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日有网友爆料的“疑似小米投资的智能驾驶公司纵目科技创始人、CEO唐锐,被投资人找黑社会从美国抓回”的传闻,纵目科技向媒体回应称……

自动驾驶公司纵目科技11月4日发布声明称,对于近日有网友爆料的“疑似小米投资的智能驾驶公司纵目科技创始人、CEO唐锐,被投资人找黑社会从美国抓回”的传闻,纵目科技向媒体回应称:

近日,公司关注到多个网络平台的自媒体账号对公司创始人、CEO唐锐进行恶意中伤,造谣诽谤,对唐锐个人造成了不公平的伤害,也对企业的名誉和生产经营造成了损害,产生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此,公司严正声明:以上网络传言均为不实消息,目前唐锐先生正常履职,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为捍卫各方正当权益、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公司已经向上海浦东公安机关报案,并对造谣内容进行证据保全,对于侵害公司合法权益的行为,公司保留使用一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关于纵目科技

纵目科技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企业,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北京、厦门、深圳、重庆、美国密西根Novi市以及德国斯图加特都设有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位于厦门、湖州、东阳(在建)。

官网显示,纵目科技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和便捷的辅助驾驶和无人泊车等自动驾驶体验,已形成从算法软件到系统硬件,从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到多种智能传感器的全产品布局,能够为整车厂商提供由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等硬件及配套软件和算法集合而成的智能驾驶系统。

目前纵目科技获得了联想、小米、高通创投等多家知名企业、创投机构投资。其中君联成业、秀悦投资和联瑞前沿三方为一致行动人,合共持有纵目科技9.94%股份。联瑞前沿为联想控制企业,君联成业和秀悦投资均与联想有关联。另外,小米产业基金持有纵目科技4.73%股份。

2022年11月23日,纵目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纵目科技拟募资20亿元,分别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业绩方面,纵目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报告期内尚未盈利且持续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风险。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约为-11.19亿元,最近一期末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尚未盈利,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产品研发投入较大、部分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同时部分定点车型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受下游客户需求波动、公司生产规模效应尚未完全释放、部分项目量产时间节奏影响,未来一定时间内公司可能继续存在亏损情形。

今年9月27日,上交所披露,9月21日纵目科技和保荐人分别所提交了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终止纵目科技的科创板上市审核。

在高级别自主泊车领域,纵目科技是业内少数较早获得整车厂商L4级封闭园区低速智能驾驶量产项目的供应商之一。纵目科技已量产或取得定点的客户包括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岚图汽车、吉利汽车等,同时为广汽集团、福特汽车、奔驰汽车、沃尔沃汽车等提供研究开发服务。目前,纵目科技已获得多个整车厂商的定点项目,其中多款车型已实现量产。

就在昨日,纵目科技还更新了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内容为该公司Amphiman3000获长安系列车型平台量产定点。

唐锐简历

资料显示,纵目科技创始人唐锐,同时也是公司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美籍华人(祖籍陕西安康白河县)。1976年出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1999年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微掌电子公司,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就职于美国掌微电子公司(Centrality Communications Inc.,)历任软件工程师、软件总监;

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任SiRF Technology Holdings,Inc.资深工程总监;

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任CSR plc资深工程总监,管理每年超过2.3亿美元的汽车半导体产品的定义和研发,产品包括车载多媒体主芯片、GPS导航和蓝牙、WiFi等技术。在任职期间主导研发的CSR车载导航多媒体平台从最上游培育并打造了年出货千万台中国车载导航娱乐系统市场,对汽车ADAS理解颇深;

2012年12月至今,任职于香港纵目,现任香港纵目董事;

2015年8月至今,任纵目科技(及纵目有限)董事长、总经理。

责编:Luffy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对于一颗车规级大芯片而言,为了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必须在生产制造前进行大规模的仿真和验证,而芯片的算力规模越大、集成度越高,仿真验证的过程就会越复杂,设计人员需要更快地实现收敛和验证,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结果质量。同时,传统的随机/自动测试模式生成(ATPG)方案在故障覆盖率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将 AI 和 EDA 融合是大势所趋。
目前芯擎科技已经实现了国内首款7nm工艺制程高算力智能座舱SoC产品“龍鹰一号”批量量产,一举打破先进制程产品被海外厂商垄断的市场局面。该芯片已首发于2023年领克08车型量产上车,可实现了人脸识别与驾驶行为监控、电子后视镜、自动泊车、行车记录与驾驶辅助提示、虚拟智能助手、安全OTA与车联网等多维度智能座舱应用。
DeepEdge10是国内首创,基于国内自制可控14nm工艺D2D(Die-to-Die)互联 Chiplet先进封装大模型推理芯片,具有SoC主控集成度和C2C(Chip-to-Chip)Mesh扩展架构,内含2大核+8小核的国产RISC-V CPU内核……
通用Cruise被暂停无人驾驶以及此前发生的类似事件,再一次警示我们: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和潜力,但是在选择使用这种技术时,也需要充分考量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尤其是安全可靠性。那么,这是否预示着自动驾驶行业进入一个“漫长的冬天”呢?
汽车智能化浪潮一方面为产业链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对车载SoC芯片研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看到国内智能汽车市场对高可靠性安全解决方案的共性需求,安谋科技本土研发团队历时两年打造了既满足EVITA HSM规范,又支持功能安全能力的“山海”S20F SPU。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疑似在朋友圈针对AEB技术发文:“一些车企业一把手根本就没有搞懂AEB为何物!跟有人说智能驾驶就是忽悠,几乎如出一辙!”恰好在几天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
据最新HBM市场研究显示,为了更妥善且健全的供应链管理,NVIDIA也规划加入更多的HBM供应商,其中三星(Samsung)的HBM3(24GB)预期于今年12月在NVIDIA完成验证。而HBM3e进度依据时间轴排列如下表所示,美光(Micron)已于今年7月底提供8hi(24GB)NVIDIA样品、SK海力士(SK hynix)已于今年8月中提供8hi(24GB)样品、三星则于今年10月初提供8hi(24GB)样品。
受智能手机产量下滑,以及品牌厂搭载趋势改变的影响,预估2023年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出货量年减幅度将再扩大至8.9%,约40.65亿颗。而经过一年的库存去化,在2024年智能手机生产量有望恢复的预期下,明年智能手机相机模组市场有望恢复成长,出货量年增率预估3%,约41.71亿颗。
近日,武汉芯源半导体正式发布首款基于Cortex®-M0+内核的CW32A030C8T7车规级MCU,这是武汉芯源半导体首款通过AEC-Q100 (Grade 2)车规标准的主流通用型车规MCU产品。
1200 V分立器件提供出色的性能,有助于加速全球能源转型
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程绣明到访新思科技,共话以绿色数字经济开创未来之道11月7日,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程绣明一行到访新思科技,交流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创新沃土,发挥数字
在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物联网(IoT)以其深远的连通性和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正成为引领变革的力量。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他们不仅需要思考如何将IoT的力量融入现有产品,提升智
长安汽车发布声明称,主要汽车合作伙伴重庆长安汽车及相关方将持有新公司最多40%的股份,但财务细节未透露。知情人士称,长安汽车及其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正在考虑分别收购新公司约35%和5%的股份,整体估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第六届半导体大硅片论坛将于12月7-8日在上海召开,来自新昇、超硅、上海集成电路协会、KLA等公司的专家将带来精彩报告工业参观:半导体大硅片企业上海新昇半导体与上海超硅半导体,目前新昇
什么情况下网络安全问题会变成物理安全问题?换句话说,什么情况下半导体必须具有内置篡改检测器?对于为美国武装部队或任何其他武装部队打造下一代武器系统的公司来说,答案显而易见。他们必须假设这些设备会被遗留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根据财联社的报道,全美3000多家汽车经销商组成的联盟11月28日向拜登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他在电动汽车推广政策上踩刹车。该联盟在信中写道,这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据财联社报道,北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基于此前的合作模式,北汽集团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HI模式的新车型,该车将是一款基于现有阿尔法S 先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据魅族科技微博消息,魅族品牌将正式进入汽车市场,第一款魅族汽车MEIZU DreamCar MX,将在2024年一季度启动DreamCar共创
欢迎阅读来自QUIKSOL的现货市场洞察报告,希望这份来自芯片现货市场的实战总结及分析能给您带来些许帮助和价值。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要求,欢迎来电或邮件咨询contact@quiksol.com如有需求
当我们谈起日本半导体,会想到什么?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曾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90年代初,全球前10大半导体公司中,有6家来自日本。如今,日本DRAM“国家队”尔必达已经破产,NEC、东芝、日立