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LS7焕新版上市,权益价32.99万元;
新款零跑C16上市,售价15.18-18.18万元;
新款别克E5上市,售价16.99-18.99万元;
尊界S800正式投产,大定突破5000台;
吉利银河A7首秀;
国内新闻:
宝能集团及观致汽车被强制执行2.73亿元;
曹操出行启动招股程序,将于6月25日港股上市;
远景动力将为宝马新车供应46系大圆柱电池;
江铃否认江铃福特将并入长安福特;
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
蔚来拆分芯片部门,可对外承接订单;
首辆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将于6月28日交付;
日产计划减持5%雷诺股份;
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将再次停产;
奥迪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不再停售燃油车;
美国11州提起诉讼,阻止特朗普废除2035电动车新政;
丰田章男连任丰田汽车董事长;
新车上市
1、
智己LS7焕新版上市
权益价32.99万元
6月16日,智己LS7焕新版上市,售价33.99万元,权益价立减1万元。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5049/2002/1784mm,轴距3060mm。外观上与老款基本保持一致,最主要的变化是原先车顶两颗激光雷达+CarLog摄像头变成中间1颗激光雷达,降低硬件成本可以有更多让利空间。内饰方面,车内大联屏改为固定式,且全车座椅配备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副驾驶座椅躺平后可形成121度背部夹角和130度小腿夹角,拆除头枕后可完全放平,搭配后排椅背放倒,形成“超级大床模式”。配置上,新车全系标配灵蜥数字底盘,支持OTA升级车辆动态表现,搭载空气弹簧和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且全系升级准800V高压平台,后驱版单电机最大功率300kW,四驱版双电机最大功率579kW。智驾方面,新车升级搭载高通骁龙8295智能座舱芯片并搭配英伟达OrinX芯片,搭载Momenta满血版一段式端到端智能驾驶。同时智能座舱系统为IMOS 3.6.0版本,接入DeepSeek语言大模型。作为改款车型,智己LS7的打法很明显:既要和智己LS6拉开档次、不能抢走自己人的关注度和订单,又需要一定程度上拔高品牌价值,因此选择了“高举高打”的策略,把智己目前能堆的功能和配置全都给到用户。不过在这个价位段,智己LS7需要面临的竞争还是异常激烈的,或许早日把增程车型提上日程,才是更快提振销量的选择。
2、
新款零跑C16上市
售价15.18-18.18万元
6月18日,新款零跑C16上市。新车推出6座与5座双版本,售价15.18-18.18万元。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15/1905/1770mm,轴距2825mm,提供包括新增的星河银在内的6种车身配色。内饰方面,新车在原6座车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了三排空间,腿部和头部空间各提升20mm,此外二排滑轨通道拓展至 190mm,靠背仰角可达 155°。
配置上,5座版新增标配Nappa真皮座椅、全车10点按摩、通风、加热功能、三区独立空调与8.1L冷暖冰箱,并且5/6座的一二排座椅都提供按摩功能,底盘则升级为FSD可变阻尼减振系统。智能化方面,新车标配高通骁龙SA8295P智能座舱芯片,升级Leapmotor OS4.0Plus操作系统,并引入DeepSeek+通义千问双AI语音大模型,支持连续对话、方言识别及多模态指令理解。
动力续航方面,增程版采用1.5L增程器+38.7kWh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提升为280km,综合续航达1150km,30%-80%快充时间缩短至19分钟;纯电版则搭载800V高压平台及81.9kWh电池组,续航630km,30%-80%补能18分钟。
自2024年上市以来,零跑C16累计交付超7万台,作为新品牌的一款新6座车型已经实属不易。而这次改款可以说进一步增强了产品力,却依然保持了零跑一贯的高性价比,或许在今年有望助推零跑,维持住新势力销冠的地位。
3、
新款别克E5上市
售价16.99-18.99万元
6月19日,新款别克E5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16.99-18.99万元。具体权益如下: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92mm×1905mm×1681mm,轴距2954mm。
内饰方面,新车搭载专为电动车开发的宽体人机工学座椅,搭配宽体悬浮头枕;后排座椅靠背调节至人体乘坐舒适的27°“黄金仰角”,并提供30吋一体弧面6K屏、电子怀挡、1.32㎡超大全景天窗、100%隔光遮阳帘、31处储物空间等配置。三电方面,新车基于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打造,搭载180kW电机,匹配65/68.4/76.8kWh磷酸铁锂电池包,CLTC续航里程515/545/620km。3C充电倍率下,10分钟可补能210km。新款E5作为别克电动化战略的关键车型,肩负着口碑与销量的双重压力。不过目前结合口碑、声量和售价,E5的竞争力还是稍显弱势一些。或许合资品牌的电气化转型之路,远比想象中要难。
4、
尊界S800正式投产
大定突破5000台
6月18日,尊界S800在合肥肥西的尊界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从大定量来看,上市1小时突破1000台、24小时达1600台、19天累计超5000台,考虑到近百万的售价,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接下来,尊界最需要做的一是迅速把新车交付到用户手中,而是完成用户口碑的构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尊界有可能会成为这个级别销量最成功的中国品牌,华为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5、
吉利银河A7首秀
6月19日,中型插混轿车银河A7迎来首秀。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18/1905/1495mm,轴距2845mm。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15.4英寸悬浮式中控屏与8.8英寸液晶仪表及怀挡设计,整体风格简约而具有温馨感。
智能化方面,新车搭载基于魅族Flyme Auto深度定制的银河N OS系统,且全系标配5R10V传感器(5颗毫米波雷达+10颗摄像头),支持L2+级智能驾驶功能,包括高速NOA领航辅助、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功能。动力方面,新车搭载最新的雷神AI电混2.0系统,匹配18.4-18.99kWh磷酸铁锂电池包,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达115-120km,综合续航突破2100km。
银河A7的竞争对手,无疑瞄准了比亚迪秦L DM-i。但从已知的信息来看,两台车的产品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能够打出差异化的只有设计。接下来,就看后发制人的银河A7会给出怎样的定价了。
国内新闻
6、
宝能集团及观致汽车被强制执行2.73亿元
6月16日,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73亿元。

次日,宝能发布《关于公司正常经营的声明》,向外界透露“公司一切业务不受任何影响均在正常开展”,且有“新车新即将上市”,一切公司经营信息及动态请以集团官网公布为准。

7、
曹操出行启动招股程序
将于6月25日港股上市
6月17日,曹操出行宣布启动招股程序,计划于6月2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预计募资总额将达到18.53亿港元,公司估值约为228.23亿港元。

根据公告内容,曹操出行此次计划全球发售4417.86万股股份,每股发售价定为41.94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部分为441.79万股,国际发售部分3976.07万股。此次IPO发行中曹操出行成功引入了梅赛德斯-奔驰、国轩高科(香港)、亿纬亚洲以及速腾聚创等多家业内巨头,有望为曹操出行后续开拓市场打下基础。作为吉利旗下的出行公司,曹操出行本身就是国内巨头之一,这次上市募资也是为了2025年自动驾驶冲刺阶段的布局。可见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公司的节奏都是一致的,接下来就是群雄逐鹿的秀场了。
8、
远景动力将为宝马新车供应46系大圆柱电池
近日,远景动力46系大圆柱电池在无锡江阴超级工厂下线,首批产品已运至美国,为宝马X3、X5、X6、X7等车型提供电池供应。

据悉,这批46系圆柱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达310Wh/kg,整包支持400~1000V电压平台及6C快充,10~80%充电时间仅需10分钟。目前,远景动力目前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多地布局了多座电池制造基地,属于中国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未来,中国产业链的出海还会继续,也有望出现和大陆、博世一样的全球供应链龙头企业。9、
江铃否认江铃福特将并入长安福特
6月19日,江铃汽车回应“江铃福特并入长安福特”传闻,称目前没有资产重组整合的相关计划。
此前有传言称,为应对福特在华销量的困局,江铃福特将并入长安福特体系,进行资源整合。“一个福特”之后,长安福特体系会形成轿车、SUV、皮卡、商用车的全车系矩阵。
目前,长安福特的产品序列主要是轿车和SUV等乘用车,而江铃福特的产品线更偏向商用车和工具车方向,双方的渠道、资源和用户群体整合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而无论是长安福特还是江铃福特,在近两年都在积极拥抱电气化,也都推出了不少插电混动产品。或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双方还会各自在熟悉的领域里发力,来满足用户需求。
10、
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
6月20日消息,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因1.99亿元票据违约,被申请破产。
本月,合众新能源新增4条股权冻结信息,其所持哪吒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0亿股权、桐乡合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1000万股权等均被冻结。目前,哪吒汽车当前被执行金额超1.58亿元,名下涉及30余条限制高消费信息。目前哪吒汽车总部外墙的logo已被拆除,也因欠薪、离职等问题,和员工闹得很不愉快。这也和2022年凭借15万交付量登顶造车新势力销冠的哪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更为关注哪吒用户的现状:希望哪吒能够给出合理的重组或清算方案,妥善处理好后续事宜。
11、
蔚来拆分芯片部门,可对外承接订单
6月20日,蔚来为旗下芯片业务注册安徽神玑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与蔚来中国总部一致,法定代表人为蔚来芯片及智能硬件负责人白剑。从工商信息上看,该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芯片设计与销售,注册资本1000万元。据了解,蔚来还计划向战略投资者出让少量股权,但仍保持对项目实体的控制权。
这也意味着,蔚来可能会引入外部资金或设立员工持股平台,但本质上还是对业务进行新一轮拆分,以确保芯片业务的独立运营。自2021年启动芯片自研项目以来,蔚来已推出主控芯片“杨戬”和智能辅助驾驶芯片“神玑NX9031”两款产品,李斌也一直表示蔚来芯片业务和换电一样,可以对汽车行业的同行开放。一方面,这能够为蔚来提供新的盈利点;另一方面,这也是国内汽车产业链整合的极佳证明。
国际新闻
12、
首辆特斯拉Robotaxi将于6月28日交付
近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首辆特斯拉Robotaxi将于6月28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交付,同时推动Robotaxi服务试运营。新车将搭载最新版本的FSD软件,车辆可全程自主操控,无需配备方向盘及加速、刹车踏板。
其实,特斯拉Robotaxi服务试运营的启动时间原定在6月22日,也就是说试运营一周内就会开始交付,特斯拉果然不负众望的快节奏。但美国关于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反对声由来已久,马斯克的Robotaxi也难逃此劫,当地时间周四就已经有人聚集在奥斯汀市中心反对这件事,理由当然是特斯拉目前自家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一级数十起事故,但特斯拉对此并未回应。事实上,随着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多家企业的落地,特斯拉必须要加紧商业化步伐,为此首富不惜再次到工厂睡地板。叠加上特斯拉近年的销量、库存、财报等问题,传统的降价路径已经不足以应付,故此Robotaxi在今年开始量产并抢占市场份额是势在必行。
13、
日产计划减持5%雷诺股份
6月16日,日产CEO表示计划出售其持有的雷诺5%股份(占总持股三分之一),并将筹集的约1000亿日元(约49.74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新车研发。
在今年4月双方修订《新联盟协议》时,就已将双方交叉持股下限比例从15%下调至 10%,这次日产相当于是全部清仓以求现金流。与此同时,日产也解除了对雷诺电动车部门Ampere的投资义务,可见日产的资金是真的紧张。但有意思的是,今天东风日产官宣N7上市50天,大定突破2万台。或许一定程度上放弃“前合作伙伴”雷诺、转投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对日产来说才是更加稳妥的选择。接下来,就看日产能否及时止损,拥抱新时代了。14、
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将再次停产
6月18日,特斯拉计划在7月第一周为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按下暂停键,以进行“生产线的维护与改进”,Model Y和Cybertruck暂时停产。
这已经是该工厂两个月内的第二次停产了,当时也和现在的原因基本一致,就是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下降以及库存积压问题,据称美国交付中心停车场已经停满了滞销的特斯拉。事实上,由于Cybertruck的销量同比下滑约50%,特斯拉已经大幅减少了排产计划。接下来如何刺激销量、把产能好好利用上,才是马斯克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难题。
15、
奥迪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不再停售燃油车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宣布,原定2033年停售燃油车的计划已经暂停,未来不再设定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转而采取燃油、混动、纯电并行的多动力总成策略。
显然,在看到中国新能源“换道超车”之后,欧洲汽车工业也掀起了一股回归燃油车的浪潮,以确立自己在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不过受限于全球不够稳定廉价的电力供应,包括奥迪在内的一系列欧洲车企重启内燃机也确实事出有因。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希望中国品牌能够应对接下来的激烈竞争。
16、
美国11州提起诉讼
阻止特朗普废除2035电动车新政
近日,以加州为首共11个州发起诉讼,阻止美国国会废除该州关于2035年电动汽车及重型卡车排放要求的法规,要求法官宣布,特朗普废除由拜登政府时期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颁发的豁免权,对各州的排放规则无效。听起来有点绕,翻译一下就是特朗普近日签署了三项国会通过的决议,不让加州执行电动汽车销售强制令,不让加州限制发动机排放,也需要加州放弃“2035年前停止销售纯燃油车”的计划。特朗普想通过这种办法,为燃油车尤其是原油开采业务争取一条活路,但加州州长却抨击他是在“破坏我们的清洁空气,同时也在削弱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5月份的时候,美国众议院还通过了取消新电动汽车7500美元税收抵免,并对电动车征收每年250美元的道路维修费用的法案,本质上都是美国新能源与燃油支持者们的博弈。废除与再废除之间的斗争或许永远没有尽头,但留给美国经济和新能源发展的窗口期却已经不多了。
17、
丰田章男连任丰田汽车董事长
近日,丰田汽车年度股东大会上,丰田章男以近97%的得票率成功连任,再次当选为董事长。
作为丰田幕后的那个男人,丰田章男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也带领丰田连续5年蝉联了全球汽车销量冠军。但最近这两年,丰田背后也有隐忧:一方面在全球遭受中国品牌的阻击,销量下滑已经肉眼可见;另一方面,旗下子品牌排放造假、对新能源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丰田的发展,也给丰田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