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讯6月9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其中提出,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与实地摸排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
合理确定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挂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其他社会救助标准的统筹衔接。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建立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劳动伤害帮扶机制。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优先吸纳带动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2025年上半年,全国多地密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成为民生领域的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9日,已有重庆、四川、山西、广东等8省份正式实施新标准。其中广东一类标准,广州市调整为2500元/月,深圳市调整为2520元/月。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市区应至少每两年调整一次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且涨幅原则上不得低于上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上海以305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继续领跑全国,较2023年增长了9.3%;深圳以每月2860元位居第二;北京以2870元排名第三。而贵州以1880元/月的标准垫底。
此次调整后,全国23个省份月最低工资标准将首次全部突破2000元大关,标志着我国基本工资保障迈入"2000+"时代。根据统计局数据,全国现有约1.37亿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接近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意味着此次调整将直接惠及超过一亿的低收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