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如何评价一辆车的好坏?不同年代、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标准。
当下这个新能源车如火如荼的时代,评判标准的元素变得更加眼花缭乱了。续航够不够长?充电快不快?智驾好用吗?乘坐舒服吗?冰箱彩电大沙发有没有?……
虽然大家对发动机、变速箱的好坏评价各异,有人觉得越省油越好、有人觉得加速越快越好。但当下面这项配置出现,绝大多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句NB——
它就是空气悬架(学名叫做空气弹簧减振支柱,也就是空气弹簧和CDC®可变阻尼减振器的组合)。
(图源:盖世汽车)
这一点,还要从空气悬架的前世今生开始说起。
01. 成本,空悬永远的痛?
实际上,空气悬架这个概念并不算新颖。想进一步了解的小伙伴,可以戳社长这篇底盘科普:什么才算好的底盘?
论基础原理,最早可以追溯到1660年爱尔兰科学家罗伯特·波尔提出的“探索空气弹性”这一理论:温度一定时,气体压力越大,体积越小,且二者呈反比。
但空气弹簧的专利,直到近200年后的1847年,才由发明家约翰·路易斯提出。
也就是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还没被奔驰造出来呢,世上就已经有了“空气悬架”。
只不过时间又一晃过了70多年,空气弹簧才被一位叫乔治·梅西埃的法国人正式量产,并在各个领域展开试验。
02. 国产空悬的逆袭之路
03. 写在最后
那么,下一个被拉下神坛的会是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