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推介
第三届中国国际Mini/Micro-LED产业生态大会
指导单位: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协会
江苏省新型显示产业联盟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汽车灯光分会
大会时间:2025年6月12-13日
商务咨询: Gary:13423929770
Smith:13430891796
2025年5月20日,深圳创维-RGB与英科迪微电子共同揭幕“Mini LED创新联合实验室”时,签约笔尖落下的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技术盟约,更是中国显示产业生态协同创新的缩影。创维的终端制造能力与英科迪的芯片设计专长在此交汇,剑指Mini LED背光模组光效优化、高精度分区控制等关键技术瓶颈。这种“芯片-模组-整机”的垂直整合模式,正在成为显示行业突破技术壁垒的主流路径。
技术协同: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
联合实验室的崛起标志着技术研发模式发生深刻转变。不同于企业单打独斗,头部企业正通过跨界互补构建创新联合体。
创维-英科迪联盟:聚焦光效优化与超薄封装,依托创维在8K超高清显示的技术积累,结合英科迪的背光驱动芯片技术,为Mini LED电视量产铺路。
聚飞光电-小米实验室:针对智能穿戴设备需求攻坚Micro LED微显示屏,解决AR眼镜对高亮度(>5000 PPI)、低功耗的核心诉求。
华星光电-隆利科技合作:开发出百万级对比度的13.3英寸Mini-LED平板屏,通过LTPS显示技术与Mini LED背光模组的深度耦合,实现色彩性能比肩OLED。
技术联姻的经济逻辑清晰可见。据洲明科技2024年报披露,其Mini/Micro LED销售额翻倍增长,COB和MIP封装技术占显示业务份额已达15%,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30%。这种爆发式增长印证了联合研发对技术商业化的加速作用。
代表性联合实验室的技术布局
产业链整合: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加速通道
联合创新正重构Mini/Micro LED产业生态链。前不久在厦门举行的2025全球Mini/Micro LED技术周上,“MLED赋能人车家全场景”的主题揭示技术应用边界持续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Mini LED电视内销量同比激增661%,渗透率飙升至26%,带动全球产业链驶入快车道。
6月12-13日,在苏州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Mini/Micro LED产业生态大会”上,天马微电子、錼创显示、重庆康佳、利晶微、芯聚半导体、芯乐光、芯瑞达、海目星、凯格精机、盟拓智能等产业链将会围绕Mini/Micro LED的创新点展开分享,欢迎踊跃报名参加!点击标题“议程大公开 | 21位重磅嘉宾&19场主题报告,年度最强MLED盛会邀您参与”参阅大会完整议程。
技术落地的核心在于成本下探。洲明科技通过MIP(Micro LED in Package)技术创新,将巨量转移良率提升至99.995%,基板线路精度要求放宽80%,使单颗像素成本大幅下降。这直接反映在终端市场,Mini LED电视价格从万元级下探至3499元起(创维A4F系列),引爆消费端普及浪潮。
制造端的产能竞赛同步白热化。洲明科技在大亚湾基地扩建MIP产能至6000KK/月;兆驰股份COB产能两年翻番;京东方MLED业务2024年营收84.83亿元,同比增长49.76%。产业链中游的封装技术路线分化也加速演进——COB因高可靠性主导商显市场,IMD则凭借成本优势渗透消费电子领域。
政策与资本:双重催化产业升级
政策红利成为联合创新的加速器。“十四五”规划将新型显示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地方政府通过补贴推动产线建设。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拉动Mini LED电视成交额增长12倍,政策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
资本层面,2025年Mini/Micro LED产业投资近1000亿元,天马微电子厦门工厂、京东方珠海晶芯项目等关键产线将于2025年量产。值得关注的是,投资方向呈现结构化特征:苹果暂停Micro LED手表计划导致欧司朗10亿美元工厂搁浅,而京东方-华灿、海信-乾照的项目却加速推进。这反映资本正从“广撒网”转向聚焦大尺寸显示、车载等确定性场景。
场景革命:定义显示新生态
联合实验室的技术溢出效应正在重塑终端应用格局。
消费电子大众化,Mini LED背光电视全球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1800万台,价格下探至5000元区间。
车载显示智能化,车载Mini LED屏在10万元以上车型渗透率超30%,京东方供应特斯拉Cybertruck全景天窗屏。
AR眼镜突破,Micro LED成为Meta Quest Pro迭代首选,亮度与功耗指标超越OLED。
虚拟拍摄革新,洲明科技Micro LED影院屏通过DCI认证,在好莱坞替代传统绿幕
车载领域尤为亮眼。深天马将Micro LED产线重点布局车载显示,已发布高透明、无缝拼接等创新产品,与头部车企联合开发驾驶舱显示方案。其60英寸玻璃基AM驱动Micro-LED无缝拼接屏突破0.4mm间距极限,实现屏体自由拼接。
挑战与未来:攀登技术珠峰
尽管成果丰硕,但是整个产业仍面临陡峭的技术曲线:Micro LED巨量转移效率需达99.9999%,全彩化良率不足50%;Mini LED背光模组成本需再降30%才能全面替代OLED;苹果中止Micro LED手表开发,暴露微小器件转移的产业化瓶颈等。
但破局之路已在联合实验室中铺就。洲明科技通过“E字型封装结构专利解决色彩一致性难题,量产色差Δu‘v’<0.003;聚飞光电-小米实验室探索量子点色转换技术,使Micro LED巨量转移复杂度降低2/3。而最关键的驱动IC与巨量转移设备领域,中国企业正加速国产替代——中研普华预测,2025-2028年技术红利兑现期,突破这些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主导市场。
结语:当创维、小米、洲明等企业将实验室变为创新联合体,中国显示产业正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据预测,2025年全球Mini/Micro LED市场规模将突破88亿美元,而联合实验室如同技术转化的“高速铁路”,使中国占据产业链最密集布局区的战略位置。下一轮竞争焦点已转向巨量转移良率提升1个“9”的成本价值,或是量子点色转换对RGB三色方案的替代窗口。
在这些微观战场,校企协同、跨界攻关的联合创新模式,将决定谁能最终登上显示技术的珠穆朗玛峰。
JM Insights正打造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加交流群请添加微信JM_Insight,敬请注明您所在公司及主营业务,添加后附名片即可。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深度|惠科百亿级LED芯片投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