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方面,都面临着双重的机遇和双重的挑战。我们如果能迈过去,以后可能就是欧美,如果不能迈过去,就可能是拉美”“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尾期,一方面是人类对芯片的使用量增多,另一方面是芯片集成度能力趋缓,想要获得更多算力或集成度,就需要投资更多的芯片,这带来更多成本投入。对行业而言,有痛点也就有机会。”

2023年3月29日,在AspenCore主办的2023 IIC SH展会同期的"第二届'碳中和'暨绿色能源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半导体组组长卢小保先生围绕“从硬科技视角看新能源半导体投资机会”做了精彩分享,他指出半导体领域最大的三大投资机会是在数据中心、智能汽车,以及新能源相关赛道。

五大要素决定AI时代的发展机遇

硬科技是卡脖子和关键的核心新兴技术,它能改变或颠覆某一行业、某一产业,它就是技术壁垒比较高的关键核心技术。“硬”是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在内的八大领域,基本上目前科创板的定位约等于硬科技。总而言之,硬科技是骨头,实体经济是肌肉,虚拟经济是脂肪,金融是血液,其中的骨头非常关键,它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几次产业变革,从最早的蒸汽机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到蒸汽机与铁路交通的结合,然后到电气+内燃机,再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应用,其中每隔50-60年就有一个产业变革,这一产业规律非常明显。

卢小保强调说:“我们认为,快速爆发的人类信息社会时代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下一个阶段是正在开启人工智能时代。最近ChatGPT非常火热,这标志AI真正进入应用阶段。从新一轮的AI产业革命来看,它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跟上,就可能会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现在我们要在创新上找红利,这个创新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目前,我们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方面,都面临着双重的机遇和双重的挑战。我们如果能迈过去,以后可能就是欧美,如果不能迈过去,就可能是拉美。”

回顾人类的科技史,从物质、能源、信息、空间、生命五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是从物质的维度,从最早的石器时代,我们用的是木材、石器,到农业时代用青铜器、铁器、瓷器,进入到工业时代,我们掌握了钢材、塑料、硅和集成电路,再到人工智能时代,可能会出现新一代的材料,比如纳米技术、石墨烯技术等。

“智能时代”人类的科技会有怎样的发展?上面讨论的仅是物质方面的维度,在能源方面,人类可能会掌握新能源、氢能源、激光核聚变;在信息方面,人类将迎来物联网、光子芯片、人工智能的落地;在空间方面,人类会掌握无人驾驶技术、太阳系航行技术;在生命方面,生命科学、脑科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卢小保表示,中科创星专注硬科技投资,其投资布局沿着以上五个基本要素展开,包括物质层面的碳材料、光电新材料、新型陶瓷、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材料等,能量层面的分布式储能、特高压、新型电池、氢能、可控核聚变等,生命层面的基因编辑、再生医学、干细胞治疗、核酸药物、脑科学、高端医疗器械等,信息层面的激光雷达、5G、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中心、AR/VR等,空间层面的自动驾驶汽车、超高速铁路、超高速飞机、递归卫星星座、可回收火箭等。

半导体是所有新兴科技的基础,永远不缺乏创新的机会。虽然半导体的体量相对而言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支撑起到基础作用。

第一大投资机会:数据中心

到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机会是在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最大的挑战是算力,现在各国都在努力发展算力技术。数据的增长速度远快于算力的增长速度,两者间的鸿沟会越来越大。

近年来,数据量呈现指数型的增长趋势,数据积累的速度越来越快,承载算力的集成电路的增长,随着摩尔定律呈现出线性增长的态势,但现在摩尔定律增长速度越来越慢,未来数据增长和算力增长之间的鸿沟会越来越大。

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尾期,一方面是人类对芯片的使用量增多,另一方面是芯片集成度能力趋缓,或者集成难度日益加大,想要获得更多的算力或集成度,就需要投资更多的芯片,这带来更多成本投入,这是未来相当长时间都内会面临的挑战。然而对行业而言,有痛点也就有机会。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的能耗非常大,比如在芯片部分,单个CPU/GPU功耗已经到350W,峰值功率到700W,下一步会到500W/1000W,甚至更高。根据工信部2020年3月公布的一组数据:国内数据中心总数量已超过40万个,其年耗电量已经占整个社会耗电量的1.5%。

更关键的是,过去十年间,我国数据中心整体用电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国网能源研究院的一组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7%,这相当于一个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卢小保认为,以上数据可能已经非常保守,尤其是随着美国最近在AI方面的突破,ChatGPT迅速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这可能会推动数据中心占比快速提升。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预测:ChatGPT平均年耗电可达2.58亿千瓦时,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背景下,IDC耗电量占全国用电量比重预计将从2021年的2.5%提升至2025年的5%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预测,反映了数据中心耗电量在飞速提升。”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是最大的资源,能耗是最大的瓶颈,散热是最大的痛点。在数据中心里面涉及到一些半导体投资的机会。

首先,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和投资,一定会带来大量芯片的使用,无论是传统的CPU、GPU,还是各种AI芯片、交换机芯片等,这类芯片都会被大量应用。其中,涉及到与能耗相关的,比如节能降耗的集成电路产品,比如新兴架构的处理器(Arm/RISC-V),以前传统服务器都是用x86,以后则可能会用Arm或RISC-V替代,因为后两者更加低功耗。

DPU取代CPU来处理网络数据、GPU取代传统CPU业务、另外Chiplet技术、AI芯片、光子计算芯片等也都会带来更低的能耗。数据中心里面的各种算力技术,可以为大规模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提供机会。同时,一些新兴的低功耗存储技术,各种大功率供电技术,新兴散热技术,高速通信技术等,都对数据中心降能耗起到推动作用。

第二大投资机会: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

在人工智能时代,半导体领域的第二大投资机会是智能汽车。汽车在智能化之后,其中的半导体器件含量急剧增加。智能汽车本身有两个属性:一个是新能源属性,其能源从过去的石油,转变为电能或氢能;另一个是智能化属性,包括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包括车内智慧化、电气化、联网化等。

汽车的智能化和新能源化,对中国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球汽车用油约占石油产能的24%,而在中国,汽车用油占国内石油产能的85%。中国有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国家极大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也在积极推广其下游最大的应用的发展,也即从传统的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

石化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中国属于少油、多煤、缺气的国家,结合我国汽车的用油情况,在非可再生资源领域我们面临的压力更大。与此同时,国内经过多年的政策方面的积累,已经在新能源、清洁能源方面掌握更好的技术条件。目前,我国的光伏发电成本已低于燃煤的发电成本。仅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已经可以具备推广光伏的发电技术替代传统燃煤技术的条件。

发展新能源可能会带来极大的战略红利。传统的能源铁三角——石油/天然气-输油管道/海上运输-燃油车,但中国现在正在努力发展的新能源铁三角——光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新能源车,上游的光伏风能发电主要在地广人稀的地方,比如内蒙、甘肃、青海等地,中游传输电能需用到特高压输电技术,下游是新能源汽车。

一旦新铁三角得以形成,新的能源的供给形式得以建立,我国内外双循环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在新的能源铁三角中,上游的光伏产业链完全不被国外企业卡脖子,包括最上游的材料、装备,到中游的工艺加工,到下游的组件,国内厂商在所有的环节都具备业界领先的技术能力、工艺水平、生产能力,没有任何一个环节的市占率低于50%,甚至有环节市占率达到90%以上。在下游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最核心的电池部分,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因此,中国需要全力发展新能源。

在各国光伏近年来的装机量来看,中国处于非常领先的位置。根据欧洲光伏协会(SolarPower Europe)数据,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16.9GW,仅中国一家就贡献了26%的增量,高于欧盟(16.0GW)和美国(13.3GW)新增装机量之和;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19年全年光伏发电量2,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3.1%;而未来我国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比例将稳定在35%左右。

新能源汽车赛道也蕴藏着大量的半导体投资机会。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带来的最大红利是功率器件,从传统的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用量增加了五倍。功率半导体会长期处于景气周期,其中的IGBT、CoolMOS、碳化硅、Si MOS、氮化镓、功率器件模块、功率器件+驱动芯片+MCU、DSP将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另外,自动驾驶相关的AI芯片/算力芯片也是非常关键的产品,包括其他的通信芯片,传感器+算法+软件,高精度地图,导航等,还有车内的智慧化、人机交互,电池相关的技术(BMS技术、总线技术算法+传感+热管理)等。

随着整车系统由400V向800V迈进,高压技术、保护技术、总线技术等也有较好的机会。

中科创星围绕汽车的投资布局包括:汽车后市场服务、储能、电机及模组、车灯、惯导、抬头显示、自动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线控地盘、车充、结构件及激光焊接、复合材料、功率器件、雷达/传感器、汽车显示、汽车通信、专用车整车、热管理、汽车膜类、锂电正负极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电池及动力系统。

第三大投资机会:新能源相关赛道发+输+储+充+用

除了数据中心、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之外,半导体领域的第三大的投资机遇是其他新能源相关的赛道。无论是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还是输电、储能、充电、用电,在“碳中和”的整体大背景之下,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转换效率,这整个过程中都会用到大量的功率器件。

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需求增加,也包括整个与电有关的环节,对功率器件的需求都会快速增加,比如家用的电器(空调、冰箱、洗衣机、燃气灶、风扇、空气净化器、加湿器、新风系统、吹风机、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机器人、平衡车、电动牙刷)从定频到变频,其中都要用到MOS、IGBT模块,随着工业电机、电梯、起重机、高铁、地铁、5G基站等,只要涉及到电源转换、传输、储存都会用到大量功率器件,所以IGBT、Si MOS、CoolMOS、SiC、GaN有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中科创星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包括:IGBT芯片&模块(芯长征、擎茂微),SiC(天科合达、瑶芯微),GaN(广东致能),智能光伏&BMS(南京模砾),低功耗保护&开关技术(杰夫微),先进热管理领域(苏州圣荣元、广州力及,厦门钜瓷、慧晶新材料、江西国化、纳墨新能、杭州英希捷等)。

本文授权转载自《电子工程专辑》姊妹媒体《国际电子商情》

责编:Amy.w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据央视新闻消息,4月12日21时,在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第122254次实验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
美国频频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制裁名单,也是其遏制中国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美国商务部还将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家的16家实体列入实体清单。由此可见,美国已经将“实体清单”当作与他国竞争的武器,延缓所有竞争对手的科技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艾默生看重NI在数据采集、仪器控制和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和软件的实力,自2022年5月开始,关于NI的收购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在收购中,艾默生击败了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福迪威(Fortive Corp .),而另一家潜在收购商是德科技(Keysight) 则因为可能涉及反垄断问题,希望较为渺茫。
美国与欧盟被数千英里的大西洋分割开来,它们对人工智能(AI)的监控方式也不同。美国方面的最新变化在1月27日推出——大约是欧盟采取重大举措后七周的时间…
NOR闪存已达到了极限,因为它无法兼容在28nm以下的工艺技术,这让用新兴的内存作替代成为为低风险的方式,低功耗应用也很适用于新世代内存。
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这家日本投资集团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周一就Arm的上市计划达成了初步协议,预计孙正义将于本周晚些时候正式签约。英国政府似乎也没有说服孙正义改变Arm单独赴美IPO的想法。毫无疑问,Arm公司在一家证券交易所上市会一定程度上减轻监管压力和付出成本。
目前,许多物联网终端制造商已经计划更新现有网关产品来达成 Matter 桥接需求,并将推出可同时支持已部署的 Zigbee、Thread 设备以及更新的 Matter 产品。一些非 Matter 设备也可以通过 OTA 升级以支持 Matter,其余的智能家居产品则可能被排除在 Matter 阵营之外。
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主要是用于自动化和简化验证被测物(DUT)的功能和参数性能。ATE设备大量应用于晶圆生产和封装的过程中,比如通过对晶圆上的所有单独集成电路应用特殊测试模式来测试它们是否存在功能缺陷(Probe Test)。
全球领先的边缘AI运算方案厂商耐能今日宣布,近日完成收购台达集团VIVOTEK(晶睿通讯)旗下子公司OTUS(欧特斯股份有限公司)。 OTUS作为一家摄影机及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多年深耕于汽车、虚拟现实以及其他全景场景应用。近两年来,OTUS与耐能紧密合作,共同将诸多汽车应用完成商业化落地。 作为一家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OTUS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大幅的业务增长,由于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客户对其的信任度也很高。OTUS公司为车载市场提供道路物体检测和驾驶员行为监控等ADAS和DMS方案,并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和日本市场。 随着汽车客户对摄像头集成AI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OTUS提供的方案已成为多家日本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首要选择,并与多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据OTUS的 CEO邱立诚介绍,“在过去的几年中,OTUS创建了多个具有卓越影像功能的SoC解决方案,以满足我们汽车客户的需求。然而,这些解决方案并未包含AI功能。通过将耐能的边缘AI能力与OTUS的高级影像解决方案集成,我们能够搭建更完整的产品线,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汽车客户提供服务。” 在进行收购之前,耐能和OTUS在集成硬件和软件的一栈式解决方案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这些解决方案服务于面向汽车客户的ADAS和DMS功能。 耐能创始人兼CEO刘峻诚表示:“在双方之前的紧密合作中,OTUS向来是耐能宝贵的合作伙伴,并让耐能成功进军日本头部的汽车客户。通过OTUS强大的影像技术和行业渠道,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加速AI应用扩展到更大的全球市场。”
QDPAK和DDPAK表面贴装(SMD)TSC封装设计的成功注册,标志着封装外形将迎来崭新纪元,将推动市场更广泛地采用 TSC 技术以取代 TO247 和 TO220。凭借这一技术优势以及根据MO-354 标准,此项新 JEDEC 注册封装系列将成为高压工业和汽车应用过渡至下一代平台中顶部冷却设计的重要推手。
在新一代汽车电子架构复杂性与先进性地不断推动下,汽车电子元器件在数量与性能上持续攀升,同时在“四化”趋势、软件定义汽车、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产汽车MCU厂商应如何加速追赶
  实验名称:基于多通道接收和发射的水声通信机   研究方向:水声通信   测试设备:数模转化器、ATA-ML180
4月12日,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以下简称“香港电子展”)时隔三年在香港盛大开幕。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海”)携多款最新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领域的代表性应用方案及开发生态工
最新发布的英飞凌iMOTION™运动控制引擎软件(简称MCE),支持两种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通信。一是用户模式UART通信协议,为电机控制应用提供简单、可靠且可扩展的通信方法。二是可配置UA
2023年4月7日,由芯师爷主办的“2023工控MCU技术及应用创新论坛”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如期举办。极海受邀出席参与主题演讲,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交流工业智造新时代下工控MCU的发展趋势。此次论坛以“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化学工业园区与盈德气体签署了园区石化基地工业气体岛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园区的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据介绍,盈德气体依托其资源优势和技术支持
"image"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_href="">                                                 
全球PC市场在今年第一季急冻、甚至跌破疫情前同期表现,仅剩不到5,700万台,不过在商用PC市场稳居市占之首的美系品牌厂戴尔,对于今年下半年商用PC市场止跌回升、整体商用PC市场的需求和出货量同步回到
据台媒报道,华为在台经营转骨见成效,去年华为的笔电、平板、穿戴装置在台销量都有50%左右、甚至翻倍的成长性!华为中国台湾总代理讯崴技术总经理雍海表示,今年穿戴式装置/耳机销售量目标为年增50%、4G路
在野外,能够根据外形来辨别鸟的种类已经算得上十分厉害,如果仅凭声音就能识别,则更胜一筹了。除非您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资深鸟类爱好者,否则只通过声音来辨别鸟类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来自德国马尔堡大学的一群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