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白话嵌入式】,精彩首先送达

SPI协议基础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由摩托罗拉公司开发,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连接微控制器与各种外设(如Flash存储器、传感器、显示模块等)。
1.1 SPI信号线
SPI总线通常包含以下四条信号线:
- SCLK (Serial Clock):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
- MOSI (Master Out Slave In):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
- MISO (Master In Slave Out):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
- SS/CS (Slave Select/Chip Select):从设备选择信号(低电平有效)
1.2 SPI工作模式
SPI有四种工作模式,由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决定:
- 模式0:CPOL=0,CPHA=0(时钟空闲为低电平,数据在第一个边沿采样)
- 模式1:CPOL=0,CPHA=1(时钟空闲为低电平,数据在第二个边沿采样)
- 模式2:CPOL=1,CPHA=0(时钟空闲为高电平,数据在第一个边沿采样)
- 模式3:CPOL=1,CPHA=1(时钟空闲为高电平,数据在第二个边沿采样)
逻辑分析仪准备
2.1 选择合适的逻辑分析仪
对于SPI信号分析,建议选择:
- 至少4通道的逻辑分析仪(用于SCLK、MOSI、MISO、CS)
- 采样率至少为SPI时钟频率的4倍以上(推荐8-10倍)
常见选择:
2.2 连接逻辑分析仪
- 确保接地良好(连接逻辑分析仪的地线到被测系统的地)
逻辑分析仪设置
以Saleae Logic软件为例:
3.1 基本设置
- 对于1MHz SPI时钟,选择8-10MHz采样率
- 设置采样时间:根据通信持续时间选择,通常1-10秒足够
3.2 SPI协议分析器设置
- 设置SPI模式:根据目标设备选择正确的CPOL和CPHA
抓取SPI信号
4.1 开始捕获
- 触发目标设备进行SPI通信(如执行某个操作或运行测试程序)
4.2 捕获结果分析
捕获完成后,软件会显示:
典型SPI数据帧显示格式:
时间戳 | MOSI数据 | MISO数据
0.001s | 0x9F | 0x00
0.002s | 0x00 | 0xEF
0.003s | 0x00 | 0x40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5.1 无信号或信号不全
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5.2 信号质量差
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5.3 解码错误
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 SPI模式设置错误:尝试不同的CPOL/CPHA组合
- CS极性设置错误:尝试Active High/Low切换
- 时钟相位偏移:调整时钟采样位置(某些高级逻辑分析仪支持)
高级技巧
6.1 触发设置
利用高级触发功能捕获特定SPI通信:
6.2 时序分析
利用逻辑分析仪测量:
6.3 长时间捕获
对于间歇性通信:
实际案例
7.1 案例:读取SPI Flash ID
- 设置SPI模式为0(多数Flash使用模式0或3)
典型捕获结果:
MOSI: 0x9F 0x00 0x00 0x00
MISO: 0x00 0xEF 0x40 0x18
表示制造商ID为0xEF,设备ID为0x4018
7.2 案例:SPI显示屏初始化
总结
使用逻辑分析仪抓取SPI信号是开发和调试嵌入式系统的重要技能。
通过正确设置逻辑分析仪参数、合理连接探头以及准确解读捕获结果,可以有效地分析SPI通信问题、验证协议实现正确性以及优化通信性能。掌握这些技巧将大大提高嵌入式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记住,成功的SPI信号分析关键在于:
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您将能够快速诊断各种SPI通信问题,并深入理解设备间的交互过程。
- EOF -
关注【白话嵌入式】,轻松学习嵌入式。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分享”、“赞”、“在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