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Robotaxi上路,马斯克钦点「首席软件工程师」:武汉理工校友,Robotaxi关键数据负责人

原创 智能车参考 2025-06-23 14:11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Robotaxi官宣上路,马斯克搞得比Waymo 2000辆新车签单运营动静大得多!

老马在X上“大宴群臣”,一堆Leader和官方号互相留言、转发、庆祝,成了今天科技圈、车圈最大热门:

但定睛一看,好么~现在只有20辆开始路测,极个别特斯拉铁粉才能获邀体验……

所以L2升维L4的反击战,马斯克笃信的第一性原理验证之路,都只迈出了小半步。

以及特斯拉Robotaxi launch day上最值得关注的,反而是一个马斯克亲自站台,来自中国的“C位年轻人”。

特斯拉Robotaxi官宣路测

和前几天特斯拉Robotaxi上路被网友拍下来相比,今天最大的进展是官宣Robotaxi正式开始上路了。

目前只在德州奥斯汀落地,每天上午6点至午夜12点运营,规模也很小,马斯克透露只有20辆。

可以载客,单程4.2美元(约30元人民币),但不是任何用户都能打到,只有经过“特斯拉严选”的忠实粉丝才能获得邀请去体验。

从网上放出的一些片段来看,特斯拉Robotaxi一上路,就是去安全员的状态:

体验过的网友,描述都是正面的,尤其是很多人都提到了“human like”、“smooth”,意思是特斯拉Robotaxi的驾驶行为,十分贴近人类成熟司机,刻板的规则少,给乘客一种“预期感”。

这其实也和特斯拉最先落地实践的“端到端”技术路线紧密相关,即通过大量的人类司机优质数据来训练AI司机,而非通过人工手写规则来应对路况。

奥斯汀本身也是Waymo落地运营城市之一,很多网友专门和Waymo的Robotaxi做了对比。

主要反馈集中在Waymo的L4系统驾驶“小动作多”,比如方向盘频繁“抽搐”,不断修正位置,造成乘坐体验不舒适:

以及Waymo会出现幽灵刹车,在人车混行场景下极其保守,没有特斯拉的信心和从容;

有网友提到,特斯拉的Robotaxi可以把乘客放在要去的烧烤店门口停车场,同样的路线,Waymo也试图进停车场,但失败了,最后只能把乘客扔在十字路口:

当然了,这批在网上分享体验的“早鸟”都是特斯拉死忠粉,主观无意识地美化特斯拉,也在所难免。

相信各位观众老爷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断。

马斯克则在X上大加称赞了Robotaxi上路,还转发了办公室庆功party的大合照:

格外有料,图中C位掌镜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

特斯拉Robotaxi的C位年轻人

段鹏飞,本科毕业于国内的211高校武汉理工大学,专业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博士毕业于俄亥俄大学电子工程系,并且获得了2019年威廉E.杰克逊奖。

从时间线上看,段鹏飞2017年首次加入特斯拉,担任特斯拉自动驾驶项目的软件工程师。

马斯克传记里,段鹏飞也有露面。2019年特斯拉自动驾驶日,全员都在疯狂赶Deadline,段鹏飞自述“连轴转了几个月,没有休息一天,实在太累了,感觉被榨干了”。

于是,在自动驾驶日之后,段鹏飞离开了特斯拉,加入了亚马逊支持的自动驾驶公司Zoox。

仅仅9个月后,段鹏飞就感到“很无聊”,又给前老板打电话重新回到特斯拉团队,直至今日。

在2022年特斯拉AI Day,段鹏飞就被马斯克推上过台前,作为负责人介绍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的神经网络模型——Occupancy Network。

随后的CVPR 2023的自动驾驶分论坛,段鹏飞还受邀代表特斯拉进一步介绍OCC相关技术。占用网络在特斯拉首先实践落地后,迅速成为国内一众自动驾驶玩家的共识,被纷纷效仿跟进。

2022年段鹏飞升任高级软件工程师,负责特斯拉的Fleet learning团队

这里的Fleet并不是特指Robotaxi车队,而是整个特斯拉量产上路的FSD系统。

数据层面,段鹏飞的团队专注于提升数据引擎的吞吐量和迭代速度,包括数据的自动打标等等。

感知方面,段鹏飞的团队开发了FSD背后关键神经网络,包括视觉基础模型、占用网络、物体检测、行为预测、交通控制和泊车辅助系统等等。

总结一下,特斯拉Robotaxi“C位年轻人”段鹏飞,职务是高级软件工程师,担任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关键的数据团队负责人,并且还参与开发了FSD的几乎所有关键感知模块。

当然这都是过去了。

几个月前,马斯克又提拔了这位武汉理工大学校友,新的职位是“首席软件工程师”,Principal Software Engineer。

在马斯克的AI team当中,也是关键重要的核心之一了。

马斯克的“AI teams”

马斯克转发的一个团队大合影,并解释“AI teams”:

与此同时,特斯拉还有一个官方账号叫 Tesla AI,但两者其实不是一个意思。

马斯克指的是整个特斯拉的AI团队,包括软件和硬件。

比如软件算法团队,负责人是印度裔的Ashok Elluswamy,CMU机器人系的硕士。

Ashok Elluswamy也是特斯拉VP,负责整个自动驾驶工作,既有软件也有硬件,既有开发也有测试、部署等等。之前段鹏飞的Fleet learning团队在他之下,其余团队还包括特斯拉车载硬件、传感器、超算等等。

从特斯拉技术路线来看,量产车的FSD、如今的Robotaxi,包括机器人,基座大模型同出一源,团队其实高度重叠,段鹏飞本人也提到他的职责是全局的数据利用和算法开发。

AI teams中的另一部分关键,是硬件团队——算力基础设施Cortex,负责人是Srihari Sampathkumar,普渡大学电子计算机系毕业,最早在英伟达自动驾驶团队效力,2017年被挖到特斯拉。

Srihari Sampathkumar带领的超算团队这次被马斯克着重点名表扬,称“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特斯拉的Robotaxi”:

前面说的Tesla AI账号,其实并不是软硬一体的特斯拉全部AI研发力量,而是这支超算团队“抢注”的。

段鹏飞升任首席软件工程师后,带的团队很有可能和这位Srihari Sampathkumar带领的超算团队平级,一软一硬构成特斯拉突破L2瓶颈、开启AGI大门的中坚力量。

One more thing

Waymo前CEO John Krafcik几个月前阴阳特斯拉,并且表达了对6月份特斯拉Robotaxi Launch day的怀疑:

有无数种方法可以伪造Robotaxi上路……

John Krafcik也是自动驾驶赛道老人,2021年之前长期担任Waymo的CEO。他对特斯拉干Robotaxi的质疑,本质仍然是L2、L4两种路线的争端:

如果一家公司真的想打造安全的Robotaxi,那么它的原型车绝对不会像特斯拉原型车那样。一辆真正的Robotaxi会体现安全至上:传感器应该安装在最佳位置——车顶、车身侧面和角落,还必须具备自清洁和干燥功能——雨刷器、压缩空气喷嘴等等。

L4通过世界模型、VLA、规则算法等等综合手段来保证安全可靠性的下限,并且尤其强调多传感器冗余的关键作用

L4阵营长期不屑于L2玩家依赖端到端模型来“模仿”人类司机实现“自动驾驶”的路线,国内L4大佬也常见这样的论调。

而特斯拉代表的L2路线,近年受到ChatGPT、Deepseek浪潮启发,将大规模多模态模型应用到自动驾驶,期望通过大算力、大模型实现AI司机的智能涌现,彻底终结“升维降维”之争。

但特斯拉Robotaxi目前仍然是小批量测试,“升维”能不能突破壁垒还很难说。

John Krafcik到底是Robotaxi“吹哨人”,还是L4阵营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威胁?

— 联系作者 —

—  —

AI汽车星级榜 2025Q1

AI汽车正在成为汽车变革的主要方向,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网联......AI正在重塑整车的所有模块,将汽车从单一的机械体转变为联通的智能体。


其中竞争最激烈、变化最剧烈、用户感知最强烈的模块是智能辅助驾驶,这是当前AI汽车产品的核心卖点。

接下来一段时间可以预判的是,以智能辅助驾驶为核心卖点的AI汽车,不同等级智驾能力体验,会和空气悬挂、安全气囊数量一样,成为汽车产品等级的划分基准之一。


按照智能辅助驾驶覆盖的场景范围和能力,2025年一季度有如下星级代表: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及完整报告>>


—  —

智能车参考】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么么哒~


智能车参考 在这里读懂智能汽车变革
评论
  • 曾经靠“砍一刀”撕裂传统电商格局的拼多多,如今疲态尽显。数据显示,拼多多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市场预估1016亿元,相比预期低了近60亿元;经营利润为16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下降47%。与此同时,拼多多市值也坐上了“过山车”。去年市值一度突破 2180 亿美元,力压国内电商巨头阿里,今年(7月1日收盘)市值仅余 1497.59 亿美元,已不足阿里(市值2718.63亿美元)一半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7-05 14:24 422浏览
  • 在数字化、自动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光电耦合器正以一种低调却不可或缺的方式,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是电子电路中的“安全卫士”,更是连接信号世界的“桥梁”,凭借出色的电气隔离能力,为各类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保障。电气隔离——让系统更安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光电耦合器通过光信号进行电气隔离,能够有效防止高压电流侵入低压控制电路。例如,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它广泛应用于电表与通信模块之间,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电网高压对低压设备造成冲击。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中,
    腾恩科技-彭工 2025-07-05 13:56 453浏览
  • 本文主要针对分立方案高速输出电路,由于MOS管、稳压管、PCB布局布线都存在一些寄生电容,这些寄生电容都会影响高速输出电路的占空比,所以本文对这些寄生电容的影响进行简单说明。测试工况:电压:24V,负载类型:阻性负载2K,输出频率:200Khz,要求占空比45%~55%;电路拓扑如下图所示:图1寄生电容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MOS管寄生电容为Cgd、Cgs、Cds,稳压管寄生电容为Cd;图2而MOS管手册常见的参数如下图所示为Ciss、Coss、Crss(为啥是这些参数,而不改成Cgs、Cgd、
    用户1751282873645 2025-07-08 23:58 231浏览
  • 什么是LoRaWAN? LoRaWAN技术及应用LoRaWAN(Long Range Wide Area Network)是一种低功耗、长距离、广域网络通信协议,特别设计用于连接物联网(IoT)设备。LoRaWAN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能够覆盖数十公里的范围,提供长时间的电池寿命,适用于智能城市、农业、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与健康医疗等领域应用。来源: LoRa Alliance一探究竟:LoRaWAN物联网应用优势营运商采用 LoRaWAN 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除了长距离覆盖范围及低功耗的特点外,还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7-10 14:51 322浏览
  •   去年底,整理旧物,扔的扔了,留的留了,这不,十四个几十年前留下来的工业级小型排风扇,下图左上角处,又拿出来,下决心把它们再利用发挥余热。  呵呵,这回不是拆而是装了。怎么装呢?组装、固定、机架、接线,简单,也不简单,原则是一切都用手头现有废旧材料,争取做到一个不买!DIY,废物利用,如今时髦的话,以旧换新!摆上台面,找来木条,策划怎么做?  比一比,看一看,觉得合适,按尺寸锯开木条。  咋走线?想到了,在有限空间内弯转,从一个螺丝孔穿出来,整体拼凑整齐。   咋固定风扇呢?找来木片条,锯断,
    自做自受 2025-07-06 21:37 573浏览
  •   几个月前,一个老旧的大风扇的散风圈(俺不知其专业名称)的开关按钮不起作用,就是锁不住了,散风圈也就不转了。今天,有空,就拿到工作台,开始拆解分析故障原因,能修好更好。  看看,用的时间够长了吧!皮肤都变颜色了。看标签,合格品2005年的。  底部四个螺丝固定,很容易拆开了。  看到掉下一个标签圆纸片,拿起来看看,是那个横向摇头的电机的。  找到那个按钮开关位置  应该是开关内部的有缺陷了。把它拆下来,一看就是正规合格品。  拿出我日积月累的分类藏宝盒,呵呵,找到一款螺丝孔位正好合适的。   
    自做自受 2025-07-10 11:16 349浏览
  • 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概览,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预计将迎来小幅回暖,增长率约为1%。在这场销量微增的背后,华为与苹果两大品牌成为了推动市场前行的核心力量。其中华为手机的表现最为亮眼,数据显示,华为在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销量份额实现了12%的同比增长,这一成绩不仅使其成为了当季增长最快的品牌,更助力华为重新夺回销量榜首的位置。相比之下,vivo的表现就有些尴尬了。虽然还是位列第二,但vivo在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销量份额同比下降了9%,下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7-09 08:19 243浏览
  • 提要:采用LOXIM的微孔雾化专用芯片LX8201,能突破压电陶瓷驱动电压超标(24伏)的技术难题,满足全球市场对喷雾玩具的电压安规认证要求。玩具行业尤其是喷雾玩具行业内人士都知道,喷雾玩具的压电陶瓷驱动电压超标(常需60-100V)与强制安规标准(中国,日本,欧美,都一样)对玩具电压的限制(≤24V)存在根本性冲突,如果采用“多层压电堆叠(MPA)技术“(比如日本TDK公司),成本将增加至现有微孔雾化片的10倍以上,这个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喷雾玩具在国内热销(淘宝/抖音),能卖的原因,无
    Loximonline 2025-07-08 10:55 277浏览
  • 在全球广泛倡导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之一,正受到各国政府与企业的加速培育。在此背景下,为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我国已率先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期,从私人专用充电桩到社区公用充电桩,从高速路网补能节点到城市公用充电桩,汽车补能网络正在急速膨胀中。图源:摄图网(已授权)据中国充电联盟(EVCIP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5月份,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440万台,同比上升45.1%。其中,在2025年1月~5月期间,我国充电基础
    华普微HOPERF 2025-07-09 16:13 293浏览
  • 在物联网无线通信领域,随着行业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同一频段下的设备通信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然而这一增长趋势却与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形成了鲜明对立,信道拥挤、信号串扰与非线性失真等不良现象所造成的“通信压力”正在持续放大。从智能家居的设备互联到工业物联网的实时控制,从智慧楼宇的广域组网到智慧城市的海量数据传输,有限的频谱资源不仅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设备通信需求,还需要适配不同场景对速率、时延与可靠性等差异化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中实现更为稳定的无线通信质量,已成为物联网行业发展路径中的核
    华普微HOPERF 2025-07-07 16:13 602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