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国家补贴,往往是为了刺激消费,为工业产能去库存,而不是为了利好消费者。
从当年的家电下乡,此前的电车下乡,再到现在的汽车报废补贴,莫不是如此。
很多人把国补作为是对消费者的利好,但事实上,除了最初的那一波拿到国补的车主之外,今年的车主很难从国补中占到太多便宜。
先从去年的家电国补说起。
当时,国补政策是补贴20%,结果很多厂商直接涨价。
以联想为例,在国补前,R9000P在JD一般是8000出头,PDD百亿补贴可以降到7700-7800。
结果联想推出所谓的R9000P新款,就换了一个屏幕,把价格涨到9300元,经过国补打折后的售价是7400元,也就是说,消费者从国补中真正获得的优惠是400元和屏幕升级,这还算是良心的,毕竟确实便宜了400,而且联想把屏幕升级了。
在今年的家电国补中,一些手机厂家的吃相就更难看了,直接是国补多少涨价多少,把国补吃的一干二净。
唯独出了一个异类,那就是一加,在厂家优惠和国补的双重降价下,销量暴涨。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汽车国补和手机、电脑行业的国补如出一辙。
在2024年国补前,本地吉利某款热销车型综合优惠是4.1万元。
诚然,在国补出来后的第一批车主确实得了实惠,但4S很快对2024款进行调价,减少了优惠。
厂家很快就出改款了,新款分两个版本,高配版比2024年4.1万优惠的版本涨价快2万,配置比2024款优惠4.1万的那个版本升级了,低配的价格差不多,但减配。很明显,车企已经把国补算进了自己的利润里。
即便是还未出售的2024年4季度生产的2024款车型,在有国补的情况下,综合优惠也就4.4万元,可以说,国补使消费者真正获得的优惠也就是3000元。
事实上,当下国补真正对消费者有优惠的,是购买那些已经地板价的入门车,以及购买那些价格战前制造的库存车。
现在因为有国补就去买20万元以上的新车,未必是明智之举。
一方面,因为价格战的原因,现在的新车质量不如价格战前的车。
另一方面,价格战下车辆贬值快,基本不存在保值这种说法,3年车辆残值就会只剩下50%-60%,那点国补在车辆贬值面前不值一提。
简言之,当下非刚需冲着国补去买车,基本就是给车企去库存,成为车企发展的代价。
至于那些没有国补省补还跟风买车的,就是几年前高位接盘烂尾楼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