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产汽车宣布全球将进一步裁员1.1万人(去年11月裁员9000人),关闭7家工厂,这是该公司自1933年创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重组。日产汽车的新任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接手了一家深陷困境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尽管他已采取措施削减成本,但要逆转日产连续下滑的营收局面并非易事。
根据日产汽车的复苏计划,到2027年,其全球工厂将从17家缩减至10家,力争节省5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46.585 亿)。本轮重组将涉及2万人,约占日产全球员工总数的15%,范围覆盖制造、销售、行政甚至研发部门。
虽然具体关闭的工厂名单尚未完全公布,但目前已确认,日本和泰国已有3家工厂停产。英国桑德兰工厂虽然暂时未被波及,但其6000名员工的前景也不明朗。
日产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实很直接:销量不理想,利润持续下滑。
自2017财年以来,日产销量下降了42%,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新车型、最大市场征收的新关税以及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所致。
埃斯皮诺萨指出,面对主要市场的持续压力,预计本财年销量将进一步下降3%。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预计销量将下降18%,而北美和日本市场的销量预计将保持平稳。
研究公司Pelham Smithers Associates的分析师朱莉·布特(Julie Boote)评论道:“日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混合动力车阵容,其纯电动车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她认为日产需要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车型,但这需要时间,并且无法保证能够比以往更加成功。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产计划缩短新车研发周期,并在美国这个关键市场专注于跨界车和SUV的研发。
作为战略的一部分,日产将联合三菱汽车共同开发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的Rogue SUV,并在本财年内推向北美市场。
此外,另一款配备日产e-Power技术的混合动力版也将在下一财年发布。
然而,分析师对这一策略的成功持怀疑态度,特别是考虑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需求可能不如传统混合动力车那样强劲。
日产面临着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以及国内竞争对手日益激烈的竞争。例如,铃木(Suzuki)在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超过了日产,显示出日产在日本国内市场地位的动摇。加上股价的大幅下跌和分析师对其前景的悲观预测,日产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埃斯皮诺萨面临的不仅是财务上的挑战,还有品牌重塑和技术转型的压力。
前任领导层留下的遗产“过于依赖折扣促销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是日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未来几年将是决定日产能否实现复苏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