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电力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近日,上海电力大学秦伦明老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孙鎏炀老师共同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路云晓,在柔性微电极阵列的研究工作中斩获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上发表,并进行了口头汇报。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电力大学电信学院硕士研究生路云晓,通讯作者为上海电力大学电信学院教师秦伦明博士。
IEEE MEMS会议作为微纳传感器以及集成电路微系统研究领域的关键交流平台,自1990年起已成功举办37届,每年都吸引全球众多知名科研机构踊跃参与,是集成电路系统(MEMS)领域极具影响力与规模的国际会议之一。2025年,IEEE MEMS会议在台湾高雄举行,中国大陆地区共有25篇论文被收录为口头汇报。上海电力大学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这一成果充分彰显了上海电力大学在微纳传感器及微电子领域的科研实力以及人才培养成效。
团队在此次顶会上发表题为“A RETINA-ELECTRODE INTERFACE FOR LIGHT SENSING AND IMAGE RECOGNITION”的论文,针对记录通道有限、视网膜与刚性微阵列电极位点接触不良以及离体视网膜记录期间寿命短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柔性的通孔微电极阵列,以创建一个用于光传感和图像识别的视网膜-电极接口。该微电极阵列的通孔结构能够施加温和的吸附力,将视网膜固定在电极上,实现视网膜与电极位点无缝接触。
这种设计可以同时记录数百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光刺激的尖峰放电。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RGC对光的开关刺激有明显的放电反应,利用这些神经元放电进行光刺激识别。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展示了识别不同字母和颜色的能力,突显了该系统在视觉信号处理和神经接口技术方面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