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作者 | 崔秋阳
编辑 | 王 妍
当特斯拉用降价打响2023年的第一枪,威力传导至市场也掀起不小的风浪。
2月1日,各家新势力的成绩单姗姗来迟,大部分品牌都出现大幅度下滑。理想用超1.5万辆的交付量夺得冠军,蔚来和小鹏分别交付8506辆和5218辆,前者环比下降46.2%,后者则直接腰斩。曾一度冲进销量榜前三的零跑汽车,1月交付量更是骤降超八成,仅有1139辆。
究其原因,随着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再叠加春节假期,订单、交付直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特斯拉的接连降价,也吸引了不少用户“倒戈”和观望。
这一次的降价猛药效果显著。根据相关上险量数据显示,1月特斯拉上线车辆数共计25562辆,其中降价后首周的上险量便贡献了近一半(12600辆)。
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竞争力下滑的特斯拉来说,价格战是实现50%的年复合增长率绕不开的策略,就连马斯克也直言,“价格变化对于普通消费者影响很大”。而其底气则在于特斯拉过去几年突飞猛进的单车毛利率。
不过价格战显然不能持续。2022年第四季度,用降价换规模的特斯拉虽然赢得了订单量,但也直接导致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明显下滑。
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收入213.07亿美元,毛利为55.22亿美元,毛利率为25.9%。整体收入虽创下新高,但和2022年第一季度超过30%的毛利率相比,已经受到不小的影响。
面对今年180万辆的年度目标,特斯拉势必会继续出招,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国产新势力又将如何见招拆招?
当特斯拉打起价格战
价格战的背后,是成本战
内华达工厂将进行4680电池产线扩建
蔚小理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