锗和硅锗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市场机会。最近,由维也纳工业大学(TU Wien/Vienna)领导的一个多机构团队已经设计出一种方法,来克服与硅和锗化合物器件相关的可靠接触问题。在其论文中,描述了如何用质量极高的结晶铝和复杂的硅锗层系统开发触点。这种方法实现了与锗不同的、独特的触点特性,特别适合于光电和量子元件。

有时候,一项开创了根本性或戏剧性进步的技术或工艺,很快就会被这项创新本身的变化或改进所取代,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锗晶体管。在75年前的1947年,约翰-巴丁(John Bardeen)、沃尔特-布拉坦(Walter Brattain)和威廉-肖克利(William Schockley)开发并展示了第一只晶体管——一个点接触器件,从此开启了固态与现代电子时代。这种晶体管使用了掺杂锗,并利用微型弹簧将金箔触点压接在表面。

当时,这种点接触器件的制造非常困难,产量也很低。到了1948年底,肖克利设计出了双极结点晶体管,解决了棘手的点接触方式带来的问题,并很快成为标准设计。但后来业界发现硅具有更加优越的温度属性、较低的成本和更广泛的原材料供应,进而逐渐成为半导体材料的首选。

锗确实具有较低的正向压降,约为0.4V,而硅的正向压降则为0.7V。然而,硅的压降较高这个缺点,完全被许多其他优点所掩盖。迄今已有许多关于第一个晶体管历史和技术的书籍与文章,最近发表在IEEE Spectrum上的一篇文章“第一个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对这两个方面都作了很好的诠释。

当然,现在的半导体世界主要以硅为基础。没错,还会用到氮化镓(GaN)、砷化镓(GaAs),甚至还有针对特殊应用的碳化硅(SiC),但绝大部分固态器件都是基于硅的。锗的电子应用仅限于少数特殊的硅锗(SiGe)器件,尽管这种化合物的载流子迁移率能达到标准硅的两到三倍,但目前肯定不是主流工艺。

人们仍然可以从NTE电子公司等供应商那里买到锗晶体管,在eBay上也有许多一手或二手商品,但它们远不是主流产品。锗现在的主要应用是光学系统,因为它对8至14微米热波段的红外光是相对透明的,这使得它很适合用于镜头系统和热成像系统中的光学窗口。另外,一些音乐爱好者坚持认为,锗晶体管的音色比硅器件更好;不过这都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锗和硅锗可能会迎来一个新的市场机会。最近,由维也纳工业大学(TU Wien/Vienna)领导的一个多机构团队已经设计出一种方法,来克服与硅和锗化合物器件相关的可靠接触问题。

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每一个半导体表面都会被污染,特别是氧原子,它们在材料的表面上积累得非常快,并会形成氧化层。对于硅来说,这种情况是可以处理的,因为它总是形成同一种氧化物。然而,对于锗而言,会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氧化物。这意味着不同的纳米电子器件可能有非常不同的表面成分,从而呈现不同的电特性。

这就给制作关键的触点带来了问题。即使生产过程中采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在原子水平上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大差异。这个可重复性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在把触点放置到富锗硅上后,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电子元件全部具有预期的属性。

在题目为“Composition Dependent Electrical Transport in Si1-xGexNanosheets with Monolithic Single-Elementary Al Contacts”的这篇论文中,描述了如何用质量极高的结晶铝和复杂的硅锗层系统开发触点。这种方法实现了与锗不同的、独特的触点特性,特别适合于光电和量子元件。

为了走出这一困境,维也纳工业大学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方法,可在原子尺度上创建铝触点和硅锗元件之间的完美界面,如图1所示。第一步,用薄的硅层和制造电子元件的实际材料--硅锗,生产出一个层系统。

图1:在原子尺度上创建铝触点和硅锗间的完美界面。

图1所示是经热诱导的Al-Si1−xGex交换后产生的Al-Si1-xGex-Al异质结构示意图,以及显示真实器件的伪彩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放大后的视图为以单片方式嵌入推荐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中的、并经外延式生长的Si-Si 1-xGexSi堆栈示意图。从整个轴向Al-Si1-xGex-Al异质结构的STEM图像和EDX图来看,Al触点的集成采用的是单片方式。

接下来以受控的方式对上述结构进行加热,就会在铝和硅之间产生一个触点。在大约500℃时会发生独特的扩散现象,即原子离开它们原来的位置并开始迁移。硅和锗原子相对较快地进入铝触点,而铝原子则填补空出的空间。

其结果就是在铝和硅锗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即一个极薄的硅层。在这个过程中,氧原子永远没有机会到达这个原子级相当清晰且高纯度的界面。

该团队认为,这种高质量的触点可以投入大规模生产,从而制造出各种新的纳米电子、光电子和量子器件。因此,锗和硅锗应该还有新的机会,与硅及其他特殊的工艺技术一起发光发热。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是,从实验室到成熟的生产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还有许多技术、良率和成本方面的羁绊需要克服,有时,获得的收益可能与付出的努力并不相当。不过观察这一进步是否会导致锗在半导体世界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还是很有趣的。

锗化合物器件能否卷土重来,或者与主流硅相比,技术和成本方面的负面因素是否还是太大?它是否仍然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一种技术进步呢?

(参考原文:Germanium and SiGe may get another chance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2023年4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点击申请免费杂志订阅

责编:Jimmy.zhang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摘要: 马尼拉雅典耀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文章称,已经开发了一种将蟹壳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并且已经利用这种生物塑料制造出来了衍射光栅[1]。一种全新的可生物降解、重量轻、价格合理的光栅有望替代传统光栅,并且使得一次性便携光谱仪成为可能。
沸沸扬扬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Dias及其团队在2023年美国物理会议上报告的镥-氮-氢(Lu-N-H)材料“21℃室温超导”论文,在经历了多重复刻,在8天左右被被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闻海虎团队公布推翻。
当我们在说摩尔定律停滞的时候,常规的辩驳思路总是在谈封装层面的3D堆叠;或者器件层面的3D折叠(CFET)。“3D”这个词对应的当然应该是“2D”,从平面结构转向了立体结构。因为东西一旦折起来,不就省了空间、延续了摩尔定律吗?不过在3D发展同期,我们还在频繁地提2D——2D材料。这是什么?
3月8日,《Nature》期刊刊登了一篇名为“Evid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a N-doped lutetium hydride”的论文,是美科学家团队重提“室温超导”话题,轰动了整个物理界......
2月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继续消化库存,上游原材料价格延续跌势......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和氮化镓系统公司(GaN Systems)联合宣布,双方已签署最终协议。根据该协议,英飞凌将斥资 8.3 亿美元收购氮化镓系统公司......
目前,许多物联网终端制造商已经计划更新现有网关产品来达成 Matter 桥接需求,并将推出可同时支持已部署的 Zigbee、Thread 设备以及更新的 Matter 产品。一些非 Matter 设备也可以通过 OTA 升级以支持 Matter,其余的智能家居产品则可能被排除在 Matter 阵营之外。
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主要是用于自动化和简化验证被测物(DUT)的功能和参数性能。ATE设备大量应用于晶圆生产和封装的过程中,比如通过对晶圆上的所有单独集成电路应用特殊测试模式来测试它们是否存在功能缺陷(Probe Test)。
全球领先的边缘AI运算方案厂商耐能今日宣布,近日完成收购台达集团VIVOTEK(晶睿通讯)旗下子公司OTUS(欧特斯股份有限公司)。 OTUS作为一家摄影机及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多年深耕于汽车、虚拟现实以及其他全景场景应用。近两年来,OTUS与耐能紧密合作,共同将诸多汽车应用完成商业化落地。 作为一家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OTUS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大幅的业务增长,由于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客户对其的信任度也很高。OTUS公司为车载市场提供道路物体检测和驾驶员行为监控等ADAS和DMS方案,并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和日本市场。 随着汽车客户对摄像头集成AI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OTUS提供的方案已成为多家日本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首要选择,并与多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据OTUS的 CEO邱立诚介绍,“在过去的几年中,OTUS创建了多个具有卓越影像功能的SoC解决方案,以满足我们汽车客户的需求。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并未包含AI功能。通过将耐能的边缘AI能力与OTUS的高级影像解决方案集成,我们能够搭建更完整的产品线,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汽车客户提供服务。” 在进行收购之前,耐能和OTUS在集成硬件和软件的一栈式解决方案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这些解决方案服务于面向汽车客户的ADAS和DMS功能。 耐能创始人兼CEO刘峻诚表示:“在双方之前的紧密合作中,OTUS向来是耐能宝贵的合作伙伴,并让耐能成功进军日本头部的汽车客户。通过OTUS强大的影像技术和行业渠道,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加速AI应用扩展到更大的全球市场。”
QDPAK和DDPAK表面贴装(SMD)TSC封装设计的成功注册,标志着封装外形将迎来崭新纪元,将推动市场更广泛地采用 TSC 技术以取代 TO247 和 TO220。凭借这一技术优势以及根据MO-354 标准,此项新 JEDEC 注册封装系列将成为高压工业和汽车应用过渡至下一代平台中顶部冷却设计的重要推手。
在新一代汽车电子架构复杂性与先进性地不断推动下,汽车电子元器件在数量与性能上持续攀升,同时在“四化”趋势、软件定义汽车、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产汽车MCU厂商应如何加速追赶
在急单效应带动之下,面板双虎友达、群创3月营收弹升。友达公布2023年3月自行结算合并营收为191.85亿元(新台币,下同),较上月增加19.5%,较去年同期减少31.6%,累计2023年第一季合并营
Mini LED发展迅速,其作为背光技术,近年在电视与显示器市场的热度不断提升,终端龙头企业看好Mini LED的发展,正大力推进Mini LED背光技术不同的应用场景的渗透。目前,虽然Mini LE
待定编辑:感知芯视界半导体设备泛指用于生产各类半导体产品所需的生产设备,属于半导体行业产业链的支撑环节,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先导者,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
在野外,能够根据外形来辨别鸟的种类已经算得上十分厉害,如果仅凭声音就能识别,则更胜一筹了。除非您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资深鸟类爱好者,否则只通过声音来辨别鸟类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来自德国马尔堡大学的一群数学
  实验名称:超声导波针对均匀腐蚀的无基准评定方法   研究方向:超声导波加速腐蚀   测试目的: &e
"image"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_href="">                                                 
———— / END / ————● 【国内首款】Dioo车规级5.8GHz超高速模拟开关DIA3000● 为再见一面,他用AI“复活”了奶奶……却引起网友争议……●【航顺案例】HK32ASPIN02
‍‍"image"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_href="">                                               
各大“造车新势力”正在加快产能建设。 文|新战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2021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爆发性增长,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