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能富锂/硅碳软包电池循环失效分析

锂电联盟会长 2025-03-25 09:00

点击左上角“锂电联盟会长”,即可关注!

现阶段针对高比能富锂/硅碳体系电池因反复充放电而发生的电池容量衰减、性能下降等问题,大部分研究者把焦点集中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或硅基负极材料的失效机制研究,或是在不同工况下 (高低温、高电压等) 的失效机制研究,对其全生命周期的失效机制却鲜有研究。本文将以富锂/硅碳体系电池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探索该体系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电性能失效机制,提高富锂/硅碳体系电池的性能。

1 分析方法
为了深入探究富锂/硅碳软包电池在整个循环周期内的电性能失效机制,研究团队采取了制备软包电池并进行系统性性能测试的方法。首先,制备富锂/硅碳软包电池样本,然后通过循环性能测试与电池拆解,全面分析电池失效机制。

1.1 电池制备
1.1.1 软包电池制备
研究团队首先将干燥后的活性物质与导电剂按比例配制,形成物料干粉预混合,向预混合好的物料中按比例加入粘结剂溶液及适量的溶剂并搅拌得到均匀浆料;然后将浆料涂布在集流体(铝箔或铜箔)上,经过120℃热空气干燥后辊压、分切制成电极,最后将制得的正极、负极与隔膜卷绕形成电芯,在干燥环境中注入一定量电解液,经过静置化成,得到成品电池。

1.1.2 扣式电池制备
将拆解后的电池正负极极片裁成直径为14mm的圆片,将其放入真空烘箱中100℃干燥12h。以电极极片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采用聚丙烯微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2032扣式电池。

1.2 软包电池性能测试
1.2.1 循环性能测试
对软包电池以1C恒流充电至4.25V时转恒压充电,截止电流为(1/20C,电池静置30min后,以1C电流放电至2.00V,静置30min。重复此过程,测试电池的常温循环性能。

1.2.2 电池拆解
软包电池循环不同周次(1sh, 30th, 150th, 300th, 500th)后,在手套箱中对其进行拆解,分离正极、负极及隔膜,用DMC进行浸泡,去除电极与隔膜上残留的锂盐。将正极、负极在干燥环境中冲成直径为14mm的圆片,在真空环境中100℃12 h,待组装为扣式电池。

2 结果与讨论
2.1 软包电池电化学性能分析
研究团队首先对制备的Ah级软包电池进行循环性能测试分析,表1和图1为电池放电容量及放电中压随循环周次的变化趋势。
图片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该电池的循环性能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循环小于50周次,电池性能呈快速衰减趋势 ;循环50~300周次,电池性能呈缓慢衰减趋势。表1中,起始电压为不同循环周次放电起始电压,电压差为不同循环周次起始电压与循环第1周起始电压的差值。从图1可看出,电压差随循环次数增大变化愈加剧烈,这表明欧姆极化逐渐增大。
图片
为使测试结果具有说服力,测试了同体系电池不同批次的7个电池,电池容量循环性能变化曲线如图1(c)所示 (7个电池分别对应ABCDEFG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电池循环前50周次的性能衰减速度明显快于后面的循环,这也与上述结论相一致,同时也说明了电池的一致性较好,后面将选择其中一个电池进行详细的测试分析说明。

2为电池不同循环周次后电压容量变化曲线及微分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微分曲线中的氧化峰逐渐向高电位偏移,峰强度逐渐减弱,对应着极化增大,容量逐渐衰减;还原峰逐渐向低电位偏移,对应着极化逐渐增大。大于3.6V的峰为石墨的脱锂峰,强度逐渐减弱,但一直存在,表明负极中石墨成分没有完全失活;小于3.6V的峰为硅的脱锂峰,强度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表明循环后期硅几乎全部失活。
图片
3(a)及图3(b)为电池循环不同周次的DCR测试结果,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池的内阻,对曲线进行拟合后。可以看到,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曲线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且增大的幅度越大,表明电池内阻逐渐增加,且后期电池内阻增大幅度越大。
图片
电池中典型的电化学阻抗谱包括4个部分,即高频区与实轴交点处截距、第一个高频区半圆、第二个中频区半圆和低频区直线,它们分别代表电池的欧姆阻抗(Rb)、SEI阻抗(Rsei)、电荷转移阻抗(Rct)和锂离子在主体电极中扩散的Warburg阻抗。
图片
3(c)及表2中拟合数据显示,电池总阻抗(Rtol)在前100周次基本保持稳定,在第200~300周次之间骤增,这主要是由循环后期负极电极结构破坏导致;Rsei在第1~50周次增大较多,这个过程阻抗的增加主要是SEI膜形成导致,第50~200周次变化不大,此过程SEI膜较稳定,在第200~300周次增加,这是由于SEI膜开始发生破坏;Rct在第 200~300周次大幅度增加,这种现象主要由电极结构破坏而引起的锂离子传输受阻导致。

2.2 长循环电极结构及性能失效分析
将循环不同周次的软包电池在手套箱中进行拆解,并按照上述试验中的方法处理极片。图4为电池正负极光学照片形貌图。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循环周次的正极极片变化不大;而负极差别较大,随着循环周次增加出现严重掉料现象。
图片
将拆解后正极、负极与其他全新的组件组装成扣式半电池。对正极组装的扣式半电池分别进行恒流充电及恒流恒压充电测试,测试制度为2.0-4.8V0.1C/0.1C。正极的首次充电容量代表着该极片中储锂量,首次放电容量代表着该极片的锂存储能力,有关数据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循环周次的正极,首次放电比容量均高于首次充电比容量,这表明在Ah级全电池中存在可逆锂损失,且随循环周次增加,拆解后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与充电比容量的差值越来越大,表明全电池中可逆锂损失越严重。
图片
从扣式电池的第1周次循环数据来看(表4及图5),除循环1st的电池外,循环其他周次电池拆解后首次放电比容量均高于首次充电比容量,且差值逐渐增大,与恒流充电时具有相似的现象;循环100~300周次电池的放电比容量相近,但是电压平台逐渐下降,表明电化学极化增加。
图片
从扣式电池的第2周次循环数据来看,正极容量恢复率=2周次放电比容量/理论放电比容量(230mAh/g×100%,计算所得依次为92.26%91.52%、87.83%84.22%83.43%,循环50周次之前正极容量恢复程度较高;100~300周次循环正极恢复程度逐渐降低,不可恢复容量增加很小。以上数据表明,循环100~300周次Ah级全电池容量衰减主要原因可能是电化学极化及负极衰减。
图片
对负极组装扣式半电池分别进行恒流充放电及分段放电测试。恒流充放电测试制度为:0.005-2.0V0.1C/0.1C。分段放电测试制度为:0.1C放电至0.005V,0.02C放电至0.001V0.1C充电至1.5V

不同循环周次后拆解的负极扣式电池恒流充放电时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及库伦效率数据见表5和图6。从表5可以看出,循环1st50th100th200th周次的极片组装的扣式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及库伦效率逐渐降低,循环300th周次的电池负极掉料严重,无法得到完整的极片。
图片
6(a)及图6(b)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充电电压平台逐渐升高,这是由电极极化、材料降解等造成的,且循环周次越多电极极化、材料降解越严重。表6及图6(c)及图6(d)为分段放电数据,不同循环周次后电极的充放电容量均高于恒流放电容量,这是由负极产生的电化学极化造成的。
图片
在分段放电测试中,二次恒流放电占比=0.1C放电比容量/总放电比容量)×100%1st50th100th200th周次循环后电极对应的扣式电池电极对应的恒流放电占比依次为20.53%、23.77%97.06%99.07%;二次恒流放电占比越大,表明电极电压下降很快,极化越严重。因此,Ah级全电池在循环100周次后容量衰减的主要是由负极的极化骤增导致的。
图片
全电池循环100th300th周次拆解后在放大50K倍下正极和负极SEM图谱见图7。从图7(a)及图7(b)可看出,全电池循环100th周次后,正极颗粒表面明显包裹着一层膜,这是电解液分解形成的界面膜;在循环极出现明显的裂缝;循环300th周次后,负极中裂缝显著增加,结构严重疏松。这是导致全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
图片
循环不同周次全电池拆解后正极中 LiNiCo、Mn含量数据见表7,负极中LiNiCoMn含量数据见表8。从表7看出,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正极材料中 Li 含量逐渐降低,对应着前面所述的可逆锂损失,容量衰减;NiCoMn 含量差距不大。
图片
从表8看出,负极材料中Li含量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增大,循环1st周次后Li含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SEI膜组分中含有Li化合物;之后的循环中Li含量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是Li+嵌入负极材料中无法脱出以及负极表面析锂。负极中NiCoMn含量逐渐增加,表明过渡金属离子逐渐溶解,沉积到负极表面;电池在循环200th~300th周次后Mn元素骤增,这可能是负极SEI膜遭到破坏,无法抑制Mn元素沉积到负极表面所致。
图片
通过分析软包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曲线,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大于70%时,容量衰减趋势基本可分为2个阶段:快速衰减阶段(50循环周次以内),在此阶段每循环周次电池容量平均衰减率为0.24%缓慢衰减阶段(50~300循环周次),在此阶段每循环周次电池容量平均衰减率为0.10%。在电池循环的容量快速衰减阶段,从微分曲线分析,从循环第1周次至第50周次时氧化峰位置偏移较大,峰强度同样降低较多 (相比容量缓慢衰减阶段每100循环周次的峰变化值),这表明该阶段容量衰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化学极化;从电化学阻抗分析,SEI阻抗(Rsei) 大幅度增加,相比循环第1周次增加了1.9倍(而快速衰减阶段Rsei仅增加了0.2倍),这表明该阶段容量衰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解液分解消耗锂离子而形成稳定的SEI膜。

在电池循环的缓慢衰减阶段,对全电池拆解后的正极评测数据分析可知,可逆锂损失严重,平均循环每周次锂损失量是快速衰减阶段的4.6倍,这表明该阶段容量衰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活性锂损失;对全电池拆解后的负极在扣式电池中评测数据分析,循环至200周次二次恒流放电占比是容量快速衰减阶段的4倍,结合该阶段正极和负极的光学照片及SEM形貌,这表明该阶段容量衰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负极结构破坏而导致的极化增加。对高比能富锂/硅碳软包电池循环失效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解决电池失效问题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研究了富锂/硅碳体系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失效过程,通过对循环前及循环不同周次后富锂/硅碳体系全电池的容量微分曲线、阻抗变化及循环后拆解电池的组成、形貌和性能的变化等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 Ah 级全电池容量衰减的3个主要原因是锂损失、电化学极化及负极结构破坏。

富锂/硅碳体系全电池循环性能在容量保持率大于70%时,容量衰减趋势基本可分为2个阶段:快速衰减阶段 (小于50循环周次) 和缓慢衰减阶段(50~300循环周次);在快速衰减阶段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电解液分解、SEI膜的形成以及电化学极化,在缓慢衰减阶段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锂损失、电化学极化及负极材料破坏。

3.2 建议
本文的系统研究,为提升高比能富锂/硅碳软包电池的循环寿命提供了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如下:

① 针对电池循环的容量快速衰减阶段 (小于50循环周次),对电解液进行优化,添加 LiBOBTMSB、SA等成膜添加剂,可形成稳定的SEI膜,能在循环过程中减少电解液的分解,有效缓减容量衰减。

② 针对电池循环的容量缓慢衰减阶段 (50~300循环周次),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使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 (例如纳米硅颗粒在多孔碳的孔中气相沉积生成)可缓减硅的体积膨胀;另外可以对硅基负极进行优化(例如采用自修复粘结剂或低弹性模量材料,吸收体积膨胀产生的应力),提高电极结构稳定性。另外,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可建立该体系软包电池失效模型,对电池寿命进行预测。

文献参考:汪忠海,石磊,张维戈,王健,向蔚然,金圣杰.高比能富锂/硅碳软包电池循环失效分析[J].机车电传动,2024(6):9-17

锂电联盟会长向各大团队诚心约稿,课题组最新成果、方向总结、推广等皆可投稿,请联系:邮箱libatteryalliance@163.com或微信Ydnxke。
相关阅读:
锂离子电池制备材料/压力测试
锂电池自放电测量方法:静态与动态测量法
软包电池关键工艺问题!
一文搞懂锂离子电池K值!
工艺,研发,机理和专利!软包电池方向重磅汇总资料分享!
揭秘宁德时代CATL超级工厂!
搞懂锂电池阻抗谱(EIS)不容易,这篇综述值得一看!
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各种问题汇编
锂电池循环寿命研究汇总(附60份精品资料免费下载)

锂电联盟会长 研发材料,应用科技
评论
  •   SAR 卫星图像识别系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SAR 卫星图像识别系统平台凭借独特技术优势,在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以下从技术功能、架构流程、应用案例、挑战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卫星图像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卫星图像识别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卫星图像识别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技术基础与核心功能   (一)成像原理与全天候能力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原理,突破天气与光照限制,实现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6 15:22 113浏览
  • 速卖通,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于2010年横空出世,彼时正值全球电商市场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让跨境购物的需求日益增长,速卖通顺势而为,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它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致力于打破国界限制,搭建起中国商家与全球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其发展的黄金时期,速卖通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在欧洲市场,速卖通一度成为第一大电商平台。根据第三方机构《欧洲跨境商务》的评选,速卖通凭借出色的服务和消费者口碑,在“欧洲十大跨境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力压来自美国的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巨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26 20:23 91浏览
  •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平台融合计算机视觉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智能化图像检索。以下从架构、功能、技术、应用及发展方向展开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数据库检索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数据库检索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采集层:收集各类图像数据,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6 16:02 145浏览
  •     今天,纯电动汽车大跃进牵引着对汽车电气低压的需求,新需求是48V。车要更轻,料要堆满。车身电子系统(电子座舱)从分布改成集中(域控),电气上就是要把“比12V系统更多的能量,送到比12V系统数量更少的ECU去”,所以,电源必须提高电压,缩小线径。另一方面,用比传统12V,24V更高的电压,有利于让电感类元件(螺线管,电机)用更细的铜线,缩小体积去替代传统机械,扩大整车电气化的边界。在电缆、认证行业60V标准之下,48V是一个合理的电压。有关汽车电气低压,另见协议标准第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27 16:24 30浏览
  •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是确保芯片性能与可靠性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晶圆级测试(CP测试)‌和‌封装后测试(FT测试)‌两大阶段,流程如下:一、晶圆级测试(CP测试)1.‌测试目的‌:在晶圆切割前筛选出功能缺陷或性能不达标的晶粒(Die),避免后续封装环节的资源浪费,显著降低制造成本。2.‌核心设备与操作‌l ‌探针台(Prober)‌:通过高精度移动平台将探针与晶粒的Pad jing准接触,实现电气连接。l ‌ATE测试机‌:提供测试电源、信号输入及功能向量,接收晶粒反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37 33浏览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政策与资本双重推力下,谷歌旗下波士顿动力、比亚迪等跨国企业与本土龙头争相入局,产业基金与风险投资持续加码。仅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领域就完成42笔战略融资,累计金额突破45亿元,沪深两市机器人指数年内涨幅达68%,印证了资本市场对智能终端革命的强烈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将仿生感知系统、AI决策中枢等十大核心技术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并设立5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技术突破方面,本土
    电子资讯报 2025-04-27 17:08 41浏览
  •  一、‌明确测试需求‌1.‌样品尺寸与类型‌:确定待测晶圆或器件的zui大尺寸(如2~12英寸)及是否需要测试破片或单颗芯片。若涉及高压、高频或低温测试,需选择对应专用探针台(如高压探针台需匹配高电压承受能力)。2.‌测试精度要求‌:关注探针台的机械精度(如X/Y轴移动分辨率、重复性)和电学精度(如低至fA级电流或0.1pF电容测试能力)。3.‌探针配置‌:根据电极尺寸(如60μm×60μm)选择探针类型(直流、射频、微波探针)及数量(*多可搭载6个探针臂)。 二、‌显微镜与
    锦正茂科技 2025-04-26 11:10 50浏览
  •   无人机部件仿真与模型验证平台系统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无人机部件仿真与模型验证平台系统是无人机研发的核心工具,通过多元功能、创新架构和广泛应用,推动无人机技术发展。以下从核心功能、技术架构、应用场景、优势及发展趋势展开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无人机部件仿真与模型验证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无人机部件仿真与模型验证平台。这些成功案例为无人机部件仿真与模型验证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核心功能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6 16:39 172浏览
  • 探针台作为高精度测试设备,在光电行业的关键器件研发、性能测试及量产质量控制中发挥核心作用,主要涵盖以下应用场景与技术特性:一、光电元件性能测试1.‌光电器件基础参数测量‌l 用于LED、光电探测器、激光器等元件的电流-电压(I-V)特性、光功率、响应速度等参数测试,支撑光通信、显示技术的器件选型与性能优化。l 支持高频信号测试(如40GHz以上射频参数),满足高速光调制器、光子集成电路(PIC)的带宽与信号完整性验证需求。2.‌光响应特性分析‌l 通过电光转换效率测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19 31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是针对复杂电磁环境进行仿真、测试与评估的关键设备,以下从系统功能、技术架构、应用场景、核心优势、发展趋势五个维度展开全面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   复杂电磁环境构建   全生命周期测试能力   实时监测与反馈   二、技术架构   模块化设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6 17:21 170浏览
  • 探针台的分类可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具体如下:一、‌按操作方式分类‌‌手动探针台‌:晶圆载物台、显微镜及定位器需人工操作。‌半自动探针台‌:部分功能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全自动探针台‌: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gao效率、gao精度测试需求。​二、‌按测试样品分类‌‌晶圆测试探针台‌:专用于半导体晶圆的性能测试。‌LED/功率器件/MEMS测试探针台‌:分别对应LED器件、功率半导体及微机电系统的测试。‌PCB/液晶面板/太阳能电池片测试探针台‌:适用于印刷电路板、显示屏及光伏器件的检测。‌材料表面
    锦正茂科技 2025-04-26 10:31 39浏览
  •   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评估系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评估系统平台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数字化利器,通过全流程监管与科学评估,提升经费使用效能。以下从功能架构、技术特性、应用价值及典型案例展开解读。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评估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核心功能架构   (一)全周期经费管理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6 11:32 119浏览
  • 探针台作为半导体制造与测试的核心设备,通过精密定位与多环境适配能力,支撑芯片研发、生产及验证全流程。以下是其关键应用领域与技术特性:一、核心功能支撑1.‌电性能测试与分析‌l 在晶圆切割前,探针台直接接触芯片电极,测量阈值电压、漏电流、跨导等200余项参数,用于评估良品率及优化工艺设计。l 支持单晶体管I-V曲线测量,定位栅极氧化层厚度偏差(精度达0.2nm),为器件性能分析提供数据基础。2.‌纳米级定位与测量‌l 定位精度达±0.1μm,满足5nm及以下制程芯片的
    锦正茂科技 2025-04-27 13:09 35浏览
  • 在给别人审查PCB的时候,有时产生这样的感觉:说是一回事,但自己做又是另一回事了。也就是有时候对别人的标准就非常严格,而对自己就相对放宽些。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于给别人审查PCB而言,这就是找茬,无论具细,都会一 一列出。这是工作应有的态度,也是对板子的负责,这不是故意为难别人。当然,可能也有点“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意味。如果遇到执行力强的人,那这些审查意见,只会对最终的板子有好处,增强稳定性。如果遇到的是执行力差的人,但多少也会改变点,这也并不会造成坏的结果。那么对自己而言,当自己亲
    wuliangu 2025-04-26 15:26 85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