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

电动车千人会 2025-03-23 09:03



开发超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系统的驱动力在于:相同体积或质量下,输出功率更大,超车加速能力和高速持续行驶能力更强,获得优异的动力性能和驾驶体验;相同输出功率下,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给定空间内实现高性能,布置灵活,整车搭载性更好,利于平台模块化和四驱布置,适合原生电动底盘架构设计,材料用量更少,成本更低。

1 理论分析

行业对于功率密度的定义尚未统一,我们针对不同的指标定义阐明了计算方法,分析了指标内涵,如表1所示。
表1 电机驱动系统功率密度指标定义及其内涵
一般电驱动系统以质量功率密度指标评价,电机本体以有效比功率指标评价,逆变器以体积功率密度指标评价;一般乘用车动力系统以功率密度指标评价,而商用车动力系统以扭矩密度指标评价。
功率密度指标评价需要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与指标定义、评价对象、运行电压、工作温度及其冷却条件、持续时间、恒功率调速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前提下功率密度量化指标差异巨大。由于无统一标准,当前各个企业在宣传产品时,倾向于虚高指标以提高市场竞争力。针对这种局面,在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编制过程中,对电机有效比功率指标提出了规范定义:
电机有效质量:定转子总成质量,含绝缘及固化材料,不含轴、壳等;
峰值功率对应的持续时间:30 s;
峰值功率定义:基速~0.75倍最高工作转速范围内,持续30 s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
电流等级:折算为450 A;
电压等级:折算为母线电压400 V;
测试环境:85 ℃环境舱,65 ℃冷却液入口温度。

2 技术路径

依据上述理论分析,围绕提高系统集成度和精益匹配设计、提高转速和电压、新型电机和电磁性能优化设计、新型功率电子和控制技术、材料和工艺创新升级等方面,通过提高峰值输出功率、降低体积和质量、改善热设计和热管理三条技术路径,可实现电机驱动系统功率密度的提升。梳理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高功率密度电驱技术货架

2.1 提高输出功率

2.1.1 电磁性能精益设计
永磁同步电机相比其它类型电机,兼具功率密度和效率优势,适用于电动汽车牵引驱动。假设主磁通相同,则永磁转矩相同,采用内置式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可利用新增的磁阻转矩进一步提高总转矩输出能力。表贴式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仅由永磁转矩构成,见式(1)。内置式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由永磁转矩和磁阻转矩两部分构成,见式(2)[2]。基于整车实际工况,精细化设计电磁结构、合理分配电磁负荷,调节电机极对数、永磁磁链、直轴电感、交轴电感、相电阻参数,可获得理想的功率输出特性。
(1)
(2)
式中:Te为电磁转矩;p为极对数;ψf为永磁体产生的磁链;is为定子电流;β为空间电角度;Ldd轴电感;Lqq轴电感。
三菱电机通过综合采用“非对称转子+集中绕组+独特磁石间隙”的电磁结构设计,实现电机输出功率密度23 kW/L,特别是针对一个旋转方向进行了功率密度的最大化提升,如图2所示。
图2 三菱高功率密度电机非对称转子电磁结构
2.1.2 电机高速化设计
根据电机设计公式(3),同等功率前提下,转速越高,转矩越小,电机尺寸D2L越小,材料用量越低、成本越低,则可达到更高的比功率。
(3)
式中:CA为电机常数;D为定子内径;n为转速;αδ为极弧系数;l δ为铁心有效长度;kB为波形系数;kW为绕组系数;Bδ为气隙磁密(磁负荷);A为线负荷(电负荷),为每相匝数;m为相数;I为电流值。
电机高速化的关键技术在于:为控制稳定,需要更高的控制频率和算力,要求主控芯片的硬件执行速度更快,软件功能设计优化;高速化导致电机反电动势增加,需提高器件耐压,同时设计系统保护功能,如主动短路等,提高系统安全性;高速电机运行频率提高,需采用超薄硅钢片和磁钢分段设计等抑制铁损;高速电机需采用高强度转子电磁结构、高速轴承、高强度硅钢等设计来实现,如图3所示。
图3 SKF新推出高速球轴承HSBB 1.8
2.1.3 新型多相电机设计
多相电机是指供电相数大于3的电机,在同等母线供电电压下,提升了电流输出能力,进而提升功率输出能力,特别适用于供电电压受限而功率需求比较大的应用场景。通过增加相数,电机输入转矩脉动减小,NVH特性得到改善,同时可以避免两电平逆变器中存在的动态和静态均压等问题,提高电驱系统可靠性。多相电机相比于传统三相电机的优势是转矩脉动小、转矩密度大、可实现低压大功率、容错可靠性高等。图4为某款多相电机与传统三相电机的定子结构对比。
图4 表贴式12槽10极永磁电机实际槽中绕组分布
2.1.4 新型轴向磁通电机设计
轴向磁通电机又称盘式电机,其气隙成扁平状,励磁磁场方向与电机轴平行,与普通径向电机相比,轴向磁通电机转子具备更大的直径。由转矩公式可知,在相同的力下,转子直径增加可以获得更大的转矩,也意味着在永磁体材料与铜线材料相同的情况下,轴向磁通电机具备更强的转矩输出能力。通常,新型轴向电机结构较传统径向电机结构可以带来30%的转矩能力提升。轴向磁通电机由于其结构特性,具备轴向结构紧凑、外形呈扁平状、体积小、功率密度高的特点,近年来经过行业内的不断改进、完善,已逐渐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图5为传统径向磁通电机与新型轴向磁通电机的结构和磁路对比。
图5 传统径向磁通电机与新型轴向磁通电机对比
2.1.5 电压矢量过调制控制
与基于电流矢量的扭矩控制方法相比,电压矢量控制无需预留电压闭环调节器的裕量,具有天然的弱磁能力,同样的母线电压可实现更深的弱磁深度,充分挖掘电机的最大输出能力。各电压矢量控制方案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电压矢量控制方案特性简介
通过过调制PWM策略将SVPWM的运行范围扩展至六边形区域,如图6所示。结合电压矢量控制方法,将直流母线电压的利用率由1提升至1.15,维持母线电压不变,电机系统的输出转矩和功率可以得到较大提升。
图6 PWM过调制策略
2.1.6 新一代功率模块开发
1)新型功率器件开发
最新一代车规级Si基逆导IGBT技术与传统Si基IGBT技术相比,具备小型化、低成本、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特点。采用提高模块工作结温、适度升压、芯片集成温度和电流传感器、逆导芯片等技术,提高期间的功率密度,降低模块体积及成本。图7为富士M653逆导IGBT技术示意。
图7 富士最新一代Si基逆导IGBT技术
下一代SiC基MOSFET芯片具有如下技术优势:高禁带宽度(SiC=3Si),高压高温下稳定工作,~600 ℃;高电场强度(SiC=10Si),导通电阻低,耐高压,高效率;高电子饱和速率(SiC=2Si),开关速度快,频率≥10Si;高导热系数(SiC=3Si),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熔点(SiC=2Si),耐高温运行;单极性器件,无拖尾电流,关断损耗低。目前未能广泛推广的原因在于:生产工艺不成熟,周期长,良品率低,成本较高;控制频率高,误导通率高,电磁干扰和绝缘技术难题多。功率器件特性对比如图8所示。
图8 功率器件特性对比
2)新型大功率模块封装技术
未来功率模块的发展趋势是寻求更高的芯片结温,更高的散热效率和可靠性,更低的寄生电感,趋于小型化、集成化的模块结构等。当前新型大功率模块封装技术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互连、贴装、散热及模块结构等方面,如表3所示。
表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功率模块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2.1.7 功率模块并联驱动技术
3种提升功率模块功率输出等级的方法:①直接选取更大功率等级器件;②采用低功率等级器件串联提高电压等级;③通过低功率等级器件并联提高电流等级。电动汽车应用中电压平台普遍不高,因此多采用功率模块并联方法来提升电流输出能力进而提升功率输出能力。功率模块并联驱动一般受并联IGBT参数差异性、驱动电路一致性、主电路布局及散热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功率模块并联驱动一般需要选择具有正温度关系特性的IGBT模块,温度越高,VCE越高,电流不均会被自动调整,温度升高时,电流Ic会减小,适合并联。业界知名的功率器件并联驱动量产案例是特斯拉Model 3,其采用了ST定制的SiC分立器件四并联结构,并通过铜基板实现散热、贴壳水冷,如图9所示。
图9 特斯拉功率器件并联方案
2.1.8 升压调压技术
在动力电池和逆变电路之间增加三相全桥逆变器级联升压器,升压逆变器可据负载实时调整直流端工作电压,提高电驱系统输出功率,通过高压化,降低电流及损耗,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升压器调压技术使得对于效率和功率的追求得以兼顾。需要说明的是,直接采用高压电池供电,配合高压电机设计,同样能显著提升功率输出能力。电驱系统电压发展趋势如图10所示。
图10 电驱系统电压发展趋势
2.1.9 采用高性能电工材料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高扭矩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要求,在电机设计时应选择矫顽力、剩余磁通密度和最大磁能积较大的永磁材料,同时还应考虑高功率密度温升问题,充分考虑其耐温性。
硅钢应选用高导磁、低损耗的薄片材料,功率密度电机转速高,供电频率高,铁损是主要损耗来源。
导线应选择更高耐热等级(240 ℃以上)的漆包线,或者选择更低损耗的导线。目前,漆包线最高耐温是220 ℃,比较稀缺,而日立可以做到240 ℃,图11为日立导线材料选型。
图11 耐高温导线选型
图12是特斯拉铸铜材料感应电机转子,考虑到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采用变频器供电,其采用了紫铜导条,能够满足对电机起动性能的要求,同时保证电机有较高的效率。
图12 特斯拉铸铜转子

2.2 降低体积和质量

2.2.1 集成化设计
1)结构集成
根据不同构型,车用电机的布置形式和耦合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轮毂等系统级集成;市场上的EV电驱总成,按照电机轴与减速器输出轴的布置形式区分,可分为平行轴和同轴集成结构,按照逆变器的布置位置分,可分为轴向逆变器和径向逆变器集成结构;零部件层级的集成动态有金属嵌件一体化、埋嵌元件PCBA技术、门极驱动芯片组集成、传感器定制开发等。表4为常用的电驱动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表4 常用的电驱动集成设计方案
2)功能集成
共用控制芯片(域控制器)、共用功率器件拓扑(充电机、DC/DC、逆变器集成)等。图13(a)为比亚迪的电机绕组和功率器件复用充电技术,图13(b)是华为的功率器件复用充电技术。
图13 电机绕组、功率器件复用充电技术
2.2.2 采用扁线成型绕组工艺
扁线绕组工艺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小型化:槽满率高,端部短,功率密度高;
②高性能:热传导好,温升低,持续功率高;
③工艺性好:适合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④NVH性能好,结构刚度好;
⑤优化效率区分布,适合城市工况。
扁线绕组工艺的劣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高速时集肤效应导致损耗增加,频率越高,损耗越大;
②对铜线原材料质量要求高,易损坏;
③工序复杂,精度要求高,规模化依赖专业高端设备;
④系列化设计难于实现,设计柔性化不足。
2.2.3 采用先进结构件加工工艺
1)空心轴旋锻工艺
随着轻量化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整体锻造成型的空心轴将逐步得到应用。其主要技术优势在于:大幅度减重;减少了机加成本;获得理想的纤维流线和材料性能;低转动惯量。
2)壳体半固态铸造工艺
电驱系统对铝合金壳体类零件的要求是轻量化,力学性能优异,密封性好,散热好,成本低。随着零部件形状复杂化,壁厚减薄(轻量化),传统压铸越来越难以满足产品应用的需求。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综合了凝固加工和塑性加工的优点,具有精度高、节能环保、安全性高的特点,成型时将合金细颗粒装入料斗中,用机器的送料筒将料加热呈半固态熔融状态,注射成型。半固态流变成型铝合金铸造件技术特点是成型件致密度高,壁厚可厚可薄(可小于1 mm),尺寸精度高、力学性能好、导热性好、气孔缩松少(零件孔隙度小于0.069%)、表面质量高,模具寿命高,如图14所示。
图14 壳体工艺对比
3)壳体一体化铸造工艺和转子铁心轻量化设计
电机壳体采用一体化铸造式水套,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提高壳体刚度和模态,如图15所示。
图15 电机先进结构工艺设计

2.3 改善热设计和热管理

2.3.1 高效油冷散热
加强冷却可降低温升,减小铜线电阻,减小铜损,减小永磁体磁性能温度损失,提高功率输出,从而提高效率;加强冷却后可采用更高的电磁负荷,从而提高功率密度;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得到统筹兼顾。
2.3.2 高导热材料
为增加电机的功率密度,要降低电机封装的热阻,减小电机的占用空间和成本,实现电机高速,同时保持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需要提高电机封装材料(导热环氧树脂、填料、绕组绝缘材料等)的热传导并降低接触热阻。
导热界面材料(TIM)以聚合物系统为基础并采用先进填料技术制造,能够处理关键的散热问题并具有长期可靠性能,应用于热源与散热器(冷板、翅片散热器等)表面之间,排除热阻值较高的空气,使传热表面间紧密接触,提高匀热、导热速率,有助于实现轻量化。
2.3.3 高耐热材料
高耐热材料可以提高零部件的环境耐受能力,有助于发挥下一代宽禁带半导体的高温运行优势特性。例如,当前普遍量产应用的直流支撑电容器(DC-link capacitor),基于聚丙烯卷绕技术,最高耐受温度只有105 ℃,为逆变器耐温最短板。
最近,PolyCharge公司研发的固态电容器技术——NanoLamTM,如图16所示,利用薄的聚合物电介质生产自愈式高压电容,尺寸和质量是当前电容器的一半,且具有更高的耐温性(140 ℃)、更高的能量密度、更稳定的容量、更低的等效串联电阻和等效串联电感。
图16 NanoLam高温膜电容

3 结 语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于2020年10月27日发布,路线图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写,其中将电驱动总成提升为重点领域作为独立章节研究,路线图明确:到2025年,30 s三合一电驱系统比功率2.0 kW/kg,30 s电机有效比功率5 kW/kg,逆变器功率密度40 kW/L;到2030年,30 s三合一电驱系统比功率2.4 kW/kg,30 s电机有效比功率6 kW/kg,逆变器功率密度50 kW/L。按照路线图的严苛技术指标定义,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行业前10%头部企业要挑战的平均目标,一系列前瞻技术有待攻克。
本文理论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系统地、全面地、精炼地总结了面向高功率密度开发的汽车驱动电机最新技术方案。基于本文公开的技术成果,将提升业界对于车用驱动电机功率密度提升的规律认知,为国产高品质电机开发提供强大的设计理论支撑,创造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数据来源: 
1、中国一汽-暴杰, 许重斌, 陈晓娇
2、微特电机


EVH原创文章

  1. 陈勇院士圆桌会议:下一代新能源动力总成的发展方向预研

  2. 华域电动高压扁线电机关键技术探讨

  3. 上海电驱动电驱多合一系统的安全之路

  4. 宁德时代一体化智能底盘的电驱系统开发

  5. 吉利最新多合一电驱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电动车千人会  ● 






图片

扫码关注智能汽车

●  EVH1000智能汽车  ● 







欢迎加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社群

即可获取入群方式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动车千人会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电动车千人会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


电动车千人会 电动车千人会(EVH1000)是电动汽车智慧出行一站式咨询交流服务平台,旨在通过业内千位专家的努力带动下,融合产学研、证推新技术、优整供应链、创提智造力,为推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奉献力量。电动车千人会通过组局电动车相关的产业评选、行业会议、闭门沙龙、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出海行业对接等,以加快产业集群化落地及人才综合能力提升。
评论
  •   北京华盛恒辉无人机电磁兼容模拟训练系统软件是专门用于模拟与分析无人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电磁兼容性(EMC)表现的软件工具。借助仿真技术,它能帮助用户评估无人机在电磁干扰下的性能,优化电磁兼容设计,保障无人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定运行。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无人机电磁兼容模拟训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无人机电磁兼容模拟训练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无人机电磁兼容模拟训练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系统功能   电磁环境建模:支持三维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7 15:10 92浏览
  •   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软件,是专门用于模拟、验证无人机蜂群在电磁作战环境中协同、干扰、通信以及对抗等能力的工具。下面从功能需求、技术架构、典型功能模块、发展趋势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展开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功能需求   电磁环境建模:模拟构建复杂多样的电磁环境,涵盖各类电磁干扰源与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7 16:49 117浏览
  • 一、行业背景与需求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便捷性需求的提升,电动车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机械控制向智能交互的转型。传统电动车依赖物理钥匙、遥控器和独立防盗装置,存在操作繁琐、功能单一、交互性差等问题。用户期待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实现远程控制、实时数据监控及个性化交互体验。为此,将蓝牙语音芯片集成至电动车中控系统,成为推动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技术路径。二、方案概述本方案通过在电动车中控系统中集成WT2605C蓝牙语音芯片,构建一套低成本、高兼容性的智能交互平台,实现以下核心功能:手机互联控制:支持蓝牙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8 08:33 174浏览
  • 置信区间反映的是“样本均值”这个统计量的不确定性,因此使用的是标准误(standard error),而不是直接用样本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误体现的是均值的波动程度,而样本标准差体现的是个体数据的波动程度,两者并非一回事,就如下图所显示的一样。下面优思学院会一步一步解释清楚:一、标准差和标准误,究竟差在哪?很多同学对“标准差”和“标准误”这两个概念傻傻分不清楚,但其实差别明显: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σ或s):是衡量单个数据点相对于平均值波动的
    优思学院 2025-04-17 13:59 30浏览
  •   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全解析   一、系统概述   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是专业的仿真平台,用于模拟无人机蜂群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作战行为与性能。它构建虚拟电磁环境,模拟无人机蜂群执行任务时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与攻击,评估作战效能和抗干扰能力,为其设计、优化及实战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无人机蜂群电磁作战仿真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7 16:29 139浏览
  • 一、行业背景与需求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正从单一安防工具向多场景交互终端演进。随着消费者对便捷性、安全性需求的提升,行业竞争已从基础功能转向成本优化与智能化整合。传统门锁后板方案依赖多颗独立芯片(如MCU、电机驱动、通信模块、语音模块等),导致硬件复杂、功耗高、开发周期长,且成本压力显著。如何通过高集成度方案降低成本、提升功能扩展性,成为厂商破局关键。WTVXXX-32N语音芯片通过“单芯片多任务”设计,将语音播报、电机驱动、通信协议解析、传感器检测等功能整合于一体,为智能门锁后板提供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8 09:04 164浏览
  • 现阶段,Zigbee、Z-Wave、Thread、Wi-Fi与蓝牙等多种通信协议在智能家居行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协议间互不兼容的通信问题仍在凸显。由于各协议自成体系、彼此割据,智能家居市场被迫催生出大量桥接器、集线器及兼容性软件以在不同生态的设备间构建通信桥梁,而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智能家居厂商的研发成本与时间投入,还严重削减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为应对智能家居的生态割裂现象,家居厂商需为不同通信协议重复开发适配方案,而消费者则需面对设备入网流程繁琐、跨品牌功能阉割及兼容隐患等现实困境。在此背景
    华普微HOPERF 2025-04-17 17:53 100浏览
  •   无人机电磁兼容模拟训练系统软件:全方位剖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无人机电磁兼容模拟训练系统软件,专为满足无人机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运行需求而打造,是一款专业训练工具。其核心功能是模拟无人机在电磁干扰(EMI)与电磁敏感度(EMS)环境里的运行状况,助力用户评估无人机电磁兼容性能,增强其在复杂电磁场景中的适应水平。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无人机电磁兼容模拟训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无人机电磁兼容模拟训练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7 14:52 56浏览
  •   无人机电磁环境效应仿真系统:深度剖析   一、系统概述   无人机电磁环境效应仿真系统,专为无人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评估及抗干扰能力训练打造。借助高精度仿真技术,它模拟无人机在各类电磁干扰场景中的运行状态,为研发、测试与训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无人机电磁环境效应仿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无人机电磁环境效应仿真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无人机电磁环境效应仿真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系统功能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7 15:51 127浏览
  • 近日,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简称“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紫光展锐应邀出席“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平行论坛,并从6G通信、感知、定位等多方面分享了紫光展锐在6G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理念及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研发探索情况。全球6G技术大会是6G领域覆盖广泛、内容全面的国际会议。今年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为主题,聚焦6G愿景与关键技术、安全可信、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前沿主题,汇聚国内外24家企业、百余名国际知名高校与科研代表共同商讨如何推动全行业6G标准共识形成。6G迈入关键期,
    紫光展锐 2025-04-17 18:55 189浏览
  • 1. 在Ubuntu官网下载Ubuntu server  20.04版本https://releases.ubuntu.com/20.04.6/2. 在vmware下安装Ubuntu3. 改Ubuntu静态IP$ sudo vi /etc/netplan/00-installer-config.yaml# This is the network config written by 'subiquity'network:  renderer: networkd&nbs
    二月半 2025-04-17 16:27 126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