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推介
第三届中国国际Mini/Micro-LED产业生态大会
指导单位: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协会
江苏省新型显示产业联盟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汽车灯光分会
大会时间:2025年6月12-13日
商务咨询: Gary:13423929770
Smith:13430891796
战略背景:LED业务衰退与全球竞争格局变化
传统LED业务陷入困境。 三星的LED业务曾涵盖照明、电视和汽车三大领域,年销售额约为105亿元人民币(2万亿韩元),但近年来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低价竞争加剧。中国LED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进步快速崛起,占据全球LED芯片77%的市场份额,封装领域占比51%,直接挤压了三星的利润空间。
其次,技术门槛降低。LED技术逐渐成熟,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三星内部人士坦言,LED业务已成为“低附加值、低门槛”领域。
再者,专利纠纷与供应链依赖。三星LED业务多次陷入专利诉讼(如首尔半导体的侵权诉讼),且部分面板依赖中国厂商供应(如京东方、TCL),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
全球市场格局的嬗变。中国LED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00亿元,年增速超10%,占据全球70%-80%的份额。三安光电、京东方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整合上占据主导地位,迫使国际巨头如欧司朗、GE照明退出市场。三星的退出被视为顺应这一趋势的战略选择。
战略举措:聚焦Micro LED的核心逻辑
Micro LED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核心方向,其自发光、高亮度、无烧屏等特性优于传统LED和OLED。因此,Micro LED的技术优势与市场潜力都十分广阔。三星计划通过以下路径推进Micro LED业务:
技术创新与研发。采用RGB无机自发光技术,提升色彩精度(20bit处理)和良率,解决巨量转移等技术瓶颈。
产品线扩展。覆盖76-140英寸家用及商用电视,并推出透明Micro LED样品,拓展多元场景应用。
成本控制。去年三星成立特别工作组联合供应链伙伴,目标在未来2-3年内将生产成本降至当前的10%。
当然,三星电子聚焦Micro LED领域也有利于其内部资源重新配置与组织调整。在退出LED业务市场后,其LED部门员工将转向功率半导体和Micro LED研发,强化高附加值领域。
此外,加强了产业链合作。三星与兆驰股份等中国厂商合作外包生产,并寻求与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共同优化供应链。
据韩国媒体此前报道,三星正在评估生产外包的主要产品对象是印度和中东等市场的低端Micro LED显示屏生产。至于外包订单的比例,行业人士透露预计将占三星Micro LED显示屏产品总量的20%-30%。
此举被业内视为三星抢占未来市场高地的关键一环。据Omdia预测,全球Micro LED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亿美元增至2045年的800亿美元。三星通过提前布局,意图在高端显示市场(如商用标牌、高端电视)建立壁垒,与LG的MAGNIT系列和国内企业竞争。
挑战与风险:技术难题的持续攻克与竞争格局的演变
虽然Micro LED市场未来空间广阔,但是三星电子将重心全面转向该领域也将面临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首先是技术难题与成本压力。Micro LED目前面临巨量转移良率低(需达到99.995%以上)、生产成本高昂(如三星110英寸电视售价超百万元)等问题。尽管三星计划通过外包和工艺优化降低成本,但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其次是全球竞争与市场接受度的问题。LG、TCL等厂商同样加码Micro LED,且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从芯片到终端应用),可能在价格战中占据先机。三星若无法快速降低产品价格,其高端定位可能限制市场渗透率。
再者就是中国企业的全产业链优势。中国在Micro LED领域的研发投入占全球90%,三安光电、京东方等企业在芯片、封装、巨量转移等环节已取得突破。例如,辰显光电的TFT基Micro LED生产线即将量产,成本控制能力显著优于韩国企业。
行业影响与未来:传统LED时代的落幕
三星的退出标志着韩国企业全面收缩传统LED业务(LG已于2020年退出),全球市场进一步向中国集中。中国企业的定价权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将重塑行业格局。
而Micro LED与OLED、QLED的竞争将加剧。三星通过QLED(解决烧屏问题)和Micro LED的双轨策略,试图在高端市场维持技术领导力,但其面板供应仍依赖外部(如LG的OLED面板),可能削弱自主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三星未来也将获得更多韩国政府的产业战略支持。韩国计划8年内投资4840亿韩元构建Micro LED生态,试图复制OLED时代的“超差距”优势。然而,中国在技术研发和市场规模上的双重优势或使这一目标面临挑战。
总结:三星关闭LED业务并转向Micro LED,既是应对传统业务衰退的无奈之举,也是抢占未来技术高地的战略选择。这一转型能否成功,取决于其技术突破速度、成本控制能力及对中国产业链的应对策略。与此同时,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焦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创新”,中国企业的全产业链优势与韩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将在此领域展开长期博弈。
JM Insights正打造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加交流群请添加微信JM_Insight,敬请注明您所在公司及主营业务,添加后附名片即可。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从MiP到AMip,2025年月产能或达10000KK,MiP市场格局快速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