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LiDAR(激光雷达)制造商Luminar特别面向国内媒体召开了一场媒体见面会。Luminar特别宣布了要和TPK合作,在中国建立高产能工厂;新一年营收则预期翻番...

今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LiDAR(激光雷达)制造商Luminar特别面向国内媒体召开了一场媒体见面会。而且这次活动是包括Luminar创始人兼CEO Austin Russell在内的几个高层都特意到场参与的,足见这场活动及其宣布的相关事件的重要性——尤其是Luminar在中国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

实际上在我们看来,本次媒体见面会的几个重点信息包括有:

  1. Luminar与TPK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建立新的高产能工厂,推进Luminar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
  2. Luminar作为激光技术标配,应用于最近沃尔沃在中国市场推出的EX90 Excellence系列车型;
  3. Luminar计划在全球20+车型使用自家的激光雷达产品;预计到2028年,在中国道路上行驶的装配Luminar激光雷达的汽车会超过100万辆;
  4. Luminar的下一代激光雷达目前处在前期研发阶段,预期达成更低成本、更小体积和更高性能。

基于Luminar这家企业在汽车激光雷达市场上的地位,Luminar的市场动作、未来规划都有利于我们理解激光雷达于汽车领域的未来。

 

激光雷达的市场扩展

从Luminar去年的年报来看,这家公司2022财年营收4069.8万美元,相比2021年增收27.4%。年报中的2023年展望中提到,预计新一年的营收增长至少100%,毛利率(gross margin)将在第四季达到正值。这表明Luminar对于汽车激光雷达的未来市场还是相当看好。

而且在答记者问阶段,Luminar首席财务官Tom Fennimore甚至说:“我们期望我们的收入不仅是今年要翻一番,接下来几年,每年收入都要翻一番。”他提到了未来营收翻番、毛利率增长的几个关键因素,“一是墨西哥的新工厂上线,今年年底会推出更多的项目,如沃尔沃。”“随着项目的推出,有助于毛利上涨,同时一些非重复性启动的成本会消失。到年底,利润就会转为正值。”

考虑Luminar宣布的,全球将有20+车型搭载Luminar的激光雷达技术,“保证了从现在开始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的收入”,这是Luminar实现产品平台化设计以后达成的重要成就之一。另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不仅是墨西哥的新工厂,“中国新工厂会造就更多产能”。“因此我们的收入到2026、2027年可以达到10亿美元,有75%的业务量已经可以达到这个水平。”“而到2030年,我们希望收入会达到50亿美金。”Tom Fennimore说。

基于汽车电子的大热,以及激光雷达目前的市场规模,年度营收翻番还是存在可能的。且在财务数字之外,如文首所述,Luminar在本次上海车展宣布的消息都是扩展市场相关的。Luminar展望之一的“全球规模的工业化”,与TPK合作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满足亚洲市场需求应该只是其中的一环。

实际上,Luminar在墨西哥开启新的LiDAR传感器制造厂也就是最近的事情。从前不久的新闻来看,Luminar的墨西哥工厂具备高度自动化和高产能的特点,年产量预计最初能够达到最高25万颗传感器。Luminar认为,当前公司正构建起全球化布局,“横跨美国、墨西哥、泰国和中国”。

而对于本次的中国本地化生产,Austin说:“我们在中国本地化生产选择的合作伙伴是TPK公司。”...“Luminar激光雷达的生产立足中国,服务中国,这对实现我们的愿景非常重要。为此我们需要大家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我们期待着中国市场指数级的增长,并计划将其作为与TPK合作的新工厂产能的一部分。”

进一步扩大新工厂的产能后,Luminar预期“初始产能为每年达到60万台传感器”,新闻稿中提到初期产能会“支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汽车制造商的合作项目”。未来在需求提升时,还有能力进一步扩大产能。“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在中国为了扩产,我们也会做出数十亿人民币的投资。”Austin表示。

 

有关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

除了中国本地化生产相关发布,Austin也提到了沃尔沃EX90 Excellence系列车型采用Luminar的LiDAR产品,“将Iris激光雷达无缝集成到车顶线”;而且是此系列车型的标配,而非选配。Austin说:“这是非常优秀的进展。”

这其中可能体现了Luminar“使安全大众化”的主旨;用Luminar的话来说,是用激光雷达“使安全驾驶和自动驾驶提升一个等级”,以及未来一百年中,“拯救一亿人的生命,节约一百兆小时的驾驶时间”。以LiDAR这类传感器相较于其他车载传感器的成本,这里的“大众化”更能体现Luminar期望更快地推广LiDAR技术。

Austin提到了实现上述愿景的四个步骤,具体如上图所示。除了创造用于量产汽车和卡车的“全球最优秀”的LiDAR之外,第二步是从“高端车型”开始,应用Luminar的LiDAR产品;第三步则是将相关技术推广到“主流车型”;最后就是“为所有人所用”,即“使安全大众化”。Austin表示到这一步,是“从消费者总拥有成本来说,希望实现近零成本,让消费者免费使用这个技术”。

在我们看来,这是个逐渐达成LiDAR成本下降的过程。Luminar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Taner Ozcelik说:“从趋势来看,我相信降低成本是个重要趋势。”他谈到了Luminar降低LiDAR成本的几个尝试,其一是“目前我们已经拿到最大的订单量,这就意味着为我们扩产以及通过扩产控制成本奠定了基础”。

其二是“我们接下来要推出保险产品,这也使我们的产品成本进一步下降”,“保险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对外也已经做了宣布。”实际在今年2月份,Luminar就宣布了与瑞士再保险(Swiss Re)合作。其初步合作在于对搭载了Luminar的LiDAR和主动安全技术(Proactive SafetyTM)的消费和商用汽车,进行行车表现和安全提升的分析与量化,为行业与Liminar的新型保险项目做准备。

当时Luminar在新闻稿中说,这项测试的目标是要验证事故预防能力,确切降低保险索赔,最终让搭载Luminar产品的汽车的保险费用降低。

其三则是“通过产品本身设计,进一步控制成本”。在Luminar的LiDAR产品方面,至少就本次媒体见面会,我们看到两方面的成本控制动作。首先是Taner特别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了1550nm和905nm波长的“争论”。其实有关不同波长LiDAR的探讨,一直都是热门,无论从穿透能力、人眼安全还是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等各方面的角度。

Taner在此特别提到了成本问题,“905nm探测器(detector)需要阵列”,“一个好的905nm探测器需要大概100个左右的探测器行程的阵列。而Luminar(1550nm)的架构只使用几个——通常情况下只有1-2个。虽然我们用的铟镓砷半导体材料成本稍高,但用的晶圆数量少。”“因此我们的成本控制在了一位数美金。”而且“实际上905nm达不到1550nm的测距”。“从性能和成本的角度来看,1550nm的技术要好得多。”

另外,Taner也提到了1550nm“对人眼非常安全”;以及Luminar的1550nm技术“真正实现了高速自动驾驶,车速最高可以达到130km/h”,而“市面上大多数有竞争力的LiDAR基本集中在低速公路(最高60km/h,解决一些交通阻塞问题)以及城市自动驾驶(最高50km/h),这些技术使用的都是905nm的技术”。这是探测距离最大化达成的。所以1550nm在Luminar看来应当是实现成本效益的基础。

除此之外,就成本相关的问题Taner也介绍了Luminar的产品规划,包括这一代进入量产的Iris,以及已经出样的Iris+,和“在设计阶段的下一代技术”。据说Iris+就已经达成了相当大的订单量,“下一代产品的灵魂在于它可以推动激光雷达技术跨车型的全面落地。”“我们正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来推动价值。”Taner说,“下一代技术的重点价值在于大幅减小体积,同时提高性能。我们相信这款产品能够让我们进一步接近我们所说的LiDAR技术近零的拥有成本。”最终让LiDAR成为“人人可以使用的技术”。

Tom也说,Luminar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在成本控制上。而Austin则说:“我们预计LiDAR技术在2023年将可以实现全面普及;这就意味着2030年世界上主要的汽车OEM都可以使用激光雷达技术,不仅是高端车型,最终会普及到低端车型。”

 

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与TPK合作推进Luminar本地化生产、产品用于EX90 Excellence系列车型这两个重要发布都和中国市场相关。Austin介绍说,Luminar已经在亚洲获得了“几百万辆车装载Luminar激光雷达的合同”,“在全球范围内这个数字会更大。这个数量比整个行业其他公司加在一起都要多”。首个大批量项目就是年底的沃尔沃几十万量汽车产品,“接下来还会有几百万辆车装有Luminar激光雷达,开始指数级发展”。

Luminar中国区负责人陈钰博士介绍说Luminar是于去年4、5月正值疫情期间在中国成立了路安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0月份“成功地支持上汽非凡R7汽车量产”;到本次宣布在中国做本地化生产。基于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中,大约一半都来自中国本土品牌;加上中国本土品牌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市场份额高;以及国内汽车市场正逐步往高端化发展。这些都是Luminar看重中国市场的原因所在。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依靠两部分。”陈钰表示,“第一部分是我们在全球取得的成果”,主要是指国际汽车供应链相关品牌;“另外,我们也积极拓展和中国客户之间的互动。比如与亿咖通、小马智行、上汽飞凡,我们已经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在中国接下来会有个加速发展的过程,研发能力、工程技术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激光雷达涉及到硬件、涉及到软件,涉及到很多精密的测试,甚至激光雷达上车的测试...所有这些能力我们将来在中国都会有个加速发展的过程。”

陈钰总结说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过程中,“中国是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中国的客户非常钟爱最前沿的科技”;而且“中国的市场和客户非常讲究性价比”。Taner则表示Luminar中国客户的需求可概括为“第一成本,第二开发速度,第三创新”,Luminar“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比如Iris+的产品开发和上市速度比过去快了很多,正本则在前文已经多有阐述,创新方面“我们是无可挑剔的”。所以从几个方面来看,“我们都在不断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Luminar创始人兼CEO Austin Russell

其实从Luminar召开媒体见面会的契机,及其扩产、落地中国本土化生产和新品规划都能看出,LiDAR这个类型的传感器在市场上的发展,这两年都会格外关键,不仅是对Luminar非常关键。而2023年能否达成预期中100%的营收增长,以及Q4开始盈利也将成为我们观察这一市场的重要参考。

责编:Illumi
  • 等在国内有了占有率,美丽国又可以制裁中国了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纳芯微已经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昆腾微的控股权。纳芯微在2023年7月17日与JING CAO(曹靖)、北京武岳峰亦合高科技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10名昆腾微的股东签署了《股份收购意向协议》,纳芯微拟收购上述股东持有昆腾微的33.63%股权。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的半导体下行周期,至今仍看不到复苏迹象。早先标普全球发布最新供应链报告称,全球对半导体的需求仍然低迷,而复苏要到今年晚些时候。SIA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报告,以及Omdia的最新研究均印证了这一说法……
当然,特斯拉有着与众不同的策略,其市场地位也吸引着各国政府,在谈判的时候确实能够占据优势。
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脱钩的风险加剧,将对欧盟汽车、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或再一次引发半导体供应链危机。根据最新的“欧洲芯片倡议”,其总目标在于支持欧盟的大规模半导体技术能力建设与创新,用于开发和部署下一代尖端半导体和量子技术,从而加强欧盟在创新设计、系统集成和芯片生产等方面的能力,以实现欧洲经济的数字化与绿色转型。
尽管导致“突然加速”的现象不一定是逆变器设计的问题,但我们保持对生命安全的敬畏,去不断探寻真正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具有重要意义。回到单踏板模式,这可能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设计,也可能是最致命的设计。不过,我们是否能以人身安全作为汽车创新的第一要义,去不断提升驾驶体验,同时可以给一个不配置单踏板的选择?
7月8日,在承诺书签署2天后,中汽协发布声明称认识到承诺书中“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涉及“价格”表述,表意不当,有违《反垄断法》精神,现将上述条款从承诺书中删除。
实现“万物互联”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终极目标,据IoT Analytic统计,全球活跃的物联网终端数量预计2025年增长至270亿台,但距离业界期待的千亿级市场仍有较大差距。随着物联网场景的深度拓展,终端成本的刚性制约和应用场景带来的供能限制问题凸显。从物联网连接发展的趋势看,未来千亿级的“万物互联”必将建立在无源物联网的基础之上。
7月13日,以“应用引领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ICDIA 2023)举行。
每一次升级,都代表着品牌的蜕变;每一次蜕变,都源于品牌不断的进步;每一次进步,都将激发品牌的创新;每一次创新,都是品牌更好服务的开始。2023年7月,武汉芯源半导体CW品牌VI全面升
104HT系列适用于需要耐受高温的各种应用,包括电动车辆、太阳能、高压仪器、IC测试仪等。
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不拘中国、放眼世界!关注世界半导体论坛↓↓↓2023年8月29日Cadence 将在上海举办一年一度的Cadence 中国用户大会 - CadenceLIVE
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近期宣布开发 MicroLED 新型巨量转移技术,透过连续滚轮转移技术,可精准转移超 7.5 万颗 MicroLED,团队也对转移数量、良率开发自动量测系统。团队指出,滚轮转移制
今年初,Intel发布了12代酷睿的特殊版本Alder Lake-N系列,只有E核也就是小核,也就是当初的Atom系列的延续。首批包括i3-N305、i3-N300、N200、N100四款型号,4个或
7月19日,聚灿光电发布半年报称,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1.99亿元,同比增长19.21%;归母净利润2507.25万元,同比下降41.59%;扣非净利润-3061.24万元,亏损幅度
7月19日消息,日本显示器(JDI)官网昨日宣布,其子公司 JDIDD 昨日完成了对JOLED的OLED技术开发业务和所有相关业务的收购,如2023年6月28日发布的“JOLED业务收购日期变更”中所
如果从2013年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的成立算起,保险科技在我国的发展已走进第十个年头。十年以来,在政策指引、技术发展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科技赋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已成为行业
2023年7月17日,由炬光科技中标并交付的全球首个知名面板厂固体激光剥离系统(Solid State Laser Lift Off)的改造项目于近期顺利完成客户验收!激光剥离(Laser Lift
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不拘中国、放眼世界!关注世界半导体论坛↓↓↓7月1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信息产业科科长金指寿在回应台积电日本第二座工厂补贴问题时表示,“从持续性
• 全新TCS3530是一款可媲美人眼对可见光响应的超灵敏颜色传感器;• 传感器可高精准测量色度和照度,帮助摄像头实现卓越的自动白平衡,以及先进的显示器颜色管理;• 完全集成的光学组件以及内置匀光片,
QLM的解决方案整合了高性能激光雷达(LiDAR)气体成像和完整的SaaS云平台。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全球领先的排放测量和量化技术开发商QLM Technology宣布推出量子气体激光雷达(Q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