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广汽埃安员工持股计划"暴雷"的消息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有网友爆料称,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出现重大亏损,部分员工甚至"血本无归",更有人将其比作"车圈恒大"。这些言论迅速引发行业热议,也让广汽埃安陷入舆论漩涡。
6月18日,广汽埃安官方发布严正声明,称相关言论纯属恶意造谣,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声明强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正在依法依规推进中。同时,公司法务部门表示已固定相关证据,将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据了解,此次风波源于多个社交平台账号发布的所谓"内部消息"。这些消息声称,参与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面临巨额亏损,部分员工因"贷款持股"而陷入财务困境。更有传言称,公司高管已提前套现离场,留下普通员工"接盘"。
针对这些传言,原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个人社交账号回应称,自己虽已退休,但仍按协议支付利息,并未收回本金,直接否认了"高管套现"的说法。
回溯事件背景,2022年广汽埃安完成A轮融资时估值超千亿,当时有794名员工参与持股计划,人均出资约224万元。这一计划本被视作公司与员工共享发展红利的举措。然而,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广汽埃安销量出现下滑,2024年全年销量同比下降21.19%,这可能是传言滋生的土壤。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次谣言之所以能快速传播,反映出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三重担忧:一是行业价格战背景下企业的盈利压力;二是部分新势力车企暴雷引发的行业信任危机;三是员工持股这类长期激励计划在市场下行时的兑现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广汽埃安第一次面临舆论危机。此前"夹手门"等事件就曾引发广泛讨论。而此次谣言事件,更暴露出企业在舆情管理方面的挑战。
目前,广汽埃安已启动法律程序维权。但长远来看,要彻底消除市场疑虑,企业还需要用实际业绩说话。据悉,广汽埃安计划在下半年推出多款新车型,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或将决定企业能否走出当前的舆论困境。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平衡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各种挑战,成为所有车企都需要思考的课题。这场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还有待观察,但它无疑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不仅要做好产品,还要学会应对各种突发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