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必对哲库的解散冷嘲热讽,毕竟哲库之后,还有很多手机芯片厂商、立志造芯的车企、初创芯片企业等面临同样的困境,巨大的资金消耗、软件与工具链缺失、产业链生态体系的构建、产品应用的落地……都是绕不开的环节。然而,但哲库的结局有些让人感到遗憾,毕竟三年多的技术研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付诸东流。

5月12日,OPPO终止哲库(ZEKU)业务。

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OPPO作出了这个选择,“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并将一如既往做好产品,持续创造价值。”

今年2月,来自产业链方面的信息:OPPO自研AP(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芯片已经进入流片阶段,采用台积电4nm工艺,外挂联发科5G调制解调器,预计2023年年底量产,2024年上市。

图源:OPPO官网

不曾想,反转来得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以至于公布这一消息之前,还有很多人都在讨论AP流片之事,甚至哲库内部会议之前的总监级别的管理人员仍不知情。当然,关于解散哲库,有很多的猜测,但OPPO似乎给的解释为:市场低迷、不确定性。但实际上,OPPO芯片业务定位不清晰、内部激进的“速胜论”是导致出现哲库结局的根本原因。

市场低迷,创新点缺乏

目前来看,全球政治地缘关系、通货膨胀以及经济不确定性等仍在压制消费需求的回暖。

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会低于12亿台,同比下降1.1%;而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将仅有2.83亿台,同比也会下降1.1%。

当然,手机行业基本都寄希望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大环境的逐渐好转和全球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回暖。

尽管OPPO的市场表现并不差,但似乎仍对其潜在的市场风险持谨慎态度。IDC近日最新数据显示,OPPO时隔一年以19.6%的市场份额再次回到国内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

IDC指出,OPPO双旗舰高端战略初显成效:Find N2&Flip系列斩获第一季度折叠市场份额第一,为OPPO的高端突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刚发布的Find X6系列的市场欢迎度高于预期,使得OPPO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明显提升,跻身TOP3。旗下品牌OnePlus市场表现强势,同比增幅超过300%,帮助OPPO在线上渠道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不过,手机市场终究还是存量市场,尽管OPPO销量没有大幅度下滑,但营收下跌幅度远远高于预期。对此,有行业人士分析,OPPO营收暴跌的原因是强行给渠道压库存,通过渠道打折和返现激活出货量,导致看似市占比上升,但实际不赚钱。

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如今的手机市场真是太卷了!

当然,手机市场内卷除外市场这个外因之外,还有手机行业创新不足这一内因。目前,全面屏、LTPO OLED屏、120W快充、上亿像素主摄……都在高端智能手机上普及应用,且正朝中低端手机蔓延应用。可以说,每年手机行业的微创新基本上就是芯片常规的升级了。

由此,手机行业也出现了价格战、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品推出周期缩短、过度广告投放等内卷现象。特别是随着手机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手机厂商的新品推出时间越来越短,而且新产品迭代升级或差异化并不大。这就进一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下降,进而降低了消费者换机的欲望。

难以承受SoC研发投入之重

芯片是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也是手机厂商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为数不多的一张牌。

从目前来看,目前OPPO的资金流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哲库坚持2-3年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因此,资金不是OPPO关停芯片业务的主要原因。

OPPO也曾豪言投资500亿研发芯片。据悉,2021年12月,OPPO发布了首款自研的影像NPU芯片——马里亚纳 X,2022年12月,OPPO又发布了自研的蓝牙音频SoC芯片——马里亚纳 Y,2023年2月,OPPO则发布了其首颗电源管理芯片——SUPERVOOC S。

随后,OPPO又从影像NPU、音频SoC正迈入手机AP,甚至将自研整合AP和基带的手机SoC,以实现手机软硬件的一体化和功能整合,最大化实现产品定义阶段的目标功能。

然而,芯片产业是一个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人力成本是芯片研发重要成本之一,何况OPPO曾用两三倍的薪资挖人,大幅度加剧了自身芯片研发成本。

根据职友集的统计数据显示,哲库科技的平均薪资为44504元/月,其中20000-30000元月薪的占比2.3%,30000-50000元月薪的占比45.6%,50000元以上月薪的人员占比51.1%。仅此次颇为厚道的赔偿方案,也可能有5亿之数,而三年多人工薪资成本可能也高达60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芯片研发所需的EDA工具、半导体IP以及芯片的流片和量产也很烧钱。据悉,哲库一年的EDA费用大概在3000万到5000万美元左右。4nm AP芯片所需的Arm IP费用可能就需要3000万到5000万美元,其他的各类IP可能也需要3000万到5000万美元。4nm的一次MASK制作费用大概在2000万美元左右。

因此,OPPO三年多在芯片业务上的投入高达近100亿元,虽远低于计划中的500亿元,但在手机市场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是有可能加大OPPO财务危机的。尽管哲库在芯片自研上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而且手机AP也已经流片,但距离真正的量产,特别是在手机市场满足能用、好用的需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使跟海思科技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那么,如果OPPO在手机SoC研发投入太高,而自研芯片给手机业务带来的收益,抵不上芯片研发的支出,那么OPPO必须要对股东负责,难有像华为那样的战略定力。也正如段永平的经营理念:一旦发现方向(当然,自研芯片不是错的,而是当下有些不合时宜)是错的,就要及时止损,以避免公司遭受更大的损失。

芯片“速胜论”“大跃进”

正如上文所述,芯片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投入周期长的特性,导致包括哲库在内的国内芯片从业者还有许多功课要补齐,包括EDA工具、半导体IP、半导体制造等。

有行业人士分析,OPPO之所以关掉哲库芯片业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OPPO与渠道商高度绑定,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关系好,而是渠道商就是股东,联合起来可以决定OPPO高层任免。这也就决定了OPPO资本逐利的根本属性,至少比华为这样的企业难有长期性、大手笔投入的战略决心和定力。

因而,OPPO在既无相应的芯片从业经验,又无长期性的战略决心,且企业内部“速胜论”盛行,必然难以在芯片技术研发上走得更远。特别是OPPO直接冲刺4nm旗舰芯片,其技术目标实在有些“大跃进”的意思。

这就导致出现OPPO芯片研发定位过高和短期内难出效益的矛盾,也没有时间和意愿从从低到高、从外围小芯片到整体soc的积累,只能“不成功就成仁”。可以说,赚快钱的思维已经深植于当前中国芯片产业土壤中。

根据企查查公开的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这个数据是行业下行、供需矛盾所致,也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目前,手机厂商自研芯片最成果的当属苹果。然而,苹果自研芯片可以追溯至“乔布斯时代”,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推动与IBM、摩托罗拉组建MI PowerPC(Apple、IBM、Motorola)联盟,开启了自研芯片之路。而苹果2008年收购芯片设计公司P.A.Semi之后也才真正拥有了芯片研发能力。而即使十多年的芯片技术研发布局,苹果也依然受制于高通的基带芯片的限制。

华为也是芯片自研的翘楚。尽管在美国的制裁下,其子公司海思科技目前步履维艰,但基于相对丰富的产品应用,在满足一些成熟芯片工艺应用的同时,仍在加大在先进芯片工艺上的突破。也就是说,海思科技业务范围更广,即使先进工艺芯片不能研发,中低工艺芯片也还有订单,比如大量lot设备和终端设备。而且海思科技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技术沉淀数十年。

因此,OPPO打出的芯片这一张牌,耗时3年多,耗资上百亿,却仅在如今处在风口浪尖的行业中激起了一丝涟漪。而芯片自研之路,似乎也要回归价值、理性与平淡。当然,OPPO或许在自研芯片上的业务定位也并非赚快钱,而是契合自身手机业务,以实现手机竞争差异化,但芯片制造的水比预想的还要深。

总结

我们不必对哲库的解散冷嘲热讽,毕竟哲库之后,还有很多手机芯片厂商、立志造芯的车企、初创芯片企业等面临同样的困境,巨大的资金消耗、软件与工具链缺失、产业链生态体系的构建、产品应用的落地……都是绕不开的环节。然而,哲库的结局有些让人感到惋惜,毕竟三年多的技术研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付诸东流。

实际上,基于在手机领域的成功经验,OPPO完全可以拓展手机之外的智能终端业务,同样对芯片特别是相对成熟的芯片工艺具有很大的需求。如果OPPO以更加坚定的战略决心和定力,选择合理的芯片技术路线,并且持之以恒的投入,自研芯片之路也可能会一直走下去,与未来更多的智能终端应用相匹配,自然是最优解。

责编:Jimmy.zhang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真的只是这些表面上大家都看得到的原因吗???
  • 成也萧何败萧何
  • 希望我们能比较顺利的过芯片这一关
  • 这个说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突然的停止,事出突然必有妖,相信和政治有关
  • 不错哦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AR眼镜很可能是开启元宇宙时代的“iPhone”,就像当初iPhone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电子行业的上一轮“牛市”在2013-2015年,以2010年发布的iPhone 4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开启了这轮“牛市”,特点是“先硬后软”;最新一轮的牛市预计出现在2025年,会是以2023年出现的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引领大算力硬件“牛市” ,特点是“先软后硬”……
如果铠侠、西部数据公司成功合并,铠侠的股份比例占43%,西部数据比例占37%,而联合体将再次改变存储芯片市场格局,控制全球NAND闪存市场的三分之一,与最大的厂商三星分庭抗礼,未来甚至超过三星,跃升为全球第一大闪存厂。然而,西部数据和铠侠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日本可能要求核心技术要掌控给在自己手中,导致这场合并案流产。
UWB在消费类应用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无感支付、寻物标签以及TWS等。纽瑞芯UWB芯片在2022年实现国产首家量产出货,目前出货数量近 KK。
南京芯视界单光子图像传感器VI63xx是一款定制设计背照式(BSI)3D堆叠工艺dToF SoC,集成了1.2K像素(40行 x 30列)的SPAD 探测器阵列以及3D Global Shutter成像电路。据称产品性能超越索尼/苹果合作开发的量产芯片……
当前数字芯片发展已现困境,模拟计算有望突破数字发展困境,因为模拟芯片天然适合神经网络运算,传统制程芯片能效媲美高制程数字芯片,打破制程限制……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研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节后季度面临进一步萎缩,2023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 14% 和环比下降 7% 至 2.802 亿部。
2023年第一季度是中国疫情政策调整后的首个季度,在全球消费电子大盘仍然相对低迷的环境中,中国平板电脑行业开局相对稳健,主要原因有两点……
尽管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量不佳,但汽车触控市场在 2022 年同比增长了 2%,预计 2023 年将继续平稳增长。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增长迅速,预计从 2026 年起将占据汽车触控市场份额的 50% 以上。
今年峰会以“STM32不止于芯”为主题。主题演讲邀请到了多位ST全球高层和专家亲临现场,以全新的模式向观众提供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说。
Ampere 于今日正式推出基于 Ampere 核的最新 AmpereOne 系列处理器,进一步助推高效、高性能计算的深入发展。该处理器拥有多达 192 个单线程 Ampere 核,内核数量为业界最高。
邂逅线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会引发无休止的争论,而矢崎就是线束的这个鸡蛋孵化出来的小鸡。矢崎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制造商,矢崎集团(Yazaki Group) 于 1941 年作为 Yaza
电动智能汽车行业报告名录(点击进入)在新能源汽车中,高压连接器是极其重要的元部件,整车、充电设施上均有应用。整车上高压连接器主要应用场景有:DC、水暖PTC充电机、风暖PTC、直流充电口、动力电机、高
【宏观&行业】机构:三星、苹果、小米分列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前三【公  司】极兔11.83亿收购丰网信息100%股权支付宝辟谣:“朋友圈出租”为骗局ChatGPT官方iOS版本应用上线小黄车
点击👆一点电子👇关注我,右上角“...”设为 ★星标★,技术干货第一时间送达!电磁干扰的三要素是干扰源、干扰传输途径、干扰接收器。EMC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最基本的干扰抑制技术是屏蔽、滤波、接地。
点击👆一点电子👇关注我,右上角“...”设为 ★星标★,技术干货第一时间送达!前言用了这么久ADC,从没细看过ADC的内部原理和如何获得最佳精度,今天看到一篇ST的官方文档讲的不错,这里整理分享给大家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了解更多在拿到一块PCB板时,最直观的看到板子上油的颜色,就是我们一般指的PCB板颜色,常见的颜色有绿色、蓝色、红色和黑色等等。1.绿色的油墨是目前为止使用最广泛,历史时间最长的,而且
2023年5月17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行业专业力量编制的《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在CICV 2023汽车智能座舱与智慧生态建设专题论坛期间正式发布,该项联合研究是
诺亚财富2022财年业绩和管理层评论 在此前于2023年3月下旬举行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会议上,诺亚财富(NOAH)强调,“我们希望将2022年的痛苦转化为2023年的收获。”虽然诺亚财富在
行泊一体是大势所趋,且正分层发展,这是业内已有的共识。但对身处其中的竞争者,更重要且更难的显然为踏准市场节奏,从而用既有的资源取舍布局,最终吃下窗口期爆发红利,在细分赛道中脱颖而出。高工智能汽车日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