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持续扩张。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3.5亿辆,相当于每4人拥有1辆电动自行车,稳居居民短途出行首选。
电动自行车在便利公众出行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部分车辆经违规改装后,最高车速、电池电压、电机功率等关键指标超出国标限值,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2024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及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新国标的发布,都旨在进一步完善电动自行车及相关核心部件的标准体系,加速行业向高质量、规范化方向发展转型。
作为核心部件,锂电池,自是这场变革中的重中之重。
《技术规范》对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60伏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规定了必须强制性通过的安全测试项目,包括:标志、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热滥用、针刺6项。
第一次被列入强制测试项目的“针刺”尤为引人关注。这项测试堪称锂电池安全领域的“珠峰”,是检验电池安全性能的最高标准之一,是指在给电池充满电后,用一定直径的钢针,按照一定速度垂直贯穿电池电芯,从而触发电池内部短路,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为应对《技术规范》要求,各家锂电企业也开启了技术升维战。
比克电池在今年一季度发布PRO-M高安全电池,不仅能够通过行业中最为严苛的针刺测试,满足《技术规范》的安全性能要求,同时也达成了综合性能的升级,以期为两轮出行带来更可靠、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在安全性能上,为成就“无惧针刺”的极致安全,保证能量在极端条件下稳定释放,PRO-M高安全电池采用耐高温复合正极材料,高温下结构稳定;添加复合涂层来提升隔膜耐热性;使用高稳定性电解液有效抑制界面副反应,增强电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这三重防护体系,从源头降低了热失控风险。
在综合性能上,比克PRO-M高安全电池,采用复合型导电剂、高导电性新型箔材、新型电解液添加剂,可使阻抗降低33%,放电能力提升至5C;通过对温度适应性电解液,复合导电剂、特殊极片设计的应用,实现了-30℃~70℃的超宽温域使用;采用高电压复合正极材料、新型耐压箔材,使能量密度提升17%,实现了长续航。
当前,比克电池PRO-M高安全电池已完成了18/21/46系的多型号覆盖。
比克PRO-M 18650高安全电池,容量达到2.0Ah,能量密度170Wh/Kg,支持5C持续放电。同系列21700电池,容量达到3.0Ah,能量密度180Wh/Kg,支持4C持续放电。此外,两款电池都具备宽温域、长循环的优异性能,可在-30℃~70℃范围内稳定放电,循环寿命达1000次以上。
比克PRO-M 46系大圆柱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超过210Wh/Kg,支持4C持续充电,及4C持续放电,同时温度适应性强,可在-30℃~60℃范围内稳定放电,循环寿命2000次以上。在安全性能上,产品通过过充、常温外部短路、130℃ 热箱等测试,可应对复杂使用场景。
除电动自行车外,该系列电池在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及电动摩托车领域皆可应用,未来还将深入应急安防、特种设备等更加广泛的安全应用场景。
2024年,基于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新国标落地前的不确定性,电动两轮车企业绩普遍不佳。
年底两项新国标落槌后,雅迪、爱玛、小牛等头部企业已转产符合新国标的车型;哈啰、美团等平台也迅速调整策略,加大符合新国标的共享电单车投放;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进一步深化,叠加电池租赁、车辆分期付款等新消费模式的推行;供需合力激发终端需求,2025年两轮车企业绩全面爆发。
2025年一季度,爱玛科技、九号公司、新日股份分别实现营收62.32亿元、51.12亿元和10.54亿元,同比增长25.82%、99.52%和39.47%;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4.56亿元和2992万元,同比增长25.12%、236.22%和19.08%。
据中国轻型电动车行业协会监测,今年1-3月全国电动自行车生产约1100万辆,同比增长25%。
在新国标政策的推动下,电动自行车行业正迎来全面升级。锂电池凭借其轻量化、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和环保优势,正在加速替代传统铅酸电池。随着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新国标的实施,行业将迎来更深层次的生态变革。
未来,具备高安全性和均衡性能的锂电池产品将主导市场,逐步淘汰低端产能,推动两轮出行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来源:维科网锂电
锂电联盟会长向各大团队诚心约稿,课题组最新成果、方向总结、推广等皆可投稿,请联系:邮箱libatteryalliance@163.com或微信Ydnx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