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默克(Merck)公司宣布“将于2025年前向其电子科技业务新增在华投资至少10亿元人民币(约1.3亿欧元)。”默克方面表示,“新增投资将聚焦芯片制造领域,旨在新建和扩建一系列电子材料本地化生产、研发和供应链设施,以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

春节前,德国默克(Merck)公司宣布“将于2025年前向其电子科技业务新增在华投资至少10亿元人民币(约1.3亿欧元)。”默克方面表示,“新增投资将聚焦芯片制造领域,旨在新建和扩建一系列电子材料本地化生产、研发和供应链设施,以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

这个消息一点也不令人意外,单纯就电子产业的发展情况,尤其中国市场的火热,外加缺芯大环境,这类面向中国的投资“倍增计划”显得顺其自然。

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兼电子科技业务首席执行官毕康明 (Kai Beckmann)在采访环节总结了当前行业的四大趋势:“第一是量,越来越多的互联设备出现,芯片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第二是复杂性,电子设备功能越来越强大,芯片复杂性增加,也对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是可持续性,电子相关行业越来越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最后是创新速度加快,因为终端设备越来越以整合的形态出现,对新芯片、新功能提出需求,这对材料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大约可以作为本次宣布的2025年前投资中国倍增计划的行业大背景。这类扩大投资计划,除了行业趋势以外还关乎两个重要的方面:企业自身,及投资区域本身的发展情况。

默克的“向上进击”计划

去年9月,默克发布消息称计划在2025年之前,在电子科技业务方面的创新和能力上投资超过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8万元)。这些投资与相关活动,实际上是其最新的成长计划“Level Up”的组成部分。这个在国内被译作“向上进击”的计划,专注于电子市场以加速默克这一业务的成长。通过“向上进击”计划,默克准备抓住这一波电子产业的发展机会,包括全球范围内对半导体与显示创新材料的旺盛需求。去年末默克刚刚宣布在台投资170亿台币也是广为人知的了,亦属向上进击计划的一环。

默克在此前的规划中预期,2021-2025年其电子科技业务的CAGR年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3%-6%。这期间的投资持续应用于尖端材料解决方案的R&D,针对长期固定资产规划投资超过20亿欧元。

实际上早在2018年,默克曾发布过一个名为“Bright Future”(光明未来)的5年期转变计划。在该项目中,默克电子业务进行了重新定位,也有了此后我们所知的一波发展。此前毕康明曾说,在默克的努力下,光明未来计划提前两年完成;并且它“奠定了我们如今为默克及其电子科技业务发展轨迹的基础”。这是向上进击计划诞生的背景。

默克此前也提到向上进击计划的4个关键点:Scale、Technology、Portfolio,以及 Capabilities。其中Scale和Technology可支撑目前大规模产能扩张需求,缓解缺芯的市场压力;而Portfolio则旨在通过并购等操作,抓住一些重要的外部成长机遇;Capabilities强调加速内部发展。

观察默克FY2021Q3季报会发现,默克的电子科技(Electronics)业务净销售额(net sales)同比有着10.3%的增长(organic),其中的半导体科技(Semiconductor Solutions)增长达到了21%——这是相当大幅度的季度增长。

这一季默克电子科技业务净销售额为9.37亿欧元,大约占到默克当季总营收的19%,似乎比此前默克发布半年报时又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

如果按区域来划分默克的营收,对整个默克集团而言,亚太市场占其整体营收的36%,是其最大的营收区域。Q3季报中提到该区域市场,乃是生命科学和电子科技业务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其中,中国的市场发展和前景,想必也是默克非常关心的话题,虽然财报并未单独列出中国区在默克电子业务方面的营收占比。

中国市场的机遇

回到本次默克公布消息的主题,未来3-4年新增在华投资超过10亿元,用于电子材料的生产、研发、供应链本土化建设和扩张。那么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自然是默克十分看重的。

默克中国总裁兼电子科技业务董事总经理安高博 (Allan Gabor) 说:“事实证明,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本土化投入将带来丰厚回报。如今,我们显示材料领域全球约一半的销售收入均来自中国市场。在过去的2021年,中国更是一举成为整个默克电子科技业务全球最大的单一销售市场和最大的业绩增长贡献者’双料冠军’。通过加倍投资,我们坚信中国必将成为默克未来极具效率和韧性的增长之地、创新之源。”

在接受采访时,安高博谈到中国电子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有几个重要的推动要素:“一是政策,二是能力,三是中国有比较完整的制造、应用、创新的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从过去2年来看,全球半导体行业,尤其在中国进入黄金发展机遇期。”

以显示领域为例,毕康明说:“10年前谁也没有预料、设想到,中国显示产业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地位。”基于默克过去10年在中国显示领域的投资,“回过头来看,其投资回报率是相当可观的。”

而这次的进一步扩大投资是“希望复制显示领域的成功,实现半导体材料领域未来10年取得类似的成功。”这表明默克对于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未来是相当看好的,如同10年前预判中国的显示行业一般。

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兼电子科技业务首席执行官毕康明 (Kai Beckmann)

10亿花在哪儿

未来3-4年内,在华增资主要去向“聚焦半导体制造”。毕康明介绍说,投资的领域大致有3个方面。

第一,希望通过投资倍增,在中国市场打造高科技电子材料本地化的生产基地;

第二,在中国市场打造高度弹性化的电子材料本地供应链,包括仓储、物流等一系列设施;

第三,打造高水准的电子材料本地研发和应用。

对应的,毕康明也透露了这三项投资的预期占比:“新增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大概会有60%左右用于电子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制造,20%用于本地供应链设施完善,还有20%用于电子材料的本地化研发。”

另外从投资区域的角度来看,“投资大部分会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这和上海作为默克在中国的运营总部相关,而且“电子产业,尤其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布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的龙头”,“我们希望跟客户能有更紧密的接触。”

“投资会针对中国生产、物流、研发的能力和设施,进行新建和扩建。”当前默克电子科技业务在中国运营着3家制造工厂,分别位于上海金桥、上海外高桥和苏州。包含各类显示和半导体材料,以及电子特种气体、高纯化学品的运输和储存设备。默克目前在中国还有3座电子实验室,专注于液晶、光刻胶、OLED材料研发与应用。

默克目前正在上海打造“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据说是其全球范围内覆盖产品最广的一个电子材料实验室,主要进行各类半导体与显示材料分析、测试与采样,预计今年夏季落成并投入使用。那么按照这次投资消息来看,未来可能还会有新建和扩建的计划。

不过现在还“很难定义,哪个产品一定会在中国加大生产。”毕康明说,“根据我们的经验,一切都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决定。而有了本地化生产能力以后,就能根据客户的需求适时调整生产计划。”

有关本地研发

我们更关注的实际上是以上投资方向的第三部分:本地研发。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就属于此类投资的典型代表。实际上,默克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本地研发投资是相对谨慎的。不过毕康明在这次的媒体会上也谈到了对于本地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们会依托今年夏季要开业的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来招募和培养本地研发人才。”毕康明表示,“本地化研发人才培养也是默克管理层一直在关注的话题。我们刚刚召开的管理层会议上的一个议程,就是如何加速本地化研发人才的开发。”

毕康明提及默克在中国可吸引人才的基础,包括企业文化、硬件投入、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的存在,以及材料本身在半导体和显示领域的重要性在提升。“默克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并购和整合,现在在全球半导体制造行业拥有了最广、最全的材料产品线。所以默克能够为本地客户与本地研发人才,提供非常好的平台。”这一点我们在前年谈论默克收购Versum和Intermolecular之时就探讨过。

在行业大趋势、中国市场本身,以及默克企业发展需求使然三者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这起投资显得顺其自然。除了拭目以待未来3-4年内默克的新动作,我们也更想看看在中国的本地化研发上,默克会做出怎样的成果。

责编:Amy.w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公司已实现250nm半导体芯片用掩膜版的量产,正在推进180nm半导体芯片用掩膜版的客户测试认证,同步开展130nm-65nm半导体芯片用掩膜版的工艺研发和28nm半导体芯片所需的掩膜版工艺开发规划。
中科院微电子所抗辐照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张志勇教授、中科院空间中心陈睿副研究员合作,研制出基于局域底栅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和静态随机存储器,并系统研究了碳纳米管器件与电路的综合抗辐射能力……
目前,业界对薄膜中分子取向的起源还知之甚少。 针对这一问题,微电子所刘明院士和李蒙蒙研究员团队基于高迁移率的PffBT4T聚合物体系,系统研究了溶液和加工温度对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这些前瞻性的研究为1纳米及以下工艺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也许,很多人对1纳米及以下芯片持怀疑态度,甚至称“战略性吹牛”,但毫无疑问,从技术性原理到实际量产生产还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和实践。
尽管摩尔定律的步子已大幅放慢,但工艺节点仍已演进至1nm以下。在最新的逻辑节点中,传统器件架构已不具优势,而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FET)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器件架构。本文介绍CFET在先进节点中的集成,单片和顺序集成方案评估,并提出了顺序CFET工艺流程,包括低温层转移工艺。
一场由 Efinix 举办的圆桌讨论,讨论了如何利用马来西亚的电子和半导体制造优势和能力来加速该国的深度科技生态系统发展。
德州仪器首席执行官Rich Templeton当选SIA副主席
由于采用性能相对强大的M1处理器和mini-LED屏幕以及更多的创新,新款iPad Pro 2021已经成为消费者心目中最受欢迎。然而,iPad 2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列入“复古和过时”的名单中。
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三种信道建模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坤恒顺维公司可以提供上述三种完整的信道建模软件。优异的信道模型对于准确预测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支持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设计极其重要,好的信道建模方法对于用户方便高效的测试验证通信系统的性能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在具体实际应用种,应综合考虑具体环境、条件以及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最符合实际测试的方法以提高测试效率。
Qorvo今日宣布将在CES®2023上展示其最新的物联网 (IoT)、智能家居、5G、Wi-Fi、超宽带 (UWB)、传感器和电源产品。
尊敬的行业同仁:亚化咨询最新推出《中国SiC月报2022》,主要包含:三代半导体行业评论(月度更新)三代半导体行业政策、市场动向(月度更新)行业重大动向(月度更新)SiC项目建设动态(月度更新)SiC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极氪汽车,被曝上市重大进展。根据路透社的消息,极氪汽车已经向美国SEC递交了IPO申请,寻求在美上市。而且是“秘密递交申请”,拟募资10亿美元
半导体的风口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总体来说和储能,电动汽车,光伏等几大新能源行业是未来5年相对预期比较好的赛道。总有同行问,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是否火爆。我分享一个经验,简历挂在领英上,一般会有猎头联系。
1983年,100台桑塔纳以CKD(全散装件)的形式抵达上海进行组装,在大众派来的专家指导下,上汽大众建立起汽车组装线,耗时七年完成了桑塔纳的国产化。作为曾经的国民神车,桑塔纳激活了中国的民用汽车市场
关注美光获取动态城市喧哗的马路上,新能源汽车正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街头巷尾快速增长。这些新型智能汽车背后,离不开 eMMC 等汽车级内存和存储半导体的默默付出。目前,eMMC 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娱乐系统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PART.1企业介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深规院”),起步于1990年高速发展的深圳,作为具有雄厚技术实力的城市规划咨询研究设计机构,在长期全方位参与深圳
   深圳市云影天光科技有限公司    PART.1企业介绍深圳市云影天光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诠释创新,致力于为客户实现价值。从2017年创立至今,在为多家机构及客户提供专业IT服务的同时,亦不断提升自
今天有空,在GitHub翻了各种库,挑出下面有意思的库~Open.HD 使用现成的商业 (COTS) WiFi 适配器,但它不会在标准 WiFi 模式下运行它们,这不适合低延迟或超长距离视频传输。相反
如何看待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冲击中高端市场?背景:11月,比亚迪官宣,旗下高端汽车品牌定名为“仰望”。11月16日,在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在表示,明年将推出一款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