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展Chiplet面临哪些挑战?从技术上面看来,中国现在产业链发展最大的挑战是技术封锁,由封锁所带来的自主需求也是一大机遇。”2023年3月30日,在AspenCore主办的2023 IIC SH展会同期的“2023中国IC领袖峰会”上,芯耀辉科技(Akrostar Technology)董事长曾克强先生围绕“Chiplet时代,中国芯片市场接口IP的未来展望”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在摩尔定律失效的当下,Chiplet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及基于Chiplet的芯片接口IP的趋势。

摩尔定律失效,芯片性能提升遇瓶颈

在探讨Chiplet(小芯片)之前,摩尔定律是绕不开的话题。戈登·摩尔先生在1965 年提出了摩尔定律:每年单位面积内的晶体管数量会增加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这意味着,在相同价格的基础上,能获得的晶体管数量翻倍。不过,摩尔先生在十年后的1975年,把定律的周期修正为24个月。至此,摩尔定律已经影响半导体行业有半个世纪。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演进,半导体行业发现摩尔定律在逐渐失效。上图右上部分是英特尔x86 CPU 1970-2025年的演化历史,可看出每颗芯片的晶体管数量持续增加(右上深蓝色线条),但时钟速度(右上天蓝色线条)和热设计功耗(右上灰色线条)自2005年之后就变化不大。于此同时,受先进工艺高成本支出的影响,晶体管成本降幅在2012年后趋缓,甚至越往后还有成本增加的趋势。

从上图右下的统计数据可看出,芯片制程在持续微缩和演进,晶体管数也在相应的增长。在2019年以前,单芯片晶体管数量和工艺几何尺寸演进,一直与摩尔定律高度相关。因为单位面积内的晶体管数量,每一周期就会增加一倍,所以在理想情况下,Die的尺寸可保持不变。但是据右下绿色标识的区域显示,可以看到单芯片Die尺寸在日趋增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单芯片晶体管数量的增加,也有Die增大的原因所致。由于Die尺寸的增长,受光罩尺寸、工艺良率等因素制约,这代表通过加大Die Size来提升单芯片算力已经越来越困难。

总而言之,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每24个月已经很难让单位面积内的晶体管数量翻倍。这意味着,现在芯片性能的提升遭遇了瓶颈,性能无法单纯由工艺技术驱动,也需要由架构创新来驱动。因此,业界必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Chiplet帮助芯片生产降本增效

在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的情况下,Chiplet技术在半导体行业应运而生。整体来看,Chiplet具备高集成度、高良率、低成本三大特点,它被视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

曾克强介绍说,Chiplet通过多个芯片的片间集成,可以突破传统单芯片的上限,进一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比如,左上图的单片集成的SoC是通过统一工艺制程,导致芯片上各个部分都要同步进行迭代,其开发时间长达三至四年,缺陷数量可达数百个。左上图的单独IP集成Chiplet通过将不同的功能切开,再对部分单元的工艺做选择性迭代,迭代裸片后可制造出下一代产品,这样就能加速产品的上市周期。Chiplet芯片集成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的裸片,就有效降低了Chiplet芯片研制风险,也减少了重新流片和封装的次数,进而能为芯片企业节省研发投入。

Chiplet可以提升复杂SoC芯片的良率,该方案将复杂SoC芯片分成更小的芯片。单芯片的面积越大其良率越低,它对应的芯片制造成本也就越高,芯片设计成本也会随着制程的演进而成本增长,切割小芯片可有效降低芯片设计成本。此外,在SoC设计中,模拟电路、大功率IO对制程并不敏感,不需要太高端的芯片制程,可将SoC中的功能模块,划分成单独的Chiplet,针对功能来选择合适的制程,从而让芯片实现最小化,提高芯片的良率、降低芯片成本。

Chiplet有两个常见的应用案例:同构(聚合系统)和异构(分割系统)。同构是通过高速接口和先进的封装技术,适用于CPU、TPU、AI SoC等,这种方式是将多个Die紧密相连,以相同的Die设计实现计算能力的扩展,其接口要求低延迟和低误码率;异构是将芯片按功能拆分,先进制程的Die提供高算力和性能,成熟制程的Die负责常规或者特色的功能,这些不同制程的Die被封装在一起。

在使用案例方面,AMD服务器CPU Epyc系列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分别采用了同构和异构的方法。第一代Epyc采用7nm制程,利用同构方法聚合4个相同的Die,该系统可扩展,只需多个Die的互联,即可提高计算能力;第二代 Epyc将芯片功能拆分为CCD运算Die(Compute Core Die)和IO Die,通过异构方法它们集成到一起,实现了先进工艺与成熟工艺的巧妙融合。

通过高速接口和先进封装技术,把多颗Die融合在一颗大芯片内,以此来实现算力的扩展,这适用于CPU、FPGA、通信芯片等产品。同时,Chiplet也对接口提出了标准化、兼容性、可移植性的要求,要具备低延时和低误码率的优势,厂商选择接口时还需考虑生态系统问题。

曾克强总结说:“Chiplet可提升大芯片设计良率,降低芯片研发的风险,缩短芯片的上市时间,还可增加芯片产品组合,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因此,它被视为有效延续摩尔定律的新方式。”

Chiplet的发展趋势及生态布局

Chiplet应用在芯片中的时间还不长,但自2020年开始其发展就非常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4%。预测到2031年,全球Chiplet行业市值有望达到470亿美元(上图左边)。

因为Chiplet把芯片切分成不同的小芯片并互联,所以相关接口IP市场也有新的需求。上图右边是各类传统接口IP市场的发展趋势,蓝色方块体现了小芯片互联接口IP的趋势。虽然小芯片互联接口IP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其增长速度最为迅猛,预计从2021年到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会高达50%。至2026年,全球产值将达3.2亿美元。

Chiplet技术需要切分、堆叠整合,该技术将推动芯片产业链的变革。曾克强预测,Chiplet的发展将分为几个阶段:2023年之前的两三年是Chiplet生态早期阶段,芯片公司对芯片进行分拆,并寻找先进封装组合,各家都按自己的定义协议来做产品,该阶段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进入到2023年,随着工艺制程进入3纳米接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失效越来越明显,而摩尔先生的去世,似乎也在印证旧时代正在落幕。与此同时,属于Chiplet的新时代正在开启。设计厂商对自己设计的Chiplet进行自重用和自迭代,同时工艺逐渐成型,互联标准日趋统一。

预计到2027年,Chiplet生态将进入成熟期,真正进入IP硬化时代。届时,会有一批新公司诞生,包括Chiplet封装EDA公司、集成小芯片的大芯片设计公司、有源基板供应商等等。

主要有四个重要角色参与Chiplet生态链:EDA供应商,IP厂商,封装厂,Fab厂。尤其对于IP供应商而言,基于IP复用的模式,设计能力较强的IP供应商有潜力演变为Chiplet供应商。而IP供应商也需要具备高端芯片的设计能力,以及多品类的IP布局和平台化的运作能力,以上都对IP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Chiplet加入了更多的异构芯片和各类总线,相应的EDA覆盖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创新功能。国内EDA企业需要提升相关技术,应对堆叠设计带来的诸多挑战,例如对热应力、布线、散热、电池干扰等的精确仿真,在封装方面需要2.5D和3D先进封装技术支持,同时Fab方面也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一些Chiplet标准,主流标准包括XSR、BOW、OpenHBI、UCIe(详见上图右表)。右表中的绿色代表技术优势,红色代表劣势。可以看出UCIe标准在多个角度都占据优势,它定义了逻辑 PHY、训练机制、初始化序列、边带和链路控制。此外,它还重用了成熟的PCIe和CXL生态系统,这将加快这一新标准的采纳,并得到代工厂、封装厂、无晶圆厂和系统公司的支持。

从左侧的图表中可以看出,UCIe提供了最高带宽、最佳能效比和最低延迟的最佳组合。具体来看,UCIe定义了完整的协议层,继承了CXL和PCIe生态系统的优势。UCIe 16G将主导标准封装和先进封装行业,UCIe 32G将在更先进封装工艺和高端应用方面将被采纳。

如何解决Chiplet面临的挑战

Chiplet的发展刚起步不久,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它需要产业链及技术升级配合。这些挑战主要分为两大类:上图蓝色部分展示的是多个Chiplet堆叠整合的挑战,绿色部分是怎么系统分割设计方面的挑战。

堆叠整合往下还细分为封装技术、电路设计、协议标准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Chiplet技术把单个大硅片“切”成多个小芯片,再把这些小芯片封装在一起,单颗硅片上的布线密度和信号传输质量远高于不同小芯片,这就要求必须要发展出高密度、大带宽布线的先进封装技术,尽可能提升在多个Chiplet之间布线的数量并提升信号传输质量。Intel和台积电都已经有了相关的技术储备,通过中介层(Interposer)将多个Chiplet互连起来,目前这些技术仍在不断演进中,并在不断推出更新的技术。

其次,用于Chiplet之间的高速通信接口电路设计。Chiplet之间的通信虽然可以依靠传统的高速Serdes电路来解决,甚至能完整复用PCIe这类成熟协议。但这些协议主要用于解决芯片间甚至板卡间的通信,在Chiplet之间通信用会造成面积和功耗的浪费。

再次,通信协议是决定Chiplet能否“复用”的前提条件。Intel公司推出了AIB协议、TSMC和Arm合作推出LIPINCON协议,但在目前Chiplet仍是头部半导体公司才会采用的技术,这些厂商缺乏与别的Chiplet互联互通的动力。目前,UCIe联盟最重视协议,如果实现了通信协议的统一,IP公司就有可能实现从“卖IP”到“卖Chiplet”的转型。

先进封装解决了如何“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切”的问题。英伟达在决策下一代GPU要采用Chiplet技术时,思考和验证如何把完整的大芯片设计划分成多个Chiplet,这其实是设计方法学的初步体现。要让基于Chiplet的设计方法从“可用”变为“好用”,需要定义完整的设计流程,以及研制配套的设计辅助工具。

在中国发展Chiplet面临哪些挑战?从技术上面看来,中国现在产业链发展最大的挑战是技术封锁,由封锁所带来的自主需求也是一大机遇。在单位硅片面积上增加晶体管数量有困难,转而追求在单个封装内部持续提升晶体管数,这也是目前发展Chiplet技术对国内芯片产业的最大意义。

但是现在我们仍缺乏必要技术、经验、标准协议、人才、知识产权和专利积累,而且中国芯片公司的规模都不大,无法单靠某一家或某几家公司来打造Chiplet生态。这需要不同的公司分工合作,共同打造Chiplet产业链。

中国要发展自己的Chiplet生态链就需要有自己的标准。国内的CCITA联合集成电路企业和专家,共同主导定义了小芯片接口总线技术要求,这是中国首个原生Chiplet标准,在去年12月15日通过了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的审定并发布。

该标准与UCIe主要有两大区别:UCIe只定义了并口,CCITA的Chiplet标准既定义了并口,也定义了串口,两者的协议层自定义数据包格式也不同,但CCITA的标准与UCIe兼容,可直接使用已有生态环境。在封装层面,UCIe支持英特尔先进封装、AMD封装,CCITA定义的Chiplet标准主要采用国内可实现的封装技术。

芯耀辉的接口IP方案

据曾克强介绍说,芯耀辉参与协议组织推动Chiplet发展,作为重点贡献企业参与了标准协议制定与推广,以此确保其产品和研发能力始终走在产业发展最前沿,依靠对标准协议深度理解,能给产业带来更多优秀的IP产品。

比如,芯耀辉D2D IP把互连扩展到短距离PCB,以满足中国本地市场需求。D2D IP解决方案涵盖绿色箭头所示的全部封装类型,与目前国内生产加工能力高度适配,目前112G PAM4测试芯片已经成功实测。

曾克强表示,Chiplet不只是简单的IP技术,也包括整个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测试,比如子系统的设计、封装设计、PCB设计、ATE测试等等。芯耀辉从一开始做IP设计时,就把下游这些对Chiplet的要求转化对IP设计规格的要求,一开始就考虑到后端要实现Chiplet所需要的特性,从IP源头来解决这些挑战。

“比如说从控制器、PHY、子系统方面来实现高性能、低功耗、低延迟,一般供应商会追求最佳的PPA,但客户产品应用不一样对PPA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我们提供可灵活配置的PHY,更适配客户的特定应用,帮助不同的客户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佳PPA。并且对关键的与频率相关的部分,我们提供的都是硬核,保证客户的时序收敛。另外,我们在PHY中还嵌入了许多在Silicon之后的测试功能,特别是大家都关注的KGD(Know Good Die)测试,因为在一个封装里面多个Die互联以后,没法像常规芯片一样放探针来确定里面的Die是否正常工作或者Die与Die之间的互联是否出现短路,所以我们的PHY提供了丰富的D2D KGD测试功能。还有控制器和子系统也是如此,我们都是在IP设计的源头就来解决这些挑战,而不是将挑战推向系统设计和生产测试以适应IP。这样就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加快客户芯片上市时间和一次流片成功率。”

目前,D2D IP已经实现客户项目的成功量产,主要有数据中心、5G、网络交换机应用,客户项目导入的实例类似AMD第一代服务器,采用的是同构聚合方式来实现多个Die的互联。

本文授权转载自《电子工程专辑》姊妹媒体《国际电子商情》

责编:Amy.w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据央视新闻消息,4月12日21时,在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第122254次实验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
美国频频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制裁名单,也是其遏制中国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美国商务部还将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的16家实体列入实体清单。由此可见,美国已经将“实体清单”当作与他国竞争的武器,延缓所有竞争对手的科技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艾默生看重NI在数据采集、仪器控制和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和软件的实力,自2022年5月开始,关于NI的收购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在收购中,艾默生击败了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福迪威(Fortive Corp .),而另一家潜在收购商是德科技(Keysight) 则因为可能涉及反垄断问题,希望较为渺茫。
美国与欧盟被数千英里的大西洋分割开来,它们对人工智能(AI)的监控方式也不同。美国方面的最新变化在1月27日推出——大约是欧盟采取重大举措后七周的时间…
NOR闪存已达到了极限,因为它无法兼容在28nm以下的工艺技术,这让用新兴的内存作替代成为为低风险的方式,低功耗应用也很适用于新世代内存。
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这家日本投资集团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周一就Arm的上市计划达成了初步协议,预计孙正义将于本周晚些时候正式签约。英国政府似乎也没有说服孙正义改变Arm单独赴美IPO的想法。毫无疑问,Arm公司在一家证券交易所上市会一定程度上减轻监管压力和付出成本。
目前,许多物联网终端制造商已经计划更新现有网关产品来达成 Matter 桥接需求,并将推出可同时支持已部署的 Zigbee、Thread 设备以及更新的 Matter 产品。一些非 Matter 设备也可以通过 OTA 升级以支持 Matter,其余的智能家居产品则可能被排除在 Matter 阵营之外。
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主要是用于自动化和简化验证被测物(DUT)的功能和参数性能。ATE设备大量应用于晶圆生产和封装的过程中,比如通过对晶圆上的所有单独集成电路应用特殊测试模式来测试它们是否存在功能缺陷(Probe Test)。
全球领先的边缘AI运算方案厂商耐能今日宣布,近日完成收购台达集团VIVOTEK(晶睿通讯)旗下子公司OTUS(欧特斯股份有限公司)。 OTUS作为一家摄影机及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多年深耕于汽车、虚拟现实以及其他全景场景应用。近两年来,OTUS与耐能紧密合作,共同将诸多汽车应用完成商业化落地。 作为一家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OTUS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大幅的业务增长,由于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客户对其的信任度也很高。OTUS公司为车载市场提供道路物体检测和驾驶员行为监控等ADAS和DMS方案,并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和日本市场。 随着汽车客户对摄像头集成AI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OTUS提供的方案已成为多家日本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首要选择,并与多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据OTUS的 CEO邱立诚介绍,“在过去的几年中,OTUS创建了多个具有卓越影像功能的SoC解决方案,以满足我们汽车客户的需求。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并未包含AI功能。通过将耐能的边缘AI能力与OTUS的高级影像解决方案集成,我们能够搭建更完整的产品线,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汽车客户提供服务。” 在进行收购之前,耐能和OTUS在集成硬件和软件的一栈式解决方案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这些解决方案服务于面向汽车客户的ADAS和DMS功能。 耐能创始人兼CEO刘峻诚表示:“在双方之前的紧密合作中,OTUS向来是耐能宝贵的合作伙伴,并让耐能成功进军日本头部的汽车客户。通过OTUS强大的影像技术和行业渠道,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加速AI应用扩展到更大的全球市场。”
QDPAK和DDPAK表面贴装(SMD)TSC封装设计的成功注册,标志着封装外形将迎来崭新纪元,将推动市场更广泛地采用 TSC 技术以取代 TO247 和 TO220。凭借这一技术优势以及根据MO-354 标准,此项新 JEDEC 注册封装系列将成为高压工业和汽车应用过渡至下一代平台中顶部冷却设计的重要推手。
春日盎然,正如女性的力量蓬勃且明媚!值此春光, NVIDIA 举办了多场主题活动,为女性的光芒喝彩。我们精选了多位资深领导者关于女性成长的洞见分享,希望能够为此刻正驰骋于科技行业,或渴望加入的女性们提
4月12日,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以下简称“香港电子展”)时隔三年在香港盛大开幕。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海”)携多款最新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领域的代表性应用方案及开发生态工
各大“造车新势力”正在加快产能建设。 文|新战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2021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爆发性增长,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规模
待定编辑:感知芯视界半导体设备泛指用于生产各类半导体产品所需的生产设备,属于半导体行业产业链的支撑环节,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先导者,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
在野外,能够根据外形来辨别鸟的种类已经算得上十分厉害,如果仅凭声音就能识别,则更胜一筹了。除非您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资深鸟类爱好者,否则只通过声音来辨别鸟类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来自德国马尔堡大学的一群数学
最新发布的英飞凌iMOTION™运动控制引擎软件(简称MCE),支持两种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通信。一是用户模式UART通信协议,为电机控制应用提供简单、可靠且可扩展的通信方法。二是可配置UA
2023年4月7日,由芯师爷主办的“2023工控MCU技术及应用创新论坛”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如期举办。极海受邀出席参与主题演讲,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交流工业智造新时代下工控MCU的发展趋势。此次论坛以“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化学工业园区与盈德气体签署了园区石化基地工业气体岛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园区的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据介绍,盈德气体依托其资源优势和技术支持
受访嘉宾 | 黎瑾镭神智能销售总监凭借高端、稳定、可靠的激光雷达环境感知技术,镭神智能产品及服务已经覆盖十大产业生态圈1200+家客户,截至2022年底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5万台,位于国内厂商前列。作者
英特尔12日宣布,其合同制造部门将与英国半导体设计部门合作,以便使用该公司技术的智能手机半导体可以在英特尔工厂生产。它已经决定从美国高通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代工生产,旨在通过扩大移动先进领域的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