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围绕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建设,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的工作人员都格外忙碌。对外,前往全国各地高校开展深层次沟通、对接具体转化需求;对内,根据现有公共服务平台情况,进一步布局建设18个功能子平台。“目前,已有东南大学团队入驻分中心转化平台开始工作。”分中心相关负责人吴昊博士介绍,“该团队聚焦人体器官芯片研发,近期就要与国内一家大型药企展开合作。”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11月4日,南京江北新区与东南大学器官芯片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活动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部战区总医院刘志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詹启敏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顾晓松教授,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出席活动。
东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今年5月,南京江北新区与东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进驻新区。当月,东南大学成立器官芯片研究院,围绕药物研发新范式的关键研究内容,瞄准未来器官芯片四大方向:生物器件设计自动化、器官芯片药理毒理学、器官芯片组学大数据、器官芯片大模型;布局六大任务:人体器官芯片的跨尺度制造、器官芯片多组学数据采集融合技术、多组学互作器官芯片系统、AI融合器官芯片肿瘤个性mRNA疫苗技术、AI融合器官芯片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基于器官芯片的药物和医疗器械监管。研究院是东南大学直接管理的新型科研机构,利用多方资源引进人才,集合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等多个学科研究方向,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根据协议,南京江北新区与东南大学将共同推进器官芯片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平台聚焦器官芯片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项目引进,打造器官芯片领域成果转化及产业创新生态圈。“东南大学器官芯片大厦”揭牌落地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用于承载平台以及其转化、引进的器官芯片生态圈项目及成果落地。
显示屏上,一个迷你“心脏”正有力搏动着,鼠标选中,旁边会自动跳出它的各项数据。这样的画面,就出现在分中心转化平台的一间实验室里,这个“心脏”其实是一个器官芯片,大小只有1毫米,功能却与真实心脏无异。这也正是这间实验室的主人公——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顾忠泽教授团队,一直以来攻关的事情。“简单理解,器官芯片就是在体外培养一个微小的人体器官,它的功能跟人体内器官是一致的。”顾忠泽说,“通过这个器官芯片,我们可以进行药物筛选、药效评价等实验,既能进一步降低实验动物模型成本,也能更加贴近人源反应。”左惟表示,东南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大医科”发展建设,持续深化科研组织布局,加强与江北新区的紧密合作,成立了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以及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他表示,研究院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和院系壁垒,全力打造高水平、高投入、高产出的“三高”学术特区。他希望,未来东南大学与江北新区进一步深化密切合作,持续推进医工融合发展,聚力打造高水平医工交叉平台,为护佑人民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陆卫东表示,一直以来,东南大学与江北这片创新的热土同发展共前进,为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合作是新区与东南大学共同开拓器官芯片技术新蓝海、携手抢占未来生命科学新赛道的重要机遇。希望双方聚焦科教融汇,坚持“四个面向”,勇闯科研攻关的“关键之地”,携手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聚焦产教融合,深化“研产贯通”,勇攀产业创新的“高山之巅”,携手打造器官芯片成果转化标志区;聚焦校地融通,突出联动发力,勇担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携手展现青春友好活力迸发新气象。不只是团队自身的技术成果转化,作为东南大学与江北新区合作共建“大医科”的重要一部分,顾忠泽所负责的器官芯片公共服务平台,还将与分中心继续加深合作,参与筹备建设药物设计与筛选发现子平台,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蓄力。延伸阅读:
《即时诊断应用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及市场-2022版》
《DNA测序技术及市场-2022版》
《苹果在无创血糖监测领域的发明专利与产业布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