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据LatePost消息,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表示,现在中国还没有真正的 L3 智驾,都是 L2 高端,只有 L3 级别的智驾才能让用户有强需求。
对此,他给出的定义是:用户百公里接管 1 次左右,可能就是到家停车场接管一次,媒体测试要到 2000 km 接管;第二是用户的里程面积,每开 1 万公里,有 90% 完全用自动驾驶开的。
有人说接触高阶智驾的用户群已经占到新用户的 11%-12%,我认为目前只是在 7%- 8%,只有到达 10% 后,才会形成一个大拐点,快速向上。
L3 或者 L3+ 将是 AI 智驾的 iPhone 4 时刻,拐点会出现在 2025 年到 2027 年之间,跟不上的车企将掉队。
何小鹏还提到了关于小鹏汽车的其他方面:
小鹏座舱 AI 今年上车。小鹏将 AI 汽车拆解为三个能力 ——AI 能力、三电能力和汽车能力。
2025 年 MONA 的高阶智驶版本会上车,今天还没有车企在那个级别实现自动驾驶的威力;同时整个系统,小鹏最起码有三个巨大的升级,在三个升级之后,能力也许能做到现在的数十倍。
期望在 2025 年的某个时候可以做到单季度的盈亏平衡。
小鹏预计到 2027 年底会完成新的组织搭建 —— 横向、纵向、人才、流程和工具体系的全闭环完成。他希望小鹏可以走向一个真正有体系的全球化科技公司。
2025 年不少于四款车,包括全新车和大改款,到 2026 年还有多款车型。小鹏不会只做三四款,也绝对不会做多车,但每一款车在各自领域要做到细分的精品。
L3 是一个赛点,将会在 2025 年下半年开始;还有一个被很多人低估的赛点 —— 规模地卖车。
接下来要做好的几件事:1)全球化,一半销量来自海外,一半销量来自国内。2)AI 驱动,不光是自动驾驶。3)做好汽车,不仅是汽车,而是出行(包括飞行汽车)。4)产品价格带从 20 万-50 万扩展到 10 万-50 万。这是我们过去两年关于规模、消费趋势变化、全球化的整体反思。
何小鹏表示,小鹏要做 AI + 大型硬件,或者 AI + 机器人,两者要并列,AI 必须与大型硬件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他认为随着大模型的推动,AI 已经从“视觉类、小范围、泛化的 AI ”进化到“小脑的 AI、大脑的 AI,甚至全局的 AI”。AI 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具备了更复杂的认知和决策能力。
END.
往期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52RD转载是为分享该信息或观点,不能代表对观点的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