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的核心发展思路是将世间万物电子化、数字化,汽车也不例外。慕尼黑工业大学信息学教授Manfred Broy说过,如果你现在买辆高端汽车的话,“它很可能包含了1亿行软件代码”。这些软件代码又运行在70-100个ECU(电子控制单元)上,这些ECU就在车内形成连接网络。实际上,汽车中的软件在规模和复杂度上还在迅速成长,商业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预计,很快汽车内的软件代码就要达到2-3亿行的程度了。

但传感器数量增加会导致物料成本增加,通过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会成为一个长期趋势。比如说类似摄像头+雷达的融合式解决方案预计会统治市场,集成方案是有助于减少传感器数量的;更高级的算法、机器学习都能够加强传感器性能和可靠性,那么具备相似功能的多传感器方案会逐渐消失;更高级的单个传感器也会替代过往的组合传感器解决方案。所以长期来看,车载传感器数量减少也是有可能的。

20191118-102.jpg

5. 传感器变得更智能

未来的系统架构会要求智能和集成传感器,去管理用于自动驾驶的海量数据。一些比较高级的功能,比如说传感器融合、3D定位当然还是需要在中央计算平台进行的。但更多传感器数据的预处理、过滤和快速响应,还是会在更偏边缘的位置进行,甚至是在传感器内部直接完成。

由于传感器生成数据的海量性,智能会从ECU分担出一部分给传感器,传感器自己去执行那些要求极低延迟,同时计算性能要求不高的预处理。与此同时,智能传感器可以对它们自己进行状态监测,为确保传感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工作,会有新型的传感器清理应用,比如除尘、除冰之类的能力;多传感器的冗余设计,则能够增加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safety)。

6. 供电与数据网络的冗余设计

对安全(safety)要求比较高,以及其他一些关键型应用,对可靠性要求是很高的。他们需要完整的冗余设计,包括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电动车技术、中央计算机,以及对电力需求很大的分布式计算网络,都必须有相应的冗余电源管理网络方案。比如支持线控转向的“故障仍保持工作(fail-operational)”系统,各种HAD功能都需要冗余系统设计,这对于现在的fail-safe monitoring故障安全监控实施方案而言,在架构层面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7. 车载以太网会成为汽车骨干网络

作为业界共识,而且是已经在开展工作的一个趋势,这一点几乎已经无需赘言。至少现在的车载网络是无法满足高带宽数据传输需求的。HAD的数据速率和冗余设计要求,连接环境的安全性(safety and security),以及跨行业的标准协议间的传输需求,都让车载以太网成为必选项——尤其对冗余中央数据总线。

采用以太网解决方案,可以确保跨域通讯可靠,增加包括AVB(audio-video bridging)、TSN(time-sensitive networks)等扩展,满足实时性要求。LIN、CAN之类的传统网络依然会存在,不过仅针对闭合的更低层级的网络。FlexRay、MOST之类的技术很可能被车载以太网及其扩展AVB、TSN所取代。

8. 为功能安全与HAD考虑,OEM厂商会严格控制数据连接,但针对第三方数据访问仍会开放接口

OEM厂商的后端,必定是车载网关传输安全关键型(safety-critical)数据的唯一出路。针对第三方数据访问,也需要提供接口,除非监管政策不允许这么做。车载娱乐系统前面就已经提到可能会“应用化”,这个过程会浮现出新的接口,让内容和应用供应商部署内容——这个过程OEM厂商一定还是会有各种限制标准。

现如今的板载诊断端口,一定程度会被远程通讯解决方案替代。这种物理维护访问端口已经不再必须。OEM厂商针对某些特定的场景,比如汽车丢失追踪,在后端提供数据端口。

9. 本地信息上云,具备大数据价值

非敏感数据(非隐私与安全相关数据)未来会更多地在云上处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分析会变得很重要,这些数据毕竟能够给出很大的价值。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其他的数字化创新,这主要取决于市场参与者之间如何做数据共享与分析。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这件事该如何执行,以及究竟由谁来做。有传统供应商和市场参与者已经开始构建融合型的汽车平台,能够对大量数据做处理。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韦尔股份官方名称沿用多年,但“豪威”品牌早已深入资本市场。公司微信公众号自2022年起便以“豪威集团”名义运营……
信邦智能此次收购计划不仅符合中国证监会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上下游产业链资产的政策导向,还对提升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实现具身智慧机器人主要分为两种路径,第一是“具身 + 智能”,是机器人企业让机器人设备变得智能化的专用场景化路径;第二是 “智能 + 具身”,主要是传统工业机器人路线,或是AI 企业把大模型具身化的机器人通用化路径……
英伟达以 1305 亿美元的年营收跃居榜首,首次超越三星电子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企业。与此同时,两大传统功率半导体巨头因工业、汽车市场需求疲软,分别跌出前十。
最新的消息显示,特斯拉已经调整了其供应链策略,并计划重启Cybercab和Semi的生产计划。
具身智能与汽车电子在技术需求上高度同源,有非常高的相似度,都需要好的 CPU 能力、AI 和实时处理能力,以及丰富的接口。这也是为什么汽车企业推出机器人产品非常快,车规芯片企业推出机器人专用芯片也很迅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SiC半导体产品如何实现高质量和高可靠性,以及SiC制造商为确保其解决方案能够投放市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还确保了卓越的可靠性。
随着诸如无人机、智能驾驶汽车、无人农机、各种专用和消费机器人等智能无人设备广泛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些设备的功能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英特尔携手亦心科技及亿道集团旗下亿境虚拟与亿道数码,推出全球首款AI眼镜与AI PC协同解决方案,首次实现AI眼镜与AI PC的深度算力融合,标志着AI眼镜正式进化成为智能终端,智能沉浸交互新纪元已然来临。
5月20日,iQOO Neo10 Pro+新品发布,以“超配双芯战神”的性能旗舰定位,在游戏性能、屏幕显示、续航充电等维度实现全面突破,带来了骁龙8至尊版、自研电竞芯片Q2、2K Q10珠峰屏、6800mAh超大蓝海电池、120W超级闪充等旗舰配置……
在先进制程的赛道上,3nm制程的热度还未完全消退,2nm制程的角逐已正式开启,在苹果、高通、联发科这三大巨头里,联发科的动作相对更快。据媒体报道,联发科首席执行官蔡力行今天在COMPUTEX上发表主题
大联大控股宣布,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功跻身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 5月9日发布的“2025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并位列第218位,较去年再进一步。品牌价值排
Silicon Labs(芯科科技)Tech Talks技术讲座系列发布六月份最新演讲主题,并同步上线五月份场次的随选回放内容!欢迎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按钮或通过链接前往2025 Tech Talks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ENTERPRISE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最新资讯5月21日消息,现代汽车蔚山第一工厂将于5月27日至30日暂停生产电动
CINNO Research产业资讯,计划于今年上市的 SK Microworks Solutions(简称 SKMS),眼下正深陷车用功能薄膜业务的困境泥潭。据悉,该公司生产的具备防指纹、防眩光等功
近日,联创电子在投资者活动中介绍了其在战略升级、海外拓展、业绩表现以及未来订单情况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联创电子成立于2006年,深耕光学镜头及影像模组、触控显示器件等新型光学光电
2025年汽车行业报告汇总(点击进入)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汽车、通信、计算机及外设、工业、军工及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大容量锂电池,其工作电压的范围从传统汽车的14V蹿升至
杰西卡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Robotaxi的全球决赛圈竞速,到哪一步了?就在这两天,马斯克明确特斯拉Robotaxi蓄势待发即将落地,Waymo联手Uber开启美国多城
关注+星标公众号,不错过精彩内容文案:杨中兴发布:王功瑾审核:陈歆懿当下,嵌入式开发正迎来新的浪潮,嵌入式 Linux 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产芯片、智能家居、工业控制、智能汽车等领域,并在 AIoT(人
会议推介第三届中国国际Mini/Micro-LED产业生态大会 主办单位:JM Insights 指导单位: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协会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