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后续,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上汽通用、一汽丰田等品牌,也都陆续跟进,其力度也是越来越大,甚至还推出了“半价卖车”、“买一赠一”政策。
不难发现,这波降价最凶的,往往是主打经济实用的合资品牌燃油车。
这一现象不难解释,去年昔日销冠东风日产销量同比下滑20.9%;东风本田销量同比下滑17.8%;一汽丰田同比下滑5.6%.......
合资燃油车销量濒临崩塌,与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毕竟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多一个人买新能源,就少一个买燃油车。想要保住市场份额,唯有降价这一条路可以选择。
从乘联会各级新能源渗透率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A00级微型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达到100%。单从趋势上来看,下一个100%实现电动化的希望最大的市场,当属新能源渗透率已接近50%的C级中大型车市场。
然而,不要被表面数据所蒙蔽,这部分市场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因为这块市场,属于BBA的地盘。
近5年时间里,即便是新能源渗透率从仅4.5%跃升到28%,即便是遭遇3年疫情封控,BBA销量不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略有增长。
至少现阶段,尽管新能源汽车虽然势头很猛,但并没能撼动BBA在国内的市场地位。
BBA在电动车上是有所布局的。进过BBA 4S店的朋友应该清楚,他们基本上都把电动车放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生怕用户看不见。但绝大多数用户仍然会绕道买BBA的油车。
2月奔驰EQ系列总共只卖了2000多辆,新能源渗透率不到4%;而奥迪e-tron系列就更惨淡了,只卖了不到500辆,新能源渗透率仅为1%。
这就不得不提到BBA电动车最近一段时间曝出的负面新闻了。
奔驰EQC发生过多起电机烧毁事故,引来200多位车主投诉;宝马iX系列出现大面积出现传动系统故障,车机黑屏等问题,最终只能全部召回;奥迪e-tron系列也发生过锁电、直流桩充不进去电的案例。
要知道,BBA电动车一点也不便宜,基本都在30-50万元价位区间。用户不愿意为BBA电动车买单,确实是因为其电动车产品力与自家燃油车相比,差距甚大。
这也侧面说明,新能源汽车想要撼动BBA燃油车的核心市场,一是要有足够强大的产品力做支撑,二是需要给更多的产品供用户选择。
从2021年到2022年,国内中大型车销量从72万辆增长到了93万辆,同比增长接近30%。这恰恰预示着,中大型电动车已然成为潜在的“蓝海”市场。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尤其是中大型纯电动轿车这个细分市场,汉EV、蔚来ET7、极氪001、零跑C01、哪吒S等车型接连出现,使得整个市场电动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今天,这个市场变得更“卷”了,又多了一位新晋的挑战者——背靠上汽集团的新能源自主品牌飞凡汽车打造的第二款车,飞凡F7。
加速更快、动力响应更好、智能化更容易实现,这些都是电动车相比燃油车的天生优势。
不过,电动车相比燃油车而言也有天生的劣势,市面上很多电动车产品,在驾乘舒适性上是不如同价位燃油车的。
我身边有不少打算从油车转电车的朋友,在试过几款电动车之后跟我吐槽说,感觉电车开起来质感很硬、很颠,过个减速带人都能飞起来。
之所以如此,其罪魁祸首当属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很重,以宝马3系和宝马i3来举例,两款车尺寸和轴距基本大差不大,但i3的整备质量却比3系多将近半吨。
额外的重量压在悬挂之上,会使车辆弹簧减震器的压缩余量减小,避振效果就会变差。
所以,电动车想要达到与燃油车同样的驾乘舒适性,对硬件和调教的要求更高,用以往燃油车的老方案生搬硬套到电动车上,效果通常不尽人意。
蔚来、极氪、岚图等车企选择了加装空气悬架,来进一步提升舒适性,用户总体感官反馈还是不错的。
不过,空气悬架也有其弊端。
一是贵,就拿极氪001来说,选装空气悬架非折扣价需要2.8万元——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很普通的配置。
二是如果调教团队不成熟的话,空气悬架很有可能出故障。
如果不依赖空气悬架呢?飞凡团队交出的答卷的第一步是底盘硬件先“堆料”。
米其林PS电动专用轮胎、威巴克液压衬套、天纳克高端MTV CL系列复原弹簧减振器,配合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挂方案,前后悬架内侧与车身及副车架的9个连接点全部采用衬套连接,来过滤路面传递的振动。
同时,在簧下部分88%铝合金轻量化设计和73E高刚轮毂的支持下,他们想要做到在滤振的同时不失路感。
从数据来看,F7的总和隔振率也确实达到了95%。
根据同场地实测数据,滤振能力已经不输奔驰S级,甚至正弦波路、强化砂石路、砂石土路、弯道限速坎、搓板路表现更好。
让C级车拥有D级车的质感,这或许就是飞凡F7敢宣称打造“越级体验”的底气。
其背后所展现的,是飞凡团队背靠上汽集团积攒20多年的底盘调教技术底蕴。
除此之外,影响驾乘体验质感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座椅。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汽车座椅,采用的都是较为成熟的“公版”供应商方案,说白了就是几个座椅供应商提供固定的运动型、舒适型、商务型的几款座椅方案,而每个厂家在这个基础上有微调操作空间。
不过,这些座椅往往都是依照欧洲人的体型去做的设计,和亚洲人体型的贴合度并不高,这也是坐起来不舒服,久坐容易得腰椎病的潜在原因之一。
早在2021年7月,蔚来就曾经因为座椅角度问题陷入“座椅危机”,后来抱怨声越来越多,蔚来花了几千万为老ES8、ES6、EC6车主提供了座椅优化服务。
看似座椅对于汽车来说是一项小工程,但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其实里面学问很多,包括几何尺寸设计、发泡材质、厚度、密度,人体受力结构分析等等。
最后,蔚来干脆选择了投入1个亿,成立独立的座椅开发部门,并在新款ES8上应用二代自研座椅平台,根据自己车主的普遍特点去调出自己品牌特制的座椅。
同样采用完全自研座椅方案的还有飞凡F7,基于全国3000+人次采样的人体曲线扫描,历时3年打造出了一套更适合中国人的人体工学座椅,用了8-10层的复合靠背坐垫,通过地板和座椅形成了一套一体化的隔振设计。
飞凡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巴赫椅”。
我们公社有几位同事已经提前试驾了飞凡F7的座椅,据他们反馈这套座椅并不是简单的“软”,整体包裹感比较强,贴合点一直从大腿延伸到脖颈处,尤其腰部有较强的支撑。
一位同事从北京通州开到雁西湖,往返将近3个小时车程,期间并没有感到腰背部有不适感,中途还体验了一下F7座椅的“热石按摩”功能,反馈挺不错。
2年前,上汽集团曾拒绝与华为牵手HI模式,董事长陈虹还提出了著名的汽车“灵魂论”。
如今飞凡汽车的第二款产品F7上市,似乎给了当年的 “灵魂论”一个解释——唯有技术产品创新,才能把打造爆款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上周同事去试驾F7的时候,他无意间发现了F7一个独特且好玩的功能:超级玩家模式。
开启“玩家模式”后,动力响应、前后轴牵引力配比、能量回收、ESC介入等驾驶参数,都可以实现无级调节。
显然,相比市面上大多数车型,在驾驶模式上只给出诸如标准、舒适、运动几种驾驶模式来说,飞凡F7的多参数无极调节,相当于给了爱玩车的“极客”玩出更多花样的可能。
驾控算是一辆车“灵魂”的一部分,而另外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飞凡F7除了同R7一样,拥有奔驰EQS同款“屏霸座舱”外,智能驾驶方面也颇有特色。
除了搭载了英伟达Orin芯片,激光雷达、角雷达、摄像头等30个智驾感知元件以外,还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智能驾驶传感器——4D毫米波雷达。
简单来说,4D毫米波雷达属于传统毫米波的“进化”版本。
前段时间行业里也曝出来,特斯拉最新的HW4.0中,新增了4D毫米波雷达接口。
所谓“4D”,指的是除了探测物体的相对距离、方位和速度三个尺度以外,还多了一个探测高度的能力。因此,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一样,都有形成点云图的能力。
但其优势在于,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1/6。探测距离比激光雷达更远,且不容易受到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不过,单论生成点云的清晰度,目前激光雷达还是要更胜一筹的,所以说二者各有千秋。
之所以4D毫米波尚未大规模普及,并不是因为不好用,而是不能说用就用。多一种新的感知器件,意味着整套智驾软件算法都得跟着变。
之前也和飞凡的工程师做过交流,他们这套全融合算法,会根据路况有实采的图,同时高精地图也会在后台同步一起跑,根据场景来决策到底哪种方式的权重更高。
——事实上,对比、验证以及自学习,其实都是非常考验训练能力的事,不是一个没有智驾能力的团队就可以轻松做到的。
在这一点上,飞凡和很多传统品牌不一样,拥有了3000+人的智驾团队,目前,试驾版本已经支持部分城市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了,随着高精地图覆盖范围的扩大,未来也有望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虽说飞凡F7并不是一款完全主打“驾控”为标签的车,但从账面数据上来看,性能还是很强悍的。
全系搭载的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直瀑油冷电机”,得益于更出色的散热性能,使得车在电机高转速下发力更持久。
高性能版搭载了前150kW+后250kW双电机,可实现3.7秒零百加速,在同级别中属于第一梯队。
相比双电机版,单电机版更为亮眼,搭载后置250kW电机,可实现5.7秒零百加速,成绩目前算同级别竞品中加速最快的单电机车型了。
获得高加速性能的背后,跟风阻系数做到了0.206Cd不无关系,这刷新了国产量产车的新低。
更低的风阻除了能获得更快的加速度和更高的极限速度之外,还能让风噪更低,提升舒适性。
无论是业内率先应用4D毫米波雷达,还是自研全融合算法,或是刷新量产车风阻新低,抑或是新单电机车型零百加速成绩。背后,都是一个团队出色的创新与正向研发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赋予一辆车“灵魂”能力的体现。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事情——价格!
记得2月份飞凡F7开启预售的时候,预售价定为了28万。
值得一提的是,飞凡F7在正式发售前一周,搞了个“猜价格”活动,从23万-28万给了5个档位,猜中价格区间的还有机会获得小奖品。
显然,飞凡团队希望听到更多用户的声音。
结果谁能想到,“不讲武德”的飞凡团队,把所有人都涮了!5个价位区间里没有任何一个是正确结果。
飞凡F7最终把起售价定位22.99万元(77度电576km续航进阶版),比预售价低了5万元之多!
更绝的是,飞凡F7今年下半年还要出一个64度磷酸铁锂电池的基础版,售价仅为20.99万元!
要知道,飞凡F7可不止是一款中大型车,而且还是一款拥有换电能力的车型,直接对标的是售价45万元起的蔚来ET7。
F7仅售20万元出头的定价,实在是太卷了!
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内卷的时代,价格最能反映车企对于用户的诚意。
电动化给了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良机,而诸如飞凡这样的自主品牌,正在通过更好的技术,提供更越级的体验,抓住机遇,力图攻打燃油车腹地。
汽车产业的格局,也正因他们而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最后,对飞凡感兴趣的社友们,可以扫码进群~
欢迎大家进来聊聊你怎么看飞凡F7的
更多和这个品牌相关的信息,后续会在社群内讨论
想了解别的品牌的社友们,可以在扫码家我们社群小郭的微信,她会拉你进群。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
CS5366芯片应用电路图,CS5366设计原理图,应用TypeC转HDMI4k60HZ+USB3.0扩展芯片电路,CS5366集成DSC1.2a decoder, 不仅支持2 lane 8.1G的source, 也支持2 lane 5.4G输出4K60 video方案芯片
一、直流稳压电源
二、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三、开关电源
四、交流稳压电源
五、变换电源
六、逆变电源
七、充电电源
八、应急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