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美科学家称使用强辐射AirPods耳机是玩火自焚

时间:2016-09-19 14:39:00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
加州大学伯克利公共健康分校教授、公共健康专家乔尔·莫斯科维茨博士指出,已有200多名电磁领域的专家表示,FCC的指导方针不足以保护人类健康,使用蓝牙耳机无异于玩火。
广告

苹果新推出的iPhone 7移除掉3.5mm耳机孔,改采AirPods无线耳机,此举除了引发外界评价两极外,最让苹果神经紧张的恐怕是有美国科学家提出示警,认为将AirPods这种微波传送设备放在靠近大脑附近,无疑是在玩火自焚,建议最好不要使用,改用Lightning有线耳机,或开启免持听筒。

来自英国《每日邮报》(DailyMail)的报道称,加州大学伯克利公共健康分校教授、公共健康专家乔尔·莫斯科维茨博士(Dr Joel Moskowitz)指出,无线耳机可破坏人体的血脑屏障,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表明超时向耳中传送电波可削弱大脑血管障壁,而血管障壁是阻止化学毒素进入体内的重要器官,莫斯科维茨因此认为AirPods将微波传送设备靠近大脑无疑是在玩火自焚。

苹果市场总监随后表示,AirPods采用的蓝牙技术,电波传送严格遵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指导方针,而且蓝牙传送的电波比微波炉的辐射还要小。但Joel Moskowitz博士反驳,已有200多名电磁领域的专家表示,FCC的指导方针不足以保护人类健康。

加拿大的大学健康网络医学中心教授拉佩里,研究过手机辐射与脑瘤间的关系,他在接受一家中国媒体访问时表示,尽管目前研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蓝牙耳机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但也并不表示安全。“蓝牙设备的辐射问题确实存在,即使有少量的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拉佩里埃指出,目前这项研究工作还在进行,没有得出手机、耳机的辐射与导致人体危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时间还不够长,或许未来几年或几十年才会有所表现,所以无法断定两者一定没有关连。他说,现在大肆宣扬蓝牙耳机的危害性其实不太负责,但用户也应注意,不要长时间使用蓝牙耳机听歌、打电话。

曾有报道说一些财团为了旗下产品的销量,会收买科学界权威,做一些假科普迷惑大众,虽说有点阴谋论,但关乎自身健康的问题,小编还是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AirPods的辐射有害吗?

如果从危害人体健康的角度看,AirPods里的传感器自然不在其内,所以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其蓝牙传输模块了,考虑到AirPods尚未上市开售,我们无从获取它的详细参数,所以小编就先弄清楚无线蓝牙技术是否对人体有害。既如此,索性把同是无线传输技术的Wi-Fi也聊一下,毕竟这两者是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之后,我们所接触到的最为频繁的无线传输技术,所以在“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问题上,我们很有必要深究一下。

一问:辐射都是有害的么?

  提到蓝牙或Wi-Fi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它们在进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众所周知,如今的人类几乎天天都身处在各种无线信号的辐射之中,除了蓝牙和Wi-Fi之外,还有手机信号、无线电波、电磁波等等,不过大家不必闻“辐射”而色变,因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而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辐射都是有害的哦。
20160919-airpod-2
那么哪些辐射是对人体有害的呢?我们先来看下辐射的分类,通常情况,根据辐射能量的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分类为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电离辐射主要有三种:α、β及γ辐射(或称射线),它们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或将分子电离化,对于人体而言,由于细胞由原子组成,电离作用可以引致癌症,所以电离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例如核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这也正是核辐射区禁止普通民众踏足的主要原因。

非电离辐射则指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低能量的电磁辐射,例如人们所熟知的紫外线、光线、红内线、微波及无线电波等,它们的能量不高,只会令物质内的粒子震动和温度上升,蓝牙和Wi-Fi属于低能量电磁辐射,那它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么?

二问:衡量电磁辐射强度的标准是什么?

  要想弄清楚某种电磁波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首先要找到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电磁辐射分为工频段辐射和射频电磁波两个级别,工频段辐射的设备主要有电视、电脑、吹风机、冰箱等,单位为μT(微特斯拉),国标限值为0.4,超出0.4μT属于较强辐射,长时间身处其中会对人体形成一定伤害。射频段电磁波的设备主要有手机和微波炉等,单位为μW/cm2(微瓦/平方厘米),国标限值为40。此外,工频段辐射强度和射频电磁波强度存在换算关系,1μT=100μW/cm2。
20160919-airpod-3
(数据来源:德国辐射安全联邦办公室,标红部分为该电器的正常使用距离)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电器在3厘米的使用距离时,其辐射强度的上下区间非常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电器在使用时其功率也会有大有小,同时设备在使用时各个方向的辐射强度也会有所不同。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两点:(1)各种电器周围的磁场强度都会随着你远离它们而迅速减小,距离达到1米时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2)大多数家用电器不会在非常靠近身体的时候工作,而在这个距离下,大部分电器的辐射强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20160919-airpod-4

三问:蓝牙和Wi-Fi的辐射究竟是否有害?

不过,像蓝牙和Wi-Fi这样的设备在使用时通常距离人体较近,用传统的电磁强度来衡量并不客观,所以物理学家们又引入了“SAR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即‘比吸收率’)”的概念,指的是以任意6分钟来计算,每千克人体所吸收的辐射量,其单位是“W/KG”,意为“瓦/每千克人体”。

不同地区关于辐射值危害的标准略微有所差异,欧洲标准为2.0W/kg,美国标准为1.6W/kg,我国遵循的世卫组织推荐的欧标2.0W/kg标准。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当辐射在2.0W/kg以下时对人体健康影响非常微小,而在1.0W/kg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蓝牙频段为2.4GHz,其辐射值约为1mW/kg,同时由于蓝牙信号的穿透力非常有限,能量衰减也比较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蓝牙虽然存在辐射,但对人体的危害几乎不存在。Wi-Fi的辐射值约为80mW/kg,同样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此外,由世界卫生组织、IEEE等专家组成的小组表示,检测中并未发现蓝牙产品的辐射对人体有影响。蓝牙产品的输出功率仅为1毫瓦,是微波炉使用功率的百万分之一,是移动电话功率的千分之一,而且,这些输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被人体吸收。就算蓝牙生产厂商将功率调到最大,也不过100毫瓦,也只有能对人体造成微小影响的SAR值的十分之一。聊到这里,各位网友应该可以放心去购买和使用AirPods耳机了。

  除了蓝牙和Wi-Fi之外,手机的电磁辐射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以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 7和7 Plus为例,其在官网上公布的SAR值分别为0.56W/kg和0.47W/kg,远远低于国标的2.0W/kg ,所以大家在使用iPhone时也不必担心电磁辐射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登陆http://www.apple.com/legal/rfexposure/ 自行查询苹果相关产品的SAR值,未来AirPods耳机上市之后应该也能查到相应的SAR值。
20160919-airpod-5

结论:还是多操心下身边的家电吧

  综上所述,大家不必太过担心蓝牙、Wi-Fi和手机的辐射了,反而应该关注一下身边的生活家电。考虑到电磁波辐射已被世卫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期而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神经和免疫等系统造成伤害,成了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所以我们在使用家电时务必了解一下对应的安全使用距离和时间,同时如果你经常使用电子设备,应多多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蛋白质,提升针对放射性物质的抵抗能力,把不必要的伤害降到最低。

EETC wechat barcode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如何逐步优化天线设计 如今,随着技术标准的快速发展,对天线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时间越来越短,结构限制也越来越苛刻,从而为天线设计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应对?本文作者给出的经验是,放弃原型设计,而选择适当的参考设计作为起点,再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理论、仿真和测量之间的协同设计,实现“一次成功”!
  • 无线连接,加速赋能数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以5G、Wi-Fi、超低功耗蓝牙为代表的无线连接技术,正在与元宇宙、智能驾驶、移动计算、智慧家庭、游戏等场景实现深度融合,使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所带来的成效愈加显著。
  • 西北工业大学“信鸽”仿生飞行器刷新世界纪录! “仿生扑翼飞行器模仿鸟类等生物扑动翅膀的方式飞行,因其质量轻、体积小、噪声弱等特点,具有仿生性、隐蔽性和便携性,一般为手抛起飞、滑翔降落,起降不受场地限制,可应用于局地复杂环境应急救援信息获取、野外生物科考等多个领域。”
  • Silicon Labs CTO:创新无线设计将物联网带至新高度 Daniel Cooley认为以下四大趋势非常值得关注:加速软件发展、保护产品安全、将云团队和设备团队联系起来,以及增强数据治理能力。如果能够大规模地完成这四件事,物联网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数万亿美元的影响。
  • 探寻6G前线——专访NI CEO Thomas Benjamin 6G无线技术是目前正在开发的最新也是最先进的蜂窝通信形式,预计将会带来比5G无线技术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先进的功能。
  • 填补太赫兹频段空白的超材料器件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频率资源越来越稀缺。凭借丰富的频谱,太赫兹频段受到业界的青睐,并将可能成为未来6G通信的首选。但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开发出该频段所需的元器件。本文所介绍的一种新型超材料器件,利用微观级别的射频场,通过控制器件内部的电场,实现了自然界中通常无法实现的卓越性能。
  • 各原厂预期2024年第一季于NVIDIA完 据最新HBM市场研究显示,为了更妥善且健全的供应链管理,NVIDIA也规划加入更多的HBM供应商,其中三星(Samsung)的HBM3(24GB)预期于今年12月在NVIDIA完成验证。而HBM3e进度依据时间轴排列如下表所示,美光(Micron)已于今年7月底提供8hi(24GB)NVIDIA样品、SK海力士(SK hynix)已于今年8月中提供8hi(24GB)样品、三星则于今年10月初提供8hi(24GB)样品。
  • 镜头搭载趋势改变,预估影响2023年智 受智能手机产量下滑,以及品牌厂搭载趋势改变的影响,预估2023年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出货量年减幅度将再扩大至8.9%,约40.65亿颗。而经过一年的库存去化,在2024年智能手机生产量有望恢复的预期下,明年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市场有望恢复成长,出货量年增率预估3%,约41.71亿颗。
  • 武汉芯源半导体首款车规级MCU,CW32A 近日,武汉芯源半导体正式发布首款基于Cortex®-M0+内核的CW32A030C8T7车规级MCU,这是武汉芯源半导体首款通过AEC-Q100 (Grade 2)车规标准的主流通用型车规MCU产品。
  • Nexperia首款SiC MOSFET提高了工 1200 V分立器件提供出色的性能,有助于加速全球能源转型
  • 在半导体和混合电动汽车架构中的高效率和可扩展性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最新资讯来源:集微网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最新资讯
  • 1.68亿!又有两大储能企业签单 近期,又有两家储能企业拿下大单:昱能科技:中标1.68亿元储能EPC项目储能电站PC工程‍‍‍‍‍‍‍阿特斯:澳洲480MWh储能系统订单1昱能科技:中标金额1.68亿元昱能科技11月29日发布公告,
  • 南非智能手机市场增长73%:荣耀横空出世,小米份额增长 11月29日,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得益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加速迁移,南非智能手机市场202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3%。          出货量前五的品牌分别为三星、荣耀
  • 英飞凌EiceDRIVER™技术以及应对SiCMOSFET驱动的挑战 碳化硅MOSFET导通损耗低,开关速度快,dv/dt高,短路时间小,对驱动电压的选择、驱动参数配置及短路响应时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飞凌零碳工业功率事业部产品工程师郑姿清女士,在2023 IPAC英
  • 汽车电子与软件工程师的福利来了!(加她都给你) 【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专注于汽车电子领域的信息交融平台,涵盖汽车电子行业资讯、市场动态、技术干货、知识见解、行业趋势等资讯深度覆盖。现邀请您添加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的小编——小璇,获取海量福利。福利1:
  • 最新|OpenCV4.8+CUDA+扩展模块支持编译指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OpenCV学堂关注获取更多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知识软件版本支持CMake3.13 或者以上版本https://cmake.org/VS2017专业版或者以上版本305
  • 多核时代的汽车嵌入式软件架构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最新资讯来源:全球汽贸网                                    --END--关注公
  • 由竞业限制纠纷,看储能行业第一的焦虑、新贵的不易 昨日,一起民事竞业限制纠纷案背后牵扯出宁德时代和海辰储能的“纠葛”,在储能行业引起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11月28日,中国庭审公开网公示一起民事竞业限制纠纷庭审的直播视频(目前已无法查询到该视频),原
  • iPhone式智能房车诞生!苹果特斯拉前高管打造,能一键遥控,价格90万 ‍‍‍‍房车界的iPhone”作者|王磊 还真有和理想“高铁”高度适配的房车。一家名为Pebble的房车初创公司,前不久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Flow的智能拖挂房车。长这样:和一般的拖挂房车不同,Pebb
  • 汽车电子电气和软件架构技术分析报告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最新资讯来源:东芝证券研究所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最新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