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这场变革的真正赢家?
数亿元资金注入、半年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订单超10万台……2025年开年以来,割草机器人赛道持续释放重磅信号。资本加码、订单井喷,广袤的庭院草坪瞬间化作一片滚烫的千亿蓝海,宣告着一个户外智能时代的正式到来。
在融资热和订单潮的背后,行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期到市场爆发期的关键跨越。为何这个曾被视为小众的细分领域突然就热了?资本和市场的信心从何而来?
资本狂热:真金白银涌入赛道
开年至今,多笔重磅融资投入割草机器人市场,赛道持续升温。2月,以园林工具起家的老牌选手宝时得率先完成2500万美元 A + 轮融资;仅仅一个月后,新锐玩家汉阳科技以2亿元B轮融资刷新单笔融资纪录。进入5月,融资市场迎来一波热潮,安努智能获得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而主攻欧美市场的来牟科技更受瞩目,自2月至5月,来牟科技连续完成4轮融资,除部分未披露金额外,单轮融资规模均达数千万元。紧随其后的 6 月,星灿智能以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再为这一赛道添火。
从今年割草机器人赛道的融资来看,无论是老牌选手,还是新锐企业,都得到了资本的青睐。那么,是哪些资本力量押注这一领域?资本的信心又从何而来?
企业 | 主营业务 | 融资动态 |
星灿智能 | 家庭智能机器人、庭院机器人 | 2025年6月,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为产业链上下游资本。 |
安努智能 | 人形机器人、割草机器人 | 2025年5月15日,获得格力博、国鼎资本等投资机构参与投资的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
来牟科技 | 割草机器人 | ·2025年1月26日,获得青岛坤吾聚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2025年3月4日,获得常州固融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Pre-A轮融资 ·2025年4月22日,获得九坤投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2025年5月23日,获得深圳坤和聚元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Pre-A轮融资 此前,来牟已获得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的种子轮融资、广州耐必信一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入的约千万级天使轮投资。 截至2025年6月,共计获得6轮融资。 |
汉阳科技 | 庭院机器人 | 2025年3月3日,汉阳科技宣布拿下了2亿元的B轮融资,由元钛基金领投。 |
宝时得 | 割草机器人 | 2025年2月24日,宝时得获得2500万美元A+轮投资,本轮融资由星航资本和欣旺达联合投资。 |
图表:2025年部分割草机器人融资动态
从资本动向来看,割草机器人赛道正吸引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资本下注,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当前投资资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资本,另外一类是专业投资机构,这两类资本的协同动作,标志着资金供给正在从最初的试探性投入,逐渐向战略性布局过渡。
产业资本方面,新能源企业对割草机器人赛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布局相关市场。2025年2月,新能源企业欣旺达与星航资本联合重注宝时得。欣旺达是锂离子电池领域企业,而星航资本则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这表明,新能源两大龙头企业纷纷看好割草机器人赛道,预示着该领域的潜力。与此同时,投资机构方面也频繁下注。头部量化私募管理公司九坤为来牟科技注入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而国鼎资本则参与了安努智能的种子轮融资。
这些投资举措表明,割草机器人赛道已经吸引了各类资本的关注,过去,资本的参与多为“观望”或“小规模投入”,而如今,资本的投入已逐步转向更加战略性、深度化的布局,将割草机器人视为新一轮消费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资本的信心,显然并非凭空而来,真金白银的融资源于对产业发展机遇的精准捕捉。当前,割草机器人技术正逐步成熟,并开始显现出较为完善的商业闭环。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行业迎来了更多的创新可能,而商业落地则进一步推动了千万级家庭市场的开拓。
出货量不断攀升:订单“爆”了!
市场的这份信心,正通过持续爆发的订单量和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得到了有力验证。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媒体不完全统计,多个品牌在欧美市场的订单量持续攀升,不少割草机器人企业出货量已经跨越了10w台大关,进一步展现出割草机器人的盈利潜力。
图表:部分割草机器人企业销售情况(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如有不完善之处,请指正!)
在整个赛道上,越来越多企业正在感受到“订单爆”的真实冲击。以园林工具起家的老牌割草机器人选手富世华出货量超50万台,宝时得迄今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台;国内跨界玩家九号公司销量预计可超10万台,科沃斯2024年实现4万台销量;新锐公司库犸科技在2024年销量达8万台,并于2025年5月与速腾聚创签下三年120万台车规级全固态激光雷达订单,创下割草机器人行业新纪录;追觅科技与览沃签订了未来三年计划交付超百万个激光雷达的战略协议……无论是来自海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割草机器人的供需结构正在被彻底改写。其背后的推动力,既有技术突破,也有市场价格和场景拓展层面的叠加。
首先,技术的突破为割草机器人的爆发奠定了核心基础。技术的迭代使得割草机器人真正具备“可用、好用、持续使用” 的产品属性。过去,定位精度不够、路径规划能力弱、避障效率低等问题,成为制约户外机器人大规模商用的关键障碍,导致设备在复杂草坪场景中 “找不准”“绕不开”。而如今,RTK 定位技术、激光雷达导航等技术的快速突破,成功解决了传统机器人长期面临的定位精度和环境适应性难题,让这一品类跨过了智能化实用门槛。并且,其他领域的技术突破也在不断为割草机器人带来技术升级,持续优化产品性能。
时期 | 时间 | 割草机器人 |
起步期:埋线款逐步渗透 | 1995年 | 富世华推出首款割草机器人,由太阳能供电 |
2009年 | 富世华推出260CX,配备超声波避障功能。 | |
2012年 | 博世推出Indego,辅助草坪测绘,实现简单的路径规划 | |
2016年 | 富世华针对美国市场推出高割草Hi-Cut系列。 | |
成长期:无边界款发布,多种技术路线共存 | 2021年 | 九号公司推出无边界款Navimow H,基于RTK技术 |
2022年 | 追觅推出无边界款A1产品,基于激光雷达技术 | |
科沃斯推出无边界款G1系列,基于UWB+视觉技术 | ||
2023 | 宝时得Worx推出Landroid系列,基于纯视觉技术 | |
爆发期:无边界款高速渗透,RTK+视觉成为主流 | 2024年 | 库犸动力发布四驱茲罪边界款LUBA 2,基于RTK+视觉技术 |
九号公司发布Navimow I,基于RTK+视觉技术。 | ||
2025年 | 富世华旗下Gardena发布入门级无边界款SilenoFree,基于RTK+视觉技术 | |
九号公司发布Navimow X3,基于RTK+视觉技术,针对大面积草坪 |
图表:割草机器人发展历程
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价格体系的重塑进一步推动了割草机器人的市场普及。2024 年,市场掀起价格竞争,割草机器人也由此告别 “奢侈品” 定位,逐步打入大众市场。在割草机器人发展初期,其价格相对较高,一般在2000美元以上,部分高端产品甚至超过3000美元;而如今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有所下降。2024 年,九号公司发布的新品 “Navimow” 系列将 “无埋线款” 的售价从1699欧元降低至999欧元,迅速打开了市场空间;乐动旗下品牌ANTHBOT众筹发布了599美元的智能割草机器人,直接对标传统电动割草机价格。这一轮价格再定位,并非简单的“压价”,而是基于性能、体验与服务保障之上的重新锚定,极大地促进了割草机器人大规模渗透主流市场。
当产品在技术和价格上都具备竞争力后,场景边界的拓展则为割草机器人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产品形态与功能的成熟,割草机器人正在从家庭庭院这一相对封闭的应用场景,快速向商业绿地、体育草坪、市政公园等更具刚需与频次的场所外延。2025年2月,富世华集团宣布扩大其无边界线机器人割草机的系列,在2025年销售季推出 13 款新机型,满足住宅和专业客户的需求;随后3月,库犸动力与美国联合足球联赛(USL)正式达成合作伙伴关系。USL 是美国覆盖范围最广的足球联赛,覆盖全国 200 多个社区,此次合作,库犸动力将携手旗下多款智能割草机器人产品深度参与USL 2025及2026赛季的赛事活动,为多个球场提供专业级草坪护理解决方案,拓展了场景的应用深度。这种场景边界的拓展,让割草机器人从一项单品类转化为 “长期场景解决方案”。
这三重逻辑不仅共同推动了订单规模的爆发,更从根本上重塑了割草机器人赛道的发展轨迹,当技术、价格与场景形成协同效应,整个产业便驶入了清晰可预期的增长通道。万台出货量绝非单纯的数字突破,而是赛道完成从“技术验证阶段” 向 “规模商业化” 跨越的重要里程碑。
结语:
割草机器人赛道的爆发绝非偶然,而是技术突破、价格下探与场景拓展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必然。从资本重仓到订单井喷,这场“草坪上的智能革命”正以万台为起点,重构全球户外生活的未来图景。站在规模化商业化的临界点,未来,谁能以技术创新定义标准,以生态布局抢占场景,谁就将成为这场变革的真正赢家。
《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已于近期正式发布,更多市场数据可见报告完整内容!完整电子版报告即日起正式对外售卖,具体信息如下:
【咨询电话】15927718162(微信同号,添加时请备注个人及企业姓名)
点击关键词 获取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