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中国多家企业导入脑波监测技术,被质疑侵犯隐私

时间:2018-05-03 14:43:32 作者:网络整理 阅读: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目前中国正在研发一种可监测脑波状态的头盔,声称是工业级大数据探勘的技术展现,已有十多家企业采用。
广告

只要是人都会工作疲劳,但有些工作一旦出现精神无法集中的状况,就会危及自己甚至他人生命,例如生产线操作员、运输业司机等。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目前中国正在研发一种可监测脑波状态的头盔,声称是工业级大数据探勘的技术展现,已有十多家企业采用。
20180503-Neuro-Cap-1
(图文无关)

监测脑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杭州中恒电气公司为例报道说,表面看来,这家公司的生产线和其它公司别无二致。身穿制服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制作着复杂的电信组件。但是这家工厂的一个重大不同是,工人们戴着用于监控他们脑电波的帽子。管理人员根据这些数据感知工人的情绪,从而调整生产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南华早报称,脑波监测头盔外表就像一般工业用的安全头盔,里面配有传感器可以持续监测佩戴者的脑波,并将数据传送到具有人工智能算法的计算机,监测如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管理人员可用头盔收集的工人脑波数据来调整生产节奏并重新设计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报导指出,中国已经在工厂、公共交通、国有企业和军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应用该技术,以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保持社会稳定。譬如杭州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公司自 2014 年采用情绪监视技术以来,利润增加约 20 亿元人民币,管理阶层认为全要归功于监控技术。

宁波沈阳物流公司表示,他们主要使用这些设备培训新员工,将大脑传感器整合至 VR 头盔,以模拟工作环境的不同场景,认为此技术提高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度,大幅减少员工犯下的错误数量,过去两年受惠技术采用,企业收入增加 1.4 亿元人民币。

政府资助计划“Neuro Cap”

这项研究主要出自于宁波大学的政府资助计划,叫做 Neuro Cap,目前已有十多家工厂与企业采用。宁波大学商学院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副教授表示,“一位高度情绪化的员工在关键岗位可能影响整条生产线,危及自身安全。”

因为有些工作需要高度集中,没有任何犯错的余地,当系统发出警告时,经理会要求员工休息一天或转移到不关键的岗位。研发人员表示,“工人起初对这些设备感到恐惧和怀疑,因为他们认为管理阶层可以读懂他们的想法,因此一开始造成一些不适和阻力,但一下就习惯了。”

该技术不只应用在工厂、军事方面,甚至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正在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发更复杂的技术,监测患者的情绪并防止暴力事件发生。除了帽子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相机可以捕捉患者的面部表情和体温。床底下还安装一系列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身体移动的变化,这些不同的信息可以更精确地估计患者的精神状态。不过,患者会被告知他们的大脑活动将受到监视,并且医院未经患者同意不会启动设备。

脑波监测技术也应用在京沪高铁线的驾驶,美国网站“商业内幕”的报道提及上海帝仪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项产品,其实早在两年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上海科技网就曾报道过这项技术。这家公司为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司机生产一种配备传感器的特制大檐帽,传感器可测量各种类型的大脑活动,包括疲劳和注意力丧失,精确度超过 90%。当驾驶打瞌睡时,系统会发出警示声唤醒驾驶。大檐帽内还装有一个小盒子,内含算法软件和存储器,能对采集到的脑电波实时分析处理,将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铁路局管理中心。报导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此技术应用在驾驶舱的国家。

情绪和疲劳度是否属于隐私?

南华早报还写道,随着该设备的速度和灵敏度的提高,将来甚至可以成为智能键盘,让用户用自己的想法控制计算机或手机。脑波监控技术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但是中国将其应用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报道称,使用这类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和“维护社会稳定”。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忧隐私问题,如北京师范大学一位管理心理学教授就表示,“Facebook 卖用户数据行为已经够糟糕,但大脑监测可以将隐私滥用带到全新的境界。”呼吁立法者现在应该采取行动,限制情感监督的使用,并赋予劳工更多权力来保护他们的利益。认为“人类的思想不应该为了利润而被利用。”

并且,通过电子设备采集大脑情绪的做法对人体伤害未知。由于强电磁波对大脑造成“电子折磨”的方法在现今科技上完全可行,长期被情绪采集的工人是否会在未来受到技术负面作用的伤害,上述技术的开发公司方没有告知。

专家对脑波扫描应用效果表示怀疑

但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对这项技术宣称的效果不以为然,认为使用脑电图透过皮肤进行脑部扫描效果仍然非常有限,且检测到的信号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南华早报报导指称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公司可以因此增加 20 亿元人民币利润,“非常令人怀疑”,担心采用脑波监控的公司会不会跟第三方共享搜集到的资料。

事实上,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做到完美纪录脑部讯号,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 Barry Giesbrecht认为不仅是大脑活动,EEG传感器对任何电子活动也都很敏感,因此在充满电子仪器的生产在线,侦测的结果也可能不准确。

此外,医疗用脑波图(EEG)会在传感器上涂上凝胶,而中国工厂使用的脑波监控帽环境相对干燥,过程中容易吸收噪音受干扰。

本文综合自Technews、南华早报、数位时代报道

EETC wechat barcode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智能惯性传感器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通往安全和可持续移动的道路上,人类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汽车半导体的扩张正在不断增加对电力的显著需求;另一方面,目前正是世界努力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际。那么应如何将汽车半导体的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呢?
  • 安全可靠的航空航天系统之未来 用于飞行控制或环境控制等功能的数据,也需要对地面基础设施和其他交通工具透明,以便进行预测性维护、任务场景规划和大数据分析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地面上,可实时模拟交通工具的数字表征,即“数字孪生”。数据可以被进一步处理,然后结果被分发回所需的关联系统。
  • 市场下行期,为何增加研发投入?和李建博士聊晶华微的新品布局 在这次的采访中,李建透露晶华微已经着手的未来新品方向涵盖了工控芯片、触摸芯片、人体测量芯片、BMS(电池管理芯片)。虽然这些产品“目前还没有大规模量产,但有些已经在试产阶段,有些则在流片阶段”。
  • 与博世对话消费类MEMS传感器市场和未来 前不久的慕展上,博世发布了几款MEMS传感器新品。为此我们也专访了Bosch Sensortec全球战略及市场负责人Sebastien Therond先生,他和我们谈了谈Bosch Sensortec的市场布局,及消费类传感器产品的发展趋势。
  • 清华大学开发出“入耳式”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解码精度达到95 % 清华大学团队此次研发的技术方案也正是契合了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方向。基于SpiralE BCI技术,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脑机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由SSVEP-BCI和听觉 BCI 组成,前者捕捉并解码用户的视觉脑电波,后者记录并解码用户所听到的声音。
  • 电机驱动与控制未来发展方向:高能效、智能化、集成化 在当前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下,电机驱动与控制正朝着高能效、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先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不断交叉融合,推动着电机系统控制、传感、驱动等功能集成设计制造,同时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相关电机产品也正向着专业性、差异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目前全球相关环保政策要求下,电动机行业亟需加快现有生产装备的节能改造,推广高效绿色生产工艺,开发新一代节能电机、电机系统及控制产品、测试设备等,进一步提升电动机及系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 Q2中国学习平板出货同比增长36.6%, 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学习平板市场已进入第二阶段——消费者对学习平板的认知度逐步提升,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 7月动力电池价格持稳,锂盐价格微跌 7月中国动力电池价格保持平稳,车用方形三元电芯、铁锂电芯和软包型三元动力电芯均价(以下均以人民币计)与上月基本持平,分别为0.73元/Wh、0.65元/Wh和0.78元/Wh,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较淡。
  • Microchip推出用于工业自动化的新 该交换机具有AVB/TSN和集成PHY,并包含一个实时引擎,用于处理飞行中的高速循环数据。
  • RISC-V中国峰会今日召开,平头哥玄铁 平头哥发布首个自研RISC-V AI平台,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较经典方案提升超8成性能,支持运行170余个主流AI模型,推动RISC-V进入高性能AI应用时代。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