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长鑫存储发布针对服务器及 PC 应用的 DDR4 发布产品结束通知,预计最晚在 2026 年上半年正式停止供货,未来将不再开发标准 DDR4 产品,仅保留部分产线保障消费市场的 DDR4 产品供应,其重心将转至 DDR5 及高带宽内存(HBM)领域。
长鑫存储已低调量产并出货 DDR5 颗粒,并正在开发下一代 15nm 制程工艺,目标是在今年内完成开发,并在明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商业化。网传长鑫存储正在开发HBM3,突破细分技术封锁,服务HPC和AI行业。
过去,存储芯片一直是三星、海力士、镁光、英特尔、东芝等欧美日韩厂商的自留地。国产的硬盘和内存条基本都用境外厂商的存储芯片。
自长存和长鑫崛起后,终于补上了短板,国产电脑也有了自己的存储芯片。
如果把自主化放一边,只谈国产化,现在的本土技术已经有能力研发和制造一台完整的电脑。
就CPU来说,有龙芯、SW、海光、飞腾、兆芯、鲲鹏。
就GPU来说,芯动、摩尔线程、格兰菲、景嘉微。
DDR4有长鑫,NAND有长存。
信创市场的电脑从核心元器件上看已经高度国产化了。
当然,国产化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下一步要的是自主化。
当下,大部分国产CPU、GPU都是技术引进的产物,需要向外商支付技术授权费,国产X86是以合资的形式变相获得授权,国产ARM CPU公司则是以购买技术授权和支付版税的方式成为ARM阵营IC设计公司的一员。芯动、摩尔线程的GPU的技术来源则是Imagination公司。格兰菲是兆芯独立出来的GPU部门,兆芯的GPU技术来源是VIA。
国内的晶圆厂虽然具备12/14nm芯片的能力,但在设备、原材料等方面对外商有依赖。
下一步,要完成从国产化到自主化的跨越,就是CPU、GPU不需要向外商支付技术授权费。晶圆厂能够用本土设备和原材料形成红色产业链。
只要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彻底不怕卡脖子,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