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好刷到一个视频号的视频,余大嘴说:问界是按照L3状态设计的,只是法规不允许,不然我们就是L3级别的能力。然后上海车展上,华为也高调的发布自己的ADS 4.0,其中的Ultra版本支持高速L3功能,具备最全面的智能驾驶能力。
华为在发布会上同时发布的还有首批搭载华为ADS 4.0的尊界S900、问界M8/M9、享界S9、岚图FREE,一共来了11家车企给华为站台,算得上是整个上海车展少有的敢继续吹智驾的企业之一了。而且问界的宣传还是智驾,没有改成辅助驾驶。华为可是相当的有底气啊!
国家发布的这个《指南》里面提到的使用方是不包括个人的,但是北京2025年4月1日正式开始生效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里面明确提到了个人。就正式为L3开放给个人用户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也看过一些车企宣传L3,但是在L3的宣传里往往忽略强调ODD的限制(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运行设计域),连华为的宣传也不强调他L3之前的“高速”两个字。会误导众多普通消费者只要L3出了问题就由车企担责,但真实情况跟这个差的还比较远。
我个人觉得短期内L3对个人用户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作用(ODD区域限制严格、仅针对部分路段的高速,甚至限制为单车道内的L3)。针对个人用户开放的L3目前也仅限于北京,其余城市暂未放开相关法规。
L3真实情况下的应用场景目前非常鸡肋,而且有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完全开放给个人用户。
在上海车展地平线的发布会上,地平线的余凯博士对L3的总结我觉得非常贴切:L3是限定场景下的L4与不限场景下L2辅助驾驶的一个融合,然后他又说了一下:一些车企所谓的L3只是自嗨,L3是清晰边界中的L4能力+L2全场景辅助驾驶。当然这都不是我说的啊,是余博士说的,有异议可以去地平线找他。为什么说是自嗨呢?因为很多车企在宣传L3的时候只说自己多么牛逼,只说除了问题自己担责。但把限定场景(也就是ODD)这个前提条件那是摘得一干二净。
首先我们来看看部分车企对L3的使用场景的约束:
1、天气晴朗、光线良好(大风不行、雷雨不行、有雾不行、暗光不行)
2、封闭道路,车道线清晰(车道线模糊不行、混乱不行、斑驳不行、道路湿滑不行)
3、简单交互(不得有交通弱势参与者与复杂一般障碍物)
相比于L3来说,L4则是相对比较清晰的,L4是针对全场景但是限定ODD范围内的L4,出了问题是完全能够分得清责任的,并且结合Robotaxi的应用场景,是有普及可能性的。所以我个人并没有看到L3有大规模普及的趋势,当前车企所谓的L3,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塑造自己的科技形象。
萝卜今年被Waymo甩的有点远了,2024年计划部署的1000台车目前看着也是远不及目标。而Waymo则已经实现单周订单量超过25W了,按照每台车每天20单计算,Waymo应该有超过1700台车的规模了。但实际上武汉的萝卜快跑都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加塞和不让别人加塞的技能了,并且中国的路况更复杂,从技术上来说,我并不觉得萝卜快跑落后于Waymo。
L4场上剩下的玩家和他们的量产车方案
萝卜快跑带来的一些关于Robotaxi常见问题的思考
CAN总线指定帧唤醒的硬件实现方式
域控时代的新兴器件-E-Fuse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