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先进封装技术文章,我们都没怎么谈过TCB热压工艺——这种技术也算是现在的大热门。包括Intel、日月光之类的厂商都在大范围应用TCB。TCB封装三大设备供应商之一的K&S现在在做一种无助焊剂的TCB方案,似乎某种程度上能和更高级的hybrid bonding混合键合叫板...

上篇文章,我们谈到了K&S(Kulicke & Soffa)面向mini LED与micro LED的激光转移技术,及Luminex设备。实际上,这家公司作为半导体上游设备/装备供应商,还有个强项在先进封装技术上——今年SEMICON China上,在先进封装技术上秀肌肉的厂商还真是不少,即便大家的发力点及在供应链上所处的位置可能不同。

如前文提到的,K&S作为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技术和产品不仅在先进封装上,如球焊、楔焊等都属于其业务范围——K&S在这个领域本身就已经相当知名。展会期间,K&S还特别发布了新一代球焊机(POWERCOMM与POWERNESS)和数款耗材产品。不过我们还是更关心K&S在先进封装技术上的储备,和未来的规划。

这就要谈到K&S拿手的fluxless TCB技术了。要知道华为就曾在手机芯片上尝试过TCB工艺。

Kulicke & Soffa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 张赞彬

先谈谈TCB热压

过去一年,我们谈到过不少先进封装技术,从flip chip芯片倒装,到hybrid bonding混合键合。台积电、Intel、三星、日月光的先进封装技术,我们多少都有触及。

不过从相对底层技术的角度来说,TCB(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热压键合倒真的没怎么聊过。其实Intel对于TCB技术的采用算得上痴迷。而且在包括HBM存储互联与封装上,TCB也用得不少。就普罗大众所知的终端角度,华为、高通其实也都在手机芯片上用过TCB。

未来有机会,我们会专门撰文来谈一谈TCB技术,毕竟据说Intel后续要推的Foveros Omni封装技术中,TCB将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这篇文章,我们暂且稍微谈一谈TCB工艺。其实TCB技术上游设备供应商的市场玩家主要就三家,而K&S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不了解先进封装,及封装技术从传统封装到先进封装的进化史,建议先阅读这篇文章《先进封装时代,那些传统OSAT封测厂怎么办?》。而要了解TCB,首先还是要搞清楚flip chip——《Intel 4004聊到苹果M1:聊聊摩尔定律的续命》一文详细解释了flip chip的流程,建议阅读。

常规的flip chip封装流程,有这样一步:封装在回流焊炉(reflow oven)加热到一定温度,致焊料熔化来完成键合,后续会有移除助焊剂(flux)残留之类的步骤,如下图——留意这里的“flux”助焊剂,后文还会提到。

这套流程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即不同材料的CTE热膨胀系数是不同的。在回流焊炉加热的时候,不同材料的膨胀程度就会有差异,就可能导致翘曲(warpage)之类的问题;焊球也可能无法充分接触铜垫;die也可能做不到平整放置...这些问题加起来,都可能导致芯片电特性变差或无法正常工作。

TCB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一般TCB键合会用单独的工具放置die,并施加压力,然后加热来做锡球的回流焊。加热仅应用于芯片顶部,加热的也就只有芯片和C4焊球。这样一来也就极大程度缓解了基板(substrate)翘曲问题,施加压力也确保了die能够平整放置、连接充分接触。另外据说TCB流程中的快速震动,是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空隙与污染的。

相比于一般的flip chip,相同IO pitch,TCB能够达成更好的电特性,也就能做更小的pitch;另外还能做到更薄的封装。当然TCB相比一般flip chip,也有弱势,当然就是吞吐和成本。不过这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fluxless TCB把互联间距做到10μm

从K&S的产品路线图来看(下图),除了hybrid bonding混合键合设备尚在研发中,这家公司在flip chip、TCB封装工艺上都有对应的设备产品——而且在TCB之后,还有个“fluxless TCB”,直译中文应该叫“无助焊剂TCB”。K&S在宣传资料中直接称其为Fluxless Bonding,无助焊剂键合——也就是过程中不需要助焊剂。

而且从flip chip到fluxless TCB,IO pitch也是在逐渐缩小的,从100μm一路到70μm、50μm、20μm...这里的fluxless TCB是可以达成更小的互联间距和精度的。

Kulicke & Soffa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张赞彬告诉我们,“甲酸fluxless bonding两年前已经开始量产。我们在这上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它的密度比普通需要flux(助焊剂)的TCB方案更密。这几年疫情中,我们已经把这项技术做得很成熟,也已经有了一个大客户。”

据说这种fluxless TCB方案已经在HPC领域一展拳脚。我们猜测大概这个“大客户”是Intel或日月光:Intel在TCB方面的技术需求格外强烈;而日月光对于甲酸带来fluxless方案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需求。张赞彬说,K&S的TCB技术主要用于chiplet和HI(异构集成)。

比较有趣的是,K&S倒是没有拿fluxless TCB和普通的TCB比较,而是和更高端定位的hybrid bonding去比,提到fluxless TCB在工艺流程上比hybrid bonding明显更复杂,并分析了双方的利弊:

“对于传统的backend(后道)工厂,hybrid bonding的投资会非常大。”张赞彬说,“Hybrid bonding加了很多新的工序,因此成本非常高。所以并不是每一家都能做hybrid bonding。”

实际就我们的观察来看,基于hybrid bonding对于前道到后道结合更紧密的技术需求,一般传统的OSAT封测厂的确是很难参与到这么高端的技术了,这一点我们在前不久的分析文章里也提过。所以这部分现阶段也仅有台积电、Intel这样有前道fab的厂商在做。

更重要的是K&S认为fluxless TCB未来能够将IO pitch推进到10μm——“10μm可以解决大部分HPC的问题了。”而且“2.5D、3D封装都可以用TCB的方法来做”。

下面还有两则fluxless TCB与hybrid bonding的比较图,分别是工艺成本和良率:尤其在大die下的对比,双方现阶段的性价比差距还是比较遥远,似乎仅是前道洁净间(front-end cleanliness)的要求,OSAT封测厂都很难做到。毕竟hybrid bonding现在也只有台积电才真正在用——AMD的3D V-Cache芯片卖得那么贵,也就可以理解了。

无助焊剂的实现

还有个问题没解决,就是所谓的“无助焊剂”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实际上针对这个自动化过程,张赞彬给我们演示了一个动画,似乎简单的文字描述很难将其说清楚。虽然全套流程在此无法演示,不过大致原理是基于在流程中用甲酸(formic acid)来实现所谓的fluxless。

前文谈到过传统flip chip的流程用了助焊剂之后,最终都是需要将助焊剂去除的。从直觉来看,无助焊剂的一大价值自然在于没有了助焊剂残留(residue)的问题——从K&S的介绍来看,这的确是fluxless TCB的优越性之一。

“用了甲酸之后,不需要flux,就消除了氧化的问题。而缓解氧化的问题,IO密度就能做得更高。”张赞彬解释说,“因为氧化会产生污染(contamination),污染就造成了良率问题。”

到具体的产品上,就是K&S的APTURA,如下图所示。其中涉及到装载甲酸、蒸汽输送、安全等在内的诸多自动化系统。尤其张赞彬介绍说这套方案在全球各地通过了一大堆的安全认证——到现如今“已经成熟了”。本文对具体产品就不多做介绍了。

不过这套系统有个亮点,就是对客户原有TCB封装基础设施只需要做升级即可,而不用全部换新。这对K&S的原有客户而言应该是个好消息。“升级的门槛就会比较低,而全新工艺流程的挑战总是比较大的。”张赞彬说,“这方面我们积累了大概7年的经验。”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K&S在这套封装方案下已经尝试过copper-copper互联,“用铜跟铜,我们已经证明可以做到——不用胶、不用锡膏(solder),借助high force能够做得到。”

听起来倒是和hybrid bonding的铜键合有那么点相似的意思。Fluxless TCB借助copper-copper,“hybrid bonding的采用还可以再延后”,因为去掉锡球以后,能让封装厚度进一步减少,而且似乎电特性也会更好。张赞彬说,是成本和封装厚度的同时降低。

或许这对die之间的3D堆叠会有更大的价值。“2.5D、3D,TCB还是能用的到,因为大部分HPC还不需要hybrid bonding。”据说现有客户需要对此所做的生产设施改动也很小。虽然张赞彬并未提及这种copper-copper方案的TCB已经达成了多高的良率,以及量产情况如何,但听起来的确是很有前景的方案。

当然K&S本身也在开发hybrid bonding,但至少他们认为现阶段fluxless TCB是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的,而且从这些产品成果来看,K&S还在持续挖掘TCB的潜力。我们可以等一等看K&S接下来的营收变化,即可了解未来1-2年是否会有更多基于TCB工艺封装的产品上线,即可了解它现阶段与hybrid bonding的对垒情况如何。

责编:Illumi
  • cool
  • 只能说期待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尽管SK海力士利用TSV技术,使其HBM产品一直保持业界领先水平,但仍需解决产能偏低、成本过高的问题。为此,SK海力士持续研发主打封装技术TSV外,还在关注“扇出型晶圆级封装”,将其视为促使未来利润产生的新的增长动力和技术。
大家都关心制造,但在未来短时期之内,我们很难在既有赛道下将工艺突破到7纳米以下。解决方案在哪?就是在特殊工艺和封装上开辟新的赛道。
有专家认为,背后应有美国因素,基于地缘政治风险考虑,希望让日本成为具有3纳米芯片制造能力的经济体。不过,鉴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尴尬境地,台积电必然会深思熟虑一番。
芯片设计和制造复杂度的提高,对测试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泰瑞达致力于为从设计开始的测试、芯片测试以及成品测试提供解决方案,聚焦量产测试方案的服务。本文将探讨芯片测试业在成本、车规芯片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发展。
信息技术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新型材料工程等一起携手前行,将信息技术推向全新的高度,实现人类大脑能力的延伸和放大。依靠工艺技术进步几乎无法实现更高性能的计算,特别是从现有计算芯片的主流路线推演,已难以满足Z级超算的性能、功耗和成本需求,需要研发新的计算芯片架构来应对智能化、大算力的新挑战。
尽管成本更高,越来越多公司为了与竞争对手区隔,开始选择设计自己的SoC。对于标准化CPU与SoC的制造商来说,这个趋势并不有利,但对于其他产业参与者却大有好处。
据最新HBM市场研究显示,为了更妥善且健全的供应链管理,NVIDIA也规划加入更多的HBM供应商,其中三星(Samsung)的HBM3(24GB)预期于今年12月在NVIDIA完成验证。而HBM3e进度依据时间轴排列如下表所示,美光(Micron)已于今年7月底提供8hi(24GB)NVIDIA样品、SK海力士(SK hynix)已于今年8月中提供8hi(24GB)样品、三星则于今年10月初提供8hi(24GB)样品。
受智能手机产量下滑,以及品牌厂搭载趋势改变的影响,预估2023年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出货量年减幅度将再扩大至8.9%,约40.65亿颗。而经过一年的库存去化,在2024年智能手机生产量有望恢复的预期下,明年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市场有望恢复成长,出货量年增率预估3%,约41.71亿颗。
近日,武汉芯源半导体正式发布首款基于Cortex®-M0+内核的CW32A030C8T7车规级MCU,这是武汉芯源半导体首款通过AEC-Q100 (Grade 2)车规标准的主流通用型车规MCU产品。
1200 V分立器件提供出色的性能,有助于加速全球能源转型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第六届半导体大硅片论坛将于12月7-8日在上海召开,来自新昇、超硅、上海集成电路协会、KLA等公司的专家将带来精彩报告工业参观:半导体大硅片企业上海新昇半导体与上海超硅半导体,目前新昇
昨日,比亚迪功率器件和传感控制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一期竣工。这是滨海新区2023年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仪式上投资总额最大的项目。据了解,位于马山街道的比亚迪项目是省市县长项目、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项目总投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据多家媒体报道,华为拟成立的智能汽车系统及部件公司向投资者出售股权后,估值可高达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长安汽车和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或分
什么情况下网络安全问题会变成物理安全问题?换句话说,什么情况下半导体必须具有内置篡改检测器?对于为美国武装部队或任何其他武装部队打造下一代武器系统的公司来说,答案显而易见。他们必须假设这些设备会被遗留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根据财联社的报道,全美3000多家汽车经销商组成的联盟11月28日向拜登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他在电动汽车推广政策上踩刹车。该联盟在信中写道,这
2023年11月标准动态英文标准发布IPC-1791D 可信赖的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和组装供应商要求适用行业:1. Board Fabricator/Manufacturer2. EMS/Assembl
亚化咨询重磅推出《中国半导体材料、晶圆厂、封测项目及设备中标、进口数据全家桶》。本数据库月度更新,以EXCEL表格的形式每月发送到客户指定邮箱。中国大陆半导体大硅片项目表(月度更新)中国大陆再生晶圆项
芯片超人现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现货库存型号1000+,品牌高达100种,5000万颗现货库存芯片,总重量10吨,库存价值高达1亿+。同时,芯片超人在深圳设有独立实验室,每颗物料均安排QC质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最新资讯来源:东芝证券研究所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实时关注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最新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第六届半导体大硅片论坛将于12月7-8日在上海召开。来自新昇、超硅、上海集成电路协会、KLA等公司的专家将带来精彩报告工业参观:半导体大硅片企业上海新昇半导体与上海超硅半导体,目前新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