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推介
第三届中国国际Mini/Micro-LED产业生态大会
指导单位: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协会
江苏省新型显示产业联盟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汽车灯光分会
大会时间:2025年6月12-13日
商务咨询: Gary:13423929770
Smith:13430891796
中国在Micro LED产业链的布局已形成完整生态,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
例如,京东方(BOE)通过收购LED制造商和改造LCD产线,快速提升Micro LED产能,2024年其MLED业务营收达84.83亿元,同比增长49.76%。洲明科技则构建了从芯片设计到智能制造的垂直整合体系,2024年Mini/Micro LED销售额翻倍,并计划在南昌投资6亿元建设生产基地。此外,三安光电、深天马等企业通过技术协同和资本投入,推动Micro LED在车载显示、AR/VR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尽管韩国三星和LG早期在Micro LED数码看板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其核心元件(如面板和LED芯片)多依赖中国进口。
韩国企业面临供应链短板,例如三星因退出传统LED业务,导致本土芯片研发能力下降。尽管韩国政府近年加大了对Micro LED的扶持,但其国家战略项目“LEDoS”(硅基Micro LED)因技术指标与市场需求脱节(如6000PPI分辨率要求过高),导致执行困难。
政策导向:国家战略与技术路径
中国将Micro LED纳入《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等政策框架,鼓励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地方政府通过资金补贴和产业园建设吸引投资,例如惠科在湖南投资90亿元建设Mini/Micro LED模组项目。此外,中国通过“新型显示产业生态联盟”推动上下游协同,如深天马联合海信开发无缝拼接Micro LED屏。
韩国政府将Micro LED列为国家战略技术,提供最高16%的税收抵免,并计划投资14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0.8亿元)建设“京畿合作中心”,支持中小企业进入Micro LED产业链。然而,政策执行中暴露技术路线偏差问题,例如LEDoS项目过度追求参数指标(如4K×4K分辨率),忽视AR眼镜实际需求,导致项目推进受阻。
企业布局:技术路线与商业化进程
在技术突破方面,中国企业在巨量转移、COB(芯片直接封装)等关键技术领域领先。例如,洲明科技实现30微米级无衬底芯片封装,并量产P0.4间距产品;乾照光电突破RGB-Mini LED背光技术,应用于全球首款116英寸电视。
应用拓展上,聚焦AR/VR、车载显示等高增长市场。歌尔光学发布采用Micro LED的AR光波导模组,峰值亮度达5000尼特;雷鸟创新在嘉兴建设年产120万颗Micro LED光引擎项目。
韩国企业在核心环节存在技术依赖,三星和LG虽在OLED.EX技术上取得进展(如亮度提升30%),但Micro LED核心环节仍需外购技术。例如,三星依赖中国台湾錼创的Micro LED芯片。
与此同时,由于韩国企业的战略收缩导致供应链方面受阻。三星因传统LED业务亏损,于2024年宣布退出该领域,转而聚焦功率半导体和Micro LED研发,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供应链短板。
挑战与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生态的构建
中国的优势在于完整的供应链、规模化产能和政策支持,但需解决芯片良率和成本问题。例如,2025年Micro LED面板出货量预计仅20万片,2030年增至2490万片,仍需技术迭代推动降本。
韩国面临技术路线偏差和生态断裂的双重压力。若无法突破全彩集成、巨量转移等瓶颈,可能进一步丧失市场主导权。韩国需调整政策方向,例如借鉴中国台湾的硅基Micro LED技术路径(如錼创的0.18英寸5644 PPI产品),而非盲目追求参数指标。
总结:中国凭借政策扶持、产业链整合和快速商业化能力,正在Micro LED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韩国虽技术底蕴深厚,但受限于供应链依赖和战略执行偏差,可能面临边缘化风险。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技术实用性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JM Insights正打造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加交流群请添加微信JM_Insight,敬请注明您所在公司及主营业务,添加后附名片即可。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惠科股份:从面板巨头向全场景显示方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