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架构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SoC 芯片成为智能驾驶核心部件:随着智能驾驶的不断推进,汽车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由于不利于应对OTA升级需求、算力利用效率较低、信息融合度不够等原因,正在逐渐向集中式架构演进。域控制器是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的核心,目前其中主要有功能域和空间域两种实现路径,分别以博世和特斯拉为代表。在域控制器时代,高算力、高性能、高集成度的异构SoC 芯片将成为智能驾驶的核心部件。除了域控制器,智驾SoC 芯片也是前视一体机的核心零部件。
2030 年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 亿人民币,目前国内高阶/中低阶SoC 市场,英伟达/地平线分别占据主要份额。根据地平线机器人招股书引用的灼识咨询数据,预计2030 年全球/中国智能汽车销量达到8,150 万辆/2,980 万辆;预计到2030 年,全球/中国市场智能驾驶( ADAS+AD ) 渗透率分别达96.7%/99.7% 。全球/ 中国智能驾驶(ADAS+AD)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 年突破10,000 亿元/4,000 亿元人民币。2025 年,武汉、北京陆续出台法律法规,明确L3 及自动驾驶权责划分机制,叠加L2+智驾持续渗透,我们认为L2+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迎来向上拐点。从市场份额来看,2024 年高阶SoC 市场英伟达占据主要份额(超过30%),中低阶市场地平线份额第一(超过40%),份额有望持续扩大。
整车厂跨界布局SoC 面临盈亏平衡难题,第三方SoC 厂商仍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主流车企纷纷布局车载SoC 芯片赛道,布局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自研、合资、战略投资和战略合作。车规级芯片从设计、认证、测试,到量产上车需要约3-5 年的时间,叠加先进制程芯片的研发投入巨大,我们认为,能够成功自研SoC 并且为自身带来商业效益的车企仍是少数,多数车企仍会对英伟达、地平线等第三方SoC 厂商产生较强的需求。
2025 年城市NOA 加速渗透下沉市场,两个“端到端”持续推进量产上车,对高性价比的中高算力芯片需求持续提升。24 年城市NOA 迈入15-25 万元区间,25 年比亚迪推动“智驾平权”,有望推动高阶智驾下沉至10 万元级车型。我们认为,2025 年15 万以下车型城市NOA 渗透率将迅速提升,对中高算力芯片需求持续提升。另外从智能驾驶的技术层面来看,2025 年端到端新技术聚焦VLA 与世界模型,“车位到车位”智驾功能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焦点,对芯片算力、方案商能力、主机厂自研等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
报告框架:
1)梳理智能驾驶SoC 芯片技术细节、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迁,认为在当前域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EEA),SoC 是智能驾驶的核心零部件。于第一部分我们一并梳理了智能驾驶SoC 的实际应用场景:域控制器和一体机。
2)详细梳理了智能驾驶SoC 行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情况,并详细分析了汽车芯片产业链格局变迁,具体主要体现为:主机厂下场布局SoC、主机厂和部分SoC 供应商业务扩展至域控制器。
3)市场较为关注主机厂自研SoC 对第三方SoC 厂商的影响,我们于本文探讨了主机厂自研SoC 面临的成本与出货量的平衡难题,并得出结论认为:能够成功自研SoC 并且为自身带来商业效益的车企仍是少数,多数车企仍会对英伟达、地平线等第三方SoC 厂商产生较强的需求。
4)详细梳理了2025 年智能驾驶行业的趋势:城市NOA 加速渗透、两个“端到端”量产上车。同时我们结合行业新业态,详细分析了智能驾驶SoC 的竞争力,具体体现在算力、技术路线的连续性、产品矩阵的完整性、软硬件生态、方案商生态等多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