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行家说储能联合光亚法兰克福主办的“2025年全球用户侧储能产业价值峰会暨应用示范展”在广州举行。
峰会同期还发布《2025千行百业配储指南》,揭晓了“2024-2025用户侧储能项目TOP10榜单”。
以下为此次峰会的演讲和互动精华。
工商业储能的“钱”途
■ 1-4月用户侧储能并网达1.7GWh
刚开场,主办方行家说CEO蔡建东做了《用户侧储能2025年中总结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分别从重要政策影响、价格趋势、企业格局等角度重点复盘了用户侧储能整体发展情况。
据他介绍,2025年1-5月头部用户侧储能企业上半年订单持续饱和,部分企业完成全年1/3签约目标,部分同比增400%,有的Q1已完成接近去年全年业绩。此外海外尤其是欧洲工商业储能市场起量。2025年1-4月,用户侧储能并网项目总规模为0.696GW/1.775GWh,容量占新型储能整体并网量的7.8%,相比去年同期功率增长32%,规模增长31%。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各方出于观望状态,增速有所放缓。
他预计,2025 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达 6.1GW/15.26GWh;其中,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为10.56GWh,市场规模破100亿。
中国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设计总工程师章正传进行了《电力现货市场下,工商业储能设计及投资建议》的主题报告。
他援引中电联的数据表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增电化学储能电站59座,总装机容量达2.55GW/5.72GWh”。
他预计,保守场景下,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236.1GW,2025—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0.2%。理想场景下,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291.2GW,2025—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24.5%。
在他看来,未来围绕储能多种应用场景将出现更多懂市场、懂客户需求的以EMS为主的工商业储能系统运营商,部分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也在向工商业资产运营,以及未来达到一定体量后潜在的分布式能源调度等方向布局发展。
永泰数能副总裁李晶晶从储能行业现状、市场机会以及未来挑战等方面重点解读了《从“工商业”到“千行百业”构建多样化储能生态》。
他指出,当前储能行业门槛低同质化严重,场景化需求挖掘不足。未来“光储充”的成熟必然带动更多产业跨越式发展,“储能+X(千行百业)” 将成为开启零碳社会的密码。为此,永泰数能通过‘储能+X’战略,以场景定义产品,用技术穿透需求,重构储能价值评估体系。
其中,储能+制造即绿色工厂/园区储能主要依赖单一的峰谷套利模式,但受政策影响明显,市场不可控,属于最大比例的“鸡肋”应用场景。而在比亚迪、宁德时代下场后,储能+交通的超充配储将带来更多市场机会。此外还可关注储能+电动重卡以及海外的储能+通信、储能+商业地产。
他认为,未来差异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以及谁能拥有更多的行业“明白人”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拼内功”会倒逼企业向六边形战士(如实现产品、方案、盈利、合作、市场以及品牌差异化)发展。
会上,联盛新能源集团市场总监曾云帆以《事须即行不可迟,储能运维正当时》为题,重点解读工商业储能后市场密码,阐明联盛新能源集团优得运维(以下简称为优得运维)提供的储能运维如何助力提升产业价值。
她表示:“当前工商业储能市场竞争激烈,项目稳定性不足,需要频繁进行售后维护。而储能设备商存在售后成本高、人才不足调配、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储能电站普遍面临着投资方对服务要求与储能设备商服务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的矛盾,因而行业对优质专业的运维工作需求激增。”
基于此,优得运维致力于补足储能设备商的服务能力、助力储能投资方提升电站质量。优得运维以线上告警并配合监测,线下响应联动配合解决突发故障,实现24小时监控电站数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环境状态等,同时制定巡检计划,为储能电站做全面细致的体检,消除潜在隐患,极速解决故障问题,并为储能电站提供消防检查、预防性试验、防雷检测、电费结算等增值服务。
据她介绍,目前优得运维拥有专业运维工程师近1000名,拥有县市级运维服务中心100+家,能够实现3小时内的快速响应和7*24h的全天候运维服务,业务覆盖电站超过2000+座,服务储能电站累计近2GWh。
此次峰会上,弘正储能副总经理杨晓光以《破解价格焦虑——数字化全方位赋能工商储方案》为主题,从数字化如何提升工商业储能项目的运维效率开始分析,实现“数字”到数智的全方面赋能储能行业。
他表示,2025年行业的主要方向为工商业储能场景属性将不断加强。今年将成为系统角度看储能从产品思维到系统思维的转化之年,包括建立数字化储能的“终极”画像、实现智能硬件产品重新定义、建立全生命周期储能产品观等。
他强调,工商业储能下半年业务场景井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须建立在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LCOS)最低化与抗电价波动风险能力上。为此,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储能系统转化为“可预测、可调控、可增值”的智慧能源资产,唯有具备全栈技术能力、全场景服务体系和全周期运营思维的头部企业才能主导未来竞争。
此次峰会,南瑞继保工商储行业总监吴仁泽将以《工商业与台区储能的全场景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工商业及台区储能发展现状。
谈及工商业储能发展现状,他表示,2025年工商业储能迎来持续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电价调整、峰谷套利模式单一、设备产品由于内卷导致质量品控参差不齐,部分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等挑战,这将倒逼工商业储能收益多元化,已建项目需自挖潜力、推进光储一体化、需量管理以及虚拟电厂等。
此外谈及台区储能发展,他认为,面对当前台区储能投资收益不明确、无法复制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式、产品性能要求高等挑战,需电网主导引导推进租赁模式,强化政策激励,加速标准统一,并通过VPP聚合以及辅助服务等增加额外收益,同时需要设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以匹配更适合台区储能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此,南瑞继保推出了全新一代电网支撑型EnergyOne液冷一体柜。针对台区储能低压并网需求,新版液冷柜创新支持三相四线制接入,可直接兼容380V低压配电网,省去升压设备投资,降低系统复杂度与成本。
融和元储营销总监范文博重点阐述了“台区储能:破解配电网瓶颈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通过结合多个真实案例,展示台区储能在电网治理中的成效,并探讨技术瓶颈与成本优化路径,展望台区储能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为行业探索提供新思路。
他表示,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台区单日内多重问题叠加和转换,急需一揽子解决方案。台区储能不仅为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提供了解决方案,还全面提升了配电网承载能力。2025年,包括湖南、湖北等地电网研究台区储能应用可行性,南网规划在粤东西北地区部署45MW/90MWh的台区储能用于电能质量治理。
在他看来,尽管台区储能有一定的要求,但现有的工商业储能柜无法满足台区需求。由于台区多为周期性问题,设备需要具备高移动性及便捷安装,同时台区储能应用场景贴近于居民,对消防安全、噪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预计,未来台区储能将朝模块设计、便携安装、光储融合、负荷预测、柔性互联、全域感知等方向发展,同时台区储能收益也由当前电能质量治理服务延伸到电力现货、容量补偿、云聚合参与服务服务等。
汇能科技总经理李普明详细解读了新政下对用户侧储能的新要求。
对于今年密集发布的政策,他提出,业内是否高估了短期影响,而低估了长期影响。政策本质上是服务于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力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2025年分布式能源取代大电网的剧烈转型期。江苏分时电价政策对工商业储能行业冲击大,其核心主要在于工商业储能大多只依赖峰谷价差套利、没能建立相对稳定而长期的合约收入。如何应对?
他认为,需认清峰谷套利的本质,即分时的输配电价叠加到分时的电能量价格,最终形成分时的终端电价,其本质还是一种隐性的、部分市场部分行政引导的需求响应,用于引导用户的用电习惯,增加新能源消纳,从而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
谈对应对策略,他强调,企业应找到自身的行业分工,如汇能科技主要定位于储能资产开发商、储能资产管理平台、储能资产运营优化商及虚拟电厂等。同时,企业需要做好政策预测,如从电力系统的物理运行逻辑上,判断哪些区域需要需求响应,哪些区域不需要,在需要需求响应的区域,不管是分时电价还是电力市场建设,都会被实际的调峰、调频需求倒逼政策出台。此外,还要做好精细化运营与电力交易服务等。
行家说储能研究员林昀作了《新产业格局下,千行百业配置储能思考及展望》主题演讲。
他指出,当前新能源快速发展下,消纳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冲击力度和范围持续扩大,电力市场改革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重要一环,同时各地分时电价调整对工商业储能收益的影响不一。
他表示,当前工商业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根据行家说Research提供的数据,在2024年1月-12月期间并网的工商业储能项目中,制造业的应用场景占据了85%的比例。其中传统制造业正面临节能改造的巨大压力,如煤电低碳化改造目标要求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降低50%。同时,先进制造业对储能的需求同样明确且迫切。
展望未来,他认为,工商业储能未来需要有综合服务意识的开发商。同时储能也将进一步向光储充、虚拟电厂聚合,并走向综合能源的C位。因此,工商业储能的各个参与方,都应该要为进入虚拟电厂时代做好准备。
在变革中寻找确定性
会议的研讨环节,在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分布式电源及储能专委会秘书长孙韵林担纲主持下,国贸创程融资租赁新能源事业部二部总经理李德勇、精控能源工商业事业部总监穆建春、华友能源销售总监张柳阳、汇能科技总经理李普明等嘉宾共聚一堂,围绕新政下工商业储能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对于今年136号文以及江苏分时电价政策,嘉宾普遍认为,新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短期阵痛,但会长期利好储能产业。工商业储能行业需要重新审视盈利模式(单一依赖峰谷套利)和同质化竞争发展,主动拥抱变化。
对于储能设备商来说,2025年将是工商业储能深度调整、加速洗牌期,剩者为王,“伪需求响应能力”将被淘汰,留下来的企业需在技术深度与生态整合上构筑壁垒。
同时,储能作为资产的价值属性凸显,以储能运营、运维等为特征的后市场将加速到来。对于资金方来说,此前工商业储能项目ROE普遍在50%以上,今年多项政策叠加下,ROE下降到12%,但经过动态调整策略,ROE可实现24%,因此工商业储能仍然是一门好生意。
往期精选:
价差收窄?10企眼中工商储的黄金区
为何阳光电源总能保持“代差级”优势?
全国最大?四川工商业储能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