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简单科普一下,在这类车祸事故中,安全气囊主要起到“托住头部”吸收能量、减少二次伤害的作用,而安全带主要负责固定,避免身体出现大幅度移位。
社长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哪怕是平时坐后排(尤其是出门打车的时候),也一定要记得系安全带。我司有个小伙就是因为系了安全带,在才追尾事故中避免“破相”。
不过相比同方向的追尾,这种侧面撞击事故,往往会导致头部和躯干严重受伤。因此有不少家用车上都配备了头部侧气帘,能够大幅度降低人伤的程度。
但如果问到头部侧气帘的鼻祖,沃尔沃早在1998年就在S80上引入了……
就比如沃尔沃的碰撞测试实验室,在成立至今的25年里,一共撞毁了至少7000台车,目的就是收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数据,最终再反哺到产品上。
这也就意味着,平均下来几乎每一天他们都会做一次这种碰撞测试……
相信大家和跟我一样好奇,他们做完这些测试之后车到底去了哪里?会不会修好了再卖给员工、或是流入二手车市场?
答案是都不会,而是直接报废(毕竟安全无价)。
在参观完碰撞实验室之后,我又去了他们安全事故调查小组的场地,里面有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事故车辆(可惜因为保密,不能拍给大家)。
沃尔沃会拿这些实际案例和各类数据分析复盘,看看自己做对了什么,在哪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可以在下次改款换代的时候一并解决掉。
而这个调查小组,已经运营了55年。
不过让我比较感动的是,沃尔沃有一个生命奇迹俱乐部,也就是在严重事故中幸存的车主们。其中有一位比较特别的用户,他是一位大巴车司机。
不幸的是,他开着大巴车,在雨雪天气里发生了侧翻;更不幸的是,车上坐着40多个孩子。
但幸运的是,他回头的那一下,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幕:所有的孩子都系了安全带,也都在事故中活了下来(大家也一定要记得系安全带哈)。
沃尔沃的安全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
我这次也有幸体验到了全世界第一款标配三点式安全带的量产车,沃尔沃PV544。
上车之前,就能发现和现代的电动车有所不同,有着浓浓的时代感,还是一台老式手动挡车型。
它的安全带卡扣长这样,很原始的机械结构:
然后它侧面有个三角窗,可以往外推,大概是为了透气用。
它的时速表是一个红条在动,如果放到当年的视角来看,其实非常有科技感。如果能配上老式电台和城市音乐,那就更有感觉了。
另外,还有这台在60年之前搭载副驾安全气囊等一系列安全配置的沃尔沃VESC安全概念车,看起来就很安全的样子。
而且,它居然还有倒车影像!车尾一个炮筒一样的大摄像头!
再给大家看一台很有意思的“剁椒鱼头”,它叫Elbil,是瑞典第一辆电动车,用上了半隐藏式的门把手。
结束了这一趟安全之旅,我又很凑巧地赶上了瑞典的国庆。
既然运气这么好,我怎么可能不去首都凑这个热闹呢!
瑞典过国庆,很多人会带着红酒、小朋友和家里的小猫小狗去户外看赛马。赛马场也会贴心地安排很多适合小朋友的互动环节,甚至还有小朋友的竞技比赛。
这一天,瑞典的王宫也可以免费参观,甚至可以进到内院:
当然,重头戏还得是王室游行。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整个国王的队伍里,交通工具除了马就是沃尔沃。
最后做个总结吧,说沃尔沃的品牌基调就是安全,我想没有人会有意见。
当所有车企都在追逐销量的时候,他们的安全事故调查小组已经在事故现场奔跑了55年;
当某些车企满足于5星级碰撞安全的时候,他们每年都要做近300次实车碰撞试验。
1959年 三点式安全带
1972年 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
1991年 防侧撞保护系统(SIPS)
1994年 头颈保护系统
1998年 侧面安全气囊(SIPS-bag)
这些安全配置,全都是他们发明的,甚至有的东西他们还会开放专利,给全行业共享。或许在他们眼里,安全从来不该成为奢侈品,更不该成为拿来赚钱的工具。
既然都看到这里了,再插播一下公社「视频号」的广告。除了今天的新车体验之外,平时文字说起来有些枯燥,但又值得「细说」的内容,我们都会放在这里。
再比如这期,也会和大家一起看看当下关注度很高的新车:
再或者是某些车企的前沿技术,以及我们觉得很值得大家关注的内容:
欢迎大家在闲下来的时候多翻翻「电动车公社视频号」,我保证这是今年你关注的所有公众号里最有意义、也最有趣有料的一个。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