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艾为电子(688798.SH)又一次站到了专利诉讼的风口浪尖。但与2021年被动应诉不同,这一次,它主动出击,将武汉聚芯微电子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名称为“一种LRA马达驱动芯片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的专利,被诉侵权的6887芯片应用于“真我13pro+”、“真我13pro至尊版”手机。艾为电子请求判决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合理开支50万元,共计1050万元。
目前本案管辖权已获最高人民法院支持。
从“防守”到“进攻”的专利策略
此次诉讼并非艾为电子首次卷入专利纠纷。2021年3月,正值其IPO关键期,竞争对手芯海科技(688595.SH)突然发起专利诉讼,指控艾为电子的压力触控芯片侵权,并向其客户发送律师函。这一举动一度影响艾为电子的上市进程。
然而,艾为电子并未坐以待毙。它迅速发起反击,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宣告芯海科技的两项涉案专利无效。2022年5月和2023年2月,这两项专利先后被认定无效,芯海科技最终撤诉。
更戏剧性的是,艾为电子随后反诉芯海科技构成商业诋毁。2023年6月,上海市徐汇区法院一审判决艾为电子胜诉,认定芯海科技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尽管芯海科技上诉,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二审中维持了原判。
技术护城河:光学防抖与马达驱动芯片
专利战的背后,是艾为电子在摄像头驱动芯片领域的快速崛起。根据其2024年年报,该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手机摄像头光学防抖(OIS)技术规模量产的厂商,并已推出全系列开环/闭环AF(自动对焦)和OIS驱动芯片,包括低功耗中置驱动、集成霍尔传感器的闭环驱动,以及1轴至4轴OIS驱动方案。
此外,艾为电子的SMA(形状记忆合金)马达驱动芯片已成功进入品牌客户供应链,并实现规模出货,带动其摄像头驱动芯片业务大幅增长。
在研发投入方面,艾为电子正在推进“线性/直流/步进马达驱动芯片”项目,计划总投资7472万元,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投入5934万元,目前处于验证阶段。
行业竞争:专利成“护城河”关键
一位VCM(音圈马达)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在供应链国产化的大趋势下,专利已成为企业构筑技术护城河的核心手段。技术内卷的背后,本质上是市场利益的争夺。”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马达驱动芯片厂商近年来已实现技术突破。除SMA外,部分头部企业甚至开始向海外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根据法院公开信息显示,艾为电子还曾与多名前员工发生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涉诉员工及其参与设立的公司被推至被告席。
VCM马达行业资深人士表示,“专利是构筑技术护城河最有效的手段。在供应链国产替代大趋势下,技术内卷的本质,是市场利益的保护或掠夺。”
根据52RD了解,目前除了SMA,国产马达制造商在技术层面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头部企业每年向海外厂商收取专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