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文化,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战略落地施行过程中,中国移动强调“一体化推进”,转型内容覆盖基础设施、市场业务、运营支撑、组织管理等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确保了数字化转型能够在多层面产生协同联动效应,最大程度确保战略落地预期效果的实现。
第二,转型方向把握住了!
中国移动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做过很多转型的探索,大部分是跟随型的转型,单过去三年,中国移动的转型完全是立足于自身,从企业内部出发,充分挖掘、巩固、延伸自身优势发展潜力,探索差异化转型路径。
可以看到,中国移动面向政企信息化领域的转型,从策略上看,非常有效地运用了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比如,算网资源基础、属地化服务能力、BC端客户联动、数据要素优势等,此外,这两年中国移动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坚持研发技术领先,这都是中国移动基于自身出发制定的转型方向。
在这样的转型方向下,三大电信运营商的5G、云两大新业务在2022年取得了较大突破。5G商业化在持续加速,政企5G To B业务为传统通信业务带来了新增长点。数字经济和自主信创背景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云计算业务连续三个季度保持100%以上增速。
第三,投入给到位了!
我们常说,中国移动的成功在于其对市场、对技术的敏锐感知,对需求的深入洞察,但在这背后,其实更多的是资本开支的实力的体现。
这两年,中国移动在5G网络和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投入了庞大的资本开支:202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为920亿元。按照中国移动此前公布的计划,全年资本开支1852亿元中,5G支出为1100亿元,752亿元为云与数字化支出。
此外,中国移动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2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在研发投入达到82亿元,同比增长20.3%。而正是在研发上的不断投入,让中国移动能够持续多年紧跟经济、社会、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深刻、系统判断技术演进、需求升级和生态变革对电信业务、自身能力的影响,适时调整数字化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这是中国移动在数字化时代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第四,人才留住了!
目前电信业已经成了技术敏感行业,电信业技术演进能给电信业务、产业结构带来深刻影响,技术的领先程度决定着企业的行业地位、产业地位。因此,中国移动不断深化改革,以专业机构、省专协同为依托,不断优化组织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创新能力,以第一时间感知变化,深刻理解影响,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这是中国移动多年数字化转型发展最为关 键的经验之一。
打造高端人才队伍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关键,因此中国移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把握“混改”、“科改示范行动”、“双百行动”等国企改革机遇,设立了市场化的“人才特区”,并不断优化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持续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近三年来中国移动科技人员数量从12.2万人增至16.4万人、占比由25%增至34%,其中专职研发人员从7560人增至1.4万人、在科技人员中的占比由6.2%增至8.5%。科技人才梯队形成规模。
第五,生态开始建起来了!
前期电信业拥有较为良好的供应链环境,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服务商等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拥有支持国际电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丰富经验,而且电信业标准组织运行机制较为完善,
中国移动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从来不缺合作伙伴,但近几年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移动更加重视生态的构建,合作关系从简单的甲乙方,演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共同体,不断扩大产业上下游“朋友圈”。 自2016年起,中国移动扎实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构建“众创、众包、众筹、众评”的“双创”机制,整合通信能力、渠道能力、服务能力,构建“3+1”(通信能力开放平台、统一认证平台、物联网OneNET平台、智慧家庭网关)能力服务体系,将自有能力转换为能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开放式能力,提供给各行各业的创新者和开发者使用。
生态的构建为中国移动联合供应商共同攻克业务创新、网络软件化、云网融合、智慧运营等数字化转型难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也是中国移动能够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并获得转型成效的关键经验之一。
- END -
 “通信人小本营”微信群:为方便大家交流,特建了一个微信群,对通信、云计算感兴趣的可加小编微信,简单介绍下,我将拉您入群。(发与通信/科技行业无关内容者请自觉绕行!)

悲了伤的白犀牛 一群有理想、有力量的通信从业者。专注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云计算。
评论 (0)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