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就在今晚,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上市了,售价29.98-32.68万元。
前段时间,滑布李也试到了这台魏牌的拳头产品,一辆四挡混动的大六座插混SUV。关于产品的解读,后面会再出视频跟大家详细介绍。
今天他主要想和大家聊的,是这几年的魏牌,到底在做什么。(文字版,给大家附在后面了)
关注电动车公社视频号
更多精彩视频不错过
戳开👇看视频
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最破圈的大事,就是让大家认识到了辅助驾驶的重要性,以及危险性。
甚至当我打车的时候,司机了解到我是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之后,都会和我唠几句闲磕,说说他对辅助驾驶系统的看法。
不过不管如何,智能化早已成为大家购车时所考虑的极为优先的产品力。
尤其随着90后这代伴随电子产品长大的“老孩子们”成家立业,即便是为家庭需求而购车,智能化也不再是“选项”,而是“必须”。
中国汽车文化的进步,让汽车已经远远超出代步工具的范畴,向四轮机器人的方向演进。而最终的形态,很有可能会变成能够满足人类情绪价值的AI伴侣。
至于魏牌的智能化表现怎么样……
从账面来看,全新蓝山焕新款搭载了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和Coffee OS 3.2,这俩就是魏牌最新最旗舰的智能化系统了,而且全系标配。
整个体验下来,它辅助驾驶的特点就是“稳中求快,安全第一”。
一般来说,车企的试驾活动往往会选择相对简单的路线,避免节外生枝。但魏牌这次却相当自信,涵盖了山路、乡道和城市道路,环境也非常复杂。
除了能避让路边停放的障碍车之外,在需要连续避让的复杂环岛中通行,全新蓝山焕新款的表现还不错:
在路面犹如波浪的乡道上它的系统也不会掉级,走得比较丝滑。
行车过程中在超越本侧非机动车时,它会早早留出安全的距离,但同时又能感受到躲让幅度比较克制,不会影响邻侧车道:
再给大家看个离谱的。单侧道路标线缺失的U型掉头弯,它会和老司机一样入弯前减速、抱住弯心、稳住油门过弯、出弯后加速:
这完全不应该是辅助驾驶应该使用的场景,属于暴力测试。但表现惊到了后排支援来的魏牌小哥:“我要跟同事反馈一下,居然辅助驾驶这么强,以后更有信心了。”
而且一路体验下来,魏牌对安全确实足够重视。
他们专门为那些没怎么用过辅助驾驶的用户提供了生手模式,在动作上会变得更加保守,不去触碰你心理安全上的阈值,毕竟乘客的安心感也非常重要。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也是这个逻辑,为安全提供冗余。
在主动安全方面,Coffee Pliot Ultra提供了超8项的主动安全功能,用来守护驾驶员没注意到的意外时刻。
说到主动安全,我突然想起来一个故事,容我跑下题哈。
记得在2021年,我做了一期视频,讲的是坦克300的辅助驾驶。当时坦克300中高配是有L2的,在那个时间点上几乎就是越野车里配辅助驾驶的独苗。
但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他们能做L2,却没配备AEB主动刹车!
经过调研之后终于搞明白了,长城是考虑到坦克用户会在非铺装路面上行驶,因此必须避免AEB误触发。设想一下爬个大坡的时候一脚刹停,反而会增加风险。
即便是在配置表上去掉一个亮眼的“√”,也要从用户的用车场景出发。这种操作,就让人感觉既离谱,又靠谱。
说回魏牌,如果用一个词去描绘魏牌对于辅助驾驶系统的理念,我觉得用“克制”也很恰当。
它不盲目追新,不去强行堆配置,不去炫技拼配置表,而是把真正符合用户用车场景,好用且靠谱的功能给到客户。
能用和好用之间的区别,远远不是配置表上一个“√”那么简单。
至于全新蓝山焕新款的智能座舱,有非常拟人的语音助手“小魏同学”、手势控制、哨兵模式、AI对答等等。不过我想着重讲一个让我觉得很有新意的功能。
他们把原本在车上的“小魏同学”搬进了手机,只需要对着手机小程序说指令,或者发个截图就能理解字义,车辆就会远程响应。
就比如我就截了一张有团购的洗车店截图,让小魏同学导航到目的地。即便人还没上车,也能在车机后台远程响应;
或者丢给它一张图片,它也能和接入大模型后的AI一样替你分析一番。
这是我第一次,在传统大厂的车上体验到这个功能。
相比其它新能源的远程控车得在手机上点点点,这样的功能明显交互更加拟人,更像是跟随身管家在沟通。它也会随着OTA,推送给现款蓝山的老车主们。
我觉得,这才是OTA的正确用法。着急推出新车,并不应该成为前期验证或开发不足的理由;OTA,也不应该被车企拿来兜底。
OTA的出现,本就是为常用常新体验而诞生。对于车主朋友来说,更有“车企赚了我的钱还在乎我”、“不是一锤子买卖”,背后帮我更新座驾所带来的“安全感”。
那么,魏牌为了做好智能化,它做对了什么?
在很多人眼里,长城造车很踏实,有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长城车”的感觉。
这次试完全新蓝山焕新款,有点像老朋友整了很多新花活,也和很多人想象中的魏牌不太一样。
这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是,长城集团在智能化领域其实属于先行者,早在2009年就开展了辅助驾驶的相关研究,在2015年更是对外展出了L3级自动驾驶的技术储备。
而如今很多头部智能化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们,有的是长城孵化的(毫末智行),有的是长城投资的(地平线),有的跟长城本身就有很深的战略合作关系(宇树)。
不得不说,长城的眼界和眼光很超前,也很舍得“掏钱”。
在过去的5年里,长城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500亿元,其中智能化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软件开发人员占比达70%,更拥有600名顶尖技术专家。
但为什么作为长城智能化的“头牌”,魏牌总给大家一种智能化走得不快的错觉?
“再贵的假人没有人命贵”,这是前两天全新高山发布会上的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其实这也侧面说明了魏牌从上到下的态度:“没有安全就不能谈智能辅助驾驶”。
安全是魏牌的红线,也是全新蓝山焕新款这次敢向用户推送全场景NOA的前提条件。敢给到用户的功能,就得是踏实、能用的。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长期主义。毕竟买车一方面是真金白银的信任,一方面也是交朋友。
车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和谈恋爱一样,一时冲动之后,更需要慢慢相处才能产生信任。你信任我,你能感受到诚意,才会演化为一段关系中“安全感”的基石。
“一股洪流中的清流”,就是我对全新蓝山焕新款在产品力之外最大的感受。
写在最后
如今的汽车行业可以说是非常卷了,大家争着抢着推出新产品,仿佛所有人都生怕跑得慢了跟不上友商,跟不上时代。
但我倒是觉得,汽车作为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没必要把时间节点压得这么紧。毕竟消费者用积蓄买到的产品,更注重的是谁的车能陪伴自己走的更长,跑的更远。
就拿背靠长城的魏牌来说,就选择了难而正确的道路。
它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方面沉得下心、守得住造车的底线和用户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把大家喜闻乐见的需求搬进车里,用老厂标准和新势力的思维,迭代出更加全能的产品。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