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氧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开创了氧化镓单晶生长新技术,拥有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十余项,突破了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在氧化镓衬底材料上的垄断和封锁。镓仁半导体立足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将深耕于氧化镓上游产业链的持续创新,努力为我国的电力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产品保障。
01
与常规氧化镓单晶制备方法不同本次采用的是垂直布里奇曼法
工艺原理:通过感应加热方式使炉膛内形成高于Ga₂O₃熔点的梯度温度场,将装有原料的坩埚缓慢下降进入高温炉膛,使原料完全形成熔液后,再以一定速度下拉坩埚,坩埚底部熔体率先结晶,并随着坩埚的移动,晶体逐渐拉长。
优势:坩埚材质为铂铑坩埚,成本较低,可在空气环境中进行,对炉膛内气氛要求不高,因此可以有效抑制氧化镓的分解。
劣势:β-Ga₂O₃的熔点与坩埚所能承受的极限温度接近,坩埚寿命低,晶体易被金属污染。
02
氧化镓:“镓族”新势力
业内也普遍认为,氧化镓有望替代碳化硅和氮化镓成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目前,氧化镓已开启产业化。NCT预测氧化镓晶圆的市场到2030年度将扩大到约590亿日元(约合4.7亿美元)规模,而从日本富士经济对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全球市场预测来看,2030年氧化镓功率元件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542亿日元(约合12.2亿美元),这个市场规模要比氮化镓功率元件的规模(约合8.6亿美元)还要大。
03
国际布局与发展现状
氧化镓单晶相关企业/高校研究进展
单位名称 | 研究进展 |
镓仁半导体 | (1)2024年10月,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VB法)成功生长出2英寸氧化镓单晶; |
中电科46所 | 2023年2月,成功制备出我国首颗6英寸氧化镓单晶,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
北京镓族科技 | 国内首家、国际第二家专业从事氧化镓半导体材料开发及应用产业化的高科技公司 |
北京镓和半导体 | 拥有氧化镓单晶衬底、外延,器件以及专用装备等方面的核心技术 |
铭镓半导体 | 2022年12月,完成4英寸氧化镓晶圆衬底技术突破 |
富加镓业 | (1)采用导模法生产氧化镓单晶,技术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2)2024年5月,富加镓业在氧化镓领域率先实现了导模法“一键长晶”技术。2024年12月,由山东大学陶绪堂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世兵教授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周弘教授组织的专家组对富加镓业“一键长晶”技术进行现场评估,一致认为富加镓业相关团队验证了氧化镓自动长晶模式的可行性与稳定性,自动长晶成品率超过90%; (3)2025年3月,富加镓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氧化镓MOCVD同质外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在氧化镓单晶衬底上生长出厚度首次超过10微米的同质外延薄膜 |
进化半导体 | 采用无铱工艺进行大尺寸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材料的衬底技术开发 |
晶旭半导体 | 基于epsilon(ε)相氧化镓薄膜材料优越的压电特性,在国际上率先量产了质量优越的氧化镓基表/体声波射频滤波器芯片产品 |
三安光电 | 子公司湖南三安致力于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碳化硅及氧化镓材料、外延、芯片及封装的开发 |
蓝晓科技 | 国内金属镓提取领域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坊间号称“提镓第一股” |
中国西电 | 子公司西电电力系持股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该中心是宽禁带半导体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宽禁带半导体高端装备与新材料西安市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氮化镓、金刚石和氧化镓的高端制备装备和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开发 |
隆基绿能 | 与连城数控合作碳化硅及氧化镓等晶体的生长 |
北京镓创科技 | 专注超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镓单晶衬底和外延片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团队拥有十多年氧化镓半导体研究基础及研发经验,核心技术为国内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在外延薄膜生长和氧化镓基日盲紫外探测器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厦门大学 | 在氧化镓外延生长技术和日盲光电探测器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MBE)实现了高质量、低缺陷密度的外延薄膜生长 |
西安邮电大学 | 2023年3月,该校新型半导体器件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的陈海峰教授团队成功在8英寸硅片上制备出了高质量的氧化镓外延片 |
浙江大学 | (1)2022年5月,浙大杭州科创中心首次采用新技术路线成功制备2英寸的氧化镓晶圆; (2)孵化企业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在氧化镓晶体生长方面实现新的技术突破 |
南京大学 | 制作了梯形台面的NiOx,并与Ga₂O₃结合制备成异质PN结二极管,器件的击穿电压达到2230V |
04
氧化镓的研发仍在路上!
4.1 技术的多元化与成熟化进程
氧化镓作为新型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凭借其卓越的物化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领域。目前,制备氧化镓单晶的技术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浮区法、垂直布里奇曼法、导模法以及提拉法等。其中,导模法因具备生长速率快、成本低以及晶体光学均匀性优良等突出优势,已然发展成为当前较为成熟且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技术之一。与此同时,垂直布里奇曼法和提拉法也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通过持续优化工艺参数以及改进设备设计,逐渐攻克了晶体内部应力较大、生长良率较低等难题,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氧化镓单晶的质量,为该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2 大尺寸单晶的创新发展
随着对高功率器件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需求的不断攀升,大尺寸氧化镓单晶的制备逐渐成为攻克的关键点。在国内,杭州镓仁半导体有限公司通过采用铸造法,成功制备出直径为 150mm 的氧化镓单晶,这一成果充分彰显了我国在氧化镓单晶制备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展望未来,借助对生长工艺的深入优化以及设备的持续改进升级有望,进一步扩大氧化镓单晶的尺寸,进而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功率器件的应用需求,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
4.3 成本把控与产业化发展
氧化镓单晶的制备成本是影响其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阶段,导模法和铸造法凭借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较高的生长效率,在降低氧化镓单晶成本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控制成本的关键核心技术手段。通过精心改进坩埚材料、优化生长工艺参数以及不断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氧化镓单晶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生产效益。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产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氧化镓单晶的市场供应将得到进一步保障,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也将有力地推动氧化镓单晶在电力电子、紫外探测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拓展,为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镓仁半导体/网络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