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刚开年,新能源车企们的大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除了多款新车上市/预售/调价的消息会和大家息息相关,也有不少车企近期的大动作会影响到大家的购买和投资决策。当然,其中也不乏小伙伴们感兴趣的事件。
鉴于这些事件无法写成我们日常的深度分析,简短的每日新闻也没办法为大家答疑解惑。作为身处一线的新能源媒体人,社长决定增开一档新栏目《车企零距离》,用问答的形式去“盘问”车企高管们,带来最前沿的独家报道。只要他们讲完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3月17日,极星3正式公布了在中国市场上的售价:共两款车型,双电机长续航版69.8万元、双电机高性能版79.8万元。相比去年10月,88万元起售的预售价,正式价格降了约20万人民币。按理说这么大的降幅,多少会得个好吧?结果却并没有多少人买账。


在大家的眼中,不止极星是个十足陌生的品牌,极星品牌下的产品也相当不接地气。不管是超跑极星1,还是“小而美”的极星2,似乎都不是给普通中国消费者准备的。
(极星1售价145万元)
更别说145万元和30万级别,这二者之间令人匪夷所思的价位差距。
刚好,本次极星3公布正式售价,社长受邀参加针对极星中国总经理冯旦的专访。在这篇《车企零距离》里,你能看到这些:
当然,如果小伙伴们对极星3或者极星其他车型有问题的话,也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社长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下文根据专访内容总结归纳而来,由极星中国总经理冯旦回答,电动车公社进行整理编辑)
对于正式售价,冯旦提出了一个不算太新的概念——购买力。对用户来说,它意味着用同样的钱,能买到什么性能、配置、设计、品牌影响力等等;而站在车企角度,也意味着产品的竞争力。
极星是希望能打造一款在70-100万级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的,这才有了极星3。那么极星3的预售价是怎么来的呢?当时在极星看来,这款车作为目前极星最高端的产品,它有88万起售的价格实力。中大型SUV、双电机最大功率380kW、最快零百加速4.7秒、CLTC下最大续航670km;配置方面,全系标配空气弹簧、全景天窗、21英寸轮圈、25扬声器的Bowers&Wilkins音响系统、杜比全景声环绕音效、电吸门、HUD抬头显示系统和Pilot Assist领航辅助等。

尽管从产品的角度看,极星3可能已经具备了88万元起售的实力,然而相比其他有多年积淀的传统豪华、超豪华品牌,极星的品牌影响力还有所欠缺。这才有了极星后续跟进的定价策略。冯旦也希望有用户能够接受重新定价后的极星3,让这款车成为一个锚点,好支撑极星后续的产品。2、极星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极星以往宣传的“北欧风”,说白了就是“Simplicity”直译过来的“极简”概念。
但这种直译方式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对中国人来说,极简压根体现不出豪华感。事实上,极星内部对“Simplicity”的定义是纯粹豪华。现在使用的新slogan和之前相比,更加符合极星想要体现的“北欧风”,且带有豪华感。
冯旦表示,极星更愿意用设计、操控、可持续这三个词来形容自己。一直以来,设计和操控都是极星的长处,这也是中国市场上对极星认知最强的地方。
(极星是少有的,由设计出身的高管担任全球CEO的车企)包括细节、体验等各个方面,很多人确实能感受得到极星在设计和操控上的实力。至于可持续,也就是环保,虽然极星自己一直在强调这一点,但很明显,消费者并不是那么看重,所以冯旦把可持续放在了设计和操控之后。但随着零碳、低碳等概念在体系化上的完善,如果极星真的把可持续做成了品牌DNA的东西,那么到那时候,可持续就将成为极星品牌上最强的一个标签,同时极星也将成为汽车行业中可持续方向的引领者。种种标签,都意味着极星日后的定位将会是比肩路特斯、保时捷的超豪华品牌。
对于这个问题,极星当然觉得自己还是有实力的
。冯旦总共给出了4个理由:第一个是产品价位。用户对极星的定位感到迷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售价高达145万的极星1推出之后,跟着的车型是极星2这款在30万元价位的车。今后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从极星3开始,极星所有的产品规划都将围绕超豪华去做,不会推出面向下沉市场的产品。第二个是商业运营模式的变化。极星将从纯粹的直营店,转变为直营+经销商模式。极星全国现在共有14家门店,到今年年底计划增开的70-80家门店里,直营和经销商的比例大体上将为30%与70%。这看上去似乎会动摇极星对旗下门店的控制力,但按照冯旦的说法,极星的经销商会采用代理制的方式,走统一销售模式。这能在保证服务质量和口碑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极星的影响力。第三个是服务。极星3的品鉴会上出现了“比邻星”概念。
这个概念现在可以简单理解为,是1V1、私人助理性质,从改变用户生活方式的角度出发去提供高品质、可靠的服务。在冯旦看来,像补能、终身质保等等这些内容,大家都在做没有什么特别。而极星要把服务做到真正的超豪华水平,能给到用户的是纯粹的“用车无忧”。(具体措施仍在规划中,后续应该会有相关方案公布)第四个是包装。不可否认,想让用户认同一个品牌是需要在宣传方式和故事包装上下功夫的。很多时候,打动用户的就是点滴细节里的一两个东西。极星今后会更注重“讲故事”的动作,多提供一些有温度、有意思的素材,给用户更多了解极星的角度和切入点,一步步塑造品牌文化。在冯旦看来,很多新能源车企都不是在各自“内斗”,像特斯拉和比亚迪,实际上抢的都是燃油车的客户。比例当然不绝对,但大头一定如此。
新能源汽车想要“做大做强”,必然不能只在自己人当中“内卷”,只有把燃油车用户争取过来开电车,才能形成对燃油车的替代。
极星也明白,应对传统豪华、超豪华品牌,最难以逾越的点在于溢价能力。比如保时捷卡宴,在消费者心中保时捷的品牌是在那的,产品因而也是有溢价能力的。新品牌则显然没办法在消费者的心中,直接获得这样的认知。所以极星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两代产品或几个产品的爆发,一点点把品牌形象、溢价能力建立起来,最终将定价体系打入到现有的传统豪华、超豪华品牌当中。
极星3在中国市场的安排,是6月份展车到店,8、9月开放试驾,真正交付要到今年四季度。对于极星来说,中国市场的产能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只在有多少订单、订单何时能交付而已。最理想的情况,是极星3的产能永远比市场需求少一台车,这样就证明极星3的产品力和价格力彻底站住脚了。至于销量预期,冯旦认为极星3的月销量一定要达到四位数。
品牌整体方面,2022年极星的全球销量为5万,在此前的规划中,极星今年销量预期提升30%,即2023年全球销量8万左右。这8万里,大部分销量还是要靠极星2去抗,此外还有一部分是极星3、极星4。同时,极星的国内销量在全球8万的销量预期里,会占到很少的一部分。不过,极星希望将来中国市场在全球销量的占比中,能达到与美国市场齐平的比例。8、很多人甚至都意识不到极星的中国基因,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品牌是个外国品牌。极星未来要做些什么,才能更贴近中国市场?极星说,会有专门针对中国市场、以中国用户需求出发的车型,肯定会有的,并且马上会进入实际的开发进程中。研发方面,极星目前在瑞典、英国、中国都设有研发中心,未来极星在中国市场还会有软件的研发中心、整车集群的研发中心。
(极星成都工厂)
体验上最需要本土化的车机系统,包括底层应用等软件,极星也马上会切换到国内的体系来开发。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极星3这款车也搭载了华为应用市场这套生态。
半年前才来到极星的冯旦,曾在上汽通用干了8年,负责过凯迪拉克的市场营销工作。

作为一个从传统品牌跳到新能源品牌的汽车行业老将,冯旦将自己评价为“传统车里不传统的人”。
在专访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冯旦在主动拥抱新势力给传统品牌带来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天消费者的需求,极星在尝试打通内部的各个部门,因为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东西是分不开的。比如用户购车,购车之前的营销和购车之后的售后,对于用户来说体验真的能割裂开吗?而当用户认识到一个品牌时,品牌的公关行为和品牌宣传,难道不是一起对用户产生效果吗?当然,极星中国区的公司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整合,也离不开总部的对中国市场的充分放权。这也算是极星对既往走过的“弯路”,所做出的调整和探索。
毕竟,这家2017年正式独立出来的电动车品牌,依旧将自己视为一个“初创公司”,并始终抱有谦逊的态度。但同时,新能源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持续带给极星更多的压力。就像冯旦所说,“2023年是极星的中国元年”,以极星3为开端,极星“中国团队进一步着力于对消费者洞察”。不过,国内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可能就是短短的这一年时间”。
大家觉得极星3这次的价格怎么样?对极星的未来发展看好吗?欢迎进群和社友们分享!公社社群不止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车圈社友!还有行业一手资讯、工厂探秘活动、新能源车干货、真实车主分享、不定时开启活动还有机会赢好礼。
悄悄说“滑布李和社长也在群里呦!”
长按社群小姐姐兔头的二维码,回复“品牌名”即可进群,如“特斯拉”、“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