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领域大牛云集,这场会议将颠覆你的认知:2025全国化学传感器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研讨会

云深之无迹 2025-03-24 14:47
图片



会议通知

图片
图片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

为展示国内化学与生物传感研究工作中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为化学传感器方面的专家学者与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现决定2025全国化学传感器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研讨会定于2025年5月9日-11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化学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分享报告人课题组近期科研进展。并欢迎青年学者及研究生进行宣讲或者展示所在团队最新科研动态,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同时欢迎相关设备和仪器领域的科技人员和厂商参加交流展览。本次会议对征文主题及相关事宜通知如下,未尽事宜将在后续的会议通知中告知。鉴于您在该领域内所从事的工作及贡献,我们盛情邀请您到会交流。诚挚希望您支持,您的参与和帮助,是大会成功的重要保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形式:

线下报告、线上同步(腾讯会议方式,有偿服务)

二、会议主题:

2025全国化学传感器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研讨会

三、会议规模150人-200人

四、学术交流和报告讨论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化学与生物传器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

2.纳米技术与化学生物传感器;

3.电化学传感器与生物传感器;

4.先进传感材料与器件;

5.光电传感与成像技术

6.先进化学传感器技术;

7.生物传感器;

8.光学与荧光传感器;

9.新型化学传感器研究;

10.化学传感器的微型化、系统集成及产业化;

11.化学传感器在生命、环境、食品等领域的新应用;

12.先进纳米电分析化学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

13.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及远端传输;

14.柔性、可拉伸与可穿戴传感器;

15.传感阵列、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

16.传感材料与传感界面设计;

17.电化学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

18.仿生嗅觉和味觉传感器阵列;

19.智能传感器数据处理;

20.机理、建模与仿真;

21.MEMS/NEMS传感器与微流控器件;

22.青年学者论坛。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会议时间地点与安排

图片

会议地点:  重庆市

报到时间:2025年5月9日(全天报到)

会议时间:2025年5月10日-11日(11日12:00结束)

报到地点:重庆盈田酒店

酒店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北部新区金福路35号

住宿标准:标间380元/间/天(含双早)

               大床房380元/间/天(含双早)

住宿提示:①如您住会议酒店可让会务组给您预留房间,也可以您自行通过网络预订其他酒店!②组委会不提供拼房服务,如您需与他(她)人合住,请您自行联合或者协调,谢谢!

酒店住宿环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拟邀报告嘉宾、专家委员 

图片



(排名不分先后) 

   蒋长龙  目:比率荧光探针合成及用于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分析应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特聘核心”研究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分析与化学生物传感器设计及对痕量环境有害物质的快速灵敏检测等。受邀为Elsevier 科学出版社有关纳米材料的英文著作撰写其中两章。近年来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nal.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获他人引用8000余次,H因子为45。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及安徽省重大专项等。受邀担任Smart Wearable Technology副主编。2016年获得Cognizure出版集团颁发的纳米材料领域 Prof. Joseph Wang Award。2023年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一等奖。

        图片

   陈    目:发光一价金力传感材料的研发及性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美国犹他大学研究学者,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二级点物理化学学科带头人,迄今为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第一完成人获首届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PNAS、Cell姊妹刊《Chem》和《Matter》、ACS Nano、Chem. Sci.等期刊上发表了70篇SCI论文,担任Angew、Coordin. Chem. Rev.等期刊审稿人。

            图片

   付  颖  目:荧光传感技术在农药残留速测领域的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主要开展除草剂安全剂创制、新农药研发、纳米农药的制备以及农药荧光速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其中热点及高被引论文25篇;获黑龙江省科技奖三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件项。

                       图片

  张韫宏  目:大气雾霾微液滴传感器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42127806):自发/受激拉曼和瑞利散射联用装置,2022-01至2026-12,598.33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544223):单细颗粒物的捕获、悬浮、老化过程及其理化性质精确测量,2016-01至2020-12,280万。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933001):气溶胶表面动力学过程的原位谱学观测和理论化学计算模拟,2010-01至2012-12,200万。          图片

  李    目:DNA纳米机器的构建及生物医学检测应用

德州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致力于新型生物传感器和智能化DNA分子机器等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图片

   刘红文  目:高灵敏检测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疾病辅助诊疗应用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导师是张晓兵教授,主要从事化学生物传感研究。近年来,创新性提出抑制血液背景荧光的传感策略,解决了全血样本高背景荧光信号干扰导致的低灵敏度荧光分析等问题;创建细胞内原位成像新方法,解决了现存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过程中存在信号易扩散和背景信号高等问题;为实现疾病的血液诊断及原位检测、长时间和高对比度成像,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已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 包括Angew (2篇) 、 Chem. Soc. Rev.(2篇) 、 Chem. Sci., Anal. Chem.(15篇)等期刊,并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 申请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类及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项目等。图片

  张煜浦  目:二维材料复合薄膜的柔性传感应用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4年获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支持,面向国家重要领域对光电、光热和声电等多类型传感器的重大需求,开展“多物理场调控新型二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优化与传感应用研究”。以一作或通讯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Smal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和陕西省项目等7项。

                     图片

   闫    目:柔性微流控芯片中细胞操控技术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博导,日本振兴工业会(JSPS fellowship,2018)和澳大利亚教育部(Endeavour Fellowship,2018)获得者,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20年)和广东省珠江青年人才(2022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Lab on a Chip, Analytical Chemistry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80余篇文章,引用4000余次,H-index为30。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省级、市级项目8项。申请国内专利6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4项。入选Top2%全球顶级科学家,担任多个期刊的客座编辑及编委。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微流控细胞分选和操控,基于液态金属的3D微流控制备以及微流控-拉曼基底制备与检测。

              图片

   刘固寰  目:生物正交催化剂-抗体偶联物用于活细胞表面抗原检测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201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副研究员,2021年加入湖南师范大学。主要研究致力于序列可控聚合物的精密合成与仿生灵敏响应的智能分子,以期用于活体内的高灵敏检测、诊断与治疗。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文章发表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主持包括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青年基金等9项基金。获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以及1项美国专利。

                           图片

   李兴森  目:传感器数据的可拓智能应用方法

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特聘“全国可拓学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副团长。研究方向为可拓学、人工智能与可拓智能创新。利用可拓学解读东西方智慧融合的科学规律,形成一套处理矛盾问题的可拓创新思维与方法。主持主参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发及科技计划等项目12项,出版专著4部,编写教材3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相关成果被写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及中国管理学年会总结报告和中国科协《可拓学》白皮书。获国际IJITDM西蒙信息技术与决策突出贡献奖、中国创造学会学术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和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等。将可拓学应用于企业矛盾问题处理和技术难题攻关,设计的可拓智能创新模型在研发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危机管理、客户流失预防、品质管理等多个行业应用。作为骨干参加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被评为中国十大信息化建设标杆之一,获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最佳信息化战略奖”、“最佳技术战略奖”、“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最佳供应链管理(SCM)应用奖”等奖项。        图片

   赵红远  目:功能化集成纳米复合物电化学传感器构筑及农药残留检测性能研究

安徽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电化学与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面向环境、食品、农产品主要有害污染物的高灵敏快速传感检测研究。目前,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Food Chemistry、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中科院一区、二区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已被引3500余次,h指数43,ESI全球Top 1%高被引论文11篇,Top 0.1%热点论文6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荣获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担任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高水平SCI期刊审稿人;连续入选2023年度、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单。

        图片

   王元生  目:稀土纳米晶反常荧光热增强效应---普适性机理及其温度传感应用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中科大物理系学士,1985年中科院固体物理所硕士,1989年中科大基础物理中心博士;1990-92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博士后;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长期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海峡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中科院-英国研究理事会合作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CS、ACS Nano、Adv. Func. Mater.、Light: Sci. & Appl.、Laser & Photonics Review、Nano Energy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SCI论文约250篇,他引15000次,H因子70;2014-2024年连续11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6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现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和测试分会理事、全国工业玻璃和特种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图片

   喻谢安  题目:荧光传感器在中药质量评价的应用研究

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副教授、副主任药师,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分测室主任助理,主要从事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中药超分子诊疗一体化,中药活性成分靶向递送等研究。截止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和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4项;参与《欧洲药典》淫羊藿和罗汉果标准起草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Theranostics,ACS Sensor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0项,授权3项,并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Analytica Chimica Acta,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等杂志审稿人,聘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三届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深圳市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图片

     孔维军 题目:基于适配体传感器的真菌毒素检测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河南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10余项。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第一届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学会会员。国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科技专家库成员。

             图片

  

    蔡  仁 题目:新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设计及在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湖南大学教授,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分子检测、分子医学和生物传感器等研究。在生物分子检测,疾病诊疗和生物传感器领域,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在J. Am. Chem. Soc.,Anal. Chem. 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65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被C&EN等知名媒体报道。获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入选Nanoscale 杂志2024 Emerging Investigator。另外,兼任Nano Letters 杂志 Early Career Board (ECB) 成员。

                        图片 

    范维刚  题目:新型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现任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一级计量师,自治区二级计量标准考评员。新疆法制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新疆农药生产许可委员会委员及专家,西北计量技术委员会化学计量专委会专家,新疆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2017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杰出青年科技奖,2019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荧光/磷光传感器、分子识别材料、化学计量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Polymers、Journal of Molecular Recognition等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图片

    冀天星  题目:复杂样本中精准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检验技师、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PI、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技学科第二党支部书记、检验科副主任、临床试验PI、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会优秀人才。 长期从事病毒感染免疫及新型检测技术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深圳湾实验室概念验证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等。主持了体外诊断试剂GCP项目1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CS Nano(2篇)等杂志论文29篇,授权了PCT专利1件、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广东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图片

    何  欣 题目:数据驱动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智能管理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及电气工程学院双聘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及天府峨眉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博士生导师。2017年1月博士毕业于德国明斯特大学,同年2月在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继续研究工作,2018年7月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2020年12月加入四川大学。主要从事储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测试;动态传感器的开发;新型电池检测及监测技术的应用;电池管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ngewandte Chemie, Nano Energy, Martials Today,ACS Energy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已获得授权国际专利5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7项。

                                                           图片

    孙  晶  题目:新型柔性参比电极的构筑及其在生物电信号检测方面的应用

大连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均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师从张希教授),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晋升为研究员,在美开展微流控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近十年,成功开发出多模态癌症蛋白分子检测平台,并实现产业化。2014年归国后组建跨学科团队,专注柔性电子器件创新研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已获美国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1项。在微流控生物检测与柔性电子领域持续产出创新成果,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3,中科院一区Top)、Small(IF=13.3)、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TOP1期刊)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图片

      俞志刚     题目:耦合传感界面光电化学双功能性质的SECM成像分析

长江师范学院教授,工学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美国林肯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光电化学传感器与分子模拟、SECM成像、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有机金属配合物合成与性质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科学进步二等奖等7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Talanta和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分析化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受邀国际学术会议报告20余次。

图片
谢建文  题目:高共轭苝类染料掺杂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对甲氨蝶呤的电化学传感检测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主管技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8年,擅长体液检验、精子活力分析以及医学检验设备校准、审计及溯源管理。
图片

郏建波

五邑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催化、水质监测传感器的开发及研究,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近20项。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出在线生化需氧量监测仪、在线化学需氧量监测仪、小型化溶氧仪等环境监测仪器并实现产业化;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项、二等奖 2项和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项;在J. Am. Chem. Soc.、Anal. Chem.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总他引6700多次,H指数44;申请发明专利40多项,获权20项。兼任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Molecules期刊客座编辑、Chinese Chem. Lett.期刊青年编委、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理事,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化学领域终身成就榜、2023年度、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等榜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函评专家及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的特邀审稿专家。

          图片

      鲍光明

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鲍教授博士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先后荣获“楚天学者”、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杰青”、武汉英才(产业领军人才)、“南湖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鲍教授主要从事兽药、农药残留的荧光检测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科研项目,并在Chemical Engineer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

图片

   吴云华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要研究方向生物体内光合作用、生物氧化作用及新陈代谢作用都包含很多电子传递过程,生物体依赖生物大分子、化学小分子之间的交互识别作用实现信号传导以及代谢调节。将生物体内实现这些生物化学过程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以及DNA引入到传感界面,利用其固有的电子传递、生物发光以及特异的识别特性,构建电化学和光学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生物体内信号分子、生物医学标识物等的检测,实现其在植物生物学、即时诊断、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图片

   王学亮

菏泽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 洛杉矶分校和美国波士顿学院(BC)访问学者。山东省科技管理系统入库专家;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菏泽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菏泽市十大创新创业领军人物,菏泽市青年创新人才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生物物质的电化学检测。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第57批面上项目等项目多项。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EI收录50余篇,其中JCR二区以上2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奖、菏泽市青年科技奖、菏泽市科学技术奖、菏泽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等奖、菏泽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奖多项。

             图片

   王  

现任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黑龙江省博士后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黑龙江省化工学会理事,《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化工科技》编委会委员、《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青年编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能源催化转化及高效利用、光电探测与传感、废弃物高值化利用、高附加值化学品绿色开发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图片

   李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和企业重点攻关课题等科研项目12项,另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完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各1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nal. Chem., Biosens. Bioelectron., Chem. Eng. J.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

           图片

   龙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武汉英才产业领军人才(创新类)、华为“东湖学者”、华中卓越学者。主要从事微纳传感芯片及其高效散热、智能运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研究成果。近年来在 Nat. Mater.、Adv. Funct. Mat.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包括2项美国专利,其中一项美国专利已实现转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个项目,多项成果在美国、日本等公司成功得到应用。长期受邀担任Adv. Funct. Mat.、Sensors & Actuators系列杂志、Nanoscale等期刊审稿人。获华为火花奖-价值奖(2024)。

            图片

   陈华民

闽江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市级项目4项,参与过973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揭榜挂帅”项目等。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Advanced Science, Energy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Nano Research等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授权专利7项。

         图片

   毛永云

云南大学副教授,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引进人才,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高层次引进人才,云南大学东陆青年学者,云南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包括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摩擦纳米发电机器件、柔性可穿戴器件材料等。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Nano Energy, Smal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知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图片

   米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副教授,担任江苏省环境学会理事。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参与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JACS、Trends. Anal. Chem.、Anal. Chem.、Green.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等 SCI 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 40余篇。授权专利 3项。

                      图片

   谢廷正

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教授,201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在University of Akron 的Dr. Newkome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一直从事大型配位超分子笼的研究,针对超分子笼空腔狭窄,可容纳客体有限的难题,提出以三联吡啶构建超大型配位超分子笼的方法,合成出一系列稳定,直径大于6 nm的多面体型配位超分子笼;探索配位超分子笼在环境新污染物监测领域的应用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限域超分子化学,超分子传感器,以及超分子催化。

                                                           

                             图片

      刘金彤

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术新秀。主要从事功能化纳米探针构建及分析传感研究。2018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毕业论文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基金,并参与多项国家基金项目。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纳米材料的仿生组装功能化,并针对纳米探针开发及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农药化学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基于纳米探针的细胞原位成像及环境中农药残留检测、代谢机制及环境毒理等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迄今发表SCI论文42篇(总被引2000余次),其中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Biomaterials、Food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nal. Chem.、Chemosphere、Ecotox. Environ. Safe.、Chem. Commun.、J. Agric. Food Chem.、Chem. Eur. J.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图片

   冀健龙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

   韩鹤友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王芹志  青岛农业大学 讲师
   戚俊峰  黄淮学院 讲师
图片

青年论坛:

  洒   南开大学   博士研究生  

     题  目:基于多孔框架材料的高性能气体传感器研究及应用

   高  浩  郑州大学  学生
   题  目:ZnO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三乙胺传感性能研究

   任书纬  郑州大学  学生

   题  目:Mo基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其畜牧场NH3实时传感的应用研究

   罗  坤  北京邮电大学  学生

(更多专家报告正在邀约确认中,敬请关注。


图片

七、组织机构

图片

主办单位:2025全国化学传感器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组委会

                 北京中和化研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

支持媒体:柔性材料器件 柔性化学 柔性传感器  未来传感器 

             传感与分析  先进传感器与能源材料 纳米酶与化学传感

             传感器元件供应 柔性传感及器件  传感新视界  

             荧光传感  齐物论 生物传感 气体传感器等


八、学术交流形式

图片
图片

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研究生论坛、墙报交流等。

1.大会特邀报告:由会务组邀请产生。

2.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人一部分由邀请产生,一部分从提交报告申请里遴选。

3.青年学者论坛:从提交报告申请的优秀博士生及部分硕士中选出,并遴选研究生优秀报告,给予优秀报告证书奖励。

图片





图片

九、报告宣讲申请


1. 参会及申请报告人需要提交参会回执和中文版的会议报告摘要及个人简介等信息。会议报告语言为中文,我们欢迎国内青年学者参会并分享您的精彩学术报告(20分钟左右)。会议为青年学者和您的团队提供最佳展示平台。

2. 墙报制作包括页眉标注2025全国化学传感器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研讨会,

重庆、题目、作者、单位、通讯 Email 邮箱,正文由研究背景及目的、主要方法、结果与结论部分组成,结果由 4-5 个大图构成。墙报大小为 0.9 米(宽)*1.2 米(高)。参会前请自行打印墙报带至参会现场。

3. 此举可以为您带来系列益处,扩大本人在国内化学传感器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与同行交流合作,借助本次会议平台获得更多专家及行业同仁认可和赞誉。包括但不限于:获取丰富汇报经验,通过与领域学者交流扩大您的学术人脉,丰富学术履历,提高在界的声望和影响力。

4. 为鼓励学者积极参与报告分享,凡向本次会议申请报告宣讲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可提供报告邀请函给予报告证书鼓励

图片
图片

大会招展

大会期间提供部分展位欢迎企业、公司、厂商积极参展。

赞助方案如下:

1. 资助费用 20000 元

提供 1 个标准展位、一桌两椅和 4个会议正式代表名额,安排大会第一天上午报告15分钟以及茶歇期间的电子屏宣传展示机会,公司资料可随同会议资料一同发放,可用带有公司Logo的资料袋。

2. 资助费用 10000 元

提供 1 个标准展位一桌两椅和 2个会议正式代表名额,安排大会第一天下午报告15分钟以及茶歇期间的电子屏宣传展示机会。

3. 资助费用 6000 元

提供 1 个标准展位一桌两椅和 2个会议正式代表名额。

4. 茶歇赞助费用 4000 元

赞助商可在茶歇区设置展板展示品牌,会务组代发资料入袋,享有一个免费参会名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议费及报名流程


图片

1. 报名方式:会议采取在线报名或者回执微信报名登记不接受现场报名报名链接如下,欢迎扫码报名!

2.  会议费及标准:

① 5月5日前提前打款缴费:1800元/人,研究生1300元/人

② 5月5日以后及现场缴费:2000元/人,研究生1500元/人

③ 线上听报告1000元/人(有会议费发票,5月9日前完成付款)

 3.  缴费方式:

(1)提前缴费:

银行转账汇款(注:提前电汇请注意附言化学传感器+姓名)

 收款单位:北京中和化研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个人独资)

 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幸福街支行

 账      号: 0200 2359 0920 0057 476

(2)现场缴费:完成报名后,也可以现场刷公务卡(银行卡)或者支付宝/微信支付

 4.  发票领取:电子发票(普票,会后微信推送)。
图片
图片

CONTACT US

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老师

手      机:158-0800-5269(与微信同步)

添加微信时请备注“会议名称+姓名”

报名邮箱:chuanganqi2008@163.com

负责事项:嘉宾邀请、报告申请、日程/参会咨询、住宿留房

图片
报名入口
图片
会务咨询


图片

图片


往期精彩回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论
  •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是针对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仿真、测试与评估的关键设备,以下从系统功能、技术架构、应用场景、核心优势、发展趋势五个维度展开全面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   复杂电磁环境构建   全生命周期测试能力   实时监测与反馈   二、技术架构   模块化设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6 17:21 200浏览
  • 贞光科技代理品牌紫光国芯的车规级LPDDR4内存正成为智能驾驶舱的核心选择。在汽车电子国产化浪潮中,其产品以宽温域稳定工作能力、优异电磁兼容性和超长使用寿命赢得市场认可。紫光国芯不仅确保供应链安全可控,还提供专业本地技术支持。面向未来,紫光国芯正研发LPDDR5车规级产品,将以更高带宽、更低功耗支持汽车智能化发展。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迅猛发展,智能驾驶舱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载体,对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性能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汽车电子国产化浪潮中,贞光科技代理品牌紫光国芯的车规级LPDDR4内存凭借
    贞光科技 2025-04-28 16:52 90浏览
  •  探针台的维护直接影响其测试精度与使用寿命,需结合日常清洁、环境控制、定期校准等多维度操作,具体方法如下:一、日常清洁与保养1.‌表面清洁‌l 使用无尘布或软布擦拭探针台表面,避免残留清洁剂或硬物划伤精密部件。l 探针头清洁需用非腐蚀性溶剂(如异丙醇)擦拭,检查是否弯曲或损坏。2.‌光部件维护‌l 镜头、观察窗等光学部件用镜头纸蘸取wu水jiu精从中心向外轻擦,操作时远离火源并保持通风。3.‌内部防尘‌l 使用后及时吹扫灰尘,防止污染物进入机械滑
    锦正茂科技 2025-04-28 11:45 72浏览
  • 在CAN总线分析软件领域,当CANoe不再是唯一选择时,虹科PCAN-Explorer 6软件成为了一个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现代工业控制和汽车领域,CAN总线分析软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解决方案已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虹科PCAN-Explorer 6软件以其独特的模块化设计和灵活的功能扩展,为CAN总线分析领域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可能性。本文将深入探讨虹科PCAN-Explorer 6软件如何以其创新的模块化插件策略,提供定制化的功能选
    虹科汽车智能互联 2025-04-28 16:00 82浏览
  •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快速发展,导致各种常见的贴片电阻元器件也越来越小,给我们分辨也就变得越来越难,下面就由smt贴片加工厂_安徽英特丽就来告诉大家如何分辨的SMT贴片元器件。先来看看贴片电感和贴片电容的区分:(1)看颜色(黑色)——一般黑色都是贴片电感。贴片电容只有勇于精密设备中的贴片钽电容才是黑色的,其他普通贴片电容基本都不是黑色的。(2)看型号标码——贴片电感以L开头,贴片电容以C开头。从外形是圆形初步判断应为电感,测量两端电阻为零点几欧,则为电感。(3)检测——贴片电感一般阻值小,更没有“充放
    贴片加工小安 2025-04-29 14:59 40浏览
  • 在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中,晶振为电路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我们可能会遇到晶振有电压,但不起振,从而导致整个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今天凯擎小妹聊一下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1. 误区解析在硬件调试中,许多工程师在测量晶振时发现两端都有电压,例如1.6V,但没有明显的压差,第一反应可能是怀疑短路。晶振电路本质上是一个交流振荡电路。当晶振未起振时,两端会静止在一个中间电位,通常接近电源电压的一半。万用表测得的是稳定的直流电压,因此没有压差。这种情况一般是:晶振没起振,并不是短路。2. 如何判断真
    koan-xtal 2025-04-28 05:09 116浏览
  • 4月22日下午,备受瞩目的飞凌嵌入式「2025嵌入式及边缘AI技术论坛」在深圳深铁皇冠假日酒店盛大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了200余位嵌入式技术领域的技术专家、企业代表和工程师用户,共享嵌入式及边缘AI技术的盛宴!1、精彩纷呈的展区产品及方案展区是本场活动的第一场重头戏,从硬件产品到软件系统,从企业级应用到高校教学应用,都吸引了现场来宾的驻足观看和交流讨论。全产品矩阵展区展示了飞凌嵌入式丰富的产品线,从嵌入式板卡到工控机,从进口芯片平台到全国产平台,无不体现出飞凌嵌入式在嵌入式主控设备研发设计方面的
    飞凌嵌入式 2025-04-28 14:43 95浏览
  • 探针台作为高精度测试设备,在光电行业的关键器件研发、性能测试及量产质量控制中发挥核心作用,主要涵盖以下应用场景与技术特性:一、光电元件性能测试1.‌光电器件基础参数测量‌l 用于LED、光电探测器、激光器等元件的电流-电压(I-V)特性、光功率、响应速度等参数测试,支撑光通信、显示技术的器件选型与性能优化。l 支持高频信号测试(如40GHz以上射频参数),满足高速光调制器、光子集成电路(PIC)的带宽与信号完整性验证需求。2.‌光响应特性分析‌l 通过电光转换效率测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19 115浏览
  • 探针台作为半导体制造与测试的核心设备,通过精密定位与多环境适配能力,支撑芯片研发、生产及验证全流程。以下是其关键应用领域与技术特性:一、核心功能支撑1.‌电性能测试与分析‌l 在晶圆切割前,探针台直接接触芯片电极,测量阈值电压、漏电流、跨导等200余项参数,用于评估良品率及优化工艺设计。l 支持单晶体管I-V曲线测量,定位栅极氧化层厚度偏差(精度达0.2nm),为器件性能分析提供数据基础。2.‌纳米级定位与测量‌l 定位精度达±0.1μm,满足5nm及以下制程芯片的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09 151浏览
  •     今天,纯电动汽车大跃进牵引着对汽车电气低压的需求,新需求是48V。车要更轻,料要堆满。车身电子系统(电子座舱)从分布改成集中(域控),电气上就是要把“比12V系统更多的能量,送到比12V系统数量更少的ECU去”,所以,电源必须提高电压,缩小线径。另一方面,用比传统12V,24V更高的电压,有利于让电感类元件(螺线管,电机)用更细的铜线,缩小体积去替代传统机械,扩大整车电气化的边界。在电缆、认证行业60V标准之下,48V是一个合理的电压。有关汽车电气低压,另见协议标准第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27 16:24 219浏览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政策与资本双重推力下,谷歌旗下波士顿动力、比亚迪等跨国企业与本土龙头争相入局,产业基金与风险投资持续加码。仅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领域就完成42笔战略融资,累计金额突破45亿元,沪深两市机器人指数年内涨幅达68%,印证了资本市场对智能终端革命的强烈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将仿生感知系统、AI决策中枢等十大核心技术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并设立5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技术突破方面,本土
    电子资讯报 2025-04-27 17:08 241浏览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是确保芯片性能与可靠性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晶圆级测试(CP测试)‌和‌封装后测试(FT测试)‌两大阶段,流程如下:一、晶圆级测试(CP测试)1.‌测试目的‌:在晶圆切割前筛选出功能缺陷或性能不达标的晶粒(Die),避免后续封装环节的资源浪费,显著降低制造成本。2.‌核心设备与操作‌l ‌探针台(Prober)‌:通过高精度移动平台将探针与晶粒的Pad jing准接触,实现电气连接。l ‌ATE测试机‌:提供测试电源、信号输入及功能向量,接收晶粒反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37 186浏览
  • 速卖通,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于2010年横空出世,彼时正值全球电商市场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跨境购物的需求日益增长,速卖通顺势而为,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它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致力于打破国界限制,搭建起中国商家与全球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其发展的黄金时期,速卖通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在欧洲市场,速卖通一度成为第一大电商平台。根据第三方机构《欧洲跨境商务》的评选,速卖通凭借出色的服务和消费者口碑,在“欧洲十大跨境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力压来自美国的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巨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26 20:23 196浏览
  • 晶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导致性能下降。可是污染物是怎么进入晶振内部的?如何检测晶振内部污染物?我可不可以使用超声波清洗?今天KOAN凯擎小妹将逐一解答。1. 污染物来源a. 制造过程:生产环境不洁净或封装密封不严,可能导致灰尘和杂质进入晶振。b. 使用环境:高湿度、温度变化、化学物质和机械应力可能导致污染物渗入。c. 储存不当:不良的储存环境和不合适的包装材料可能引发化学物质迁移。建议储存湿度维持相对湿度在30%至75%的范围内,有助于避免湿度对晶振的不利影响。避免雨淋或阳光直射。d.
    koan-xtal 2025-04-28 06:11 96浏览
  • 一、智能家居的痛点与创新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现代家庭正面临两大核心挑战:情感陪伴缺失:超60%的双职工家庭存在“亲子陪伴真空期”,儿童独自居家场景增加;操作复杂度攀升:智能设备功能迭代导致用户学习成本陡增,超40%用户因操作困难放弃高阶功能。而WTR096-16S录音语音芯片方案,通过“语音交互+智能录音”双核驱动,不仅解决设备易用性问题,更构建起家庭成员间的全天候情感纽带。二、WTR096-16S方案的核心技术突破1. 高保真语音交互系统动态情绪语音库:支持8种语气模板(温柔提醒/紧急告警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8 09:24 125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