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安全架构设计与思考

汽车电子与软件 2021-07-12 18:20

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进行逐步演变,重塑产业链结构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当下的时代一定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史中一段至关重要的时期,这是一场关于技术与产业的革命。

 

智能汽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从用户角度,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升级体验;从汽车制造商OEM的角度,需要更多售后增值;从技术趋势角度,人工智能遍布各个产业链;从产品价值角度,智能驾驶带来更多增值空间。

 

智能汽车正在创造“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个性化。随着智能汽车发展,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也在发生变革,从分布式到集中式再到中心化,逐步将一些计算处理放在云端,形成车云计算架构。

 

软件定义汽车(SDV)的概念完美解读了智能汽车的核心要素,SDV与智能汽车相辅相成,SDV的引入让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真正实现软件定义的智能汽车,需要软硬件解耦,架构上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数据驱动设计,同时OTA,车云协同等增量服务需要随之配套。

 

在软件定义下,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一样,在硬件平台上有一个强大的操作系统OS,在OS上面可以灵活开发应用软件,运行各种APP,但不同的是汽车与手机的功能属性存在差异,汽车的软硬件体量更加庞大,功能更加复杂,所以关于操作系统OS的定义有着本质差别,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操作系统OS不仅需要像手机操作系统OS那样底层的系统软件,更需要加入共性特征的基础功能软件,才能更好更方便的支撑应用软件开发。另外,真正的智能汽车不能是单一视角,应该发展全面的感知与认知,所以需要网联云控、车云计算,将单车智能发展为多车智能,由此也需要在自动驾驶操作系统中完善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机制。

 

智能汽车技术在飞跃发展,系统复杂程度高,代码量庞大,人工智能算法普及,非实时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发了关于智能汽车安全性的关注与思考。目前智能汽车事故本质已经发生变化,作为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失效数据、经验数据都不足以支撑分析与借鉴。功能安全一切都需求是确定性的,而智能汽车技术需要人工智能AI算法,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这是与传统功能安全观念完全相悖的矛盾。传统的功能安全聚焦在电子电气失效,功能安全方法论多年来也没有突破性创新,功能安全与智能汽车技术的较量天平已经失衡。功能安全从业者如果是用一种传统的功能安全方法和思路去应对智能汽车的技术安全问题,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即使现在有了预期功能安全SOTIF的助力加持,但实操落地性远远不够,所以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智能汽车的安全合规性会永远堵在死胡同里。传统功能安全就像一个刻板严谨,不苟言笑的老古董,用按部就班的方法在强搬硬套着智能汽车领域的安全,套路就是解决方案用冗余、多样化、诊断、流程来凑,以上都不够就用SOTIF来凑,这样凑出来的结果就是无法真正落地,无法对智能汽车安全真正有所贡献。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要保证智能汽车的安全性,首先要理解智能汽车的变化。深刻理解软件定义和数据驱动。车辆行驶功能的智能化,必然需要处理器融合中心化,功能软件化,软件平台化,车内外交互信息网络化,服务驱动数据化,为车云计算,网联云控,信息安全等生态应用提供融合载体。因此智能汽车时代必然需要诞生新一代的软硬“核”“芯”——智能计算基础平台。

 

智能计算基础平台是智能汽车时代下的新型增量零部件,它是面向智能汽车和全生态产业互联网的车载基础平台。由此塑造了汽车电子产业链中一个全新的角色——tier1.5,向上支持主机厂和tier1的快速应用开发,向下集成整合tier2资源,改变了汽车零部件一体化供应的格局,解决了当下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软件无自主可控权的痛点,赋能主机厂对软件的自主可控,促进汽车产业链的平衡完善以及全生态扩展。

 

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1.0,将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分为异构分布硬件平台和自动驾驶操作系统OS,其中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又分为系统软件和功能软件,实现软硬解耦,支持应用软件在此基础上的快速开发。这是智能计算基础平台架构发展的雏形。

 


随着优秀实践、经验积累和设计优化,智能计算基础平台架构进一步完善,国汽智控提出ICT数字底座的概念,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由ICT数字底座与应用域组成。其中,异构分布硬件层、系统软件层和功能软件的功能软件框架层构成ICT数字底座,ICT数字底座是面向智能汽车提供软硬一体的数字基础服务集合,是整车智能化、数字化的基础。ICT数字底座中的系统软件层包含内核和中间件,功能软件框架层包含数据抽象、数据流框架和基础服务。其中,基础服务中的可靠冗余模块融合了ICT强大的可靠设计理念与汽车行业功能安全经验,是保障智能汽车安全性的核心。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应用域包含感知、规划、控制的智能驾驶通用模型及应用软件接口,支持应用软件完成高效低成本开发。

 


作为平台级产品,在安全目标制定上一定要支持所有应用中可能的最高安全目标,所以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的系统软件和功能软件最高满足ASILD的安全目标,基于硬件的限制,目前SOC计算域芯片最高可达ASILB的安全目标,安全域最高可达ASILD的安全目标。

 

与传统汽车电子中的ECU不同,智能计算基础平台作为汽车电子新产业链中的新产品,其安全性如何保障没有过多经验可循。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功能强大又复杂,且是平台共性基础功能,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应用,用传统的功能安全方法难以全面覆盖其安全保障。

 

目前,行业内对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的认知水平,对功能安全的理解水平都存在着差异,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的功能安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急需拉齐认知,达成共识。

 

按照传统功能安全的观念,目前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的功能安全做法普遍用安全域监测计算域上的情况,把所有安全机制都放在安全域上去实现,这种方法宏观上虽然可行,微观上仔细分析却存在诸多问题,产品功能安全就像是一个足球队,要想取得胜利,需要不同角色的成员团结一致,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而不能只靠一个守门员,同理,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的功能安全一定是横纵向贯穿ICT数字底座和应用域的层层保障,才能确保整体真正安全。

 

目前AI算法机器学习、Linux操作系统内核也是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安全性不可避免的争议点,针对这个问题,全盘否定一定是不客观的,关键是如何平衡功能安全要求,降低风险,解决问题是关键。这就需要开放思想,达成行业共识。如果一味秉承传统思维模式,按部就班的满足ISO26262就安全了吗?智能汽车时代变革一定要带来一场功能安全革命,才能抛开形式主义从本质上保障安全。

 

因此,智能汽车和智能计算基础平台的安全革命一定要经历三部曲:跨界融合、继承与创新、中国标准落地。

 

智能汽车本身需要ICT技术与传统汽车相融合,在安全方面,也需要将ICT的可靠冗余先进思想、汽车的功能安全经验、预期功能安全理论、其他行业的功能安全方法论、信息安全的实践乃至机械安全的相关内容进行跨界融合;继承传统功能安全的优秀指导流程和方法论,突破局限,勇于探索与创新,以数据、测试为驱动,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底策略;基于优秀实践经验形成适用于国内智能汽车领域的中国标准,行业内达成共识,并不断改进,这个过程一定不是通过一己之力所能完成,必须是行业同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确保中国标准的落地实施,才能真正保障智能汽车的安全可靠。



END
相关活动推荐
投稿合作:18918250345(微信)
汽车电子与软件 主要介绍汽车电子软件设计相关内容,每天分享一篇技术文章!
评论
  • 电磁铁损坏通常由电气、机械、环境和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电气系统异常是zui常见的原因,包括电压超标和绝缘失效。电压偏离额定值15%以上容易造成线圈过热烧毁,而潮湿环境则会导致绝缘电阻骤降,引发击穿故障。机械结构问题也不容忽视,铁芯卡滞、异物堵塞以及超负荷运行都会加速部件磨损,影响电磁铁寿命。环境因素对电磁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湿度和散热条件上。高温环境会加速绝缘材料老化,潮湿则可能导致非防水型号的性能下降。此外,散热设计缺陷或连续通电时间过长都会使线圈温度异常升高。操作和维护不当同样会引发故
    锦正茂科技 2025-06-23 11:11 246浏览
  •   再次拆开来,干脆放上电池看看,呵呵,转呀!  嘀嗒嘀嗒声好听,小齿轮转啊转尊,挺有活力啊!  莫非是活动关节受阻?  仔细,用放大镜观察,真是的!轴承与转杆接触位有污垢。  拆解下来,用酒精仔细清洗干净,看看纸上是刷子擦下来的污迹。  顺便把PCB、其他可能的零部件,也用酒精擦一擦  清洗清洁后的的各个零部件。  再看看电极接触点,有磨损,露出了底下的铜金属。  想想,用焊锡填补吧!  金属表面不太接受,总算有了一点焊锡,试试看吧!  再组装回去,装上电池,不转动!  再拆开来,到底是那个零
    自做自受 2025-06-21 12:19 2486浏览
  • 一、引言自5G正式商用以来,全球通信产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5G以其超高带宽、超低时延、海量连接的能力,使得智能制造、自动驾驶、AR/VR、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得以快速落地。但随着5G的广泛应用,其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网络覆盖有限、边缘性能不足、上行能力偏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些瓶颈并为6G的演进奠定基础,3GPP于Rel-18阶段提出了“5G Advanced(5G-A)”标准。5G-A不仅是5G的增强版本,更是迈向6G的关键过渡技术,其将深度融合通信、感知、智能、控制、安全等
    用户1750544933504 2025-06-22 21:15 3206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2025年刚刚过半,中、韩面板企业正展开新一轮的专利大战。据韩媒报道,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于当地时间6月13日,向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天马微电子侵犯其7项专利。据悉,LGD在诉状中提及专利涵盖OLED面板、车载LCD(液晶)面板、移动LCD面板等,诉求则是要求天马通过正当手段获得专利许可。(详情见:抱紧苹果的大腿,LGD单季度扭亏为盈)《华尔街科技眼》就该事件联系了LGD和天马微电子的相关工作人员,均未获得回应。这不是中、韩面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6-20 17:44 142浏览
  • 在电力系统中,固态继电器和驱动隔离器像两位“电力守护神”,默默地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它们通过高效、可靠的性能,保障了电力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固态继电器是电力控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利用半导体器件来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与传统的机械继电器相比,固态继电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没有机械噪音等优点,成为了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等领域中的核心组件。与此同时,驱动隔离器则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电气隔离技术,驱动隔离器有效地将控制信号与高电压电路隔离,确保控制电路免受
    腾恩科技-彭工 2025-06-20 17:36 88浏览
  • 要有效预防电磁铁损坏,需要从电气防护、环境控制、操作规范和定期维护四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在电气防护方面,要严格控制工作电压,确保其与额定值的偏差不超过±15%,对于高压电磁铁还需加装短路保护装置。同时要做好绝缘保护,shou次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在潮湿环境中要增加检测频率。环境控制同样重要,要根据工作环境的温湿度条件选择合适的电磁铁型号,ji端环境下要采取特殊防护措施。运输过程中要做好缓冲包装,避免机械损伤。操作时要注意控制通电时间,监测线圈温度,避免超负荷运行。多台电磁铁同时使用时,要保证
    锦正茂科技 2025-06-23 11:35 223浏览
  • 摘要核工业安全监测对压力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及抗极端环境能力提出了严苛要求。石英谐振压力传感器凭借其基于石英晶体压电效应的独特工作原理,在高精度测量、抗辐照、宽温域适应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系统解析石英谐振压力传感器在核工业中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监测、管道泄漏检测及放射性物质运输监控,并结合晨穹石英谐振压力传感器的技术特性与实际案例,论证其在核安全领域的不可替代性。研究表明,晨穹 RPS01 系列石英绝压压力芯体通过全金属密封封装、双通道温度补偿及 AI 自校准算法
    传感器晨穹 2025-06-23 10:43 198浏览
  • /*************  功能说明    **************本例程基于AI8051U为主控芯片的实验箱进行编写测试.使用Keil C251编译器,Memory Model推荐设置XSmall模式,默认定义变量在edata,单时钟存取访问速度快。edata建议保留1K给堆栈使用,空间不够时可将大数组、不常用变量加xdata关键字定义到xdata空间。下载时, 选择时钟 24MHZ (用户可自行修改频率).*******************
    丙丁先生 2025-06-21 07:36 2834浏览
  •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卷,各大品牌纷纷绞尽脑汁,试图凭借各类卖点抢占市场份额。华为首款全系标配HarmonyOS 5.1的高端直屏旗舰Pura80系列亮相后,热度一路飙升,迅速开启市场狂飙模式。该机于6月5日开启预约,截至6月11日,华为商城上华为Pura 80 Pro和华为Pura 80 Pro+预约数已达28.4万。近日,华为Pura 80系列终于开卖了!开售后,Pura 80系列手机迅速在全国多地掀起抢购热潮,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华为旗舰店外出现排长队抢购新机的场面。难道就因为余承东说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6-22 11:28 189浏览
  • 一、 平流层超压气球:极端环境下的监测挑战  平流层超压气球长期悬浮于18-40公里高空,持续承受-70℃至+85℃的剧烈温变、不足地面10%的低压环境(30km高度约10hPa)及强宇宙辐射。传统MEMS压阻传感器在此环境下易出现零点漂移、灵敏度衰减,导致高度控制失准或科学数据失真。  典型案例:2021年印尼弗洛雷斯海7.3级地震监测中,平流层气球需在3000公里外检测次声波引发的微帕级压力波动——相当于海平面气压的百万分之一。此场景对传感器的分辨率与抗干扰能力
    传感器晨穹 2025-06-23 13:58 299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