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公司在华销售的产品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
德州仪器5月已全面下调中国市场芯片价格,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成降价“重灾区”
采埃孚与美国芯片制造商Wolfspeed将在德国设立碳化硅研发中心
5月3日,美国芯片制造商Wolfspeed与电驱动供应商采埃孚宣布,计划在德国纽伦堡建立一个碳化硅(SiC)半导体研究中心,旨在改善SiC技术的系统设计、模块结构和生产工艺,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目标是将该设施与德国萨尔州的Wolfspeed碳化硅芯片工厂一同发展成为欧洲碳化硅网络的中心。Wolfspeed和采埃孚已经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了一项战略合作。
苹果官宣与博通长期合作,在美研发生产5G射频组件
5月23日,苹果在官网宣布,公司与博通达成了一项多年期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协议。通过这项合作,博通将负责开发包括FBAR滤波器在内的5G射频组件,以及尖端的无线连接组件。FBAR滤波器将在几个关键的美国制造和技术中心设计和制造,包括博通位于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的一个主要工厂。
存储器厂商部分需求领域已出现急单
5月24日,DRAM厂商南亚科表示,今年一季度是产业库存高点,在需求与供应端改善下,库存正逐步去化,预期二季度DRAM市况有望落底,公司在部分应用领域已出现急单。另外,另一存储厂商华邦近期消费电子、电视、物联网等三大应用客户需求回温,工控相关接单也持续发烫,客户急单涌入,而且“量也不少”。
英飞凌将领导氮化镓研发项目,爱立信、Nexperia等共同参与
英飞凌日前宣布,将领导一个名为ALL2GaN的欧洲联合科研项目,开发从芯片到模块的集成氮化镓(GaN)功率设计。这一项目将有45家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包括比利时研究和工艺开发实验室imec、Nexperia、爱立信等。项目预算6000万欧元,为期三年,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加强GaN功率技术,以各种方式集成GaN芯片。这一项目成果将使欧洲芯片更快地集成到电信、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场等应用中。
消息称鸿海拿下特斯拉的电子控制单元订单
鸿海集团车用接单传捷报,传出拿下特斯拉车用电子控制单元(ECU)订单,并将扩大出货车用电子模组产品,将在旗下墨西哥厂生产。
鸿海墨西哥厂主要供货特斯拉系列车种电池机构件、电池支架组件、电池背盖、后行李箱塑件、尾门内饰等零组件;现在又加入ECU,以及车用电子模组产品,使得鸿海集团在供货特斯拉的版图越做越大。
安森美与Kempower就电动汽车充电桩达成战略协议
裁撤中国研发团队之后,Marvell在越南成立第四大研发中心
5月22日消息,美国芯片设计大厂Marvell(美满)宣布通过升级其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美满(越南)公司,在胡志明市成立新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美满(越南)公司目前拥有约300名员工,其中97%为工程师。通过此次升级与架构改变,新成立的Marvell越南研发中心将与美国、印度和以色列的研发中心一起,成为Marvell旗下全球的四大研发中心之一。
另外,Marvell曾在中国上海、南京、成都、北京设有研发中心。其中,中国上海研发中心一度拥有800多名研发人员,也是继美国总部、以色列以外的第三大研发中心,但去年10月,Marvell宣布裁撤了大部分的中国研发团队,今年3月又被曝进一步裁员,剩余的中国研发团队全部被裁撤。
小米宣布在印度生产无线音频产品,进一步实现其业务的本地化
5月29日,小米印度分公司发布声明称,将通过与印度厂商Optiemus Electronics Limited(OEL)合作开始在印度生产无线音频产品,进一步实现其业务的本地化。
据称,小米将在Optiemus北方邦的Optiemus Electronics工厂生产其首款印度造音频设备,并重申其目标是在2025年前将本地采购的零部件产量提高50%。
该公司没有透露将在印度工厂生产哪种产品,但它“致力于在我们的产品线中,为更广泛的类别建立更多这样的合作。
小米在印度销售的大部分智能手机和电视都是在当地生产的,该公司没有透露何时开始生产音频产品。它在印度销售扬声器、耳塞、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
投资3125万美元,英业达宣布在泰国设厂
投资477亿日元,瑞萨发布三座本土晶圆厂扩产规划
5月17日,瑞萨电子计划到2026年,将MCU产能较目前水平提高10%,主因电动车普及,带动MCU需求急增。为此,该公司拟在日本国内三个工厂安装制造设备扩产,实现半导体的稳定供应。三座工厂的产能扩张总投资为477亿日元,其中经济产业省将补贴159亿日元。
根据规划,2025年2月,瑞萨茨城工厂将引进40纳米节点制造设备,山梨县甲府工厂则将于2026年8月安装薄膜沉积设备,甲府工厂被定位为生产线宽要求不高的功率半导体,但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它将在一个月内导入茨城工厂的设备。甲府工厂曾一度于2014年关闭,但由于对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的需求增加,该公司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重启运营。熊本县川尻工厂将于2025年3月前引进130纳米车用半导体制造设备。新引进设备的产能为每月1万片12英寸直径硅片(茨城、甲府工厂合计),川尻工厂产能为每月29100片8英寸硅片。三厂整体产能相当于瑞萨电子产能的10%以上。
京瓷半导体投资规模创新高,将扩产IC基板、半导体设备零部件
华虹半导体逆势扩产
5月17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同意华虹半导体科创板发行上市。根据招股书显示,华虹半导体拟募集资金180亿元,主要投入华虹制造(无锡)项目、8英寸厂优化升级项目、特色工艺技术创新研发三大项目。其中125亿元将用于华虹制造(无锡)项目,20亿元用于8英寸厂优化升级项目、25亿元用于特色工艺技术创新研发项目、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华虹制造(无锡)项目将新建成一条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预计2023年初开工,2024年四季度基本完成厂房建设并开始安装设备,2025年开始投产后月产能将达到8.3万片。
此前4月份,太极实业就曾公告,子公司预中标华虹半导体制造(无锡)有限公司华虹制造(无锡)项目工程总承包,工期是718天即两年内,项目报价82.8亿元。
SK集团碳化硅半导体产能将扩大近3倍
SK集团正大幅扩大SiC产能,SK集团5月16日宣布,SK powertech位于釜山的新工厂结束试运行,将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这意味着SK集团的SiC(碳化硅)半导体产能将扩大近3倍,预计2026年SK powertech销售额增长将超过5000亿韩元(约合3.74亿美元)。
模拟芯片厂商ADI拟大幅扩大晶圆产能,总投资6.3亿欧元
亚德诺(ADI)日前宣布将在其位于爱尔兰利默里克(Limerick)的欧洲地区总部投资6.3亿欧元,大幅扩大晶圆产能。该投资是爱尔兰向欧盟委员会申请的第一个欧洲共同利益重要微电子和通信技术项目(IPCEI ME/CT)的一部分,计划建设占地45,000平方英尺的新研发和制造设施,将支持ADI为工业、汽车和医疗保健芯片开发下一代信号处理产品,这些芯片不需要前沿工艺技术。
中芯深圳已进入量产,中芯京城预计下半年进入量产
5月11日,中芯国际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依据扩产计划推进相应的资本开支。目前,中芯深圳已进入量产,中芯京城预计下半年进入量产,中芯东方预计年底通线,中芯西青还在建设中。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公司将继续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加强与终端市场的对话;全力配合新产品的推出,做好产线长短脚调整配套,迎接下一轮的增长周期。
高通宣布将收购以色列车载通讯芯片制造商Autotalks
5月8日,高通宣布,将收购以色列车载通讯芯片制造商Autotalks,通过加快V2X技术的采用时间线来加强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产品组合,希望以此深化其汽车业务,但没有详细说明这笔交易的财务状况。Autotalks目前主要生产自动驾驶领域的专用芯片,用于智能汽车的车联网(V2X)通信技术。
苹果在microLED面板技术上已累计投资10亿美元
5月18日消息,苹果已累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研发microLED技术。苹果通过其成熟的供应链帮助推进microLED面板落地,欧司朗等供应商合作开发microLED部件、LG提供基板、台积电提供晶圆芯片。苹果已设计microLED面板的驱动集成电路,并和多家供应商合作,设计了生产microLED所需的设备,以提高microLED面板产能。
Cadence收购英国EDA公司Pulsic
5月24日消息,美国Cadence公司并购了总部位于英国布里斯托尔(Bristol)的Pulsic半导体设计公司。一位发言人证实交易已经完成,并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内提供更多细节。据悉,Pulsic于2000年由来自Zuken的工程师组成,他们在布里斯托尔也有一个工具设计中心。
芯华章宣布完成对以色列Optima DA的战略投资
继去年9月宣布完成对高性能仿真软件企业瞬曜电子的收购后,EDA企业芯华章近日宣布又一重要战略举措——完成对以色列Optima Design Automation的战略投资,投资金额未对外披露。
公开信息显示,Optima DA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以色列拿撒勒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企业,其汽车功能安全验证产品已取得功能安全ISO-26262国际标准认证,获欧洲和亚洲知名汽车半导体企业订单。
芯华章表示,与Optima DA的合作达成后,芯华章将进一步完善汽车电子领域的系统级高效业务解决方案,助力缩短汽车电子开发周期,提升车规级产品安全可靠性,并大幅降低复杂的车规电子研发成本。
由于碳化硅芯片需求持续增加,博世近期计划通过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TSI半导体。博世表示,未来几年内,公司计划在TSI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罗斯维尔的工厂投资超过15亿美元,并将TSI半导体制造设施改造为最先进的工艺。同时,博世还将在2030年底之前大幅扩展其全球碳化硅芯片产品系列。两家公司已达成协议,不披露交易的任何财务细节,交易尚待监管部门批准。
德国晶圆代工厂X-FAB宣布在美投资规划:拟投资2亿美元扩产碳化硅
5月22日,X-Fab宣布,计划扩大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拉伯克市(Lubbock)的代工厂业务。该公司已在拉伯克运营20多年,将在未来5年内进行重大投资,其中第一阶段的投资额为2亿美元,以提高该厂区的碳化硅半导体产量。根据市场需求,后续会有更多投资项目上马。
应用材料:计划投资40亿美元在硅谷建芯片研究中心
全球分销商营收排名TOP50发布
5月12日,《国际电子商情》发布“2022年度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TOP50营收排名TOP50”。
与2021年缺货行情下分销商业绩激增的情况相比,2022年全球分销商营收排名TOP50的业绩增速回落到了合理的区间。但来自亚太或者欧美,头部或者腰尾部分销商,全球不同各区域、不同规模的分销商之间的差距,似乎也在进一步拉大。相比亚太地区,欧美分销商的营收增速更快。
中国本土分销商营收排名TOP25出炉
OPPO关停旗下芯片部门ZEKU哲库
小度发布青禾学习手机,搭载AI学习大模型
5月17日,小度宣布将推出全新品牌“小度青禾”学习手机,并于5月22日在京东全面预售。据悉,该款手机为青少年定制专属系统,搭载AI学习大模型,在手机系统、学习资源、应用管控、安全守护、视力保护等方面专门为青少年群体打造。
相较于市面上的通用手机,此次推出的小度青禾学习手机专为青少年定制系统,首创智学、畅听、应用三大使用模式,涵盖AI辅导教学、双语资源随听随学、家长甄选应用学习等方式,学习方式选择更加灵活。小度手机还搭载了其专门聚焦教育领域开发的AI学习大模型,可实现AI拍照讲题、中英文AI作文专业辅导、AI口语练习等,像随身的“AI老师”,为青少年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小度是百度集团旗下智能科技品牌。此前,小度将进军手机市场的消息得到了市场的热切关注。而教育领域确实是小度持续发力的重点市场。2021年以来,小度进军教育硬件赛道,相继推出小度智能学习平板、小度大屏护眼学习机、小度光学护眼学习平板等教育智能硬件。截至百度2022年财报披露时,小度智能家居开放平台已接入超2亿台可连接设备,覆盖70多个家电品类、超1200余家知名品牌。随着“小度青禾”的发布,小度在智能教育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升级。
星纪魅族和极星中国将整合,有望组建合资公司
小米出手投资一家储能公司,金额过亿元
华为数字能源今年将以光伏为核心,投入不超过15亿美金
联想2023财年中国市场收入下跌19%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排放超标事件引争议
现代汽车和LG新能源计划斥资43亿美元在美国建电池厂
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急于在北美投资,以获得美国总统拜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法案《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提供的税收抵免。汽车制造商也在寻求使电动汽车电池的供应多样化。
5月26日,现代汽车集团和LG新能源宣布将投资5.7万亿韩元(合43亿美元)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据悉,现代汽车集团和LG新能源将以50:50的比例进行投资。现代汽车集团表示,新工厂位于佐治亚州布莱恩县(Bryan County,Georgia),年产能将达到30 GWh,足够供应30万辆电动汽车。新工厂将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建设,最早将于2025年底开始生产。
宝马集团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在沈阳动工,总投资100亿元
5月18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迎来20周年华诞。当天,宝马集团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同时,与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规划面积24万平方米,是现有动力电池生产面积的5倍,并将创造2000个新的工作岗位;此外,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用,新能源车本土化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新世代的到来做好准备。
随着宝马和沈阳新能源产业的提速,采埃孚、亿纬锂能等知名企业正加快入驻沈阳的步伐,配套BMW新能源车型。
奇瑞PPG数字化色彩实验室正式揭牌,开创中国汽车色彩技术新纪元
5月27日,由奇瑞汽车与全球领先汽车涂料供应商PPG联合共建的数字化色彩实验室,在奇瑞汽车试验技术中心正式揭牌。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PPG汽车涂料全球副总裁Vincent Robin分别带领奇瑞高管团队、PPG全球及亚太管理团队,共同见证实验室揭牌并签署合作备忘录。
PPG为实验室配备了超过2800种原创数字化颜色的色彩库,预计每年将于奇瑞联合推出超过100种新颜色,覆盖30个车型的色彩开发需求。除了色彩调研与开发功能,实验室还将通过消费者共创、色彩故事的宣发,助力奇瑞汽车打造独特的品牌色彩DNA。
主流国际车企一季度财报:增收不增利成常态,电动化转型成全球课题
【声明须知】1)版权:本文为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开通白名单。2)内容: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和其他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研究所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承担任何责任。3)尊重原创:如有引用未标注来源,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删除、更正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